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结构合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的流畅性,教案的设计与撰写过程,是教师思考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重要机会,促进其专业发展,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可爱鸡宝宝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可爱鸡宝宝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幼儿掌握毛笔的握笔姿势,学习用墨汁、颜料画小蝌蚪及相关景物。
2、让幼儿获得初步的中国画知识,了解文房四宝等材料,使幼儿热爱中国画,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3、培养幼儿表现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并逐步提高绘画创作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1、笔、墨、纸、砚,毛笔若干,墨汁,清水,绿色颜料,宣纸、报纸。
2、电视、dvd、u盘。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安静,以谜语《小蝌蚪》引出课题,并用毛笔画出小蝌蚪,激发幼儿兴趣。
2、出示笔、墨、纸、砚,引导幼儿认识中国画的作画工具,欣赏一些中国画,感受国画的魅力。
3、了解毛笔的结构,学习毛笔的握笔姿势。
4、教师示范讲解画出小蝌蚪及水草,然后用绿色颜料涂满画纸。注意:用墨不能太多,小蝌蚪的尾巴一定要细细的,弯弯的;涂色的毛笔和画蝌蚪的毛笔不能弄混了。
5、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
6、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学小蝌蚪游来游去找妈妈。
活动反思:
1、幼儿能够充分感受到国画的魅力,认识国画的作画工具,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幼儿初步学习使用毛笔和墨汁颜料进行绘画,能够大胆完成作业,大部分幼儿作业效果好。
3、由于幼儿初步接触国画技法,不能较好的运用墨汁,出现太燥或太湿的情况,以后可以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可爱鸡宝宝教案篇2
研讨内容:
一、根据组织汇报课实习老师的教学能力等情况,帮助确定科常活动《可爱的蛋宝宝》为汇报教学的内容,指导实习老师进行备课、试讲、试教。
二、结合试教的具体情况,展开研讨,梳理和调整相关的活动环节,并重点帮助实习老师清楚各个环节的导语,以及需要解决什么教学要点等问题。
三、安排下一步试教的班级,以及协助准备活动需要的教学具等。
四、对执教的实习老师,针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如何预设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老师应如何应对和处理等方面,指导老师们做了细节方面的指导。
活动目标:
1、 认识一些常见的蛋,了解蛋的结构,指导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 乐于参加探索活动。
活动过程:
1、 谁的的蛋宝宝。
(1) 幼儿自由观察实物蛋,老师重点引导孩子区别几种常见的蛋。
(2) 通过视频或图片,帮助孩子了解世界上最大的蛋、最古老的蛋,知道会生蛋的小动物叫卵生动物。
2、 不一样的蛋
(1) 引导孩子从大小、颜色、轻重方面比较不一样的蛋,发现蛋特点。
(2) 引导孩子由表及里,观察发现蛋的异同。
(3) 小结蛋的特点,异同。
3、 游戏:蛋宝宝找妈妈
通过操作区别常见的几种蛋。
4、 品尝好吃的蛋。
活动过程:
1 幼儿自由观察实物蛋,老师重点引导孩子区别几种常见的蛋。
2 通过视频或图片,帮助孩子了解世界上最大的蛋、最古老的蛋,知道会生蛋的小动物叫...
可爱鸡宝宝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团圆、搓条、压扁、捏揉等泥工技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及表现能力。
3.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1. 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迎春花张开了小嗽叭,小蚂蚁伸伸懒腰,小蜜蜂、小蝴蝶也跳起了舞,你们听,又有谁来了?(录音机传出青蛙的叫声,教师适时掀开背景图上的遮布。)
2. 青蛙妈妈的小宝宝是谁?它们来了吗?(幼儿回答后,教师掀开鱼缸上的遮布。)
二、 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特征
1. 小蝌蚪穿什么衣裳?
2. 小蝌蚪长得什么模样?
3. 它们游水的姿态是怎么样的?
三、 幼儿操作
1. 青蛙妈妈想请你们给它的小宝宝塑像。这样吧,我们用橡皮泥来试一试。
2. 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 请1~2名已做好蝌蚪的幼儿讲述造型的方法和过程。
4.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想出了两种方法来做蝌蚪,正面我来介绍一下。第一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然后在圆泥上捏出尾巴,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第二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再取一点泥,把它搓成长条作尾巴,然后把这两部分连结起来,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
5. 请幼儿参照上述方法继续给蝌蚪塑像。
6. 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除了小蝌蚪,还有什么。(水草和石子)
7. 教师出示范例,请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做水草和石子。(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团圆作石子,搓成长条作水草。)
四、 讲评
1. 以青蛙妈妈口吻进行讲评:呱呱呱,让妈妈看看,宝宝的塑像像不像。
2. 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将幼儿的作品用双面胶——贴在背景图上,开一个展览会,并请各班幼儿前来参观。
反思:
孩子对于吹塑纸版画,对于刻画线条的力度掌握的不够。
其一,小班的孩子本身力度就不是很大。
其二,对于吹塑纸版画,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而且刷色时对于颜料的控制还不够。颜料太多,导致孩子印画时把轮廓线都填满了。对于孩子刻画的力度,还需加强练习,要求孩子能用力的刻,不要怕把纸刻坏,要经常用小手去摸是否有小沟。
其次,还应知道刷色时要把毛笔舔干,动作要很快的刷过去。
另外,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充足的时间活动,在前后两次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际体会与对比,掌握了版画制作的要领,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可爱鸡宝宝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萌发幼儿养蚕和关心蚕
宝宝
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
?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
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排序
提问(1)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2)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序,全体幼儿观察。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1、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桑树和蚕宝宝。说说蚕宝宝喜欢吃什么?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吃饱;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可爱鸡宝宝教案篇5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可爱的蚕宝宝》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了解蚕与人们的关系,萌发爱护蚕宝宝的情感,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生活习性,并用符号进行记录,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可爱的蚕宝宝》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生活习性,并用符号进行记录。
2、初步了解蚕与人们的关系,萌发爱护蚕宝宝的情感。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
谜语:有位纺织娘,老来忙又忙。会纺银丝线,能造银丝房。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出示挂图,通过讨论和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讨论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1、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蚕的用途: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2、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吃饱;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教学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通过体育游戏,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进一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
可爱鸡宝宝教案5篇相关文章:
★ 乖宝宝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