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小小的事迹,都可能成为他人心中的榜样,激励他们追求梦想,事迹的真实性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也影响到未来的进步和发展,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讲人物事迹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讲人物事迹篇1
微风吹过,庄浪县层层叠叠的梯田地埂、沟坡塬峁,果树成行成带,果林繁盛茂密,如绿波起伏荡漾。
在卧龙镇苏山村的种苗培养室里,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正专心培育脱毒林果苗木。他,就是返乡创业的苏晓林。这位“90后”青年在家门口脱毒扩繁种苗,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广袤田野 蕴藏机遇
2012年从海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苏晓林曾在海南、浙江、山东等地从事种苗培育工作,特别是在山东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种苗培育经验。
“十年磨一剑”,返乡创业,不是苏晓林一时心血来潮。“这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庄浪县重视人才返乡创业,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苏晓林说,果业发展西移是大势所趋,加之果苗供货商大都在新疆、河南等地,回甘肃发展种苗种植生产,物流成本等也可大大降低。
起初,苏晓林依靠家里的5亩地,建立了脱毒种苗工作基地。去年,他注册了甘肃佰益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果树种苗脱毒扩繁。
“你种的是啥菜?”“噢,是果树苗?”“苗子为啥放在房子里?”村里人路过苏晓林的大棚和实验室时,总是很好奇地问。
由于村民对于科技含量高的脱毒种苗培养知之甚少,以至于苏晓林一时难以招到工人。好在表弟支持,招来了几位工人。
虽然人手问题解决了,但有的工人认识不到全程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不按规定流程步骤操作,导致种苗污染而作废。于是,苏晓林在每一筐种苗上都注明了操作人员的姓名和日期,以便溯源查验,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在超净工作台进行组培苗无菌化接种的柳云云说:“能每天在家门口上班,挺好的!”在这里上班的工人,都是和柳云云一样的家庭主妇,她们在照顾老人小孩之余,还能有份挣钱的工作。
今年7月,苏晓林新注册了庄浪佰益沃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周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吸纳并带动周边26名群众就业,发展壮大脱毒育苗项目。
庄浪县委县政府和卧龙镇党委政府给予返乡创业者大力支持,对苏晓林的生物技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按照400元/平方米的标准补助,建设冬暖大棚项目,以保证冬季种苗供应的生产需求。
拓展产业 大展才华
在庄浪县,马铃薯产业独树一帜,马铃薯脱毒种苗及种薯研发繁育已形成气候与特色。庄浪也是苹果产业大县,全县种植面积达65万亩,然而很少有人将脱毒技术运用到果树种植,近年来果树老龄化、品种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苏晓林深谙脱毒种苗对果树提质增产极具重要作用,在实验室内,他向记者展示了脱毒苗和被污染的组培苗的长势,透明容器里的脱毒苗枝叶翠绿,根系发达,长势旺盛,而被污染的组培苗叶片发黄,茎叶枯萎。
“脱毒苗木其实就是基于植物脱毒技术研究,在苗木的组织培养过程和整个生长周期都进行无病毒、无毒化处理,这样培育出来的苗木原种没有带病毒也没有遗传病毒。通过脱毒处理,也能大大提升苗木的繁殖能力。”苏晓林介绍。
苏晓林培育的脱毒苗木由苹果苗扩展到樱桃苗、草莓苗、桃子苗,涵盖了林果、药材、花卉等。据悉,脱毒樱桃苗与普通樱桃苗相比,产量高出约30%,樱桃苗在组培室内生长约一个月后,就能移植到温室大棚里,再生长35天便可销售。
勇于创新 打造“芯片”
