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书读后感精选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对书中人物的情感反应,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优秀的读后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提高阅读的深度,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书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书读后感精选6篇

科学书读后感篇1

读了《科学家的100个故事》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写了李时珍、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伟大,特别是李时珍,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李时珍三四岁就开始学习观察植物,红的、黄的、白的,五颜六色的植物他都要弄清楚,等李时珍长大发现,旧本草书里有许多错误,于是他下定决心把本草重新整理,把错误的地方改过去,于是,李时珍翻山越岭,到深山采集药物,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他并没有灰心,继续做了下去。

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又尝试各种草药上千种。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的修订,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还附有1160幅插图,还增补了374种新药草。

从李时珍的身上,我感到古人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感谢古人,感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它真是一部伟大的'巨著啊!

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本草纲目》,吃尽了千辛万苦,还亲自实验,不怕困难,不怕死亡,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在学习上不退缩,不怕苦,不怕累,要多向其他的同学学习,要细心,要有信心,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有进步。

科学书读后感篇2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几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

第一位是昆虫学家达尔文。达尔文发现的进化论打破了生物学中被神学盘踞的最后一个顽固堡垒,推翻了那种把物种看做是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观点,给生物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场革命。100多年来,达尔文的进化论经受住了种种考验,而且它还不断地从现代化科学的发展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完善与生物在进化一样,进化论也在进化。

第二位科学家是牛顿。牛顿在1704年出版了重新整理起来的巨著——。在这期间,他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发现。他还运用光学研究的成果,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开拓了人类的视野。

第三位科学家是爱迪生。19世纪70年代,发明电灯的`条件日趋成熟,就在这时,爱迪生参加了研究电灯的工作。爱迪生认为,弧光灯刺眼,用做家庭照明不太合适;白炽灯造价低廉,光线明亮而又柔和,要研究电力照明,就要向这方面努力。最后,爱迪生经过上千上万次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看了这三位科学家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持之以恒,善于发现,热爱探索的品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班陈银海的身影,他没有半途而废,一直坚持着跑完了1500米。多了不起呀!

这三位科学家,爱发现,爱钻研,不放弃的精神令我敬佩!

科学书读后感篇3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6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30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40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科学书读后感篇4

今年有幸参加了沈校长领导的小学科学优秀教师培育室,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沈校长的指导下,我把张红霞教授所著《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初读了一遍,但说实在话,对其中许多内容都没能很好地领会,感到非常的惭愧,但读了之后还是有所感想的。

本书共有十一章,每一章都单独讨论了一个问题,讨论得很详细,其中也穿插了一些案例片段,使所介绍的之理论更易被读者所接受。在这十一章里,张老师真知灼见地指出,当时教育界存在的普遍现象中的不足之处,提醒我们不能盲目地片面地搬用某些教育观点。正如《序》中所写的“正确认识科学的性质、科学探究的性质究竟是什么,是科学课程改革当前面临的最紧迫、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其实这正是目前我们科学课教师最想知道、必须掌握的知识。

本书的前十章主要是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入浅出的专业知识。这本书中的许多教育观点让我耳目一新,诸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科学探究实践,这无论是对于小学生还是博士生都是如此。因此,刻意设计很多现存的问题,或在活动前‘逼’孩子们提问题,是没有成效的教学设计。”等等一系列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这些观点的阐明指导了我的教学实践,明确了作为科学教学的着重点应是什么?从知识论上看,科学知识比其他学科知识难学的原因主要源于其累积性、逻辑性和经验性。现代科学知识是近代300多年来无数位科学家智慧的结晶。累积不是堆积,而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联系之上的必然发展。如果互相之间的联系没有弄清楚,科学是非常难学的。联系的途径有两条,首先是亲自体验,另一个途径是逻辑推理。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碰到的一些问题,书中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或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像教学研究几种纺织材料的性质,在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是由于纺织材料的种类多,变量太多造成的,张红霞老师指出这是不适合小学生的探究内容。她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案例,结合现行教材举的这些常见的问题和困惑,时时引起我深刻的反思,并且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

最后一章是课例总汇,本章中的11个案例深深吸引了我?因为她让我见识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都说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很开放,很能表现自己,师生关系融洽得令人称奇,可百闻不如一见,虽然未经历他们的课堂,可从实录中依然能感觉到其中的良好氛围。而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样呢?我想,我们的教育制度是一大因素,而广大教师个人亦有很大的责任。我们在上课方式、教育观念上都与他们相差甚远,他们早已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而我们才刚刚将这理念引进,还仅仅停留在口号之上,就算要真正做起来,还任重道远。只有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提高了,才有可能带动学生科学素养地提升。而教师科学素养在课堂提问上最能体现出来,为此,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是我的当务之急,我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中外、古今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今国内外教育教学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看到自身专业知识的浅薄,专业水平的低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与科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快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让科学课散发出真正的“科学味儿”。

科学书读后感篇5

?居里夫人传》里的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她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基,原籍波兰,于1867年11月7日在华沙城出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牛顿传》里的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科学家,生于林肯郡。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在数学上,牛顿创立了“牛顿二项式定理”,并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牛顿发现白色日光由不同颜色构成,并制成了“牛顿色盘”。

我要学习他们这种善于动脑、对事物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科学书读后感篇6

?我们爱科学》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我很喜欢它。

今天,我看了《我们爱科学》里的《海底“潮虫”》大现身,这种披甲壳的动物叫大王具足虫,它一共有14条脚,它主要以死去的海洋生物为食,比如海参、海绵、线虫、放射虫等。

我看过毛茸茸的科斯戈尔的徳狼蛛呢!你们呢?听说,这些狼蛛们举办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狼蛛节,小朋友们为它们举办了狼蛛赛跑——蜘蛛爬管比赛,胆小鬼挑战赛—尖叫比赛和男生的专利——毛脚比拼。

热闹的狼蛛节很快就结束了。这是因为一旦进入秋天,天气变冷,我们狼蛛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我们得赶快去寻找伴侣了。欢迎有机会来参加狼蛛节哦!

别致水母灯——不用电就能发光,水母是一种浮游生物,在大海里面,它们就像一把把张开的圆大的伞样漂亮,它们的生命短暂,大多数寿命只有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最长的生命也不过一年。所以,我们要爱惜生命。

鸡蛋撞地球?看了这个标你们一定感到奇怪吧?其实,这是个实验。

今天中午,我刚吃完饭,我觉得没事做,看到桌上爷爷刚买回来的鸡蛋,突然想起了鸡蛋撞地球,我偷偷地拿了两个鸡蛋,我想怎样才能把鸡蛋从4楼摔下去而不摔破呢?我拿了一张餐巾纸,把鸡蛋包裹了起来再拿了一个塑料袋,然后把鸡蛋拿到窗口,我把鸡蛋往下一扔“砰”的一声,我往下一看,呀,鸡蛋碎了,我心想,我不再做这种实验了。

?我们爱科学》可以领我们遨游科学世界、好看、好玩、好读,可以升级我们的生活!升级我们的智慧!升级我们的能力!知识智慧、时尚娱乐、生活启迪,尽在悦读中。

我的想法是我每天下午,都去图书馆里看书,长大变成一位教师。

科学书读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

2023年走进科学观后感6篇

科学管观后感推荐6篇

项目章申请书精选7篇

未来的书作文精选5篇

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项目章申请书精选8篇

思想汇报书2000字精选5篇

关于书的作文800字精选7篇

演讲稿关于书的500字精选5篇

党员转正书申请书范文精选7篇

科学书读后感精选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