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环节,确保课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萧小学音乐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萧小学音乐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晓》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曲的学唱,让学生明白古诗新唱的形式,并积极地学习其他的古诗新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体会歌曲的情感,让学生能通过学习该曲看到春之美,听到春之美,并能赞美春之美。
3.请学生自编简单动作来表现该曲活泼愉快的情绪,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边唱边演中体会古诗新唱是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诗词的美学意境和内在的情感,从而使作品的文学形象和语言形象融为一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利用琴声师生问好
二. 新授:
1、导入:
(1)请生看屏幕
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吗?
生:春天。
师:说的真好。这是春天的图画,那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1:图上的花开了。
生2:草绿了。
生3:春雨在下。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为你们骄傲!这二幅图都是表现春天的景象的。那么,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
生1:《春天在哪里》。
生2:《春雨蒙蒙地下》。
生3:《小兩沙沙》。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有关春天的歌唱给老师听一听。 生:(唱)
师:这几个同学唱得真好。看来,春天确实太美了,我们都爱这个季节。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赞美它呀!有关春天的歌多,春天的诗也有不少呢!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背一背有关春天的诗呢?
生1:《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2:《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你真棒!你让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美丽的古诗吧。
屏显: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晓。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师生齐读《春晓》,注意节奏。
2.解读:
师:你们都会背这首诗了,难怪读得这么美,唐代诗人孟浩然真了不起,只用了20个字就把春天写得这样美,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想为这首诗配上音乐,让它听起来更美,老师这里有两段音乐,你们听听,然后帮老师选一选吧。选一首最适合这首诗的乐曲。
(1)屏幕显示两首乐曲:依次播放(乐曲一《二泉映月》)(乐曲二《春晓》伴奏曲)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哪首乐曲配《春晓》更合适呢? 生:乐曲二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因为第二首曲子欢快活泼,更适合春天。
生2:因为第一首曲子节奏较慢,不适合这首诗。
师:你们说的真好,因为第二首乐曲活泼热情,更能表现春天的美,现在就让老师配上这首乐曲,为你们朗诵一遍《春晓》吧。
(2)教师按《春晓》伴奏曲的节奏为同学朗诵该曲(播放音乐)。
师: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朗诵一遍吗?
(3)学生随音乐节奏朗诵,老师边朗诵边指导,引导学生准
确地把握节奏。
3.深入:
师:孩子们,这首诗不光能配乐朗诵,它还能唱呢,你们听——
(1)屏幕显示该曲的动画演唱。
师:好听吗?
生:答
师:古诗不光能读,它还能唱得这么好听,这样的歌曲就叫——古诗新唱,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说一遍:古诗新唱。古诗新唱其实就是作曲家们为古诗配上好听的旋律,让我们唱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简单易学。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2)学唱歌曲:
同学们,老师再请你们认真地听一下这首古诗新唱,听完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①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感。
师:请你们说说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1:春天到了,鸟在叫。
生2:花儿都开了,草绿了。
生3:春雨在滋润花草。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这首歌曲活泼愉快,让我们一下子
萧小学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演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旋律诙谐、轻快的情绪、浓郁的新疆少数民族的节奏特点以及学跳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
能力目标:以听、看、舞、唱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知器官,增进对新疆艺术、文化独特魅力 的了解与尊重,扩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舞蹈创编的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的人,提高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更让学生懂得新疆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新疆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通过创编简单的新疆舞蹈,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旋律诙谐、轻快的情绪以及浓郁的新疆少数民族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创编新疆舞蹈。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新疆帽子、手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导入:
(1)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音乐课即将开始之前,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动画片,好不好?
生:好。
活动:观赏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之《兔子送信》。
教学设想:带学生进入音乐课中“阿凡提”的教学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共同感受动画片中背景音乐的特点。
(2)师:对不起同学们真不忍心打扰你们,看得太入迷了。这是上节课我们认识的朋友,他是谁?