记者在脱毒苗木繁育大棚里看到,集约化育苗车间里,同一阶段生产的苗木整整齐齐,长势一致、标准一样。“这样便于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果园。”苏晓林说。
苏晓林不断探索创新,在脱毒苗木繁育中申请到5项国家发明专利。
“市面上95%的培养容器都是玻璃瓶,而玻璃瓶每次回收利用,都需清洗并且消毒,费时费工,成本较高。”苏晓林介绍,他尝试定制了适合苗木生长的耐高温耐高压塑料袋和塑料盒,只要把控好容器的透光性、耐高温程度等,就可替代组培室里的玻璃容器。仅培养容器改进这一项,就降低成本20%。
苏晓林每年培育出数十万棵脱毒种苗,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他十多年里积累了稳定客源,遍布新疆、河北、山东、云南等地,稳定的客源和不断增加的老顾客,也印证了他培育出的苗木品质。
“组培苗和脱毒苗从表面上看,没有多大区别,但在实际种植中,脱毒苗抗性强、生长快,果实品质高。”苏晓林说。创业一年,他的销售额就达到100万元,利润约20%,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看好。今年,他培育的种苗订单已被预订一空。
在“植物工厂”里,苏晓林经常钻研到深夜,进行科研攻关。他希望通过脱毒扩繁技术,对稀有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并建立植物种苗数据,打造种业“芯片”,改变家乡、造福乡亲。
讲人物事迹篇2
20xx年3月31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凉山的春天才刚刚来临,满山艳红的杜鹃正散发着馨香。然而火灾突如其来,年轻的消防战士们为了肩上神圣的使命,为了人民的利益,用青春兑现了消防战士的誓言,为了忠诚的信仰,用青春年华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谱写出一曲烈胆忠魂的英雄赞歌,演绎了一阙感天动地的生命赞礼!
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地区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包括杨达瓦、邹平、捌斤在内的30名扑火英雄牺牲。经统计核实有27名同志系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指战员。27人中有干部4人、消防员23人。汉族22人、满族1人、黎族1人、彝族2人、畲族1人。1980年后出生1人,1990年后出生24人,20xx年后出生2人,年龄最小为20xx年7月出生。共青团员11人,青年7人。
四川凉山起大火,周边村民四处躲,消防队员不畏灼,冲上山坡下山谷。三十勇士斗火魔,火魔近身不退缩,青春四射众小伙,英雄一生如此短。可知英雄有何索,像那骡子将物驮,为了美丽大中国,舍身忘死献自我。
三十位逆火英雄、烈士的名字是:赵万昆39岁;蒋飞飞29岁;张浩29岁;刘代旭23岁;幸更繁21岁;程方伟22岁;陈益波21岁;赵耀东22岁;丁振军22岁;唐博英26岁;李灵宏22岁;孟兆星20岁;查卫光22岁;郭启20岁;徐鹏龙19岁;周鹏22岁;张成朋20岁;赵永一20岁;古剑军22岁;张帅20岁;王佛军19岁;高继垲26岁;汪耀峰26岁;孔祥磊29岁;杨瑞伦22岁;康荣臻20岁;代晋恺24岁;杨达瓦43岁;邹平49岁;捌斤47岁。
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名字,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国家财产,为了人民的生命,勇士们义无反顾,奋然前行。烈火吞噬着生灵,喷出的不是水,而是他们的青春热血。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去留肝胆两昆仑,烈士虽长眠,但英雄的事迹却感天动地。作为过上幸福生活的晚辈们,在清明节的时候,应该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纬债,寄托哀思,将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传承下去,英雄烈士安息吧!
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也是有限的。我们不仅需要爱惜光阴、珍爱生命,更要知晓人的生命不在乎年龄的长短,乃在乎活出意义。逆火英雄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我们向你们致敬!
