详细的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应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年四年级下册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大胆想象的能力。
2.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鼓励孩子的发明创新。
4.培养学生借图画看懂故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5.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自己设计的桥(图或实物),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进行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己大声地朗读韵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和“口”合起来是“舌”;
“舌”和“甘”合起来是“甜”;
“土”和“里”合起来是“埋”;
… …
3.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汉字的部件在桌上摆一摆。
4.交流所摆生字:舌、甜、埋、棉、闪、闯、闷、拿、掰、跌。
5.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①.(出示字卡)学生认读并说说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义)。
②.选择适当的字填在书上的( )里。
③.集体订正。
④.扩展练习。
坐 座 圆 园 声 生
( )位 公( ) 学( )
请( ) ( )形 ( )病
2.我会读。
①.自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②.小组合作学习,将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③.指名读,并说说这台机器有什么用处。
④.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展示对未来桥的设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条理、有序的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事先设计的桥的图画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教师事先设计的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同时伴有介绍)。
2.引出课题:未来的桥。
二.小组交流。
1.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桥。
2.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
3.评选自己认为满意的桥并说出自己这样选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真聪明,设计的桥也各具特色,希望小朋友们能设计出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已有的三幅图画,看懂故事的内容。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放大的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图画。
1.认真看图,了解图意。
2.说说图上给出的三幅图上画的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3.请学生想想:空白的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方法)
二.讨论捞皮球的'方法。
1.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小组讨论:谁的方法能把皮球捞上来?
3.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作为第三幅图的内容画下来。
三.编故事:将四幅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小结:这一节课老师发现大多数小朋友观察认真仔细,并且爱动脑子。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遇到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交流时说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2、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发现一些音同或音近、形近字,准确区别。
4、读背农谚歌谣。
5、读词语,认识“肩”、“臂”等七个生字。
6、引导学生拓宽学习途径,了解、搜集更多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1、启发谈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夜晚的`天空,北斗七星最引人注目;清澈的水底,鱼儿总是睁着眼睛睡觉;一碰到含羞草,它就闭拢叶子,多有趣啊!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2、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3、自由组合,把自己的有趣发现说给自己的好伙伴听。对谁的发现感兴趣,跟他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交流。可以互相问答,呼吸补充,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讲评作文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区分这些带点字。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它组词。
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1、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农谚歌谣。
2、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3、教师范读、师生对读。
4、齐读、指名读。
5、试着背一背。
读读认认:
1、借助拼音各自轻声读词语。
2、抽读。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4、在自己身上指一指这些器官。
5、齐读。
6、选几个字再组新词。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根据情况进行合理推测。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相互交流”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平均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办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统计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明确“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刚才短片中,石正小学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1:美丽的校园。
生2:是一所有特色的足球学校。
师:401班的小力、小林、小刚也非常热爱足球。就在上星期,他们三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点球挑战赛”。每轮踢10球,看谁进球多。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生:(很兴奋地)想啊。
师:现在就请我们一起看看当时的比赛情况!
设计谈话导入,一方面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合作交流、建立概念
1、初步感知
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力,他第一轮进了5个球。可是,小力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踢两次。如果你是刘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生1:我不同意。万一他后面两次踢进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
生2:我会同意的。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小力后两次的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小力的后两次点球成绩:5个,5个。生会心地笑了)
师:小力三轮都踢进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力3轮点球进了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为什么?
生:他每轮都踢进了5个,所有用5来表示他的成绩最合适。
师:说的有理!小林出场了,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的成绩比较合适呢(3、4、5)
能不能通过移一移的办法使到小林三次点球的成绩看起来一样多?
2、展示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轮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小林每轮看起来都踢进了几个(4个)
小刚也踢了三轮,成绩又怎样?(3、7、2)
讨论交流:现在,又该用几来表示他的成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看看除了移动补少的方法外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你有什么发现?学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自学课本90页。
像这样先把每轮踢进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轮(板书:合并、平分),能使每一轮看起来一样多吗
3、引出课题:平均数
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或计算后得到的每一轮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这里的平均数4是表示小刚的'最高水平?是最低水平?那表示的是?(板书:平均水平)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正式比赛前,我主动提出踢四轮的想法。前三轮射门已经结束,怎么样,想不想看看(师呈现前三轮成绩:4个、6个、5个)
猜猜看,三位同学看到我前三轮的成绩,可能会怎么想
5、体会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出示4次成绩(4、6、5、1)凭直觉,刘老师最后的平均数可能是几个
感知最后的平均成绩应该比最大的数6小,比最小的数1大。
[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4+6+5+1=16(个),16÷4=4(个)]
6、体会平均数的特点——敏感性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觉得老师输在哪里?