生:阿凡提。
师:那阿凡提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① 略
② 阿凡提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很聪明、很勇敢的人。
③ 阿凡提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平凡、勤劳、乐观的人。在动画片中他虽然被那位老爷指使干这干那,但他仍然那么乐观。我非常喜欢他,也想做一个阿凡提似的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已经把阿凡提的特点基本说出来了。在新疆人民的心目中阿凡提是勇敢和智慧的化身。新疆的小朋友都想做一个小阿凡提。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新疆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那个小阿凡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落实德育目标)
生:歌曲中的小阿凡提看见有人破坏自然环境,不爱护小动物的时候,上前制止了他们的行为,我认为他也是个勇敢、聪明的人。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完整,那么这节课老师就要看看我们班哪个同学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小阿凡提。首先我们来复习演唱这首歌曲。
生:学生演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教学设想:通过和学生分析阿凡提的特点以及回顾上节音乐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阿凡提的人物特点,加深对阿凡提的了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
巩固歌曲
(1)师:你们觉得自己唱得怎么样?谁来说一说?
生:学生评价。
① 带有音乐记号的地方演唱不明显。
② “心中多欢喜”的节奏。是八分休止符,同学们唱成了四分休止符。
③ 我觉得演唱歌曲时情绪变化没有唱出来。(具体说一说)
开始我们骑着心爱的小毛驴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心里高兴吗?声音是跳跃的,富有弹性的;这时阿凡提看见有的那么不爱护小动物,破坏自然环境此时的心情就不那么高兴了,那怎么样了呢?(生气了)你们能唱出生气的语气吗?接着小阿凡提已经帮助这个小朋友改正了错误,得到了家长、老师、同学的赞扬,此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唱得这里“啦啦啦”节奏都比较密集,到这里有就拉宽了,他想表现阿凡提的什么心情?我们应该怎样唱更好听?声音是渐强的,能够表现出阿凡提憧憬着、向往着我能成新一代充满智慧的阿凡提。最后一句下定决心要成为阿凡提时的好少年,演唱时声音要坚定。
( 学生活动:自由组合演唱。
教学设想:在学生提出歌曲演唱时出现问题时,是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3)师:老师听见有的同学唱得可认真了!谁能到前面来为大家演唱?可以自己演唱,
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演唱,也可以推荐别人演唱。
学生活动:学生演唱两组。(戴新疆帽子)
师:老师觉得这几名同学能够有胆量在前面为大家演唱,真像个勇敢的小阿凡提。其他同学还有想唱的吗?还有想当阿凡提的吗?
生:学生举手……
师:老师真为你们骄傲,我们班的小阿凡提可真多!那好,勇敢的阿凡提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演唱吧!
学生活动:全体学生演唱歌曲。拍手演唱。播放《我是少年阿凡提》
教学设想: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鼓励学生能够大胆的演唱歌曲。
学习舞蹈
1)师:小阿凡提们唱得真是太棒了!为自己鼓掌吧!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个多民的国家,那么新疆就有43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每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特色的音乐,我们学习的《我是少年阿凡提》只是新疆歌曲中的一首,今天老师又为你们带来了几首好听的新疆的音乐,让我们来听一听,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
生:听赏歌曲:《青春舞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我爱新疆》
(2) 师:你认为新疆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呢?
① 我觉得新疆的音乐情绪有欢快的,有抒情的。
② 我觉得新疆音乐中鼓点拍出的节奏很有特点。(师:一听就知道是新疆风格的.音乐)
(3)师:新疆的音乐好听,新疆的舞蹈更好看。如果我们把《我是少年阿凡提》编上舞蹈动作就更加有趣了。你们说呢?那你们看过新疆舞蹈吗?
生:回答。
师:有的同学看过,有的同学没有看过,那我们这样,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新疆舞蹈行吗?
学生活动:观看舞蹈片断《新疆姑娘》
(4)师:咱们班有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吗?
