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书写心得体会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帮助我们在不断反思中成长,当我们有了值得分享的经历时,提前准备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引导讨论,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美术的心得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美术的心得篇1
一、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重视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个体对美术的体验。致使大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从而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才能。针对这一现象,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上《我们的社区》一课时,孩子们都动手了,只有一个孩子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的彩笔,却不动手。从他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很想动手却又不敢动手。我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生活在农村是刚转来,我不知道怎么画社区,怕画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我也不想画不是我家乡的东西”原来是怕表现不好,看来这孩子很没有自信。于是我请他说说他的家乡,他说到了老家的房子,一座座独家小院像别墅一样排列,农闲时村里组织唱大戏,人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听着孩子的表述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你把你的老家说得像画一样美老师相信你也能画得很美,你希望老家变成什么样都可以画,相信你一定能把它表现的很好。”这时我看到孩子满眼的激动。他终于画出了一片瓦房,房子前头装上了健身器,老人们在健身,虽然不是很美,但他敢于动手表现就是很大的进步。当画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他也勇敢的上来了,我当众表扬了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孩子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创造出许多图式表现自我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虽然不是很像,有时很不像,但象征性十分明显,它表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对于这种创造性、表现能力,我们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加以肯定和赞美。如果教师对于这些自认为的不合适严厉的让孩子纠正,那么将很大的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以至于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但也不是不改而是要给他讲明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优秀。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另外在美术作业评价中我打破了原来的等级制,采用在作业上粘贴小标志和评语的方式。如评价作业,我会贴上一朵小花表示有进步,贴上一颗红星表示有创新,后面再加上各种评语,如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设计非常独特,你的色彩感觉很棒,遇到一些比较难认的字我会再加上一些拼音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师师认真地对待他们的作业的同时使学生更有自信心。
二、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美术能力与水平只有在美术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特别适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活动评价方式: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术、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也会让学生在作业后边写上自己这样画的设想,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作业,了解他的想法及创作过程,将作业结果与这些联系起来进行评价,正确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能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记得曾教过一个学生,上课不爱发言,老师问他也不回答,每次的作业不是空白,就是乱涂。
我也很想拉他一把,所以经常在旁边指导,我在时,作业还好些,我一走,他就又开始不画或乱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自己本子上画各种恐龙,非常漂亮。当时就想:他还是喜欢画画的,只是对美术的其他内容兴趣不高,兴趣比较单一。接下来一节美术课,一上课我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恐龙的图片,学生在赞叹之后就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老师从动画片里给大家找来的恐龙图片,我们班也有一个画恐龙的高手。接着就把他介绍给全班同学,面对全班同学他的脸红了,在鼓励下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恐龙的图画,这张画让同学们震惊,大家对他的画发出惊叫得声音,那时我看到他眼角闪过的自豪。
下课后我找他单独谈话,告诉他:光光画好恐龙是不行的,美术中还有许多内容等着你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学得很好,还能在美术比赛中得奖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注意鼓励和表扬他,他也逐渐的喜欢上了美术课,也更爱动脑,更爱动手了,在区里的科幻画比赛中,他还得了奖呢。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肯定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对学习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引导学生从纵向来比较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优点,通过评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自评与互评,使学生逐步成为评价的主体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中反映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和评价观。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先在自己的作业背面写上自己对作业的评价,然后再到讲台前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评价,觉得自己哪儿画得很好,哪儿还有些不足,需要怎样改才好。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帮他出出主意。通过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时还会采用互相评论的方式,在二年级的《假如我是巨人》一课中,先将全班的作业展示出来,接着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矮人的贴纸,让学生将贴画贴在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上。