讲人物事迹篇3
10个贵州大山深处的孩子,最大的梦想是“看看山外的`世界”。支教女老师蔡加芹和一帮热心网友,在虚拟与现实间游走,帮助他们成就了一段“不可能的旅程”。
然而,重新回到大山深处,土坯房依旧阴暗,曾经的美好会否又成残忍。谁能够告诉我们,这些孩子未来将经历怎样的人生。在山这边与海那边丈量,或许,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双脚,穿过泥泞,走向人生的世博。
讲人物事迹篇4
今天下午我们在班里看了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感动中国》,因时间关系没有完全看完,回到家我又把剩余的部分看完……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让我最感动的是现在91岁的刘盛兰。刚看到他的名字,你一定觉得是个老奶奶,其实他是一个老爷爷。光光的头,带了个破旧的帽子,每天走很远的路捡垃圾。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后来还是散了,从三十几岁开始,他就一个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红的血泡。扛起来100多个人的命运。他在城里废旧的房子,又因一次大火……
他每月不超过50元的收入,却资助一个个学生上学,从73岁开始,一直到他不能再动。对他来说:“剩下每一分钱才是最重要的.。”二十几年他没有吃药,没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从垃圾里捡的饭菜,和邻居给的吃食。就是这样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来资助了一百多名学生上学。捐款多达十几万。他90岁那年过生日,他资助过的学生都聚到一起,陪他过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来吃过最好的饭菜。哪怕风烛残年,也发出微弱的光。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一定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去做这份他喜欢的事情,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大爱都无法理解,但这是铁一样的事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哪怕是为了这样一个耄耋之年仍然为了教育奋斗终生的残烛!!
讲人物事迹篇5
为了打破“个子小跑不快”的说法,宁教练为苏炳添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安心留下来的苏炳添,在宁教练的系统训练中受益匪浅,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苏炳添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他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总是认真完成教练的每一个训练方案,无论多苦从不喊累。
他对自己的饮食也很严苛,家庭聚会中,他不吃猪肉、不喝酒,甚至连饮料都不会喝。
他的自律和坚持,成为他人生路上的法宝,也为日后他成为亚洲飞人做好铺垫。
经过正规训练后的苏炳添,虽然伤痛不断,但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20xx年,苏炳添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广东省运动会,这个不是专业运动员的选手,竟然以比冠军落后0。01秒的成绩,夺得比赛亚军!
这个成绩让广东省田径队的教练们大吃一惊,也为苏炳添进入省队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省队中高手如云,苏炳添先前的优势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发挥出来,训练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
成绩出不来,再加上日渐增长的年龄,苏炳添又一次产生了动摇,他怀疑自己的短板可能真的阻挡了短跑事业的发展。
眼看苏炳添的运动生涯又要画上句号,是队友的一句话让他再次燃起向前奔跑的斗志:
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每次就要求自己提高0。01秒,每年进步几个0。01秒,那夺冠不就在眼前吗?
为了0。01秒的突破,苏炳添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训练上,他除了在训练场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生活,不抽烟不喝酒,每天10点准时上床休息。
如此自律的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很是难能可贵。
努力付出的结果,是收获一枚枚象征荣誉的奖牌:20xx年,苏炳添在国内外比赛中,累计获得11枚金牌。
金牌代表着苏炳添的进步和实力,一年后,他走进国家队的大门,这个农村娃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向田径运动的最高殿堂。
国家队有着全国最顶级的训练方案、设备和教练,苏炳添在这里还有着自己远大的目标,希望可以将成绩提高到9秒。
百米9秒是个什么概念?全球能跑出这个成绩的,只有区区几十人,亚洲至今还没有人能达到这个成绩。
9秒不仅是苏炳添的心愿,更是国家队的目标,为了让自己的运动员积累更多的国际大赛经验。
国家队斥巨资将运动员送出国参赛,与此同时还请来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田径教练来为运动员训练,这其中就有苏炳添的教练兰迪。
针对苏炳添的短板,兰迪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调整了他跑步时的整体节奏,对他整个身体机能进行了解并改善,加强他的爆发力。