生:学生推荐
师:你们跳得不错,我仿佛看见一群能歌善舞的新疆小朋友。下面我们自由的分成几个小组,看谁把舞蹈编得最好,是个聪明的小阿凡提。
学生活动:分组创编舞蹈。
表演舞蹈
(1)师:哪组最聪明、勇敢的小阿凡提先到前面来表演一下。
学生活动:表演2组。这组男同学把歌曲编得很有幽默;女同学舞蹈编排比较完整,很有新疆舞蹈的特点。(既要有新疆舞蹈的特点,还要符合歌词的内容。)结合同学们的创编的动作,我们来编成一个集体舞?
师生:统一动作学习
师生:全班表演。
总结:
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小阿凡提。新疆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的音乐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同时新疆又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而新疆的民歌、新疆舞蹈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再去体味一下新疆的艺术,如果有时间和你们爸爸妈妈在去美丽的新疆看一看。最后让我们一起跳起新疆的舞蹈,唱起新疆的歌曲,送给新疆的小朋友们,好不好?
萧小学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欣赏小提琴给我们带来的《小夜曲》。在聆听乐曲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些美丽的图片欣赏中世纪欧洲宫廷,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片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到过欧洲吗?
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欧洲去旅游。
四、聆听作品《小夜曲》
聆听第一遍:请说说这首音乐给你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音乐给我一种悠扬悦耳的感受。)
聆听第二遍:请说说这首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首乐曲是用小提琴演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很浑厚,小提琴的.音色很明亮。)
五、作品介绍:
这一首《小夜曲》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和乐曲。其实就是由这些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始自1750—1760年海顿供户外演奏的早期四重奏。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乐器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
六、作者介绍:
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车匠。1754年海顿从意大利音乐家波尔波拉学习作曲,1755年第一部弦乐四重奏
问世。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器演奏的奏鸣曲。
七、小结:
师生再见!
萧小学音乐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欣赏《秋收》
教学目标:
一、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表达对同学之间的友谊之情。
二、欣赏陕西民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之情。
重点、难点:
唱出歌曲感情,感受中国民歌。
教学过程:
一、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歌曲,再引入新课,提问:这段时间深圳经常下雨,如果你有两个同学没有带伞,只有你带了伞,那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听听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二、聆听范唱,歌曲中的`三个好朋友是怎么办的?他们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四分休止符,老师范唱的时候就让学生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拍手;
四、再让学生聆听,并对口型演唱;
五、轻声地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情绪,老师唱前面一句,学生接后面一句,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地方反复的学唱,或者老师唱前半部分,学生唱后半部分;
六、和学生一起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七、老师唱一首歌曲《秋收》问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这首歌曲?
八、这是陕西民歌《秋收》一起来欣赏
九、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
十、每次出来的时候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你能听出来有哪些乐器吗?
十一、然后边听乐曲边做这种演奏乐器的演奏姿势。
课堂小结:学生很喜欢《一把雨伞圆溜溜》这首歌曲,可以孩子们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学生们对中国的民歌了解甚少,我也希望以后书上能多出现一些精美的,琅琅上口的民歌。
萧小学音乐教案篇5
设计意图:
