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咏鹅》教案5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教案中预设多种教学预案,体现着教师对课堂的敬畏之心,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案中应包含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课《咏鹅》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课《咏鹅》教案5篇

音乐课《咏鹅》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学习歌曲《咏鹅》,背唱歌曲。

2.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3. 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并背唱歌曲。

2. 体会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教材分析

1.《咏鹅》是一首根据唐朝诗人骆宾王的著名诗篇创作的歌曲,由黄国群作曲,描述了鹅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态。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为规整的四句式结构。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体会音乐中“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让学生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从而热爱中国文化。

2.《口哨与小狗》又译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为单三部曲式c大调,2/4拍,在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乐器为之衬托。由于这里运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音乐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经过一段过门后,进入乐曲的b段,它转到f大调上。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其他乐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再经过一段过门,a段再现。乐曲的结尾处出现小主人对小狗发出的两声招呼式的哨声,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欢叫着跑去……

欣赏这部作品,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都背过很多的古诗,在同学们会背诵的古诗中,有哪些是描写动物的诗?

学生自由回答。

二、《咏鹅》歌曲学习

1. 背诵《咏鹅》。

师:有谁会背诵这首诗?请背诵给大家听。

全班背诵。

2. 欣赏动画《咏鹅》。

3. 朗读歌词。

学生大声朗读歌词,体会诗意。

4.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5. 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6. 学生随歌曲《咏鹅》小声学唱。

7. 教师纠正唱得不准确的`地方。

8. 聆听《咏鹅》伴奏,再次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悠闲自得的情绪。

三、创编表演

1. 播放歌曲伴奏,全班各自即兴表演。

2. 个别上台表演。

3. 教师简单评价,鼓励全班同学大胆表演,把鹅的悠闲自得的样子表现出来。

四、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 初听乐曲《口哨与小狗》音频,感受乐曲情绪。

师:同学们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自由回答。

2. 复听乐曲《口哨与小狗》音频。

师: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 讨论乐曲情绪。

师:乐曲的情绪怎样?我们能体会到小主人怎样的心情?你如何表达歌曲中的情绪?

(可以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打击乐器或提醒学生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

4. 再次聆听歌曲《咏鹅》和《口哨与小狗》音频,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

师:能不能说一说这两首曲子的情绪有什么差别?

生:《咏鹅》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五、课堂小结

在快乐的音乐声中我们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回去能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给爸爸妈妈听。

音乐课《咏鹅》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并边唱边演。

三、教学难点

了解休止符号和反复跳跃记号。

养成训练点:锻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四、教学准备

琴、多媒体、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谜语

头 戴红 帽 子,

身 穿白 袍 子,

脚 蹬红 靴 子,

唱 歌伸 脖 子。” 学生猜(谜底——鹅)

(二)讲故事

通过图片配合,讲诉唐代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创作《咏鹅》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词。

在唐代贞观年间,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骆宾王。他读书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岁的时候呢,就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才华。7岁的小骆宾王很聪明,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都是很积极的回答问题,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准确,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夸奖。有一天放学后,小骆宾王和小伙伴们相约到小河边玩耍。在河面上他们看到了一群鹅,别的小朋友看到鹅后,他们都欢呼雀跃,有的跳了起来,有的学着鹅走路时的样子,有的`学着鹅的叫声,有的则伸出手指数着他们到底有多少只。小骆宾王却不同,他认真、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鹅,看到了鹅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闪动着水波,在蓝天的照耀下,显得特别好看。洛宾王太喜欢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

(三)1.朗诵背诵诗歌《咏鹅》。

2.简单讲诉诗歌里面的含义内容。

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和脚掌波动着清清的水波。

(四)1.聆听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让学生简单了解休止符和乐曲中的反复跳跃记号。

3.学唱歌曲,由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五)边唱边演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边唱边演《咏鹅》。

(六)拓展

欣赏其他音乐家创作的同名歌曲《咏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课《咏鹅》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古诗《咏鹅》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浓浓诗意。

