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能够帮助读者在书籍中找到共鸣,促使他们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思考,在撰写读后感时,我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哲学,指导未来的选择,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读后感篇1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读《三国演义》。书中的许多人物许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深思,从而可以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由于我平时非常喜欢听百家讲坛,在此借机开讲我的一家之言。
(一)性格决定命运:张飞之糊涂死
张飞是三国中的草莽英雄。他讲哥们义气,性格暴躁,鲁莽行事,不计后果。
当张飞得知关羽的死讯,急于报仇,逼大哥刘备发兵东吴。同时还命令手下两位将领范疆、张达三日内制成白旗白甲,三军穿孝服讨伐东吴。二人说白帛一时难以筹集,求张飞宽限几日,张飞顿时勃然大怒,将二人打得皮开肉绽。并且还说准备不齐提头来见。于是两人权衡再三,铤而走险,密谋杀了张飞。张飞脾气暴躁,遇事不能做到冷静思考,一意孤行,且不通情达理,结果糊里糊涂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这使我不由想起暑假中听百家讲坛中讲的胡雪岩,深有感触。清代商人胡雪岩只读了三年私塾,他却能够成为一个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他的秘诀其实不外乎他的冷静处事和做事周到。
张飞之死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我们遇事一定要头脑冷静,切不可一意孤行。张飞因脾气暴躁、性格鲁莽最终喝下了自己酿下的苦酒,搭上了自家性命做了一个糊涂鬼。他的悲剧可谓因小失大。
(二) 奸雄实枭雄:另眼看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狠毒多疑的一个奸雄形象。他“挟天子而令诸侯”,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使人看得咬牙切齿,有必欲食之而后快的感觉。
可是小说中的刘备却和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仁爱宽厚,深得人心。可是曹操的实力越来越雄厚,曹魏统一中国指日可待。真是滚滚长江东逝水啊!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阴险狡诈的曹操,却没有选择宽厚仁爱的刘备呢?通过对历史史实的进一步了解,我获得了答案:《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因而将曹操描写成了一个十足的乱世奸雄。历史上的曹操其实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是具有不世之才的枭雄。我们学习过的他的《观沧海》足以展示他的胸襟和魄力!我不禁要佩服罗贯中了。小说就是小说,作者能够将曹操这一个“奸诈”的形象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也实属不易。
曹操给我的启示: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才干,读书引领我们学会思考和辨析,但看问题绝对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深入了解,还要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敢于质疑,不过分相信“权威”。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讲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罢。
(三) 三气而亡无度量:我评周瑜
提起周瑜,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吴国的大将周瑜也算是一个满腹经纶的个中翘楚,可就是因为忍受不了诸葛亮的三气吐血而亡,这让我不禁对周瑜有了新的认识。周瑜的才智与诸葛亮不分高低,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杰出人才。可是周瑜不能忍受挫折,屡屡败在诸葛亮的手下。“既生瑜,何生亮?”这足以说明了他心胸狭隘,不能与战争中的同伴相容相长,嫉妒心太强,做不到像诸葛亮一样用海纳百川的心胸面对一切。早期的周瑜因为与诸葛亮的团结一致,互相包容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辉煌。后来的周瑜因为嫉妒心作祟抑郁成疾而英年早逝。我在为周瑜感到惋惜的同时,却没有忘记他给我人生的启迪:要想成就人生,我们就必须要做到心胸宽阔,不斤斤计较。还要直面现实,勇于战胜挫折。
?三国演义》不仅为我们留下了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宏大的战争场面。它带给我们的还有许许多多深刻的人生启示,它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要义。《三国演义》,演绎人生!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读后感篇2
寒假期间,天下着雪,我只能在在家了,因为家闷得慌,无意间就发现《三国演义》这,篇长篇小说。
我呆在家,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当看到第一页图片时,我的眼球不经意的就被吸引住了。登看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时,我心中是那么的自责。刘备不畏艰辛,可我只要做一次就会不耐烦,我那时就在幻想我要是想刘备那样,不知我有多少事会成功。
这本书让人受益良多,我们就应该看这些好书,不应该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书。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读后感篇3
今天,我读了一本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在书前编者的话里有这样的一段话,一本好书,就像一棵挺拔的小树。也许,小树摇曳的身姿给我们的不只是清风;也许,美丽的树叶给我们的不只是喜悦;也许,含苞待放的蕾给我们的不只是希望在书的世界里,我们流连忘返,我们沉醉不知归路。
这本书主要讲三国时期,三国相互打仗,三国里面每个国家都有能力强的'人,所以三国不相上下,最后三国被统一了。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读后感篇4
这个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书中主要讲述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争斗,最后三国归魏,从此天下太平的故事。
书中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还明白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关羽真勇敢啊!攻打樊城时,关羽被毒箭射中右臂,毒已渗入骨头。将士们找来名医华佗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呀!”用尖刀刮骨头一定疼痛难忍,而且当时没有麻醉药,可关羽居然还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难怪连神医华佗都赞叹道:“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也。”想想自己,平时碰到一点困难挫折就畏缩,甚至痛哭流泪。有一次,我不小心被一块玻璃割破了手指,鲜血顿时流了出来。虽然血没关羽流的多,但恐惧加上疼痛,我哗哗大哭,眼泪和鼻涕流了一脸,邻居的小朋友们都笑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只是伤了一点点皮肉就嚎啕大哭,以后怎么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与挫折呢?再说和关羽刮骨疗毒相比,我这点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
读完了《三国演义》,书中的精彩动人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让我大开眼界,我不仅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同时还学到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啊!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读后感篇5
我最喜欢读《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东汉末年,朝臣腐败,刘关张结义兄弟,把黄巾军的得落花流水,十八路诸侯扩张地盘,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官渡胜袁绍,刘备三顾茅芦,赵云单骑救阿斗等精彩片断。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最喜欢关羽,因为他忠肝义胆、一诺千金。我们应该学习关羽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他的这种好品质,让我们学会如何讲诚信,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