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教案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减少课堂上的不确定性,教案的书写需要清晰明了,以便于后续的教学实施和分享,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课小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课小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能学会歌曲《接妈妈》,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 能为歌曲《接妈妈》即兴自编动作表演,从中体会自我创作、自我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学会唱《接妈妈》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即兴自编动作,从中体会自我表现、自我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动画)天正下着雨,各种植物在雨的滋润下,快速成长。一对母子在雨中漫步,后来孩子帮妈妈撑伞的.动画。
师:你们爱妈妈吗?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事?
学生汇报。
二、学唱歌曲《接妈妈》
师:你们有接过妈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接一下妈妈,好吗?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我们要怎样接妈妈。
(播放歌曲:《接妈妈》,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接妈妈。
三、创作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四、全体齐唱。
五、课堂小结。
音乐课小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 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
8+9= 15-9= 17-9= 6+7= 13-9=
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12-9 = 16-9 = 14-9 = 18-9 =
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 18-9= (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4+3 〇 17-9 15-9 〇 5+9 7+8 〇 9+6
4-9 〇 15-5 16-9 〇 13-9 12-9 〇 9+4
4、地雷大作战(想加算减)
师:同学们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
9+( )=12 9+( )=18 9+( )=15 9+( )=11
12-9 = ( ) 18-9 = ( ) 15-9 = ( ) 11-9 = ( )
5、看图讲故事
师:我们安全的走过了雷区,现在休息一下来讲故事吧
(三)活动
师:同学们,在你们聪明才智的帮助下,喜羊羊他们顺利的夺回了宝藏,看,他们来向我们表示感谢了呢!为了庆祝一下,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找朋友)
(四)师:喜羊羊他们完成了任务,要回羊村去复命了,他们想买一些礼品带给大家,现在请大家一起去自选商场帮他们挑选礼物吧!
(1)妈妈给了你16元钱,你最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2)如果可以买两样,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五)学习了十几减九的几种计算方法,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说说15-8和13-7怎样计算?
(六)谈收获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大家这节课学会了讲故事,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等很多东西,还利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计算十几减八和十几减七这些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七)师:你喜欢灰太狼吗?
生:不喜欢,他老做坏事
师:对,灰太狼总喜欢搞破坏,但是老师觉得灰太狼有一个优点,他虽然每次都失败,但是却从未放弃,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那这节课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们一次次战胜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败,我们胜利了,我们就是喜羊羊!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屏幕出示)
音乐课小学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大鹿》。
2、创编歌表演。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鹿》,能用欢快的曲调,较活泼的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3、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三、教学难点:
1、歌曲中速度的变化。
2、歌曲中出现的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挂图、头饰、歌片
五、新课教学: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与往常有什么不同呀?(来客人了),这些客人听说我们二年级的同学聪明勇敢积极踊跃,所以想和我们共度快乐的四十分钟你们会让他们失望吗?(不会)老师也很有信心。?
2、为这个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放录音看图讲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片美丽的森林,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有小鸟、小猴、大象、大鹿、乌龟还有勤劳的小白兔。一天小白兔起得很早提着篮子上森林里采蘑菇,他采呀采突然:嘭,一阵枪声怎么了?(猎人来了)小白兔撒腿就跑这时候出现了一位勇士他会是谁呢?今天的这只小白兔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同学们请听……(录音范唱)
3、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小白兔又遇到了谁呢?让我们仔细听……(师范唱)哪个同学起来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很兴奋地想展示自己所听到的,给学生机会,请几个学生表述一下,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老师总结:小白兔遇到了猎人,被大鹿救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法国的具有童话色彩的歌曲《大鹿》。
六、新歌教学:
1、你想象大鹿一样做勇士吗?猎人说要救小兔得闯关。(想)
第一关:随节奏读歌词找路线
a、师有节奏地领读一遍,解决节奏难点。
b、全体学生齐读,老师对于难点句子进行强化训练。(生边拍手边读节奏)
第二关:认记号加油跑||: :|| 反复记号
第三关:哼唱歌词进房间
2、学唱歌词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很响亮,猎人很满意允许你们做勇士。大家也能把这首歌唱好,是不是?(生受到鼓励,声音响亮)
a、再听范唱,要求生随其哼唱。
b、再听,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能不能把它唱给大家听听?
c、“小白兔被谁救了呀?”(生)我们把大鹿救小白兔一句再来一遍(同时出示这句的板画,以突出难点)。
d、分析歌曲中的速度处理,突出小白兔着急的`心情。
3、巩固新歌:
a、全体随琴齐唱—分组唱—个别唱—师生共同评价。
b、小组合作练习
师:哪个小组活动的好,老师就奖励他们大蘑菇。
生:全体边演奏边唱。(时间允许的话可让小组上台展示)
七、创编表演
a、师:刚才同学们用表现了小白兔着急的心情,那用动作来表现,你们会吗?