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最后一轮踢进9个,比赛结果又会如何呢
看来,要使平均数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其中的几个数
其实呀,平均数很敏感,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它改变,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1、计算平均数
出示20xx年平远县3月12-18日平均最高气温统计表。
你能计算这一周的平均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平均数是一个知冷暖的“人”。
2、为了使同学们对平均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合影)画面中的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没错,这是以姚明为首的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老师从网上查到这么一则数据,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厘米。这是不是说,篮球队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200厘米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平均数是一个很善变的“人”。
3、好了,探讨完身高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池塘的平均水深。(师出示图)
平均水深110cm,小明身高140 cm下河游泳不会有危险!您认同吗?
生:不认同,最深的地方有200 cm,下河游泳还是有危险的。
师:看来,平均数还是个危险的“人”。
4、体会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你们知道在实际的一些比赛中是如何计算平均分的吗?刘老师带来了中央电视台青歌赛的视频请看!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目的是什么?平均数是一个严谨的“人”。
5、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当然,如果不了解平均数,闹起笑话来,那也很麻烦。
20xx年5月14日综合外媒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13日发布了20xx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报告指出,从总体上看,全世界人口的寿命都较以往有所增加。中国在此次报告中的人口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
一位73岁的老伯伯看了这份资料后,不但不高兴,反而还有点难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假如我就是那位73岁的老伯伯,你们打算怎么劝劝我
平均数是一个会开玩笑的“人”。
四、畅谈收获、回顾总结
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人”?您懂他了吗?
五、回应课本、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90页的内容,请大家翻开书看看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发现重点可以用笔划起来。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移多补少
一样多
合并平分
(4+6+5+1)÷4=4(个)
1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日记内容;能够在语境中理解单词cheap、expensive的意义;能够正确听、说、读、写 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the … / how do you like…/ i like …/ it’s pretty.等。
(2) 能力目标:熟练掌握新单词、新句型,促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也通过对父母辛苦生活的介绍,培养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教学难点重点:
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课文内容,并且完成课后练习;能够描述衣物及问价。
二、教学准备
录音、衣服卡片、ppt
三、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warming up
t: hello,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today?
ss: i’m fine. / greet! /very well...
t: what do i look like today?can you describe me?
ss: you wear a t-shirt and skirt.
ss: you wear a glasses and a scarf.
…
t: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shopping. let’s begin our class with a gam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let’s see who will be the winner.
以简单的对话、互相问候开起本课内容,缓和课堂气氛。再通过比赛的方式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preview
t: last class we have learned som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let’s review what we have learned. now i am a boss and i have a clothes shop. who want to be my shop assistant.
ss: i can.
t: you first.
ss: can i help you?
ss: yes. the scarf is nice. can i try it?...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复习let’s talk和let’s learn内容,也为本课的开始做好准备。
before reading
step1:teacher show the ppt. ask students to describe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screen. and then ask students to talk with partners 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and how much is it.
有真实感进入下文,为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while reading
step 1: listen to the record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q: what’s the passage talk about?
step 2: listen to the record again and try to get what on sale.
step 3: ss read the passage for one minute and try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step4: discuss in pairs.
q1: which one you want to buy for mother/father/brother…?
q2: why?
step5: discuss what’s the last sentence meaning? “come and see us today?”
step6: read the passage
(1) read after the tape
(2) read by themselves
(3) read individual
(4) read together
step7: retell the passage.
1、通过听录音找准文章大意。2、通过再听录音获取细节信息。3、阅读全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4、通过讨论深化学生感知,对学生进行感恩。5、图文结合,挖掘本文内容。
post reading
step 1: read the passage again. try to talk about the colour/price/size of your clothes /shoes or something.
step 2: discuss what things parents buy for you most impressed you. how are you going to return.
make students know the hardness of their parents. try them best to do anything they can in home and love their parents.
这部分通过对知识点听说读写的运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父母对自己的好和怎么报答父母,使学生了解父母的不易,促使学生爱自己的父母,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practice
step 1: please draw your something and then write a sentence.
step 2: make a research of your group. to research the colour of their wear.
鼓励学生自行开展调查活动,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summary
what do you learn in this class?our happiness depends on the parents hard work. therefore, we should love our parents.
通过总结本课知识,对学生进行感情。
homework
1.read page 63. repeat after the tape.
2.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 friends abou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board writing
unit 6 shopping read and write
how much is /are…?
it’s…yuan./ they’re…
is the umbrella too expensive?yes, it is./no, it isn’t.
are the sunglasses cheap?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
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顾,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图。
(1)让生观察地图
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②讨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组织学生观察上图,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出示提示
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
2.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生汇报。
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师对照图示指一指,肯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