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和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读书后的心得和感悟,记得要写进读后感,才能更好地保存和分享,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参观359纪念馆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参观359纪念馆心得体会篇1
大庆人十分珍惜铁人给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珍惜当年石油会战老一代工人为他们今日的生活打下的基础。铁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榜样。铁人的精神不是生编硬造出来的,他所代表的石油工人的精神创造了这个城市,也创造了共和国现代的石油工业。
清晨,我们从大庆石化公司的卧里屯宾馆开车去往铁人纪念馆。一路饱览路旁景色,欣赏这座从荒原上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走走停停,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题写馆名的铁人纪念馆。纪念馆于20xx年正式开馆。其主体建筑鸟瞰呈“工”字,侧看为“人”字,证明了其工人纪念馆的身份。参观票是免费的,游客凭身份证就能够领到。
走进庄严的中国石油工人的精神殿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油工人群组雕像,气势恢弘。铁人王进喜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袄,手握刹把,英气逼人的`大型花岗岩雕像给人以无比的震撼力。
纪念馆的展览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以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为主线,以大庆油田发展史为副线。展览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部分,集中展现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以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些话,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说出来的。
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这些事,也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做出来的。铁人的生命之火,精神之光,璀璨悲壮,让人心潮翻涌,已成为大庆独有的文化。
最让我吃惊的是,展馆内人流如织。不但有参加过石油会战的老石油工人、老石油工人的后代、学生结队前来,也有很多企业组织员工团体来参观,还有大批的游人……
走出纪念馆,外面的艳阳还是那么强烈,我们在铁人雕塑前照了相,我当然不会忘了把广场群雕拍了下来。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前一段时间,刚刚看过刘晔主演的电影《铁人》,最近又有石油题材电视剧《奠基者》播出,大庆铁人精神悄然而至,不觉心底有一股温暖的热流在涌动。也敦促我把去年夏天去铁人纪念馆参观纪实写出来。
铁人精神直到今日仍给人以感动,说明了什么岁月不曾磨灭记忆,在历史长卷的任何一页,拼搏和奉献,都是照耀人类心灵、指引社会前行的精神之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多么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与生俱来的人性是永难改变的,生与死,灵与肉,个人与群体,利益与精神……铁人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如金子般闪耀光芒的高尚而伟大的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观359纪念馆心得体会篇2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参观党的三大旧址纪念馆心得体会》是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每年的7月1日,总会有一些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发到此,以各种方式纪念那段封存的历史,尽管记忆中的建筑只剩下一段墙基。
84年前,就在这墙基上的一幢简陋小楼里,中共三大就在这里秘密召开,这是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全国代表大会,“革命统一战线”就出自这里——在会上,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认真分析了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全国420名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掀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今年9月2日,在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街流动党委组织下,第五、第六支部来到了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封存了80多年的历史的大门正向我们打开,它把我们重新带回那个木棉花怒放的英雄年代。
走在恤孤院路上,没有热闹的商铺,也没有喧闹的公交车,有的只是路旁成荫的绿树和安详的小楼。在三大旧址,透过朴实的露天可****的玻璃罩,保存完好的墙基现在真切地展现在眼前。现在人们对这个重要的历史遗址的所有记忆就只剩下一段墙基了,但就是这段墙基,续上的却是一段完整的历史。
中国******在建国前举行的7次代表大会,除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外,一大、五大、七大等会址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思想汇报专题而三大会址却由于1938年该建筑毁于日军飞机轰炸,从而增加了保护和修缮的难度。
据介绍,解放后,经多方调查并在中共三大代表徐梅坤老人的帮助下,最终确认了三大旧址的位置在恤孤院路31号;1981年广东省将该遗址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2月14日,三大会址考古发掘全部结束,在现场他们发现了保存完整的房屋地基,至此有关部门从考古的角度确定了此地为中共三大旧址所在,这个过程一晃就是35年。
虽没有“原址重建”三大会址,但为了更好地展示当时的诸多历史细节,就在遗址旁,一幢地下一层、地面两层的现代化陈列馆拔地而起。中共“三大”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这段历史是“三大”纪念馆首要表现的主题,也是最吸引人眼球的部分。纪念馆共分三层展览,外墙为红色,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型人物浮雕、前言等。负一层场景辟出一间多功能演示厅等,播放历史文献电视专题片:还有一块 “非常大总统”专区,既有孙中山的画像、孙中山会见李大钊的场景画,也有相关的文字介绍、投影等。展览也系统地介绍了我党“一大”至“四大”的情况。进入一楼展厅,最突出的就是代表们开会的场景。代表们的表情栩栩如生。这些硅胶像按照历史真实复原,代表们围着桌子开会,陈独秀正在激昂地讲话,毛泽东手握毛笔,正在做记录。
参观三大旧址纪念馆,过去的历史仿佛一幕幕又再呈现在我面前,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三大”纪念馆除了完整地再现历史外,还突出强调了“三大”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三大”旧址在毁于战火70多年后得以复原,解密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光辉历史,是广州人对党一份重要的献礼。三大会址的重建也在提醒着我们,广州有不少珍贵的党史旧址、党史资料等“红色资源”,虽然它们中间有的已经成为重要的党史宣传教育基地,但仍有一部分还没得到保护和发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希望有的“红色资源”能得到保护和建设,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以上是《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参观党的三大旧址纪念馆心得体会》的第一心得范文详细内容,涉及到三大、历史、旧址、重要、中共、纪念馆、我们、没有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参观359纪念馆心得体会篇3
