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心设计的演讲稿能够使演讲的逻辑推理更为有力和有说服力,演讲稿是演讲者准备和呈现演讲的重要工具,能够确保演讲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带故事的演讲稿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带故事的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一(8)班的施__。
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75年了,无数的长征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长征,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红军流血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奉献,能有我们的今天吗?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这娃儿恐怕不行了。”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
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说:“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
王新兰说:“哪个会哭啊!”
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说该上山了。大部队五点钟出发,宣传队早点上山去准备宣传,还要搭个棚子。
每人发了一块布,让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雪山皑皑,冻煞人啊!
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说着她背的滚瓜烂熟的顺口溜:
同志们,加劲走,
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
“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
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
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
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说:“部队快走完了,这里风大,不能多呆。”宣传队领导决定让年龄小的队员先上山,大一点的再坚持一会儿。
王新兰还想坚持,但是不得不服从命令。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了两半,十分壮观。
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生的奇迹。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带故事的演讲稿篇2
我爱书,特别是好书。应该说,每一本出自不同作者的书,都自有它独特的风格,或深沉、或轻快、或悲伤、或欢愉。
是书让我慢慢认识这个世界,是书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是书让我开阔了视野,也是书教了我无数的知识。我和书之间的故事也随着读书数量的增多而渐渐增多。
自从上了三年级我们学习了作文以后,爸爸妈妈就给我买来了好的'好作文书,让我从中受到启发。我从此以后便爱上了作文书。不久,从《小学生作文宝典》中我懂得了写作文不能搬硬套,要灵活应用。一天,妈妈出去了,叫我如果下雨就收衣服。我正拿着一本作文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我在书里遨游,完全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围,忘记了所有。当我看见一篇描写悲惨的作文时,真如身临其境,耳边还响起了凄凉的哭声,我被这一切感动了,我也哭了……
妈妈回来了,走到阳台去了,衣服已经湿得能出水了,我依然在看书,“啊,怎么啦?衣服怎么湿透了!你是怎么搞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我……我忘记了。”我搔着头说。弄得妈妈哭笑不得:“你呀!不知道怎么说!”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是啊,书,毕生是我的至爱,它让我拥有了一份最恬静的情感和一个最原始的兴趣。
带故事的演讲稿篇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了能够重温那段艰辛岁月,我和爸爸妈妈踏上了利用一天时间寻找红色记忆的足迹。7月18日,我们来到了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让我给大家讲讲那里在动荡年代发生的故事……