然后问他们:你将贴纸贴在哪张作业上了,为什么贴在那儿?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好?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在轻松氛围中通过互评,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我发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美术的心得篇2
12月9日,在御碑楼小学参加了泰山区教研室举办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有幸听了刘斌老师和刘凯老师的两节课,通过研讨与交流,使我受益非浅。这两节课都是手工课,都设计了名作欣赏。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欣赏感知,了解了陶艺的基本知识,感受到了泥条造型的美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在探究体验,合作交流中掌握了搓泥条及泥条盘筑成型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感知,大胆的创造,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从中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合作式教学,深受学生喜欢。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两节课就通过欣赏感知、参与体验、深入探究、合作交流、大胆创造、展评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科学而有序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很好的体现了美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能把学生视为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探究发现、获取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加大了人人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从感受——认识——实践——再认识这个学习过程,对泥条盘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创造出了实用、美观、新颖的生活用品。总之,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实施比较到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观有所体现,使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探究、合作学习,基本做到了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教学活动。
美术的心得篇3
10月14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在幼儿园举办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培训,通过聆听陆秀琼老师的《幼儿园美术创作设计》、提升幼儿绘画作片效果的有效策略、以及美术活动的展示,使我对幼儿园美术有了新的思考。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内容要涉及各方面,兼顾各种类型。
幼儿园美术教学大致可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适合幼儿进行绘画和手工操作的类型很多,如手印画、手指画、盖印画、喷洒画、吹画、蜡笔画、蜡刻画、水粉画、蜡笔水粉画、水墨画、黑白线描画、版画等不同绘画种类。撕贴、剪贴、折纸、泥工以及综合材料制作等手工类型。欣赏可以作为一个活动来开展,也可以作为某一个活动的某个环节。活动中不但要欣赏作品中的美,还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际活动组织中,我们往往重幼儿的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引导幼儿感受美、发现美的天性。在以后工作中,我要在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下让他们又跟着老师走,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
二、了解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适当引导,积极评价,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园经常会出现有幼儿的握着笔,迟迟不敢下手创作,呆呆的望着老师,等老师来指点;也有的一个活动下来,孩子画得都是一个样。这和我们老师平时过多的的包办代替、经常给孩子一个"范本"和固定模式、过于强调技术的成熟和画面的完整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艺术无所谓对错",幼儿时期是一个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时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看法,我们要把趣味性、想象、创造、表现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以积极的语言对幼儿的美术活动,因势利导,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激活他们身上的灵性和想象力,培养他们敢于创造、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创设宽松的氛围,尊重幼儿的现状及心智水平,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让幼儿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使幼儿在保持原有经验下带动提升各方面经验,促进幼儿自主成长。
美术的心得篇4
接手现在这个中班时,每次的绘画活动我都发现孩子们的作品参差不齐,这与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参与兴趣有关。活动中有的幼儿落笔困难,有的幼儿没有耐心,有的可以说还处于涂鸦阶段,这都大大影响了作品的最终效果。
班中的插画袋和墙上的部分内容是反映班级幼儿绘画水平的一面镜子,每当看到那里不太入目的作品,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光靠自己的能力,对幼儿在涂色、构图等方面的只能是简单的指导,而且难以面向全体,也缺乏特色。
正在这时我看到了《早期》的美术版第九期的《画得“大”、画得“多”、画得“满”这个内容》它主要介绍如何帮助小班的幼儿进行绘画活动,但是却给了我很多的启发。画得“大”、画得“多”、画得“满”不正是我们经常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的提要求吗?但是说的容易,实施就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对于象我班这些缺乏绘画经验的孩子来说,是很实用的,尤其是__中的具体指导给了我帮助。在这我就以书中的大标题为借鉴对象,班级中“秋天多美好”这个活动中的一些绘画活动内容为例做一些在实践中的介绍。