2、用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3、体验文学、动作、色彩等艺术美带来的愉快心情。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已会念古诗《咏鹅》,初步了解作品大意。

2、人手一盒彩笔,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在《杨柳青》乐曲声中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小蝌蚪》。

(1)唱出歌曲中的三拍子、两拍子节奏。

(2)进行歌表演。

三、欣赏歌曲《咏鹅》。

(1)集体念古诗《泳鹅》。

(2)倾听欣赏歌曲。

(3)讨论歌曲特点:歌曲中有的地方很连贯,有的地方很断顿,就像看到:鹅伸着脖子向天嘎嘎地叫,像唱歌一样。雪白的身体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里划着,泛起阵阵波浪。

(4)重复倾听。进一步感受其优美旋律。

(5)边听歌曲,边做即兴动作。

四、在歌曲录音的反复播放中,幼儿即兴画出歌曲的内容,并在画完后,边看自己的作品边跟随歌曲轻声哼唱,表达活动带来的愉悦。

一、猜谜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活动开始,我说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让孩子们猜一动物的名称,多数孩子都能在积极动脑思考后猜出谜底是鹅。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孩子开动脑筋还激起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唐朝的时候有个诗人叫王骆宾,他小时候很喜欢大白鹅,觉得大白鹅在水里的样子很美丽,于是写了一首诗,叫《咏鹅》。

二、由画入境,感知古诗大意及韵律1、诗歌欣赏,利用视频放大画面,调动幼儿视觉感知古诗中描绘的景色。

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学会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这首《咏鹅》生动的描绘了鹅在水中的美丽姿态,在本次歌曲演唱中可以让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从而理解曲调,较连贯的进行演唱。

一、古诗朗诵,加深对诗的理解这首古诗短小精湛,为孩子所熟悉与喜欢,所以这一环节中,我带领幼儿有感情的进行朗诵,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调来朗诵这首诗,加深幼儿对诗的理解与喜欢。

二、欣赏歌曲,用动作把握歌曲曲调。歌曲《咏鹅》曲调委婉、曲折,具有古典感。跳音和连音的有机的结合让歌曲更具韵律感。这种曲调的歌曲对孩子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欣赏完一遍歌曲后,许多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觉得这首歌曲十分好听、很优美、很特别。但我考虑到让孩子进行演唱还是有一定困难,于是在欣赏这首歌曲时,我请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然后根据他们创编的动作进行韵律的编排,让动作与歌词旋律相匹配。如第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请小朋友用手的动作创编鹅儿细长优美的脖子。前两个“鹅、鹅”时用手掌表示鹅儿的头向前伸两次,表示跳音。第三个“鹅”根据曲调,节奏放慢,用手臂和手掌摆动的动作表示鹅儿甩甩头开心的样子,从而感受第一句“鹅、鹅、鹅”中跳音和延长音的不同特点。后两句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们在动作表现的过程中自然的理解了歌曲的曲调,并能用自己的动作加以表现。

三、动作辅助,歌曲演唱轻松自然。由于第二环节采用了动作的创编与表现,孩子们对歌曲的有了很好的理解,所以在歌曲演唱环节中,我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来表现鹅儿的美丽,这时孩子们自由动作的表演帮助他们更好的把握了歌曲曲调,幼儿演唱的很投入,很轻松自然。

音乐课《咏鹅》教案篇4

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大背景图、各种图片、打击乐器、彩笔、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起立,跟老师做律动。

2.教师微笑着面对全体学生:同学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又开始了。

[设计意图: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利用自然音源,创造声音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欣赏完之后,告诉老师,在这幅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声音?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

师:我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这些声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创造、模仿出这些声音。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响起了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学们运用了我们生活中物品的自然音源,表现了这幅画面的意境。生活就是音乐的源泉,只要大家平常用心去观察、发现这些声源和音源,并把它们运用到我们的音乐中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学生创作情景图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图片(教师准备:荷花、荷叶、小鸟、鹅、小树等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呢?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创作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导入歌曲

师:老师听说大家都能背诵好多好多的古诗了,那么,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老师找一个学生起来背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