秋高气爽,芦苇飘香。太湖岸边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静静地在湖边守候着这方滋养太湖儿女的土地。这天,我们来到这里,追忆那年烽火岁月。
站在上楼的台阶处远眺,晨雾下的太湖一望无际,远处的青山影影绰绰,更远处似乎隐隐约约矗立着三五栋摩天大厦。吴老师告诉我,那是他的家乡。山色与碧波、蓝天融为一体,令人心静。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80多年前的这里,还见证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烽火岁月。在纪念馆的第一部分,我们手持答题卡和笔,认真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仔细看着展板上的文字,寻找着任务卡上的答案,细细聆听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走着走着,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座土坯房,凑近一看,桌上还有情报和电报器——原来这是隐蔽在芦苇荡中的联络站,专门用来传递敌军消息的。最令我震撼的是“冲山突围”,江抗的战士们在食不果腹又被日本鬼子追杀的内外交困中,隐蔽于芦苇荡内,以针刺的芦苇为食,经常被蚂蟥咬得体无完肤,可依旧坚持突围,最终取得了胜利。听后不禁心潮澎湃。
第二展馆,没有了讲解员的讲解,只能靠自己寻找答案,我们找呀找,“快过来!”哎?谁在那儿叫?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同学找到了任务卡里一道难题的答案啦!
走出馆区,重又回到现在风光优美的太湖景色,我们在山坡上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纪念馆上空。夕阳西沉,天渐渐黑了,回去的路上,路灯亮起,宛如明亮的长龙,似乎在不息奔腾……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当年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换来的幸福安定。我们更应好好珍惜,把握现在!
参观359纪念馆心得体会篇4
为在党员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发大家铭记历史、发奋图强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xx年x月28日-29日,城建学院教工党支部到潮汕地区进行为期2天的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活动。
第一天,教工党员一起前往参观石炮台公园,公园是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建筑而成的纪念性公园,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
随后,教工党员沿着习总书记视察线路,参观了老汕头中心地带的小公园亭、潮州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第二天,教工党员一起前往革命伟人周恩来同志办公地点潮州涵碧楼、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潮汕革命次东根据地葫芦山等参观。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大家缅怀了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教工党支部书记唐丰带领支部党员向纪念碑行注目礼,向革命烈士表达敬意的同时,也提醒大家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潮州涵碧楼,大家回顾了潮州的历史,1927年,南昌起义军入粤,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郭沫若等人于9月23日到达潮州,指挥转战于潮汕各地,发动群众建立红色政权,帮助农民自卫军摧毁反动民团、打击*,至30日撤出,史称“潮汕七日红”。红棉南国,一战千里,枪林弹雨,强渡韩江。同志们在烈士遗物和图片资料前驻足观看。一组组丰富的人物模型、一帧帧沧桑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史料让大家对那段红色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受教育并倍受鼓舞。
在短短两天的红色之旅中,城建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员不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受潮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亦通过追忆先烈的英勇事迹,重温党带领人民夺取美好生活的伟大功绩,坚定了为党和国家奉献一切的决心。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工作,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我们学院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参观359纪念馆心得体会篇5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乘坐着大巴前往参观纪念馆。纪念馆的外观宏伟壮观,地面积大,设施齐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我们走进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战争时期的艰辛和奋斗。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展厅,里面展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英勇事迹。
我深刻感受到战争时期的人们所经历的苦难和磨难,也深刻认识到和平的可贵。通过参观纪念馆,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更加坚定地相信和平是永恒的主题。
参观纪念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更加坚定地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未来。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传承文化,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参观359纪念馆心得体会篇6
参观纪念馆,心灵的一次洗礼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踏进了位于市郊的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着许多历史文物,让我深感震撼。这次参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进入纪念馆,我便被墙上的文物吸引。那些栩栩如生的壁画、雕塑和文献,讲述了祖国从古至今的沧桑历程。我被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深深打动,这使我更加珍视和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抗美援朝的英雄们,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奋斗的意义。
