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有效实施,教师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教案的实施,教师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二鸟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初二鸟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2.教学难点:矩形的本质属性及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及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具演示、创设情境,观察猜想,推理论证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外,还有它的特殊性质,同样对于平行四边形来说,也有特殊情况即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写出课题).
【讲解新课】
制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堂上进行演示图,使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角的变化,当变到一个角是直角时,指出这时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使学生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在于一个角是直角,深刻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矩形的性质:
既然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应具有平行四边形性质,同时矩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个角是直角的条件,因而它就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
继续演示教具,当它变成矩形时,学生容易看到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它的对角线也相等(写出这两个结论),指出观察出来的结论不能做为定理,需要证明.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角的性质证明得出.
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对角线相等.
由矩形性质定理2我们可以得到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这实际上是 △的一个重要性质,即 △斜边中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它在求线段长或线段部分关系时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 矩形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 ,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按教材的格式)
(强调这种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防止学生离开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单纯进行代数计算)
【总结、扩展】
1.小结:(用投影打出)
(1)矩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从属关系如图.
(2)矩形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特有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3.思考题:已知如图, 是矩形 对角线交点, 平分 , ,求 的度数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8中2、5,p195中7.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46中1、2、3、4
初二鸟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2.能够分析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
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
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三.自学指导:
1.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南、北方的位置、范围。
3.列举南、北方主要地形区,并能在图中相应位置找到。
4.结合课本p7图5.9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南、北方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5.结合课本p7图5.9二幅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图,从水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南北方河流特点,并分析产生特点的原因。
6.结合课本p7图5.9四幅景观图,分析南、北方的主要植被。
初二鸟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第一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方程的概念解简易方程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教材给出了三道应用题,其中例4是一道有关公式应用的方程问题。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参考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概括地说,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设、列、解、验、答”五个步骤,审题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其中关键是“列”,即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要想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一定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鸟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古文,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简洁传神的语??
3、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4、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课文
了(liǎo)不悲笃(dǔ)
舆(yú)奔(bēn)丧
恸(tòng)亦卒(zú)
不调(tiáo)
2.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实词:
笃:(病)重;索:要;舆:轿子;
径:直往;素:向来,一向;卒:死
虚词:
而:表承接,不译;了:完全;
既:已经;俱:全,都。因:于是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奔丧事,一路上都没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
2.探究
(1)、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弟弟子敬,独特在哪?
(2)、你如何理解子猷的独特的悼念方式?
3.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4.拓展延伸:手足情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真切的体会?
第三块:布置作业
将本文扩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对子猷悼念弟弟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进行合理想象。
初二鸟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词语。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体会本文行文特点,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德育目标]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局部研讨,把握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揣摩文句,体会本文富含诗意和韵味的行文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在啧啧惊叹之时,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增加了御座的庄重肃穆。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
教师提示一些需积累的词语。
(1).多音字:
屏风(ping) 伧俗(cang)
屏除(bing) 寒伧(chen)
(2).形近字:
帷幕 纳凉(na)
维护 木讷(ne)
(3).释义:
伧俗:粗俗、鄙浅。
纳凉:享受凉爽。纳:享受。
缓冲:使冲突缓和。
雅俗之分:高雅和粗俗的区别。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2.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三、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1.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2.…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squo;流动空间squo;squo;squo;。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四、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初二鸟教案篇6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觉抑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进行斗争。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能够勇敢地与校园暴力做斗争。
【知识目标】
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
学会巧妙地处置校园暴力。
【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法、模拟情境体验、感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课文,思考怎样正确处理校园暴力。
一、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思考:
1、什么是校园暴力?你遭遇过校园暴力吗?
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和课文介绍回答。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暴力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板书)
2、学生阅读“专家访谈”后回答。
讨论: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
校园暴力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板书)
3、校园施暴者的构成主要是些什么人?
学生:曾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爱歧视的学生;在家庭中缺乏温暖、关爱的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压制,无处发泄的学生……
4、社会、学校、我们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校园暴力必须被制止。
想一想:
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学生回答。
(一)对策一:从受害者的角度想:
不要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小讨论:
暴力容易发生的时间:上学或放学学生回家途中。
暴力容易发生的地点:偏僻地角落。
容易遭欺凌的对象:低年级学生,弱小的学生。
暴力发生后自助的方法:告诉老师、学校、家长或者公安机关;伤势严重的立即打120急救。
(二)对策二:从施暴者的角度想:
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
学校有政教处,有法制校长,社会有治安管理机构,有公安机关等。
法制社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初二鸟教案篇7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
探索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难点:
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义,关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数+本金
2.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
利润=售价—成本; =商品利润率
二、新授
问题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利息—利息税=48.6
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
2.43%×x×2,利息税为2.43%x×2×20%
根据等量关系,得2.43%x·2—2.43%x×2×20%=48.6
问,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实际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x=1250
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那么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
标价的80%(即售价)-成本=15
若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
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x·80%
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x·80%—x
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x=125
答:每件服装的成本是125元。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5页,练习1、2。
四、小结
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检验解的合理性。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首先寻找“等量关系”。
五、作业
教科书第16页,习题6.3.1,第4、5题。
初二鸟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古诗鸟的教案6篇
★ 初中鸟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