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教案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减少课堂上的不确定性,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入,教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全球意识,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七年级上册鸟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篇1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并为实现自己的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点 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教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的综合。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篇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首诗,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追求知识的欲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用具:录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脑出示课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它靠的啥办法?你们也来模仿老师问一问大家。读一读。
二、学习
1.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后数
一数共有几小节?(6小节)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a开火车读词
老师看看大家字词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开火车好吗?
b做多音字“得”的练习
这篇课文有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三次的读音各不相同,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结合电脑出示的句子练习)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
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哪几个小节是介绍这几种植物的?
3.小组合作学习: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读一读那个小节。
2)说一说这种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蒲公英:
1)蒲公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哪个小组是学习这个小节的,你们来说一说。
2)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蒲公英美不美?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读出来。
苍耳:
1)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说一说?
2)课下同学们找了有关苍耳的资料,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苍耳,谁来摸一摸,什么感觉?
1)哪个小组愿意把感觉给我们介绍!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来验证一下。
3)为什么苍耳能够挂住动物的皮毛?
石榴:
1)同学们你们吃过石榴吗?什么味道呀?
2)石榴妈妈的胆子更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看一看。
3)哪个小组给我们说一说看懂了什么。
4)有语气地读一读
豌豆:
1)找小组来说一说;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
3)你觉得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大家说豌豆炸开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好?
5)集体再来读一读。
总结:这四种植物多么有趣呀!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个小节,就坐在位子上读一读!
1)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就这几种吗?你还知道其他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2)看录象
3)请同学读第六节,想: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留作业:
老师觉得你们就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把这种好习惯带到课下,到大自然中多看看,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四、作业:课下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植物,去查找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做一期展板,展示出来。
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篇3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设计者: )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
(1)2 h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 h呢?t h呢?
(2)字母t表示时间有什么意义?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54至55页,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列车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请写出:
(1)列车2 h行驶的路程为__200__km.
(2)列车3 h行驶的路程为__300__km.
(3)列车t h行驶的路程为__100t__km.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__·__或__省略不写_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用字母表示数
活动一:(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展示点评】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4页例1的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写成“·”或省略不写.如第(3)小题,就不能写成a2·h.
?小组讨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反思小结】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也可以表示特定意义的公式,还可以表示符合条件的某一个数,甚至可以表示具有某些规律的数,总之字母可以简明的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活动二:阅读教科书例2中的四个问题,思考:
顺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逆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5页例2的解答过程.
?展示点评】列式表示关系时,一定要搞清“和”、“差”、“积”、“倍”等关系.
?小组讨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反思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注意: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表示;
2.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
3.出现除式时,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4.结果含加减运算的,需要带单位时,式子要用“()”;
5.系数是带分数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
实际问题―→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1整式》同步练习含答案
1. 其中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你能判断它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吗?它的次数是多少?
《2.1整式》课后练习含答案
知识要点
1.单项式:只含有数和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它的本质特征在于:
(1)不含加减运算;
(2)可以含乘、除、乘方运算,但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2.单项式的次数、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整式:单项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篇4
第一课 老师你好
第二课时
第十课 《多年以前》
第十二课 《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轻松。自然、抒情地声音学会演唱《月圆曲》,能自信、又表情地当众表演歌曲,并积极参加互评活动;
2、在听赏《摇篮曲》时,能感受到歌曲抒情,优美地情绪,能用自己地肢体语言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语难点:
学会唱《月圆曲》,能准确。和谐地唱出歌曲《月圆曲》中的儿声部。
教学准备:
钢琴、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情景布置
营造处温柔、静谧的氛围。
2、听觉感受
学生随着《月圆曲》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学铺垫
听赏《摇篮曲》
1、说一说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放《摇篮曲》),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摇篮曲的意境)
2、动一动
请你学者妈妈哄宝宝的模样动一动!
3、唱一唱
师:妈妈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你能学学吗?让我们用“u”来学习妈妈好吗?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轻松。自然、抒情地声音学会演唱《月圆曲》,能自信、又表情地当众表演歌曲,并积极参加互评活动;
2、在听赏《摇篮曲》时,能感受到歌曲抒情,优美地情绪,能用自己地肢体语言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语难点:
学会唱《月圆曲》,能准确。和谐地唱出歌曲《月圆曲》中的.儿声部。
教学准备:
钢琴、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导掌握
1、创设情境
师;《摇篮曲》描述了妈妈在夜晚哄宝宝睡觉的情景,你还能回想你知道的与“夜”有关的诗或儿歌来告诉同学们吗?
2、歌词教学
(1)师:同学们刚刚说得诗和儿歌真棒!老师也想为大家朗诵一首儿歌,好吗?(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2)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儿歌吧!(学生一起朗读)
3、曲谱教学
(1)师:这么美地夜,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内心地赞美吧!
(2)教师范唱
(3)全体学生用“u”模唱曲谱
(4)分组视唱曲谱,然后合唱共同唱出
4、歌曲教学
(1)轻声唱词
(2)师:你觉得有哪些句子难唱?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接龙游戏,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最后一句一起唱,然后交换唱。
(4)演唱整首歌曲
5、双声部教学
(1)师:这首歌曲真美,蓝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快看一群可爱的星星夜眨巴眨巴者眼睛来了。
(2)互动教唱二声部
师:让我们共同来完成它?
师:谁愿意来做可爱的星星?