1.学生跟老师来朗诵诗词。

2.跟着音乐一起来朗读。(播放flash动画)

3.学习歌曲。

师:音乐与古诗是相结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

(1)放范唱录音,学生听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2)(出示歌谱)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3)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学生跟范唱音乐模仿口型,默唱歌曲。

(5)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6)让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1.播放flash动画课件,更加形象地营造了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视”“听”结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来。

2.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通过反复听赏,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美感,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四、分组活动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歌曲,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读儿歌、打击乐器伴奏、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舞蹈组、器乐组、图画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a.学生朗读几首有关鹅的儿歌。

b.全组一起朗读《咏鹅》。

师评:同学们有表情地朗诵《咏鹅》,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古诗的韵味,井背诵了几首与鹅相关的儿歌,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鹅的形象。大家表演得非常好。

(2)舞蹈组: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时而模仿鹅在水中游的姿态,时而模仿鹅伸长脖子高声歌唱的形象……把鹅的各种形态惟妙惟肖地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评:这组同学用优美的舞蹈来反映了这首歌曲的意境,表现了歌曲优美的情绪。舞蹈就是跳动的音乐,他们的表演,使歌曲变得更加生动起来。真棒!

(3)器乐组:同学们自己创编节奏,运用现有的自然音源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评:这组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择了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和运用自备的物品,惟妙惟肖、非常形象地塑造了诗的意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河边。棒极了!

(4)图画组: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师评:这组同学运用图画的形式,鲜明形象地表现了歌曲的意境。画得真漂亮。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我们现在把我们所有的创造表演跟我们的歌曲结合起来、联系起来,好吗?

文学组先朗读一遍《咏鹅》,然后放歌曲录音,舞蹈组和器乐组的同学跟音乐演、奏,图画组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1.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2.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和理解。3.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快乐的四十分钟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愉快的心清离开教室。

音乐课《咏鹅》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

2、利用熟字巩固6个单韵母

3、指导水的书写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十分漂亮的图画,让我们去看看画上都有什么? 注意观察图画时要有顺序。(出示挂图)

(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尽量用美的语言来表达看到的。)

二、教学诗歌

1、导入。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听到同学们这么美丽的描述,我真想送一首诗歌给大家,那就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咏鹅》(板书课题,贴“鹅”字)。

2、齐读课题,随文学习“鹅”字

师:请小朋友们跟着唐老师一起读读课题。

师:这个“鹅”字真是太难了,唐老师都不知道怎样来记住它,有谁能够教教我怎样来记住“鹅”字。

抽生回答(引导“鹅”字左边是我加上右边的鸟)

师:你能为鹅找个朋友组成词语吗?

抽生回答

师:真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和我们《咏鹅》的作者骆宾王一样聪明。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骆宾王是怎样来描绘鹅的。

3、读一读,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教师:请孩子们翻开书39页,老师要把这首诗送给大家,请孩子们认真倾听,特别注意那些你不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孩子们,带着你不认识的字和同桌一起读读《咏鹅》,我要听听谁能把诗歌的每一个字读准。

(2)抽生读(评价字音,纠正字音)

(3)学生齐读

4、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1)师:同学们读得真是太准了,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你喜欢大白鹅吗?

(2)抽生回答。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

生:它有着白白的毛,红红的脚掌……

寻机单独指导朗读。(白、红、绿、青波重读。)

寻找机会延伸:大白鹅向着天唱歌,都会唱些什么呢?

(同步出示“歌”字,随文识字。)

师:这“歌”字谁又有好办法能快速地记住它?

抽生回答,并口头组词。

师:(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长的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游在碧绿的水面上,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美的大白鹅呀!)

(3)抽生带着感情读诗歌。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读得真棒,有谁来给大伙读读整首诗?

(4)教师评价,引导感情朗读。

师: 读得怎么样呢?

