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组成教案8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存在使得教学活动更加有序,减少了课堂上的混乱情况,一份清晰的教案是课堂管理的指南,帮助教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9的组成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9的组成教案8篇

9的组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主动参加探索8的组成的操作活动

2、 运用互补、互换规则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方法。

3、 初步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活动准备

1、 数学王国图一副。

2、 大操作材料一套。

3、 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提供涂色、划短线、盖点子、看图分合等不同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复习7以内的组成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数学王国去玩,,但有要求,请你们先要回答出门票上的问题后才能进入到数学王国中去。

幼儿逐个回答卡片的题目。

2、 幼儿在主动操作游戏中探索8的7种分合方法。

(1) 瞧,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打开了,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的智力题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动脑筋呢,你们有信心吗?看哪个小朋友闯关最多。

(2) 老师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

(3) 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4) 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5) 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8的最佳分合方法。

3、 运用“找朋友”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

(1) 交代游戏规则。

刚才小朋友在数学王国里表现的很聪明,游戏玩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请你们把它贴在身上,看看自己是几号数字,到音乐后就边唱边跳去找朋友,找到的朋友要和你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8的数字娃娃。

(2)交换数字再次游戏。

4、 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活动反思:

活动按事先预定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1、提供的操作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4、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小百科:8的笔划是1画,8是7与9之间的自然数。8有着诸多的意思:“8”是“发”的谐音,因此被译作发财的意思。

9的组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和组成。

2、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运用6的分解和组成。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组成。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并主动探索发现6的分合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六朵花学具:百花图六朵,记录纸1张。(每组)

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

游戏内容:“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几和几”“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 …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表扬小朋友,并提出发奖品,将六朵花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提出每个小朋友分几朵花,有几种分法?

1、让小朋友说出各种分法,师用教具演示分的过程,实际分一分,尽量引导学生将5种分法说完。

2、提问:共有几种分的方法。把各种分法记录下来:先用圆圈代替花记录分的方法,再用数字代替圆圈记录,将5种分法写下来。

3、读组合式,采用多种形式,如男女生搭配读,识记分合式。

4、观察组合式,寻找规律

教师提出问题:“哪个小朋友可以很快的记住6的组成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寻找规律一:左边是12345,右边是54321,左边的数越大,右边的数越小。合作游戏:两种水果合起来是6个。玩法:师问:1个苹果几个梨?生答:1个苹果5个梨。(由快到慢,由集体到个人)。规律二: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5和 1,叫做互换规律 合作游戏:老师说一组组成式,同学们用交换的方法再说一遍,看谁反应快?。

(三) 巩固练习

小朋友做书上的练习(20页)。

板书设计:

0 0 0 0 0 0 6 6

0 00000 1 5 1 5

00 0000 2 4 5 1

000 000 3 3 2 4

0000 00 4 2 4 2

00000 0 5 1 3 3

教学反思

我授课题目是6的分解组成,这个内容是在孩子们学习了2-5的分解后学的内容,我利用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来设计这节课的。本节课以引出小螃蟹、小猪和小老鼠等到小动物,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整节课是以帮助小螃蟹解决送花的问题,引出6的种分法,并运用小圆圈和数字记录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6的分解。

整节课下来,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我分析原因,可能存在:

1、小朋友在帮忙送花时,我没有做到边分边记录,这就让后面孩子们在用圆圈记录时出现错误或者忘记的`现象,这是我没有考虑到的。

2、整节课的课堂气氛不好,没有很好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通过今天的讲课,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做到让孩子们喜欢我,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小百科:分解,数学名词,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

9的组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田野背景图一张,虫子一条,刀笔一把,记录纸一张,音乐磁带学具:虫子若干,刀笔人手一份,记录纸、记号笔若干,害虫卡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蜻蜓,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出去玩,好吗?那我们出发吧!"(音乐起,教师带领幼儿做小蜻蜓飞的动作。)2、出示背景图背景图(一)师:"小蜻蜓,你们看到了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稻田)"对了,这块稻田真漂亮,金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背景图(二)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么乱呀?""小蜻蜓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发现了原来是害虫在捣乱。"师:"看!金老师把稻田里的一条害虫抓起来了。呀!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啊?"(引导幼儿说出一节一节的)3、认识虫子师:"这条虫子是一节一节的,,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节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6")老师帮它取了个名字叫:"六节虫"。

师:"六节虫很厉害,它们会把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都吃掉。那你们想一想,又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它们呢?"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蜻蜓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

二、操作、探索捕虫方法1、师:"看!这就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现在就请小蜻蜓们拿起你们的武器去消灭"六节虫"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一定要把"六节虫"分成两段,看看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发现记录下来。"2、幼儿自由探索。

3、交流经验:

请个别幼儿示范,呈现所有分法。

教师小结:原来消灭六节虫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4、再次探索师:刚才,小蜻蜓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现在请你们把所有的方法都去试一试,这一次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请小蜻蜓用最简单、最不容易漏掉的方法来记录。

5、再次交流经验,让幼儿自己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并说明原因。

三、游戏"捉害虫",巩固学习6的组成。

师:农田里除了有六节虫,还有很多害虫呢!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捉害虫"的游戏,你们愿意吗?老师这里阿有许多害虫的卡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阿?现在我想请一个小朋友和我来玩这个游戏,当老师把卡片洒下去的时候,你猜猜看,老师抓到了几只瓢虫,几只蜘蛛阿?交换幼儿游戏。

