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通过文字表达观后感,我们可以深刻地记录下电影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四世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世观后感篇1
由于语文老师要求假期读一本名著, 便去书店买了一本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起初并未引起我的重视, 只觉的人物一个接一个的让人头昏脑涨,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 一个个人物也渐渐的鲜活起来. 让人读后热血沸腾.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 辅以小羊圈中各色人物的荣辱沉浮, 读后, 一个陷落的城市深深的刻画在脑海中, 它揭示了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暴行, 表现了安于现状的人们心灵的震撼起伏和普通民众通过反抗传达出来的浓浓的爱国之情.
在这么多的人物中, 我最受感动的是钱先生. 他先是失去了小儿子, 又失去了大儿子和老伴, 连自己也被日本人打的奄奄一息, 但这些却没有使他丝毫的退缩, 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先生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而瑞宣和瑞全同样令我印象深刻. 我觉得他们两人与巴金先生《家》中的觉新, 觉慧极为相似. 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 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 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 瑞全则不同, 他敢想敢为, 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 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 — 做了特务的招弟. 把一个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冠晓荷,无论何时何地,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日本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 ,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 “君. 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汉奸们对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们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实不仅是汉奸,当今社会那些腐败官员都是对自身的放纵,仅一“贪”字,便至人于死地!
此书可以喻为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 可歌可泣, 这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确实值得一读.
四世观后感篇2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听过骆玉笙激越的唱腔,看过电视剧《四世同堂》,我被剧情深深感染,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便想寻来老舍先生的原著《四世同堂》细细品读。
小羊圈胡同,多么善良的一个街名,却闯进一伙强盗,祁老人一辈子生活中这里,他一生无求,只想把这个四世同堂的日子过下去,然而,复巢之下,岂有完卵。儿子天佑不堪侮辱投湖而死,二孙子瑞丰投敌死于非命,二孙媳妇胖菊子投靠汉奸沦落妓院染病而亡,重孙女小妞子也饿死了。钱默吟这一典型的旧式文人,民国年间他还戴着红呢子风帽,一家人深居简出,可孙子被日本人抢走,而他也受尽严刑折磨,最终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车养家糊口,也死于日寇屠刀下。棚匠刘师傅,除了会替人家裱糊房屋还有一点业余爱好—舞狮子,谁想日本人逼着他为攻陷中国的一个个大城市而去舞狮庆祝,他愤而离家远走他乡。
京华之地,皇城根下,饿民夺食,混合面吃得人东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们的不是病床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里黑压压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边撒石灰边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读到这里我深切地明白了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什么又叫苟且偷生。
品读这部百万字的恢宏巨著,犹如眼前展开了一幅历史长卷。国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对强敌,有人奋起反抗,如老三瑞全偷跑出城,参加了抗日队伍;小崔痛打日寇;小文、桐芳借唱戏之名行刺日寇,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年迈的李四爷与敌人以死相拼,死得悲壮。也有人如冠晓荷、大赤包、招弟、兰东阳成了不齿于人类的汉奸,最后或活埋,或疯死,或被掐死,或跑到日本遇上爆炸尸骨无存。
好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推动向前的,我们不能让一片乌云挡住眼睛而看不清未来,未来是属于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只要人民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的世界里,军国主义的螳臂是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的。
四世观后感篇3
提到《四世同堂》,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一部老舍所写的中国近代文学书籍,这部书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老舍用他慷慨激昂的文字,把每一个人物都写的活灵活现,在小羊圈胡同里尽情地表现出自己的悲欢离合之情。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且略有些忧郁的瑞宣、由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祁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但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和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奸诈的大赤包、蓝东阳、祁二嫂、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遥战争给中国人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必须得说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汉奸”是一个特定历史下的产物。其实他们只是一些可怜的目光短浅贪财爱占便宜的人。为了一时的威风、一点点钱财出卖了国家。汉奸们是一群既可恨又可悲的人,因为没了对祖国的爱与对自己的尊重,他们成为了一群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的人。其实不仅是汉奸,当今社会那些腐-败官员都是对自身的放纵,仅仅一个“贪”字,便可至人于死地!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爱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子中,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爱惜自己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再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所谓的爱国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点地堕落!野求,曾经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不陷入了两难境地,妻离子散,自甘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就连金三爷这种打过汉奸的人,就因自己的生意渐渐好转而喜欢起日本人……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中国是最痛恨日本人的,看完《四世同堂》,你会更加坚定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就像是迷了路。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大家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这部书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呢?我想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结尾一句“起风了”,就足以表达老舍老先生的意思了。