一、 预设画面,提供容易画的“大”的作画。
选择容易画“大”的作画是指作画工具上的运用。我们有一节“树叶粘贴画”的活动。按照常理我们会收集各种形状、大小的树叶粘贴小鱼、蝴蝶之类的小东西,对于这种拼贴画中班幼儿在操作上有些困难,收集到的大树叶又很难运用到,但是它门不正是容易将画画“大”的`材料吗?于是我根据幼儿的绘画能力,将这些大大的树叶变成了娃娃身上很有特色的衣服,孩子们只要画出娃娃头、手、脚就可以了,作品效果还真不错,画面变大了,孩子们也在画画、贴贴中尝到了乐趣,当一幅幅作品贴到墙上时,孩子们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感受到作品的成功。
二、选择容易画得“多”的事物进行写生。
画的“多”,要抓住这个“多”字有些不容易,许多事物都能一次在纸上画出许多,但多种不能乱,就有些困难了。在中,有一个综合教学活动,内容是“秋天的花园”,活动的前半部分是让幼儿观察了解秋天的花园中有各色美丽的花朵,后半部分是绘画。从这个作画上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它的“多”,花园中有许多的画,按以前我们可能会一朵花一朵花的指导幼儿画各种不同花瓣形状的画,这次我也是受了这本“美术版”中的绘画作品提醒,让幼儿先画好一朵小花的样子,然后再直接用蜡笔围绕花瓣一层一层的涂色,颜色要用的多,层次也要多,当老师的示范结束后,孩子们已经被这幅美丽的作品吸引住了。在他们绘画的时候我不断提醒他们在选色上要多用几种颜色,要多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层次要多,这样画出的画才丰满。这幅作品因为抓住了这几方面所以也非常的成功。
三、帮助幼儿建构容易画得“满”的想象。
一幅完整的作品,它的内容、色彩一定要丰满,但是有时候除了指导幼儿涂画各种底色,好象没有其它的新意了。这次我们要画棉签画“菊花”,如果在白纸上作画,没有背景肯定很单调,怎样才能使作品看起来漂亮,又便于幼儿操作呢?我正好看到一幅在黑底上制作的作品,黑底能很好的衬托颜色鲜艳的事物,于是我找来了黑纸,让幼儿将彩色的菊花画在了上面,这下一朵朵独立的菊花也不显得单独了,色彩烘托的非常和谐。
经过几次成功的活动,幼儿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都能体验到美的存在,表现美的能力也有了提高,一些幼儿在老师的帮助,和作品的展示中,自信心也有了提高,这些都亏了着本“美术版”。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书上的理论只能作为我们平时教学的参照,不能无目的的照搬,而是要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活动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借鉴,将理论联系到实践,在不断的摸索中变成自己的方式,同时是孩子们容易接受、便于接受的东西。相信这本书会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
美术的心得篇5
宫崎骏美术馆掩映在绿树丛中,像童话世界里的小房子。它的墙壁也爬满了绿色的藤蔓。
我们进入美术馆后,先排队去看了一个小动画片,讲的是一只小狗走丢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小狗想跟它的小主人去学校,但是,它迷路了。小主人回来后,发现小狗不见了,赶快和她的爸爸骑着自行车出去找,还在外面贴了很多找小狗的告示。其实小狗也在找自己的主人。它饿了,跑到别人家吃了点别人的大狗的食物。然后,它到了一个停车场里,靠着一个货车轮子睡了一觉。早上的时候,货车司机把小狗抱上车,带它一起去送货。走了一会,小狗汪汪汪地叫,原来它闻到了家的味道。它跳出了车窗,跑了好几条街,终于见到了正在寻找它的小主人。这个电影故事非常简单,但是我们看了都很感动。这个电影是宫崎骏的作品。
看完电影后,我们通过一个螺旋楼梯上到了屋顶。屋顶上还有一个螺旋楼梯到达最顶层的花园。花园里有一个很高大的机器人模型。赵祖佑告诉我,这个机器人是《天空之城》里的动画人物。花园里还有一个奇怪的东西,是一个做得像鱼骨头的凳子,鱼的眼睛上有一个转转转发出声响的东西。我还看到一处喝水的位置,水很冰,可以直接喝。
从花园回到室内,我们去了龙猫活动室。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龙猫模型,毛茸茸的,我们可以脱了鞋爬到龙猫上去玩耍。龙猫的身体里还有很多很多小黑球可以玩。
去日本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宫崎骏这个人,也没有看过他的作品。游玩了宫崎骏美术馆后,我发现我挺喜欢他的画。我决定回家以后多找一些宫崎骏的动画片来看。
这就是宫崎骏美术馆。
美术的心得篇6
20xx年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县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当接到这个通知,我即激动又担心,激动是因为能有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感到高兴,担心是因为我们这次培训完后要和全镇的教师进行交流,这次肩负着领导和老师们的重托,我要做好了思想准备,把握这次学习机会,完成这次培训任务。
今天我们培训的是美术教学,虽然天气炎热,但丝毫没减老师们培训的热情,老师们带着相机、电脑、笔记……做好了一切学习的准备。
上午是闫老师的讲座“美润心灵美智成长”,闫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们了解了现在美术教学的现状和误区,让我们对美术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的目标和方向。开始闫老师给我们出示了几幅画让我们看,我们看到的每一幅图画中都有房子、小鸟、太阳、花草并且每一幅画上的这些事物都是一样的,当闫老师问我们是多大的孩子的画时,我们感到疑惑,难道这不是幼儿园孩子的画吗?接下来闫老师的一席话让我们惊叹,这几幅看似一样的画分别是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孩子们的画,孩子的画已经严重的模式化、图案符号化。从幼儿园到初中孩子的想象在画中已经找不到,孩子们已经脱离了生活,他们懒于观察、懒于发现、懒于创造……我们不禁要问是谁扼杀了孩子们想象力?“一辈子只画一幅画”多么可怕的现实,我们恍然大悟,我们该怎么办?在闫老师的引领下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孩子画自己眼中的画”,让孩子们亲自走进生活,走近自然、去体验、触摸、观察、感受……..让他们在绘画中感受到真正的真善美。
下午是县园的.三位老师的精彩的讲座,他们各有千秋,从不同的角度讲了怎样对幼儿进行美术。现在的美术教学并不是单一的用笔画,而是用各种形式、各种材料、各种方法作画。通过学习让我们领略了内容丰富、材料多样、作画形式独特的美术活动,创意版画、流动的色彩、撕贴想象、拓印想象、临摹写生、水粉涂鸦、文字想象等,我们身边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孩子们作画的工具,如:土豆、白菜、树叶、鱼等等,在现场我们亲自体验了‘纸浆甩画’‘实物拓印’从中感受到了那种成功的快乐和新奇,今天我们看到了,只有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善于去创造、发现、创新才能使孩子们在绘画中找到快乐,找到兴趣,找到自信。最后李彦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各种笔的涂色技巧,让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在教学中应该怎样的去指导孩子,同时观看了她们幼儿园举办的美术展览,让我们大开眼界。
虽然一天的培训时间短暂,但让我感触很深,也收获很多,不但增长了专业技能知识,还提升了教学理念,我深刻的体会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创新,孩子才能在美术中找到兴趣找到快乐,只要我们认真、用心去做,我们的美术教学就会越来越精彩!
美术的心得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