20xx年,经过苦练后,苏炳添征战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赛场上他以0。01秒之差,打破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成绩,成为第一位在百米赛道冲破10秒大关的亚洲运动员,这次比赛也被人们称为苏炳添的成名之战。
继此之后,苏炳添的职业生涯像是被命运打开了好运之门:
他两次闯进世锦赛决赛,与短跑名将博尔特这样的体育巨星同场竞技,就连亚洲人难于突破的9秒成绩,苏炳添也轻易打破,还多次在国际比赛创下9秒92、9秒91的亚洲纪录,成为国际著名运动员。
讲人物事迹篇6
一大早,zz市人大代表、zz社区党总支书记zz就给武汉返乡人员张某送来了剃须刀。zz介绍,为了加强新冠病毒的防疫工作,社区对武汉来全人员进行重点隔离。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除了每天帮助他们监测体温之外,社区还会及时为他们送去米面、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确保他们顺利度过隔离期。
为全力防控疫情,zz社区按照zz镇党委、zz镇人民政府的指导,成立了“五级”工作网格。镇党委书记任总网格长,镇联系社区负责人任一级网格员,zz作为总支书记任二级网格员,三级网格员是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组长和各小区物业经理任四级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和业主委员会的成员是五级网格员。zz正是在这样的网格中,严谨细致的开展防疫工作,在她的带领下,三级、四级、五级网格员通过对社区3156户,12300多名居民进行摸排,排查出了武汉返乡人员zz人,密切接触者z人,并造册登记,热心服务。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疫工作启动以来,zz同志带领zz社区积极响应,组织人大代表、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车、宣传音响等宣传防疫知识,引导社区居民正确看待疫情,不信谣、不传谣,做到科学防护。同时,对聚集人员、外出人员进行劝导教育,尽可能地减少人员流动,阻断传染源。
“你需要的这些东西,我们明天就给您送过去,你就安心在家吧。”“大爷、大妈,现在疫情严重,大家没事就不要聚在聚在一起聊天啦,等疫情过去再聊也不迟呀”……zz的电话响个不停,社区工作人员也在不停地向居民宣传、劝导、教育,他们都相信隔离不是隔爱,病毒终会被消灭,人大代表勇于担当,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讲人物事迹篇7
看完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后,最震撼我们心灵的是马旭,她和老伴数十年如一日,勤俭节约,自己种菜做饭,为的是把节省下来,衣服都是当兵时候发的衣服,从来不舍得买新的,就是今年买了一双新鞋,花了十几块钱,都开胶了,马旭说回头再用胶粘粘,还能穿,每天和老伴起来打拳锻炼身体,为的是身体好了,不用花钱看病,不给政府添麻烦,但是他们把一辈子的积蓄1000多万,要捐给家乡穷苦的孩子们,他们把钱无私的捐给别人,却严格要求自己,节省,当看到这的时候,孩子在摸眼睛,我感觉他被感动了。
还有一位英雄就是机长刘传健,在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生死关头,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当他讲述整个过程的时候,他哽咽了,我和孩子观看的时候,感同身受,发生危险时下面是高山,在驾驶舱那么危险的时候,依然保持冷静的.头脑,靠着多年的驾驶经验,果断处理应急情况。如果不是平时工作严谨,认真,哪来的危急时刻的化险为夷。我们平时工作和学习,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应付。
感动我们的还有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设想一下,整天只知享乐,无所事事的人,会成为英雄吗?极端自私、没有国家责任担当的会成为英雄吗?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以英雄为榜样,关心他人,爱岗敬业,勇敢担起国家的重任,特别是青少年,祖国的未来靠你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讲人物事迹篇8
1930年2月4日,顾诵芬出生于江苏苏州。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那时的飞机轰炸声成了顾诵芬儿时印象最深刻的声音。日本飞机频繁在头顶上空盘旋,炸弹爆炸震得家里的玻璃窗都发颤。经历过这样的日子,顾诵芬说:“没有航空的话,我们国家将来还得受人欺负,我以后想造飞机。”就这样,报国的种子在他心里埋下了。
顾诵芬10岁生日时,叔叔顾廷鹏买了架航模飞机送他,他视若珍宝。父亲见他这样喜欢航模,便也买了一架给他。最初的航空梦想,便从小小的航模上诞生。此后,他先后求学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没有制空权的军队就要被动挨打,航空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首战装备、决胜装备。建立独立完整并能与西方列强比肩的航空工业,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1951年,顾诵芬毕业后分配到航空工业局。当年正值抗美援朝的困难时刻,党中央做出重大决定,国家拿出“60亿斤小米”建设航空工业,航空工业局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这一年,21岁的顾诵芬便将自己的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于1956年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
讲人物事迹通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