四世观后感篇4
老舍先生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既是北平城中的百态人生,亦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段厚重的历史。正如老舍先生在开篇所写“他们生,他们死,他们兴旺,他们衰落”在这跌宕起伏的一路上,有多少人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又有多少人不失理想奋勇向前。 在书中,老舍先生用一个个形象的词汇生动的描述着每一位主人公,这些词汇不仅能描绘出不同人物颇具特点的相貌,更能准确的勾勒出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面带笑纹,老成持重的祁老人;圆脸重眉,一团和气的祁天佑;深居简出,谦恭和气的钱默吟;尽职尽责,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当然也有卖国求荣的冠晓荷和太太大赤包。如果说祁老人和他的大家族是一棵茂盛的大树,那么小羊圈胡同便是一片林,大大小小的花草树木间,有相互依存,也有独自挺拔,更少不了旁逸斜出的杂枝残叶。老舍先生用他略带调侃的京腔京韵,写活了抗战时期北平市井小民的百态人生。
小羊圈胡同,似乎与外界相隔离,它有着自己和谐温馨的小环境,邻里和睦,相互帮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但当日军攻城,北平沦陷,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全都被打破。每个人都带着些震惊,惶恐与不安,但也有一些为此兴奋并蠢蠢欲动的人。不用说小羊圈胡同,单是从祁老人的家中,就会因年龄阅历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分歧,有人逃避,有人亲日,有人抗争单从这一个家庭,一条胡同的对待战争的理解与行动,便能映射出整个北平,乃至全中国人在日军铁蹄下,亡国奴的生活。
老舍先生用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写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用他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展示着那段历史中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日军暴行和叛国求荣者的谴责与批判,可以看到他对敢于奋勇抗争的志士们的敬佩与赞许,也可以看到他对被迫成为亡国奴的平常百姓的同情。老舍先生在文章结尾写下“起风了”三个字,必是希望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明白,无论狂风暴雨,总会有阳光冲破云层,重照大地的一天,清风仍会拂过,生活仍在继续。
四世观后感篇5
还记得第一看《四世同堂》这本书,是在我的小学时代。当时的体会并不是很深,而且许多的情节已经渐渐的模糊起来。
前不久,中央电视一台正在热播《四世同堂》,不禁勾起我许多的感想,于是我带着股激情,在此把原著读了一遍。我总共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把这本书,读完了。当时,真的感触颇深。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固执,每次和朋友争论对日本人或美国人的看法的时候,我的说辞会那么偏激。尽管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使用他们的产品,但是想要从我嘴里吐出一句赞美他们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没说过他们一句好话,因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热血的纯粹的中国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民族所受耻辱的历史,记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会让自己的下一代明白这段历史,记住这种仇恨。
我想,无论世界在如何的变化,我想我们的国家都不要大意,永远不要相信敌人的眼泪和巴结的笑脸。我们要利用和平时代,把自己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打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就算我们没有侵略别人之心,也要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防止别人侵略,防止悲剧重演。
这就是我读《四世同堂》的读后感,这本书,真的是很值得一看的书。
四世观后感篇6
從中興到末路。從一個傢庭的艱難歲月,到一個胡同裡的形形色色,到一座城的茍延殘喘,看一個國的國殤史仇。《四世同堂》一本書在肯定瞭中國人氣節的同時,在更大程度上提醒生活在當下這一光輝時代的中國人不要因祖國蓬勃的發展而被沖昏頭腦。我們應當從國人的角度去反思那造成種種慘劇的原因,更應該去發現、贊美在抗戰鬥爭中做出偉大犧牲的烈士們的高尚品德。
從語言風格上來講,《四世同堂》沒有相當精巧的雕工與細細的修飾。整本書用相當樸實的語言傳達出最痛心疾首的吶喊。或許這部書沒有《圍城》那樣精細的描寫,沒有《九三年》那樣宏闊的場面描寫,但這部書中的每一個人物的是那樣的鮮活,那樣傳神。這就是一個親身經歷過那段崢嶸歲月的作者,用心寫下自己的感受的作品。
九一八事變時老舍三十歲,七七事變時老舍四十歲,等到抗戰勝利後舒慶春老師已經將近五十。從小生活在北平的老舍——曾經寫下北平的四季來表達自己對故鄉的熱愛的他,面對侵略者對北平的蹂躪,最使他痛心疾首的不是日本人在華夏土地上犯下的罪過,而是這片土地上的人的冷漠。確實,剛剛從帝王的統治下解放出來的人已經過慣瞭逆來順受的生活,他們固然不會像旺代的農民那樣用自己的鮮血保衛自己的王上,也固然不會像斯大林格勒的工人那樣開著自己剛生產出的坦克,高喊著“為俄羅斯母親”沖到前線上和敵人拼命。他們之中很多人人是像祁老人,祁天佑,以及天佑太太那樣的覺得一傢吃飽,天下太平的“經驗老人”;他們之中也存在有見識,知廉恥的知識分子,可這些人中許多也變得像陳野求那樣為瞭過活不惜茍且偷生,或是像主人公祁瑞宣那樣被傢庭拴住瞭手腳,空有報國之心又不能為國效力。
但在中華民族這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中,從來不乏錚錚鐵骨的仁人志士,他們支起瞭民族的脊梁,他們讓這個民族和侵略者們看到瞭中華人民的骨氣,他們給這個民族帶來瞭光明。他們由於不同的原因,將自己的熱血與生命奉獻到與敵人的鬥爭當中。這其中包括瞭血氣方剛的愛國青年祁瑞全,老詩人畫傢錢先生,以及有俠客氣質的女豪傑尤桐芳,受愛人影響的高弟等人。他們固然隻是一些普通的人,但他們親眼看到,或聽說瞭自己的孩子的去世,愛人的離世,看到同胞們遭受的苦難,他們醒悟瞭。這便造就瞭他們與眾不同的一點——在日本侵略者的壓迫下公然地或是暗地地反抗,持久地反抗。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中華民族還從未被哪個國傢徹底地殖民,徹底地抹去。所以,隻要你是一個有心腸,有感情的活人,你便能在一個民族最危難的時候覺醒起來,為這個民族奉獻你的力量。
但反觀冠曉荷、大赤包夫婦,祁瑞豐、胖菊子夫婦。他們分別代表瞭油滑、狠毒、趨炎附勢和懶惰的惡劣性情,他們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這個偉大的民族裡也有如此令人厭惡的毒瘤。包括藍東陽、李義山等流氓形象在內,他們是我們不得不關註的,嚴重影響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批人。他們的醜惡使得純潔的少女墮落成無恥的妓女,一腔熱血的英雄倒在皮鞭和血泊之下。
四世观后感篇7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全书分小羊圈、偷生、事在为人三部。小说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人们经历的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看完全书,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爷、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志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活动那段历史,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四世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国王观后感7篇
★ 夜莺观后感7篇
★ 815观后感7篇
★ 里.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