参观过程中,我深感纪念馆的教育意义。每一件展品都蕴含着一段沉重的历史,它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苦难。在了解这些历史后,我对我国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些历史的记忆和人物的塑造,使我更加珍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回顾这次参观,我深感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一座心灵的洗礼场。这次参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激发了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历史的熏陶,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我希望在纪念馆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多的历史文化场所供人们学习和思考。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传承文化的精髓,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这次参观让我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参观359纪念馆心得体会篇7
在上个星期五的上午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张骞纪念馆。老师带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去了解这一位古代伟人的成长足迹,去聆听他的爱国。刚刚来到纪念馆的时候,我们走进了张骞的故居,首先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座仿清晰的门楼。在门楼的.顶部刻有张骞纪念馆这五个大字。而且在门前还有两只特别威风的石狮子在大门守着。光是看到这一幕,我就感觉了这座纪念馆有一种特殊的氛围笼罩在其中。当我们走进大门的时候,就看到了对面的墙壁上刻有这样的一句话。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既不与草木同腐。
这句话其实可以说是他用自己的一生经历去印证了这一句话。当我们穿过墙壁来到了院子里面,院子里面有一棵年代久远的树木。这棵树木是银杏树,银杏树的树干非常的粗,起码五六个人手拉手才能够围住一圈。穿过院子,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是一座占地约为两千多平方米的两层式的小洋楼。通过这座建筑物,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既有哦我们民族的元素,也有一些来自欧式的风格。其实这也能够体验出张骞敢于改革,敢于创新,并且积极汲取西方先进知识文化的一种特点。在大厅的中央还屹立着张骞的半身铜像,这座铜像的张骞穿着西服,戴着领结。
他的眼神望向着西方,似乎在思索着自己该如何通过实业来达到救国的目的。纪念馆里面还有一些非常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也为我们讲述着张骞这位为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传奇人物。张骞的一生创办了四十多家企业,三百多所学校,这是一个非常震惊的数字。
参观359纪念馆心得体会篇8
4月22日周一,我们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去了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首先参观了各位烈士和中国革命在了了的轨迹,我感触颇多。正是这些英勇烈士的精魂,才铸就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正是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勇敢就义的精神,才使我们现代青年得以为了自己的梦想毫无顾忌地追逐。还有见义勇为纪念馆里的平民英雄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正义的力量,用鲜血证明着人间温暖。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勇于做先锋,勇于追梦,勇于向前。
无论是革命烈士还是见义勇为者,他们其实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的普通人,是因为一个信念、一份责任,让他们在危险出现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冲锋陷阵。从这些平民英雄遗留下来的物件当中,看见的'是他们质朴的生活作风和明媚如暖阳的赤子之心,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感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每个人都应当充满善意和爱地去对待这个社会,去营造和守护每一个生命和每一个所谓的“舒适区”,那些你做出的善举,都会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
烈士,一个让人感动、钦佩而又深觉遗憾的词语。觉得“岁月静好”的我们常常容易忽视这个词语。但那天来到了烈士陵园缅怀烈士,让我心中的血液再次沸腾。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走进这个松柏环绕,绿荫满园,安静庄严的烈士陵园,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些替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们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面对侵略、面对压迫、面对水火,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坚韧的革命作风,是如此让人敬畏。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都汇聚到了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身上,那便是永生。
烈士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冷冰冰的碑文。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通过此次的学习活动,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今日团日活动带我们走进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从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上我们看到了破碎的山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老百姓和烈士坚定的眼神。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同胞坚强的呐喊“还我山河、还我家园”,看到了烈士奋勇抗战的场面“硝烟弥漫,解放军正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祖国大地上高高飘扬。”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静立在烈士们的遗像前,读着熟悉的诗,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年轻的生命,用鲜血书写了历史上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奏响了一曲悲壮的革命先驱者之歌。让我们更加怀念无数先烈前仆后继、功勋卓绝,无数连姓名都没留下的英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留给后代子孙的是一卷卷感人肺腑的史诗,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参观359纪念馆心得体会精选8篇相关文章:
★ 陕汽参观心得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