一、情感为主线: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本堂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围绕着“情“字,对教材进行了再度创编,一切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的需求出发,以“小蜜蜂采蜜”为,在讲述小蜜蜂去采蜜的一系列的故事情境中,以“情”激“趣”,以“情”诱“声”,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来学习和表现音乐,并在多种角色的扮演中体验小蜜蜂的各种形象,以及不同情绪下歌声的变化,从而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份情弦,启迪和感染学生懂得和学会保护益虫。
二、活动为主线:
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敢于自信地来表现音乐、表现自我。本堂课力求通过模拟“小蜜蜂去采蜜——小蜜蜂圆舞曲——小蜜蜂回家”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小蜜蜂》
二、聆听歌曲《蜜蜂》
教学目标:
一、聆听乐曲《蝴蝶》和学唱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各种“飞”的形象,并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
二、能用自然,欢快、和谐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小蜜蜂》
三、能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拍子、和声等)的变化,、来表现歌曲《小蜜蜂》的多种情绪。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拍子、和声等)的变化,、来表现歌曲《小蜜蜂》的多种情绪,感受多种“飞”的形象。
教学方法:
视唱与听唱相结合感受体验法
教学流程:
1、聆听音乐《蜜蜂》进教室。
2、师生谈话——说蜜蜂,并出示多媒体,让学生再次聆听《蜜蜂》,并学习蜜蜂的有关知识。
初入角色
体验情感
1、发声练习
5 4 │ 3 0 │ 23 42│ 1 —│
5 —4│ 3——│2——3│4——2│1——│
通过比较,初步让学生感受蜜蜂不同的飞的形象。
2、视唱练习
34 53 │ 23 42│34 53 │ 23 42│
感受蜜蜂采蜜忙的形象
3、节奏练习
学生听教师弹奏《小蜜蜂》,
用×× ×× ×× ×‖节奏给歌曲伴奏。
通过不同节奏的变化,让学生二拍子和三拍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为改编歌曲做准备。
让学生感受熟悉歌曲的旋律。并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初步体验歌曲的情绪。
深入角色
提升情感
1、听录音范唱《小蜜蜂》
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
2、学生听琴哼唱曲谱
3、教师范唱歌曲《小蜜蜂》
学生对口型,心里默唱。
4、学生学唱歌曲《小蜜蜂》
拓展角色
延伸情感
()刚才我们学着小蜜蜂一边飞,一边采蜜,现在请大家仔细听!小蜜蜂又飞到哪里去采蜜了呢?
1、教师一边范唱一边画图谱,让学生感受乐句间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渗透连音和非连音的不同的唱法。
2、引导学生观察图谱,并用不同唱法的歌声来表现图谱
()小蜜蜂飞了那么远的路,又要辛勤采蜜,真有些累了,听!它们的歌声都有些……
4、引导学生用慢速来演唱第二段
()有那么多小朋友的鼓励,小蜜蜂的疲劳一下子就不见了,听!它们又欢快地唱起了歌!
5、引导学生用欢快的心情来唱第三段歌词
()看着又多又香的.花蜜,小蜜蜂情不自禁地手拉手,在花丛中跳起了圆舞曲呢!
6、教师范唱三拍子的《小蜜蜂》
()你们想不想一起来为小蜜蜂庆祝庆祝?
7、出示三拍子的《小蜜蜂》,学生听琴轻唱。
5—4│3——│2。3 42│1——│3。4 53│2。3 42│3。4 53│2。3 42│5—4│3——│2。3 42│1——│
()小蜜蜂们都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这时,只听到远处传来了一个声音
8、教师出示间奏
Ⅹ Ⅹ │Ⅹ—│Ⅹ Ⅹ │Ⅹ—│
回 家 罗 回 家 罗
学生按节奏念
()小蜜蜂门赶紧收拾好自己采的花蜜,一边唱歌一边往回家飞。
9、学生听琴,再次一边画图谱一边唱歌曲《小蜜蜂》
()小蜜蜂飞到家了吗?我怎么没感觉到呢?
10、 学生创编尾声:重复最后一句。并渐弱。
()刚才同学们用歌声给老师讲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有关小蜜蜂的故事,现在,老师提议我们能不利用图谱来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歌唱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变得更形象。在故事情境中 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二声部的学唱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轻松地来学唱二声部。让学生边学歌曲边处理歌曲,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故事的形式再次来演绎歌曲,既复习了歌曲,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表现力。
11、 引导学生来加歌曲的尾声:
重复最后一句歌词,声音渐弱
()刚才同学们用歌声给金老师讲了一个
非常动听的有关小蜜蜂的故事,现在,老师提议
我们能不能再次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在座
的每一位老师听呢?
12、 学生综合表现:
引子+画图谱唱歌词(速度上的变化)
+三拍子的演唱+间奏(妈妈的呼唤)
+画图谱歌唱(速度的变化)
+尾声(渐弱)
课后
太棒了!今天我们学会用歌声来讲述故事,
老师希望你们在下课后,也能把这故事
讲给爸爸妈妈们听!来,让我们听着小蜜蜂
的歌声走出教室吧!
萧小学音乐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