生:(好,因为有感情。)

(5)同桌读

师:对,有感情才能读好书。我想孩子们会读得更好,请大家练习练习,注意带上自己的感情。(教师巡回。)

(6)全班齐读

师:我听到好多的孩子读得可有感情了,那就请全班同学带着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齐读诗歌。

三、识记生字。

1、复习单韵母,勾画含有单韵母的生字。

(1)圈画生字。

师:孩子们可真棒,一会就把诗歌读得这么棒。可是聪明的孩子除了读书读得好,观察事物也特别仔细。唐老师马上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眼睛明亮的孩子,找出含有单韵母的生字,并用铅笔圈画出来,看谁圈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回指导。)

(2)抽生读、教读、

2、认读生字“红”“绿”。

师:孩子们真能干哟,一下子就把这些字给找了出来。可是唐老师被诗歌里的两姐妹难住了,看看都是谁?

(1)出示生字卡片。(绿、红)

抽读字音

教学字形

师:姐姐妹妹好相象,教教唐老师怎样分清她们俩?

抽生回答

(2)齐读生字。师:大家真聪明,学过的知识全都用上了,生活中的知识也用上了。姐姐妹妹还带来了好多的朋友,我们来认识认识

(3)老师指读生字卡片(向、白、毛、水)

抽生认识

师:读得真响亮,谁还能为生字找朋友,连成词来读。

(4)抽生组词,教师出示词语

开火车

师:开开火车,记牢它们。(水放最下面)

四、指导书写“水”

师:同学们,这水可重要了,世界上谁都离不开它,植物离开了他会枯萎,动物离开了他会死亡,人离开了他也活不了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它。

(1)疏通“水”的笔顺笔画。

师:让我们来看看水的笔顺笔画应该是怎样的,谁来书空?

抽生书空,教师写出笔顺笔画。

(先中间,后两边)(一笔竖勾,二笔横撇,三笔撇,四笔捺)

(2)观察占格

师:说得很准确,让我们把它送回家吧!

复习田字格。(水的家真漂亮,这是横中线,这是竖中线,这是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比比看,哪个眼睛明亮的孩子能找出水的的每一笔都在那里。抽生说

(3)教师师范

(4)学生描红,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背诵诗歌

师:骆宾王《咏鹅》真让人感到快乐,诗歌原来这样有趣,可以用这样少的字表达这么美丽的画面,真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以后也写好多好多这样美丽的诗歌。

就让我们试着来背背这首诗歌。

教学反思:

教学《咏鹅》这篇课文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所以本课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情诗景,认识6个生字和会写3个生字“白、向、毛”。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图片(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鹅?(生甲:这是一只白白的鹅;生乙: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鹅……)接着,我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了骆宾王七岁写诗《咏鹅》的故事,由于听的是同年龄孩子的故事,学生个个听得入了神,由此导入新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在引导学生通过读领略诗的意境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接着同桌互读(会读的教不会读的/都会读的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指名读、师生接力读……在多种方式的读中感悟诗意,而没有作过多的讲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让学生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读,形象地再现了诗情诗景,在读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学生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并渗透了人与动物关系密不可分、亲切自然的。

在写字环节,新出现的两个笔画是一个难点,只有掌握了这两个笔画,才能更好地掌握“白、向、毛”三个生字,为此,我加强了示范指导,先是教师亲自示范,后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人人争当“小老师”。虽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强调一定要掌握笔画笔顺,但对于“笔画笔顺”这一千百年来人们写字时约定俗成的东西,我想,让学生掌握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可能一步到位,对于基础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慢慢来,潜然默化。不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要保护孩子能学好的自信心。批改作业时,看着那工工整整的一笔一画,看着那整整齐齐的一行行字,我禁不住欣慰地笑了,瞧!这是一群多认真的孩子呀!

音乐课《咏鹅》教案5篇相关文章:

音乐萧教案优质5篇

大班音乐教案推荐5篇

小鸟落落中班音乐教案5篇

大班音乐《云》教案5篇

毕业歌音乐教案5篇

音乐快与慢教案5篇

四季春音乐教案5篇

母鸭和小鸭音乐教案5篇

《风》音乐教案推荐5篇

关于大班音乐教案优秀5篇

音乐课《咏鹅》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