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应包含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以实施更为有效的差异化教学,教案的撰写过程使我们意识到,合理利用资源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咏鹅的音乐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咏鹅的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将耳熟能详的唐诗《咏鹅》改编成歌曲进行学习,相信他们一定颇感趣味,带着新鲜感来学习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大背景图、各种图片、打击乐器、彩笔、图画纸等。
教学方法:
谈话法、聆听法、模唱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起立,跟老师做律动。
2.教师微笑着面对全体学生:同学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又开始了。
二、利用自然音源,创造声音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欣赏完之后,告诉老师,在这幅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声音?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
师:我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这些声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创造、模仿出这些声音。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响起了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学生创作情景图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图片(教师准备:荷花、荷叶、小鸟、鹅、小树等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呢?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创作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导入歌曲
师:老师听说大家都能背诵好多好多的古诗了,那么,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老师找一个学生起来背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
1.学生跟老师来朗诵诗词。
2.跟着音乐一起来朗读。(播放flash动画)
3.学习歌曲。
师:音乐与古诗是相结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
(1)放范唱录音,学生听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2)出示歌谱。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3)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学生跟范唱音乐模仿口型,默唱歌曲。
(5)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6)让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通过反复听赏,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美感,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四、课堂延伸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1、展示板镲、腕铃、地鼓等乐器,每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教师告知并展示使用方法)。
2、板镲用在每小节定节奏(2拍子),腕铃定在每小节第一拍定节奏,地鼓在休止符处敲击。
3、分乐器展示表演。
4、合奏展示,教师与学生观众给与评价与鼓励。
5、出示ppt“小提琴与大提琴“图片,分别听听他们的音色。
6、猜一猜
分别用小提琴与大提琴演奏《咏鹅》,请学生猜一猜分别是谁演奏的。
7、说一说,小提琴与大提琴演奏的《咏鹅》分别有什么不同?(小提琴音色明亮、活泼、细腻,大提琴情感浑厚丰满、深沉)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快乐的四十分钟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愉快的心清离开教室。
咏鹅的音乐教案篇2
教学内容:
33页
1、学会演唱《咏鹅》。
2、参与创作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咏鹅》,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在参与创作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咏鹅》的情境,并对非音乐音源进行大胆的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教学重点: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咏鹅》的情境。
教学难点:
对非音源进行大胆的探索。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拍手念儿歌“鹅妈妈”
二、导入语言:池塘里,鹅妈妈带着一群小鹅戏耍的场面。
1、看到这幅生动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哪一首古诗?让我们来一起朗诵一遍好吗?
2、谁来讲讲这首诗写了什么?
三、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放录音,学生随乐小声哼唱。
学唱歌曲。
解决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
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2、启发情绪
(1)古人在吟诗时会有什么动作和表情?
(2)学生模仿并演唱歌曲
四、综合、拓展
如何把我们的这些作品和古诗《咏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呢》?
学生集体讨论。
综合表现举例。
学生集体表演后拍照留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今天特别开心,我们不仅学会了为古诗《咏鹅》谱写的歌曲,而且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性地进行了发挥。我相信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还会有许多许多新的创意……
2、演唱歌曲《咏鹅》
六、板书设计:咏鹅
课后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们熟悉的古诗引入教学,然后带着学生有节奏的用朗诵歌词的方式读歌词,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和好奇。在教学中我继续使用手势引导学生们掌握歌曲旋律,经过师生接龙,学生接龙,齐唱等各种形式不断运用手势掌握和运用手势与音符之间的关系。
咏鹅的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轻柔、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咏鹅》;能用恰当的身体动作,表现鹅的姿态,大胆地随乐参与表现。
2、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3、认识“反复跳越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运用。
4、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轻柔、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咏鹅》。
教学难点:
认识“反复跳越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运用。
教学方法:
教唱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头饰、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歌。
师: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上音乐课了,老师相信这节课同学们能表现得更棒!
