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展观后感优秀5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的撰写使我们在观影过程中更加关注情感传递,撰写观后感时,我们的情绪与故事交织,形成了一幅心灵的画卷,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太空展观后感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太空展观后感优秀5篇

太空展观后感篇1

同学们考完了令人紧张的英语后,我们班集体同学在教室里观看了“我看太空第一课”,在看这片的同时,我仿佛来到了神奇莫测的宇宙,在太空中遨游。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13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时,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出了“天宫一号”,更令人惊讶的是,6月25日,王亚平老师在太空中为我们授课,这些到现在还记忆深刻呢。

虽然这节课只有40分钟,但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许多在地面上很难做到的知识。王老师在太空中为我们做了5个实验,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怕实验是:水实验和陀螺的实验。

先说说男生喜欢的陀螺吧!只见王老师把一个陀螺放在了空中,在它的顶端给了干扰力,那陀螺在空中翻滚着,向前运动,它的轴向也发生了变化。接着王老师拿来了一根鞭子,便陀螺转动起来,放在了空中,并在它顶端给了与刚才同样的干扰力,然而这些现象与上一次的现象截然不同,它不翻滚了,而是晃动着向前走。接下来王老师为了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一些,拿来了两个陀螺,一个直接放在了空中,给它的顶端一些干扰力,第二个先发射,并且在它的顶端也给了与刚才同样的干扰力,让我们对比一下它们的运动。

接着说说水实验吧!只见王老师拿了一个在太空喝水用的喝水袋给我们看。里面装满了水,喝水袋上有一个止水夹,王老师把止水夹打开来,可水没有流出来,这都在太空中失重的环境下造成的。接着,王老师拿了一个金属圈和一袋平常的水。首先,王老师把水袋打开,然后把金属圈放进了水袋中,再轻轻的拉出来,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在王老师拉出金属圈的那一瞬间,全场发出了阵阵掌声,因为王老师做出了一个水膜,这个水膜不但漂亮,而且坚实,它不会轻易地破裂,只会出现一些小水滴。“接下来还有更神奇的呢”。说着,王老师还是拿出一个金属圈和水袋,重新做一个水膜,然后又往水膜里一点一点的加水,使水膜在一点一点的变厚,最后,使水膜变成了一个又大又亮的水球!接下来,王老师拿了一个注射器,往水球中注射汽泡,可它们并没有到一起去,看来不一样的环境,实验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后来,王老师把一种红液体注射到水球中,慢慢的,一点一点的,透明的水球变成了一个红色的“太阳”!

太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一个许多人向往的地方,是一个浩瀚的地方,更是一个变化莫测的地方。神奇无比的太空,教给我了许多许多的知识:失重、牛顿的第二规律……

太空展观后感篇2

十二月九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今天不仅仅是对国耻的勿忘,更是见证了祖国科技的繁兴。怀着炙热的心,我校全体师生一起观看了来自天际的视频通话---《天宫课堂》。

银幕闪动,首先我们了解了天宫的发射,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气势的震撼,更是心中那坚定的爱国情怀,是无比的骄傲。

映入眼帘的是三位宇航员的笑脸,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他们将跨越空间,带我们一起参观太空之家。王亚平向我们展示了那堪称奇迹的物理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水光球实验、水膜张力实验、天地互动交流实验等等,我心潮澎湃,使我对未来将要学习的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动量守恒”、“惯性离心力”、“表面张力”等等一些专有名词等待我去研究,去探索。

空间站的动量守恒与地球不同,这更引起了我对太空的向往。“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对科学充满了未知的好奇,在我的心中种下了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敢于有梦,勇敢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浇灌梦想的种子,向着梦想进发,飞向属于我的浩瀚星空。

科技强国,为祖国的科技的繁荣而致敬。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要好好学习,立志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生于这个时代,我们应该秉承优良传统的作风,弘扬中国精神,让我们用智慧用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家园。

太空展观后感篇3

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其实,太空授课并不是我国航天员的首创。早在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就曾经制定了“教师在太空”计划,女教师考利夫被幸运选中。然而,事与愿违,不仅考利夫没能顺利实现太空发声,就连“挑战者”号因意外爆炸,成为了太空实验的牺牲品。时隔21年之后,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再战太空,并在“奋进”号内讲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尽管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人类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事业。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太空展观后感篇4

在2021年12月9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太空授课。

电视上,太空教学已经开始,航天员们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实验,把我们带进一个全新的太空环境。温柔的语调,幽默的语言,让屏幕前的我睁大了眼睛,聚精会神,通过观看这次太空授课,我也颇有感触。

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又通过一些实验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地球上与太空失重环境奇妙的差别,各种各样的实验是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密切合作的结果,是以先进的航天技术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们有牵挂,因为空间站里有我们兢兢业业的中国航天员;我们有底气,因为中国航天人的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中国星”闪耀全球!浩瀚太空里有越来越多中国航天员的身影,正在抒写着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上完这堂课后,我不得不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作为一名小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也要去太空探索奥秘。

太空展观后感篇5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这次,神舟十号将会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作为学生,我感觉到我们非常幸福,因为这次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将会在天宫一号为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开展一堂非常有意义的太空授课,我们都在翘首以盼太空授课的到来,太空授课的时间为20xx年的6月20号。

20号早上10点许,中国的第一次太空授课正式开始。首先,王亚平、聂海胜两名宇航员为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打坐”。在失重的情况下,宇航员可以轻易地在空中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同学们都看得很入神。随后,三位宇航员进行了五个实验,分别是:打开“箱子”测质量、神奇单摆做圆周运动、陀螺轴向不变向前飞、“水膜”内嵌入中国结、普通水变身“魔法水球”。在这次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和老师都看得津津乐道,大家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虽然我们不是很明白其中的一些实验,但是,我们还是对这些科学现象保持着非常高的求知欲。

太空授课完成后,同学们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们为宇航员感到自豪。听老师介绍,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失重状态,他们要保持锻炼才能避免肌肉萎缩。我想对这三位宇航员说一声谢谢。他们为了人类的航天事业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着未知的太空不断去探索,为科学世界添砖加瓦。

太空展观后感优秀5篇相关文章:

老兵展观后感8篇

功夫展观后感最新8篇

消防展观后感模板7篇

上海展观后感6篇

2023阅兵展观后感最新8篇

消防展观后感参考6篇

消防展观后感优质7篇

消防展观后感7篇

2023阅兵展观后感参考7篇

2023阅兵展观后感8篇

太空展观后感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