著名战役——百团大战就在这里展开。1940年夏,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军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1940年以后,日本欧洲动荡,一面加紧诱迫国民党投降,一面加强对敌后抗日根基地的“肃正”讨伐,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为了粉碎日军的图谋,打破其“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华北八路军所属部队乘青纱帐和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担任总指挥指挥,这次战役共进行发现战斗1800余次,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今天来到彭总司令作战指挥部遗址,重温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看着斑驳的桌椅,都印证着正是当时艰苦条件练就了八路军的严格军纪。历史告诉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浴血奋战的历史及英雄故事,我们今天安逸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军的“扫荡”计划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大家团结一致,想办法,利用聪明才智,开启并挖掘了地雷战、地道战、伏击战、围困战、麻雀战等等一系列的作战方式。今天来到八路军体验园,让我带大家一起来认识并体验以下几项吧……
地道战
就是我们比较熟知的老电影《地道战》所呈现的画面。以地道战战术为策划思路,分地道、地面、屋顶三个层次。在村子里,每户人家都会在自家隐蔽的地方挖上一条通道,道道相连,户户相通,在村子下面形成交错复杂“地道网”。在有敌人入侵,危险来临时就可以及时躲藏,就算敌人进入地道,复杂的地形也会让日本鬼子摸不准路,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进入地道战所属院落中,时不时会发现标注着:草垛洞口、土炕洞口、水井洞口等字样,那是为了方便自己随时出入,地道比较阴森黑暗,如果没有这些标注和指示牌的帮助,它的错综复杂还真的让你很难回到原地。它生动再现了当年八路军的地道战场景,惊险刺激而又令人回味。
围困战
就是将敌人固守在一个地方,切断敌人与外部的联系,并且决断粮草供应,让敌人处于弹尽粮绝的困境,并根据政治局势逼迫其投降或歼灭敌人,最长的围困战可以持续一年之久。进入围困战体验区,映入眼帘的是各种高空挑战。我和妈妈分别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挑战。在下面看着还好的项目,一站在它的面前,顿时打起了退堂鼓,我最终还是将目标移到了第二层,开始走由单根绳子组成的路,走在绳子上,可谓是步步惊心,每走一步,脚都是颤抖的,摇摆不定,就在不知不觉中也艰难度过了两个关卡,走到快中间了,看到另一个关卡让我在原地定住,现在的我进退两难,就像是被围困的敌人,但最终在爸妈的鼓励下还是过了关,从中体验到了战士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坚定不移的意志。
追击战
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追着敌人跑的战斗”,其内涵也正是如此。在1938年4月,八路军129师主力军及115师一起实施了追击战。在武乡县对日军进行斗争,主要采取追歼,就是这场战役,在粉碎日军“九路围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而在追击战模拟中,模拟了“追”。在实战场,有几辆手摇铁车,需要一人控制铁车,两队进行追逐,虽然看着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体力很重要,也需要有一定的耐力和毅力。在这之中,我体会了战士们的顽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砖壁之行,让我重新认识了红色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那段时光里的故事,甚至要比我们看到的、想象的、要更加艰辛和艰难。站在鲜艳的红旗下,我想:我们不能忘历史,要将红色故事传承下去,将红色之光代代相传!
带故事的演讲稿篇4
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青春,充满激情的年代;梦想,包容无数的未知。拥有青春我们可以无所为畏惧,怀抱梦想我们可以飞向天堂。也许你看到的青春在岁月的蹉跎中渐渐暗淡,追逐的梦想在现实的利剑前慢慢的破灭。但其实是你坚守的梦想动摇了,飞扬的青春气馁了。不要害怕前进的道路崎岖,青春的时光经不起时间的雕刻。我们要拥有怀抱梦想的信念,放飞青春的豪迈。
拥有梦想的青春是简简单单的,怀抱梦想的青春是奋发向前的,拥有梦想的青春是无所畏惧的,怀抱梦想的青春是所向无敌的!坚定的相信拥有梦想的我们终有一天会让整个世界因为我们而骄傲,远大的抱负,激情的呐喊,不管不顾的想要潇洒来去。在极速发展的社会中,在时过境迁的现实里,青春是我们拼搏的资历;在忙碌无常的生活中,在钢筋水泥的建筑屋里,梦想是我们奋斗的动力!青春的心蠢蠢欲动,让梦想带我们去旅行。
纵使山高入云霄,纵使水深不见底,纵使鸿沟无边际,青春的心有梦想的乘载,年轻的我们扬起梦想的翅膀,跨越困难,飞越极限。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在一起定下大学之约,让我们告别盛夏的流火,应承金秋的丰硕,用青春诠释我们曾经的誓言,用汗水锻造我们明日的辉煌。未来的日子我们将共同走过,我们有着共同的追求。
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也需要我们去把握和深人体会。有人说:平凡的大学生有着相同的平凡,而不平凡的大学却有着各自的辉煌。但,你可以选择平凡,但却不可以选择平庸;可以的话,相信谁都想不平凡。好了,我今天的演讲也到此为止了。最后,只上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的,送给我自己,也与大家共勉!也许,青春的我们会迷茫,但梦想一如既往!也许,梦想最后不会成真,但青春的心无怨无悔。让我们一起追逐青春,放飞梦想吧!
谢谢大家。
带故事的演讲稿篇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带故事的演讲稿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