2、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比一比谁最聪明。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
3、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憨态可掬的大白鹅是人们熟悉的动物伙伴,古往今来,中外诗歌、音乐中都不乏描绘鹅优雅、可爱的形象。
4、背诵古诗。
师:我国古时候有一位诗人,特别喜欢鹅,还为鹅写了一首诗呢,有谁知道这首诗?给大家背一背。
(1)找学生背诵古诗《咏鹅》。
(2)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3)学生齐读古诗《咏鹅》。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看老师朗诵的跟你们有什么不同?
二、节奏练习。
xxxx|x-||
红掌拨清波。2/4xx|xxx|xx|x-|xx|xxx|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xxxx|x-||
红掌拨清波。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边拍手边用“哒”读节奏。
3、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提示四分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用,并用手势帮助理解。
师:音乐家也十分喜欢这首古诗,还把它编成了歌曲。大家快来听一听吧!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
学生谈感受:歌曲的曲调清新优美,音乐形象生动活泼。
师:歌曲中的大白鹅是多么的悠闲自在呀!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与以往学过的'歌有哪些不同之处?
2、讲解反复记号。
指导学生在歌曲中找一找。
3、学生跟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学生跟着老师做简单动作。
4、分句教唱歌曲旋律。
注意:唱得不好的地方要分乐句来练一练,特别是有四分休止符出现的地方。5、分句教唱歌词。
教师用手势表示四分休止符。
6、完整演唱歌曲。
7、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上台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拍手拍腿伴奏。
四、拓展延伸。
1、学生分组创作表演,自我感受。
师:你们真是优秀的小小演奏家,谁还能为这首歌曲编一些好看的动作?
2、播放《咏鹅》表演视频。
3、教师示范表演。
师:我想这样来表演歌曲。(师表演)小朋友们,你们想怎样表演呢?
4、随着音乐师生一起跳一跳、唱一唱。
引导学生体会鹅的悠闲自在,展现鹅的美。
五、教师小结:同学们,谢谢你们的精彩表演,让我们来为自己鼓掌吧!希望同学们回去能
继续和你的小伙伴、你的爸爸妈妈分享这首好听的歌曲,让音乐陪伴着我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下课!学生听音乐走出教室。
咏鹅的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唱由唐诗创编的歌曲《咏鹅》,让学生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在参与创作的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咏鹅》的情境,大胆的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有表情的地学唱歌曲《咏鹅》。
教学难点:
1、四个结束句的音准。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课件、剪贴画、琴、鹅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现在先让我们来随着音乐来放松一下。
2、学生随音乐《向前冲》跟老师做律动。
3、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边说谜语边用舞蹈动作表示内容)
2、教师找学生回答。(猜对了教师给予鼓励)
3、多媒体出示图片并提问:看到这幅生动的图画,你会想到哪首古诗?(学生回答:《咏鹅》)
4、教师找学生背诵古诗《咏鹅》。(教师给予评价)
5、多媒体出示课件。邀请全班学生一起朗诵《咏鹅》,并给学生提出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诵。(
2)、朗诵的语速要和老师的动作相配。(学生随背景音乐朗诵后,教师给予评价)
6、教师小结:
?咏鹅》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下的,小作者仅用简单的几句,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及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往,我们都是把它吟诵出来的,现在,我们的作曲家黄国群叔叔给它谱上了曲,变成了歌,大家想不想听呀?(想)想不想学呀?(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咏鹅》。
(教师用剪贴画在黑板上粘贴出课题)
三、学习新课:
1、学生范听歌曲,教师给学生提出要求: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多媒体出示flash
(学生回答对了,教师奖励笑脸,并用剪贴画粘贴情绪)
2、复听歌曲,并邀请学生随老师作律动,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
3、教师按节奏读歌词,(多媒体出示歌页)给学生提要求:
(1)老师遇到“0”是怎样做的?
(2)观察老师读的顺序?