生:个别同学想试试每一段用什么情绪
师:全体起立,随老师一起跳起来。(师生共同边唱边跳)
b、请几个同学到台上扮演小白兔,戴上头饰,其余同学扮演大鹿进行互动。(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争先恐后想参与表演)
八、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歌曲同学们学的真快,那你觉得大鹿身上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生: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像大鹿一样勇敢、有爱心。记住:团结就是力量,勇敢战胜一切!
九、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校内公开课,事先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教师也没有课前点拨,更没有指导。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歌曲掌握得也很快。我分析主要是如下原因:
1、教师由故事及展台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歌。但同时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在课本剧表演的时候,由于学生没有听清楚要求,整个表演不精彩;在巩固新歌时,有些学生是争先恐后,而另些学生则是事不关已一样,我想这也许是由于教师的活动没有引起其兴趣吧,所以,在今后的游戏设计时,应注意考虑到游戏的目的性、广泛性。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更加认识到::“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工作责任感,具有坚持学习、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是一辈子都要重视和修炼的课题”。
音乐课小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欣赏《天山之春》
教学目标
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风格,并能随音乐哼唱。
2、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凭你自己对新疆音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音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欣赏新疆音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这首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b.同桌互相讨论它使用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
c.它的伴奏乐器又是什么?
3.图片展示。热瓦甫并再播放热瓦甫的音乐。
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在热瓦甫的音乐中带有手鼓,介绍手鼓。
幻灯图片展示。
三、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手鼓(铃鼓)节奏
x. x x x _ x x 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 x x x _ x x x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同时导入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
音乐课小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一、歌曲春来了
二、综合训练按指定节奏来写作旋律
三、欣赏1、牧歌(无伴奏合唱)
2、渔歌(巴乌、筝、笙三重奏)
民歌乐器介绍(三)吹管乐器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春天的到来。他们热爱生活,充满热诚的去寻找美好的春天。
二、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继续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三、感受蒙古民族的音调及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表现魅力和多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
四、感受哈尼族、彝族的民间音调,初步感受和了解我国民族吹管乐器。
教材分析:
一歌曲
春天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歌曲《春来了》,以短小的篇幅三拍子圆舞曲的形式,表达了同学们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二综合训练:
用所给的音编写节奏。
三欣赏:
1、《牧歌》是流传在蒙古一带的民歌,旋律具有优美、抒情、高昂、悠扬的特点。
2、《渔歌》全曲由晨曦、渔歌、欢唱、跳月、渔歌、远去几个部分组成。
民族乐器介绍(三)吹管乐器
1、笛2、箫3、唢呐4、笙5、管子
教学重点
:歌曲表现旋律创作
教学难点
:旋律创作
课时划分
:二课时
一、学唱歌曲
二、欣赏
教具:录音机挂图
第一课时新授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双声部音阶练习》
1=C-D声部间和谐,统一。音色一致,音量适中,音准把握好!
三、新授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来了,给大地披上绿装,一片生机勃勃,给人希望、信心,使人充满活力,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春来了》
1、听范唱
2、提问:本课的拍号、谱号。
3、写出F大调音阶,复习音位、音准。
4、分段进行
5、打第一段节奏。
6、跟琴视唱第一段曲谱。
7、请同学分析一、二段相同与不同处,找一找模进处。
8、自己视唱第二段。
9、集体唱一唱两段谱。
10、完整演唱。
11、有感情的读词。
12、提问句与答句有什么区别?“哈”怎样唱才能正确表达情绪。
13、唱词。
四、欣赏:
我们的祖国幅员广大,民族众多。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内蒙民歌《牧歌》。
初听:1、感受蒙古民歌的音调。
2、认识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3、要求学生从音色上感受其音响效果。
复听;感受歌曲的音色、力度、和声的变化体会其美感。
反复再听:
1、每遍听前启发学生想象。
如;内蒙民歌,上句的旋律在高音曲围绕着“SOL”音上下回旋,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飘的白云。下句主旋律转入“DO”音为主,仿佛草原上如银的羊群。
2、做听听想想。
五、小节
今天,我们学习了《春来了》,大家欣赏了春天的美景,又到了蒙古草原领略了《牧歌》的美丽,我们的生活多美好,一切是那样的,美丽,让我们继续努力,开创美的生活。
板书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欣赏
教学内容:
1、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
3、介绍乐器欣赏《渔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歌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双声部音阶模唱》
1=c—d声部间和谐、统一。音色一致,音量适中,音准把握好!
