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规划教案有助于教师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解决,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入,教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全球意识,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七年级上册鸟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篇1
实验目的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尝试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背景资料
学生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知识。那么光合作用究竟在绿色植物的哪一个器官中进行,具体场所在哪里,植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又是怎样相互适应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得到结论,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的实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
2、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难点: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关键
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器材
银边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镊子、火柴、三脚架。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首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他们自己课前各种叶片;然后我展示海桐叶和松针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叶子,并且提问:“常见的是哪一种叶型,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之后得出“阔叶表面积大能充分吸收阳光,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结论。
2、实验:探究光和作用的场??
师:多数叶片宽阔、扁平,是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那么叶片内部有哪些结构特点是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呢?”
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想撕开叶子,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我则让他们首先看书,大致了解观察叶片内部结构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然后认真地看我在实物投影仪下做一遍演示实验。教师需要一边做一边强调徒手切片实验操作的要点,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屏幕上打出观察思考的要求:“识别叶片的几个部分,观察各个部分的细胞有什么特点,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把学生做得好的叶片横切标本,通过数码显微镜放大后,向全班同学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或者屏幕,识别菠菜叶片的三部分结构。
师:实验材料是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因为它们的叶片中有一部分不含叶绿体(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彩叶草叶片的中央及靠叶柄的部分都不含叶绿体),所以按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在滴加碘液处理后,不含叶绿体的部分不会变蓝。由于该实验与上个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基本相同(只少了夹叶片遮光处理),因此这个实验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
师:好,今天大家按小组继续将昨天的实验按实验步骤3、4、5进行操作,小组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时要注意安全。
生:完成实验。
师:为什么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和中央部分的颜色不相同?
师:如果将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3、课堂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结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作业布置
完成实验手册。
板书设计
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
结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教后反思
教师给予较多的指导,否则学生因为生活经验不多,不能很顺利地找到实验材料。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篇2
一﹑自学质疑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国土辽阔,完成以下问题:
1、在亚欧大陆的北部,有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这就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俄罗斯。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找出俄罗斯的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
二、交流展示
1、读图7.45,找出俄罗斯的纬度范围和经度范围,并找出俄罗斯周围的大洋有哪些?
答:纬度范围:50°n—70°n;经度范围:20°e—180°e。周围的海洋:北临北冰洋、西邻大西洋、东临太平洋。
2、再读图7.45“俄罗斯的地形图”,完成以下几个小题:
(1)找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答: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势走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注入里海。阿穆河即黑龙__,注入太平洋。
3、读图7.46“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完成以下问题: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罗斯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3)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4)描述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
三、互动探究
根据以下材料,联系所学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xx年8月13日,俄罗斯海军的中坚舰艇“库尔斯克”号多功能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失事沉没,全世界为之震惊,一年后的9月,俄罗斯开始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打捞工作。
材料二:亚欧分界的趣闻
第一个以乌拉尔山脉来划分欧洲和亚洲的是俄国彼得大帝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瓦里塔季谢夫。乌拉尔山脉,北起喀拉海,南至哈萨克斯坦草原,海拔20xx米左右,是欧亚大陆上纵贯20xx多千米的一道天然界标。塔季谢夫对乌拉尔山脉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发现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个地区的动植物有许多显著区别。考察发现,发源于乌拉尔山脉的河流往两个方向:一面流向西方,注入伯朝拉河和卡马河,另一面流向东方,注入鄂毕河,而且向西面和东面的河流流域的植物群和动物群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别,在西面河流域里的鱼,体呈红色,如娃鱼、茴鱼。在东面河流中虽然他们的外表同西面河流中的一样,如折乐鱼、聂利玛鱼,但鱼体是白色的,而且味道也不同。根据乌拉尔山脉的位置和特点以及它的东西两部分地区所在的各种不同特点,塔季谢夫提出,将乌拉尔山脉作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比较合适的。他的这个看法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1)俄罗斯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洲相望。俄罗斯有14个陆上邻国,其中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的内陆国,中国 是面积的邻国。
(2)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有3/4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部分,但俄罗斯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请说明其原因。
答: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核心部分均在欧洲,全国的工业和城市也多集中在欧洲。
(3)俄罗斯的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以东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以西的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的平原主要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它们以乌拉尔山脉为界。
四、精讲点拨
1、俄罗斯由于纬度较高,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2、地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地区为寒带气候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篇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圆圆和弯弯》
2、表演歌曲《圆圆和弯弯》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圆圆和弯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曲调优美淳朴,生动地描绘了金秋一派丰收的景象,抒发了农家儿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圆圆和弯弯》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你能说出这几种圆圆和弯名称吗?下面这首歌曲你听听讲了几种圆圆和弯弯的名称?还讲了些什么?
2、揭题、范唱,听录音、学生讨论
3复听录音,说说歌曲情绪(听后学生谈感受)
4、引导用动作表演歌曲:放音乐,学生自由表演。
5、学唱歌谱
1)听记曲调比赛,看谁听得最快,最准确(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后试着记。教师弹奏指名学生试唱)
2)视唱歌谱
3)用竖笛吹一吹)
6、学唱歌曲:放录音轻唱——重点练唱:切分音和一字两音、连线、休止处——唱——处理:唱出丰收的喜悦。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学生分小组试敲——合着音乐敲一敲——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8、分组用打击乐和竖笛伴奏、即兴表演——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9、编创与活动(如时间够的话进行)
分组编创歌词——挑选好的编成几段歌词表演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快速默读,重点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引入探险故事,导入课题。
二、简单认识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于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同精灵的斗争》等。
三、初步感知全文
1、读一读,写一写
2、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3、理清故事情节
奔向南极点→带信返程→一个个牺牲
(充满希望)(沮丧)(悲壮)
四、细读研讨
1、你认为“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哪几个方面?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
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讨论,各抒己见。)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了保护同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3、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根据以上认识,谈谈你是的理解。用“悲在xxxx,而xxxx伟大”的句式表述。
悲在失败,而冒险精神伟大;
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信的绅士风度伟大:
悲在生命的毁灭,而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
悲在世人悼念,而人们从中获得精神鼓舞伟大。
4、找出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高尚。
5、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1、成功的英雄
2、失败的英雄
3、小结: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里根《真正的英雄》
六、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后,联系自己学习中、生活中的情况,回忆一个事件,用文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慨,体现真情实感和思想深度,字数不限。
2、阅读推荐书目:
?鲁宾逊漂流记》——笛福《英》
?老人与海》——海明威《美》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再齐读。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问:有不懂的词语吗?简单的词语教师做适当的讲解,其他词语放在课文里再讲。
5、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小洁看到湖中映出的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她坐在船头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驶,所以觉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2、读读下面的词语,再读读带点的字。清澈
卷起
波纹
跃起
丢进镜子
变幻表演
香蕉
企盼跨
二、识字、写字。
1、重点教:澈、卷、演。
2、读读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课的哪个生字?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3、出示卡片,独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镜、幻、表、蕉”
4、书写生字。
三、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认真记忆字形。
2、听写本课生字。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波()坡()披(盼()粉()纷(赏()堂()境()镜()
2、学写句子。
1)、()的树上有()在()。2)、()的草地上有()在(3)、()有()在(教学板书:
清澈的湖水
两岸湖水小洁
(景色美)(心灵美)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