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反思和评估的依据,促进自我提升,预先准备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让课堂讨论更加集中和有序,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小学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小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和讲述的方法,学习比较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
2、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整理文具,建立对小学初步的感性认识。
3、激发幼儿想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经验。
1、出示哥哥姐姐在小学活动的照片。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照片,我们来看看这是哪儿?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请幼儿讲述参观小学后的发现,并指导幼儿相互交流讲述自己的调查表。
①师:“我们也参观了小学,现在请你来说说你参观小学后新发现。”(幼儿轮流表述,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②“小朋友说了很多有关小学的情况,那我们拿出调查表,把你记录到的情况讲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幼儿相互交流表述,教师加以引导)
3、游戏:对对碰。
师:“大家说了很多幼儿园与小学的情况,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对对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什么呀?就是刚才大家找到的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的`地方。”教师与幼儿玩游戏。
二、教师引导幼儿按有关时间、环境、教师、学生类的,分组交流、比较、记录、汇报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1、分组记录、汇报。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不同,那我们分成小组,根据不同的内容记录在一张大表上。每6人一组,每组自选一个记录员,大家一定要看清楚桌上的标志再记录。”(幼儿自由分组记录)
2、请每组的代表讲述这一组的记录情况,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别人发言,有没说到的地方可以加以补充。
3、教师总结幼儿园与小学的相同之处,指导幼儿与听课教师互动,增加幼儿自己的信息量。
师:“大家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的老师和幼儿园的老师一样,都希望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今天来了许多老师,那我们去问问她们对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
4、幼儿讲述自己得到的'建议。
三、整理小书包。
师:“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让我们像小学生一样去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背上小书包跟王老师一块走出活动室。”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大班小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做事要专心。
2.能观察画面,学习复述故事中片断,乐意在同伴前讲述。
活动准备:
1.图片、幼儿用书《我要上小学》p13-p18。
2.字卡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活动重点:
认真倾听故事,能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同伴前复述故事中的片断。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一所什么学校?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二、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上课表现怎么样?
三、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八哥老师在上课前提出了什么要求?
2.小动物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教师边出示小动物的图片与之对应的字卡,请孩子们模仿动物们是怎么念的?
4.为什么小动物们没有把八哥老师教的五个字都学会呢?
四、幼儿认字。
教师出示字卡,幼儿认读:妈妈、姐姐、哥哥、姑姑、娃娃、老师、专心。
五、幼儿懂得上课应认真、专心听讲。
讨论:
1.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吗?为什么?
2.你觉得上课时应该怎样,为什么?
大班小学教案篇3
:
解析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心情特别激动,他们即将离开幼儿园,他们既有对幼儿园对老师、阿姨、同伴的不舍,又有对小学这个地方的好奇与憧憬,三年的朝夕相处构成了人生初始最动人的画面。因此,我们在大班的最后一个阶段设计了"我要上小学"的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对小学能有所了解,学做一名出色的"小学生"。本将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选择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让幼儿感受自己渐渐长大了,即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啦;同时积极发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知道做小学生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我们应帮助孩子做好准备,顺利渡过这一转折,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目标分析:
1.熟悉、了解如何爱护和正确地使用学习用品。
2.逐步习惯独立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用品。
3.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向往当个小学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环境创设:
1.墙"我和书包做朋友""我眼中的小学"。
2.各种小学生的图片与图书及学习、生活照片。
3.将书包等文具带到幼儿园来体验上学的乐趣。
4.收集各种名片、纪念册及制作的材料,并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
5.在平时记录一些同伴的电话。
6.准备毕业典礼的节目。
社区与家庭资源:
1.给幼儿准备一只书包、文具盒、铅笔、尺等文具用品。
2.向幼儿介绍一些小学生的生活及行为准则,让幼儿有心理上的准备。
3.按时让幼儿睡觉、起床,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4.教幼儿写自己的名字、地址、电话号码,为些毕业纪念册作准备。
5.在带孩子报名时,参观一下将要学习的校园。
反思:
随着毕业典礼的结束,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老师、朋友在幼儿园中留下了最美好的照片后,我们的活动也结束了。
本次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第一阶段--走近小学,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实验室等场景,并通过小学教师的见面、解疑,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的无安全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我想上小学的崇敬、兴奋的心理。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一系列小学的材料、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歌曲、画面等等为幼儿做了入学前的心理适应工作。