三、综训:
1、今天,我请同学们做一次作曲家。我们来给节奏进行旋律创作。我们先来唱一唱谱,找节奏、旋律的联系与区别。
2、回顾以往的写作方法—重复及变化重复。按重复写上缺少的小节。
3、启发学生在旋律上做一次变化。
四、歌曲处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来了》,大家一起唱一唱。想一想,你正在和春姑娘做游戏,很顽皮的语气来唱。
2、问句和答句,有什么区别?最后“哈”字应怎样表达情绪。
五、欣赏
(一)介绍民族乐器
笛、箫、笙、唢呐、管子
巴乌、筝、笙
(二)欣赏
(初听)1听一下由巴乌吹奏的《渔歌》曲。
2讲解本课各部分的内容,标出各部分标题。
(复听)1按老师所写的标题,想象各段内容。
(再听)进一步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调有所感受。
做听听想想: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上课很认真,通过欣赏《渔歌》,大家对乐曲理解、鉴赏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
板书设计:
晨曦、渔歌、欢唱、跳月、渔歌、远去
课后记:
音乐课小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目标
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让同学们表演。
教学设计
?赶海的小姑娘》舞蹈设计
1.第一段歌词
1-8小节:双手叉腰,右脚踏出一步,左脚向右前方脚后跟着地,同时右腿屈膝。然后再做反方向。共2个八拍。
9-12小节:往左前方轻轻跑几步,做捡东西的动作。1个八拍。
13-16小节:身体转向右边屈膝,双手扣在一起,头轻轻摇。1个八拍。
17-20小节:双手做捂篓动作,屈膝,小碎步,身体先向左转,后向右,头随身体转动。1个八拍。
21-24小节:屈膝,先抬左脚双手在左边打开,后做相反的动作。1个八拍。
25-30小节:双臂在头两侧,掌心相对左右摇摆。1个半八拍。
2.第二段歌词
31-38小节:动作同1-8小节。
39-46小节:双脚分开,双臂在身体两侧,左右摇摆。2个八拍。
47-54小节:两位同学面对面拉手转圈跳。2个八拍。
56-61小节:做提篓动作,双臂在身体两侧前后摆动,双脚跳跃动作。1个半八拍。
3.结束句
身体向左前方,右脚尖点地,双手呈喇叭状放在嘴前,1个八拍。然后向反方向做一个八拍。
教学过程
1.先教分解动作
2.然后跟随录音跳舞
3.可选优秀者做表演
4.课后反思
音乐课小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捉迷藏》,感受体验乐曲生动活泼的情绪,并能随乐曲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扮演。
二、听唱法学习歌曲《躲猫猫》,通过录音与教师的范唱,同学能够通过默唱记住歌词,准确歌中一字多音处。
三、通过编创游戏《躲猫猫》,引导同学接触小数民族音乐游戏,拓宽同学音乐视野。
重点、难点
1、欣赏乐曲《捉迷藏》
2、学唱歌曲《躲猫猫》
3、游戏扮演《躲猫猫》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扮演和唱。
二、新课学习
1、谈话、结合生活,引导同学谈谈“捉迷藏”的心情与方法。
2、欣赏钢琴曲《捉迷藏》。
(1)初听,启发同学边听边进行音乐想象;想象“捉迷藏”的经过与“捉”、“藏”两者的心情并能说出演奏乐器是“钢琴”。
(2)复听,鼓励学自身创编动作(不限动作)进行体验。
3、录音范唱歌曲《躲猫猫》后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歌曲的内容、少数民族、苗族,和“躲猫猫”即“捉迷藏”。
4、教师范唱,让同学轻声随唱默记歌曲。再用琴伴奏,在最短时间内让同学学会歌曲。
5、游戏、师生一起商量后进行游戏。要求、游戏进行时参与或不参与者都必需唱歌伴奏。
三、课堂小结
音乐课小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活动与练习
欣赏乐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家故事《世纪之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进教室后安定情绪,使之进入上课状态。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习
三、新课掌握
(一)导入(以复习变化音引入新课)
(二)范唱(老师声情并茂地将全歌唱一遍)
(三)学谱(将全曲分两部分进行视唱,先练单声部,后练合唱部分,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力度记号与各变化音的出现。)
(四)学词
1、采用轻声朗诵的方法熟悉歌词。
2、视谱唱词,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3、全歌通唱,注意音量与音色的整体效果。
四、课堂小结,下课。
第十三随想曲(“魔鬼的.笑声”)
帕格尼尼的《魔鬼的笑声》,他的这首随想曲对连续三度双音下行半音的运用,使得乐曲听来像是一串神奇的笑声,鲜明的形象让人们开始用《魔鬼的笑声》来称呼这支曲子,渐渐连原来的名字都忘了。另外还必须要提到的一位被誉为“钢琴诗人”的音乐家肖邦,他的钢琴小品一向给人以幽雅迷人的感觉,表现了细腻的个人情感。其实他在众多作品中对音画语言的运用也做了多方尝试,甚至可以说,他对色彩的敏感和对音画的表现丝毫不亚于德彪西。
音乐课小学教案8篇相关文章:
★ 音乐课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