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时,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案的准备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长方体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经历从时间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客气课前收集百分数的资料。
2.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足球对的数据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己解决“比一比”中让学生罚点球问题,接着讨论“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比要性,从而引入百分数,(教师板书)
二、 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介绍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比如各种酒类的'浓度表示,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相比关系,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者百分率。
2.练一练
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说明上面题目中百分数所代表
的具体意义。“罚点球”其实就是求一个人的进球率,“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指的是发芽率。
三、教“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每个情境百分数的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在全班交流。
四、练习
让学生自己完成,全班讲评。
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资料。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
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的动物,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鲸)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有关鲸的资料并说一说。
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而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笔下鲸的一篇文章,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有关鲸的那些知识,打开课本。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初读课文、生自由读全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概括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等方面知识?
外形特点:大、重、长
板书:
鲸
类属: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种类
生活习性
3、给同学们复习目前学过的说明方法。出示说明方法:{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朗读第一自然段
想一想作者介绍鲸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大家说鲸大、重、长)师板书:并画出有关语句。
(2)学习说明鲸大的句子。
出示课件句子: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理解:的鲸有多重,的象(有5000公斤)鲸是大象的几倍?(32倍)点击答案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体会?(鲸是非常庞大的动物)
(女生读)
男生评
(3)学习说明鲸重的句子。
出示课件句子: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
全班读句子。
找出表示具体数字。
小结:运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这种说明方法就是(点击答案)
这样写有什么体会?(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重。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请个别学生读
(4)学习说明鲸长的句子。
出示句子: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理解:我国曾经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这是真实的事例,作者用这个真实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什么呢?(鲸很长)这种说明方法就是举例子,作者在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同时,又运用了哪些数字?(四万公斤、十七米)(点击答案)
进一步理解:用鲸的一条舌头与十几头肥猪比较,一头肥猪有300斤十几就有5000斤左右,说明这头鲸的舌头很重,“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师画“ 。一个同学表演摸门,用人的高度跟鲸嘴高度比,这是纵向比“用四个人围着桌子的宽度跟鲸的嘴的宽度比,还显得宽敞。”这是横向比。它的嘴巴相当于我们的客厅。所以又运用作比较的方法。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把鲸重、长、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同桌互相读互相评,读出体会来。
师范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课件第二自然段内容
(2)学生质疑
(3)师生解决
理解“哺乳动物”(初生幼儿靠吃母体的乳汁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所以鲸属于哺乳动物)
板书: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我们生活还有哪些哺乳动物呢?
这些哺乳动物都是生活在陆地上,鲸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又能适应海洋生活呢?
演示课件:鲸的进化过程:陆地的鲸-浅海的鲸-海洋的鲸。是啊!鲸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你们看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它跟牛羊的祖先一样有角、有腿、有尾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它们的前肢后肢和尾巴变短了,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海洋的生活。那么鲸的进化过程是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呢?(不是的)
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很远的古代、后来、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
理解:“很长很长的年代”可以理解为多少年(50年、200年1000年)鲸的进化到底多少年(点击5000万年)老师学生提供“鲸的进化”网站。5000万是多少世纪(50万个世纪)人类有5000年的历史,是人类1万倍。鲸的进化历尽了艰辛的环境折磨才有今天看到美丽的鲸。点击鲸“适者生存”(鲸适应了环境才能生存到现在)同学们每年非法捕杀鲸达1百多头鲸。目前鲸几乎到了面临灭绝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练习朗读,想读就站起来读。
老师范读.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有关鲸的一些知识,而且懂得说明事物的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
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去介绍一些事物呢?这事物可以是人、动、植物、建筑物,也可以创意地写。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在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注意到大兵和赵卫国合说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了吗?,那这个相声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
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交流:(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交流,小结: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1)同桌分角色读
(2)找伙伴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读读
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
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
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五、演一演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六、总结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
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篇5
设计说明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还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任务。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复习,在组织教学时,应该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设计中,灵活地运用教材,既不要夸大它的作用,又不要削弱它的功能,要创造性地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作为复习课,设计要有新意,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适当的处理,这样更符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需求。
2.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结合教材习题逐一练习。通过练习,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整理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结合教材习题,复习分数加减法这一单元的内容。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简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三部分内容)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呈现知识结构图。
分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复习本节课中的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建立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整理和记忆相关知识。
⊙整理复习
1.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结合具体实例说一说。
(2)先想一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再计算下面各题。
+ -
结合上面的算式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①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②分数加减法对计算结果的要求: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完成教材94页1题前两个小题的计算。
+ -
解答: + -
=+=-
==
=
2.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先想一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再计算下面各题。
+- -+
1-- 1-
①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分数加减混合算式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先将所有的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二是先通分需要进行通分的部分,再进行计算。
②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计算后交流结果。
(2)完成教材94页3题最后一竖排两个小题。
+- -
=+-=-
=- =-
== =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2个小题,课件出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
=-- =--
=- =-
= =-
=-
=
②从上面的解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3.复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先想一想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再计算下面各题。
0.75=( ) =( )
2.12=( ) 4=(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