第二阶段--离园时刻,随着上小学的兴奋渐淡,离园的忧伤逐渐提升,对幼儿园的不舍:滑梯、操场、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么的依恋;对老师的笑容、声音、亲切,都是那么的难以忘怀;对朋友的嬉戏、玩笑、生活,都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孩子们开始从对小学的模拟到一次次认真地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想要把幼儿园深深的刻在脑海,作为幼时最美好的回忆。这时的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尽力得想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带着对孩子们的不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活动,都是以情感、友谊、亲情为主线的,家长们更是积极参与,给孩子们准备了离园小礼物、拍照、摄像,通过多样的方式为孩子留住这一切的美好。
小百科: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的学校,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阶段后为中学阶段。
大班小学教案篇4
一、单元名称:我要上小学了
二、来源
孩子们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是从学龄前向学龄期跨越的重要时期。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为了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顺利地入小学,我们设计并开展了大班活动《我要上小学啦》。
三、目标
1、珍惜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通过回忆谈话、制作纪念册、学唱毕业歌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离园之情及对老师的谢意。
2、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即将上小学的大班小朋友,激发他们向往小学的欲望和热爱幼儿园、热爱老师的情感。
3、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上课、学习的基本情况,了解应该为入小学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激发幼儿做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
4、能大胆表现自己毕业在即的感受和体会,展现个人的能力和才艺。
5、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自信,感受快乐。
四、环境创设:
(一)活动室墙饰
1、小学生校园活动的资料、照片,布置成"小学生学习游戏"的专题展览,创设我要上小学的氛围。
2、幼儿绘画作品"我心目中的小学"、"我们就要毕业啦"系列墙饰。
(二)美工区
1、准备绘画、制作用的材料,方便小朋友继续制作离园纪念册及制作毕业宣传海报。
2、做毕业典礼的手工作品准备,如:制作拉花、彩球、博士帽等。
3、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献给幼儿园的礼物,手工粘贴作品"可爱的幼儿园"和立体作品"我心目中的小学"。
(三)语言区
1、提供有关毕业的书籍。
2、提供可让幼儿阅读、交流、讨论的有关小学的照片、图片、图书等。
(四)操作区
提供小学生用的学习用品,小朋友自己选择用,并学习分类整理,也可与整理小书包密切联系起来。
(五)结构区
提供各种积木、辅助材料,供幼儿拼插搭建"我心目中的小学"。
五、家庭与社区
1、向家长介绍本网络及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做的入学准备工作。
2、家长在家提醒幼儿按时作息,养成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一定任务的习惯。
3、请家长协助幼儿排练节目为参加毕业典礼活动做准备。
4、家长多给孩子讲上学的趣事,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及入小学的迫切愿望并多带孩子熟悉上学路线,了解上学的规律,减少心理焦虑,做好入小学的充分的心理准备。
5、向家长发放幼小衔接调查表,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以便家园配合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6、聘请有经验的小学校长为家长举行"幼小衔接"家庭讲座,向家长介绍孩子入小学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7、带领幼儿去参观"耦耕小学"。
六、活动的开展
1、谈话活动:今年毕业典礼做什么?
2、制作"毕业活动"宣传海报,布置毕业生走廊、活动室环境以及与相适应的活动区,如:小小学堂等。
3、组织幼儿制作博士帽,共同排练毕业典礼的节目,
4、互赠毕业留言(留画)、填写离园纪念册。
5、家长参与活动:请耦耕小学校长为毕业班家长讲座,发放"幼小衔接调查表"。
6、照毕业照。
7、组织幼儿参观小学。
8、健康领域:我的小书包,放学路上。
9、毕业班全体小朋友制作毕业纪念品,制作毕业班小朋友送给幼儿园的礼物。
10、召开毕业典礼,邀请毕业班家长共同参加。
大班小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关注他人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3、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数字卡若干、10以内的加减题卡、电话号码联络卡、铅笔、橡皮若干。
活动过程:
1、玩游戏“碰球”,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10、9、8、7、6、5等等。”
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速度相应地加快或放慢。
2、请幼儿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并用数字卡排出来。
教师请个别幼儿对每个数字编出相应得数的加减算式。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对每个数字编出相应得数的加减算式。
3、分组游戏“打电话”。
⑴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一张电话号码纸,每名幼儿答一道题,把得数写在下排空格内,完成后传给下一位幼儿,最后一名幼儿报出完整的电话号码。
⑵每次游戏后,师生共同检查号码是否正确,鼓励那些完全正确的`那一组。
⑶然后更换号码纸,继续游戏。
4、利用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来设计试题卡,与同伴互相交换进行口算,看谁能正确地说出对方家的电话号码。
5、延伸活动:
请幼儿各自把自己好朋友的电话号码记录下来,并经常联络。
把电话号码纸放到“数学区”,幼儿利用区角活动时间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进行完10以内加减法之后进行的,结合《我要上小学了》这一,组织本次活动的意义不但变相地复习10以内加减法,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孩子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就要分开到不同的小学去了,离别之情不言而喻。为了以后更好地联系,分别记一下好朋友的电话号码是很有必要的。
此次活动在红缨教材《帮我学数学》的指导下,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这次活动就是在游戏中复习10以内加减法。教师平时会列出算式要求幼儿把得数写出来,而这个游戏是要求幼儿看着得数说出算式,所以训练幼儿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
利用电话号码来说出算式题,刚开始孩子们感到不太适应,但慢慢地孩子们思维变得活跃了,感兴趣了。孩子们对10以内加减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决定着他们出题的速度的快慢。
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幼儿具有共同协作能力。而幼儿在此次活动中,互相鼓励、互相加油的品质让我非常感动,在有的幼儿出题比较慢时,孩子们会不断给他鼓劲,并冲他伸出大拇指,相信他很棒!得到鼓励的幼儿就能很快说出来了。孩子们这种协调合作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对于这种精神,我大大表扬了他们,我希望这种精神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得到很好地体现与发扬!
大班小学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