4、找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答对后给予鼓励并奖励。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四分休止符,遇到它小嘴快闭上,休息一拍。
5、找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按节奏读歌词。(答对后给予鼓励并奖励,若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订正)。教师告诉学生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
6、全班按节奏齐读歌词。(会使用反复跳跃记号)
7、再次复听歌曲,邀请全班学生作律动,进一步感受四分休止符、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
8、教师教唱一遍旋律。
9、教唱歌词。(用动作分段教唱:目的是解决四个结束句)
10、师生隋琴接唱歌曲。
11、邀请学生用优美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
1、创编多样化
教师导言:《咏鹅》这首诗为什么被人们吟诵了上千年而经久不衰呢?这是因为它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小作者通过写诗,表现出了他对鹅的喜爱之情,刚才,我们又用歌声表现出了我们对鹅的喜爱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表达我们对鹅的喜爱之情呢?
2、学生回答:舞蹈、诗歌、绘画等。(教师给予肯定及表扬)
3、 教师讲述:听了这么优美的歌曲,相信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有一副优美的图画,现在老师这做了一些剪贴画,待会想请两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协作,把脑海中最优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剩下的同学,我们就在池塘边开一个音乐会吧!(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划出池塘、河岸)
4、 学生分组并展示。
粘贴组、演唱组、舞蹈组、朗诵组。
5、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下课。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学习,你们开心吗?(开心)我们不但学会了歌曲《咏鹅》,而且还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们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不要去伤害它们。(多媒体出示思想)另外,再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带回家,展示给你的家人,让他们从中共同分享你的快乐!现在就请同学们随着歌曲《咏鹅》边唱边做律动走出课堂,下节音乐课再见!
咏鹅的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学习歌曲《咏鹅》,背唱歌曲。
2.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3. 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并背唱歌曲。
2. 体会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教材分析
1.《咏鹅》是一首根据唐朝诗人骆宾王的著名诗篇创作的歌曲,由黄国群作曲,描述了鹅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态。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为规整的四句式结构。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体会音乐中“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让学生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从而热爱中国文化。
2.《口哨与小狗》又译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为单三部曲式c大调,2/4拍,在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乐器为之衬托。由于这里运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音乐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经过一段过门后,进入乐曲的b段,它转到f大调上。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其他乐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再经过一段过门,a段再现。乐曲的结尾处出现小主人对小狗发出的两声招呼式的哨声,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欢叫着跑去……
欣赏这部作品,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都背过很多的古诗,在同学们会背诵的古诗中,有哪些是描写动物的诗?
学生自由回答。
二、《咏鹅》歌曲学习
1. 背诵《咏鹅》。
师:有谁会背诵这首诗?请背诵给大家听。
全班背诵。
2. 欣赏动画《咏鹅》。
3. 朗读歌词。
学生大声朗读歌词,体会诗意。
4.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5. 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6. 学生随歌曲《咏鹅》小声学唱。
7. 教师纠正唱得不准确的地方。
8. 聆听《咏鹅》伴奏,再次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悠闲自得的情绪。
三、创编表演
1. 播放歌曲伴奏,全班各自即兴表演。
2. 个别上台表演。
3. 教师简单评价,鼓励全班同学大胆表演,把鹅的悠闲自得的样子表现出来。
四、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 初听乐曲《口哨与小狗》音频,感受乐曲情绪。
师:同学们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自由回答。
2. 复听乐曲《口哨与小狗》音频。
师: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 讨论乐曲情绪。
师:乐曲的情绪怎样?我们能体会到小主人怎样的心情?你如何表达歌曲中的情绪?
(可以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打击乐器或提醒学生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
4. 再次聆听歌曲《咏鹅》和《口哨与小狗》音频,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
师:能不能说一说这两首曲子的情绪有什么差别?
生:《咏鹅》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五、课堂小结
在快乐的音乐声中我们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回去能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给爸爸妈妈听。
咏鹅的音乐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