提要求: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卡片,请你们两个小朋友一组来玩这个游戏。

三、结束师:"小蜻蜓们真能干,消灭了这么多害虫。金老师还收到了农民伯伯的一封信呢!信上说外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七节虫,想请我们小蜻蜓帮忙,你们愿意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吧!"(随音乐飞出教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9的组成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进一步感知8以内数的组成。

2.学习运用互换和互补规律,猜测抓握花片的数量,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花片若干、记录纸和笔。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科学·可爱的鸭子》。

(三)活动过程:

1.以拍手歌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玩法:先确定一个数"7",教师拍一个数,幼儿拍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前面确定的数"7"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出示7的三组分合式(即1和6、2和5、3和4),引导幼儿用互换规律说出另外三组分合结果。

2.以游戏"猜一猜"学习8的组成。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每组都有8个花片、记录纸、笔。一个藏,一个猜。

藏的幼儿把花片分别握在两只手里,出示其中一只手的花片数量,让猜的幼儿根据其数量推测出另一只手握的`花片数量 是几。

猜对了之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同时用推理的方法推出另一组。如:出示花片"1",另一幼儿猜"7",并记录结果,同时再推出另一组是7和1。

3.师幼分享交流。

师:8有几组不同的分法?

幼儿结合记录纸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有序地排列分合的结果。

引导幼儿发现一边每次多1、另一边每次少1和互换规律。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继续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继续玩"猜一猜"的游戏,引导幼儿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9的组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学习7的组成与分解,掌握7的6种分合式。

能根据分合式推算出7的加减算式。

理解7的组成中的互换和互补规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6以内的组成和分解。

课件准备:“男孩女孩”情景图片;“男孩女孩分组”情景图片;“分合式”情景图片。

材料准备:1~6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图片“男孩女孩”,引导幼儿理解7的组成与分解。

——这里有几位小朋友?

——如果把这7位小朋友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1个男生、6个女生;2个穿红衣服的、5个穿绿衣服的;3个高个子的、4个矮个子的;4个长头发、3个短头发)

出示情景图片“男孩女孩分组”,帮助幼儿认知部分数的互换和互补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分合式左右两边的数互换位置,可以得到两种分合法,但得数相同,这就是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从左边看的数,从上往下有什么变化规律?

——从右边看的数,从上往下有什么变化规律?

小结:从左边看,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多1;从右边看,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少1,这就是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出示情景图片“分合式”,引导幼儿理解7的加减算式。

1、讲解7的加法,从1+6=7,以此类推讲解到3+4=7。

——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合就是“加”的意思,所以可以推出算式:1+6=7。再根据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又可以推出6+1=7……

2、讲解7的减法,从7-1=6,以此类推讲解到7-3=4。

——在分合式中,7是总数,1和6是两个部分数,总数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去掉就是“减”的意思,所以可以推出减法算式:7-1=6、7-6=1。

发放数字卡片,组织游戏“看谁举得快”,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7的分合。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认真看老师举数字几的牌子,小朋友就举可以组成7的另一个部分数。比如老师举3,你们就举4。

2、愉快玩游戏。

9的组成教案篇6

目标:

1、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

2、在操作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3、愿意积极动脑,大胆尝试。

准备:

活动过程:

一、复习1~5的组成

1、师:今天我们来玩上次老师教过的"碰球"游戏,再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2~5的组成。

2、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要玩的数字的碰球师:嗨嗨,我的一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一球碰一球。

3、教师与幼儿分全体和个人玩这个游戏大班数学 6的组成(复习)目标:

1、复习6的组成,知道6的组成有5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根据教师的出示的数熟练的说出能组成6的另一个数。

3、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准备:6个玩具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1、请个别幼儿起立玩碰球游戏

2、以3桌为一组,请其中一组说出小于6的数,另一组找到与其组成6的数字

二、玩游戏,巩固6的组成

(一)猜猜我的'手上有多少

1、教师讲明游戏规则:教师手上一共有6片雪花片,教师出示其中一只手的雪花片,请幼儿说说教师另一只手有多少雪花片

2、分幼儿全体和个人进行游戏3、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能准确的说出答案,教师对幼儿的答案小结

(二)开火车回答幼儿按顺序快速回答教师另一手中雪花片的数量(不能快速回答的幼儿由大家帮忙)

三、做作业

1、教师讲明作业做法

2、幼儿独立完成

9的组成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教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注意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幼儿会8的组成和加减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8的组成以及8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7。

﹙2﹚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2+6=83+5=84+4=85+3=86+2=87+1=88+0=8

8-1=78-2=68-3=58-4=48-5=38-6=28-7=1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教学反思

反思: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9的组成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案来自:教、案网)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②右手藏1个③右手藏2个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幼儿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幼儿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9的组成教案8篇相关文章:

9月份的工作总结范文5篇

2023年9月的思想汇报模板7篇

9月思想汇报优质8篇

2024.9.15思想汇报8篇

12月9的演讲稿5篇

9.8颁奖观后感推荐8篇

9.8颁奖观后感优秀8篇

幼儿大班9月份工作计划8篇

2024.9.15思想汇报精选8篇

9月2023思想汇报最新8篇

9的组成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6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