(3)听赏童声合唱《月圆曲》
师:同学们唱得太棒了!还有一群停学也很想唱一唱这首歌,让我们来听赏!
(4)师: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注意情境)
二、创编表演
1、师:请你来做小导演,为这首歌去编排一个最佳表演方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2、分组讨论,汇报演出
3、互评:哪一组好,好在那里?
哪一组还有待改进,可以怎样改?
三、课堂小结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歌曲《摇啊摇》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6/8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具有摇篮曲的特点。 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
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太过单纯,对于很多感情的东西理解不透,本节课的思路要慢慢引导学生,用肢体和语言感染学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此情景中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节奏游戏、肢体律动和方言改编,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能够感受到6/8拍的强弱感,认识反复记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认识反复记号。
难点:感受三拍子及六拍子音乐韵律。
教法: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合作式
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打出课件,播放歌曲《摇啊摇》。学生伴着音乐进课堂,准备上课!
一、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学唱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摇啊摇》。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唱这首不一样的《摇啊摇》。
设计意图:直入,让学生直接感受歌曲的韵律。
二、第一乐句——节拍练习。
(一)1、(出示幻灯片2)师:同学们请看这里,这是《摇啊摇》的一部分歌词,歌词的下面是我给写的节拍,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和我一起拍一下呢?
生:好??
师:我先给大家师范一下。好吗?
生:好??
师:首先呢,请同学们先围坐成一个圆圈。然后伸出你们的左手,固定住别动??
师:左的地方,拍自己的左手;右的地方,拍你右边朋友的手。1、2、3,左右右,1、2、3,左右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好吧?
生:好??(跟着老师一起拍)
2、师:同学们拍的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拍着节拍,试着读一下歌词??
3、师:你们太厉害了,那接下来你们打拍子,老师给你们唱一下好吗? 生:好??
(二)1、(出示幻灯片3)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里,和刚才我们打的节拍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拍手的方向变了??
师:恩,很对!那么老师来给你们演示一下新的节拍怎么打。你们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来??
2、师:拍,拍自己的左手;左,拍左边朋友的手;右,拍右边朋友的手。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下,放慢速度!
生:一起跟着嗨起来
师:你们太有才了,这都难不倒你们。那好吧,现在我们和刚才一样,
拍着拍子,一起读一遍歌词。
生:好??
3、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打的1、2、3其实是3拍子的特点。3拍子的歌曲第一拍是强拍,就是是我们拍第一下的时候要略微重一点,打出来的感觉是--强弱弱。
但是这首《摇啊摇》是6拍子的歌曲,也就是说,每一小节里面要打2个3拍子,也就是2个1、2、3。但是第2个123的第一拍,要比前面的轻一点,打出来的感觉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每一个“拍”的地方,都要比其他地方强,但是每一小节第一个放大的“拍”,都是比后面的要重一些的。老师给你们示范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师:你们个个都很牛啊,这么快就会了。下面我们一起打拍子,跟着老师唱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那就给我个位子吧??
设计意图:通过节拍联系,让学生感受3拍子、6拍子的感觉,同时本环节后,歌曲前部分学生都能会唱了。
三、第二乐句——反复记号。
师:你们太棒了吧,唱的那么好啊!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摇啊摇》完整的歌曲。(出示幻灯片4)
师:同学们在听的同时,看着谱子,你听完后能发现什么吗?(如果没有发现反复的,就再听一遍,同时引导)。
师:很好,最后一行,也就是这首歌的第二乐句,唱了2遍。那为什么只有这个地方唱2遍,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来告诉你们!(出示幻灯片5)这个符号叫做“反复记号”,在该记号内的部分反复演唱或演奏一次。就比如这首《摇啊摇》的第二部分,就是在这个叫“反复记号”里的,所以我们再唱这里的时候,要反复一遍,也就是唱2遍。(弹唱示范)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唱2遍了吧?
生:知道了。
师:那我们唱一遍这个地方试一试?
生:好(钢琴伴奏)
师:太棒了,反复记号就是这个意思!那我们跟着伴奏,把整首歌完整唱一遍好吗?
生:好。(出示幻灯片6)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记号的'认识,同时也完成把第二乐句学唱。
四、拓展。
1、师:既然同学们都唱的那么好了,那我们要不要增加点难度呢?
生:好/啊??
师:你们有没有信心克服接下来的困难?
生:有。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在困难面前是最棒的!请看??(出示幻灯片7) 老师在原有的歌词下面,又添加了一行歌词,你们自己能不能把他唱下来? 生:??
师:我们先一起读一遍歌词??
2、师:老师现在给你们弹琴,我们一起唱一遍试试,有没有信息唱下来? 生:有?(弹唱)
师:你们确实在困难面前是最棒的,因为这是一首上海童谣,你们刚刚唱的就是用的上海话!因为老师填的这些歌词,都是上面这写歌词用上海话的发音,老师用同音字给标出来的。也就是说,上海人用上海话唱《摇啊摇》,就是刚才你们唱的那样的发音!现在我们一起来用普通话和上海方言分别唱一遍好不好?
师:现在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手拉着手,让我们跟随者音乐一起唱、一起摇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体会上海方言唱上海童谣的感觉,同时也是对本节课所学唱的《摇啊摇》的一个巩固。
五、结束。
在音乐结尾声中,结束本节课?
师:同学们,今天开不开心?随着这时候音乐,我们这节课的旅程也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你们能每天都这么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见吧??
七年级上册鸟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