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自己的感悟,写观后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记录下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韩国电影蚀观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韩国电影蚀观后感篇1
丧尸,又叫活死人,是指人由于受到撕咬或者病毒感染后成为没有思想但能运动,进食欲望强烈的个体。在欧美地区,丧尸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一向被艺术界所喜爱,而丧尸类电影作为恐怖电影类型片的一个分支,也一向被广大影迷所喜爱。相比《活死人之夜》、《生化危机》、《活死人黎明》、《惊变28天》等欧美经典丧尸电影,亚洲地区始终没有什么像样的丧尸电影,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而就在今年,韩国电影《釜山行》最后填补了这项空白。
电影《釜山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一列列车从首尔开向釜山,但在发车的最后一刻,一名被丧尸咬过的少女登上了列车,于是,在这列快速行驶的列车上,活人和活死人展开了一场封闭空间的大逃杀,在经过一番搏斗后,活人控制住了局势,列车停靠在大田站,期望得到政府部门的保护,然而丧尸的爆发已经超过了所有人的意料,列车继续开往釜山,而列车上的活人,也越来越少,,,,,,,
在以往的丧尸电影中,丧尸往往都是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的个体,其之所以能造成危害是因为丧尸聚集成群体后造成的巨大杀伤力。但从《惊变28天》开始,丧尸的个体速度变的极快,以至于少数丧尸便能对电影主角构成巨大杀伤,这一点在《丧尸世界大战》中尤为明显,《釜山行》无疑是借鉴了这种丧尸设定,而在大田站和釜山站两个场景中的“丧尸山”更是对《丧尸世界大战》这部电影的一种致敬。丧尸行动速度的加快也导致了电影主角存活难度的增加,因而也使得本片节奏紧凑,基本没有什么冗余镜头,牢牢的把观众固定在荧幕前直到影片结束。
丧尸电影之所以吸引人,原因并不在于丧尸本身,而是在于丧尸病毒爆发速度快,短时间内就能让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陷入一种末世的极端状态,少数存活下来的人迅速从礼貌社会被丢进极端环境中,他们既要在到处都是捕食者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又要应付在现代礼貌突然失效后,人性中爆发出来的罪恶。《釜山行》在这两点上拍出了水平。
先来说生存。由于丧尸行动速度飞快,其在开阔地带对活人的威胁就已经很大了,在封闭的列车中,这种恐怖的威胁更是无限扩大,在片中,狭窄的列车空间使活人行动速度受限,但却丝毫不影响丧尸的行动,因此一开始的爆发就让列车上一半的人被感染,但此时活人和丧尸的数量比较基本是持平的。而到了大田站时,由军队组成的丧尸群在开阔的候车大厅对人群进行了狙杀,人们又逃回车上,此时活下来的人已经极少数了,但在这其中,主角和几个主要配角们所要应对的问题更棘手,那就是他们要穿过充满丧尸的车厢与其他幸存者会合。全片的高潮也在于此,三个男人在狭小车厢内与丧尸的搏斗已经让人神经紧绷,而之后四男三女潜行穿越车厢的场面更是让人紧张的喘气都不敢大声,此时以不再是人和“人”之间的故事,而更像是非洲草原上,几只羚羊在留意翼翼的从狮群旁边走过,让观众不由自主的身临其境,为主角们捏一把汗。
再来说人性。本片的主角石宇是名基金管理人,工作的特性使他对身边的一切都不那么在乎,包括自己的母亲和女儿,而在上车后,石宇也是一副对周围人漠不关心的样貌,比如差点将孕妇关在门外、告诉女儿不用给老人让座等等,一个十足的冷漠混蛋。但随着环境的持续恶劣,个性是在接到母亲变成丧尸前的最后一通电话后,石宇转变了,他开始向身边的人伸出援手,努力照顾大家活下来。最让我感动的一个镜头就是众人在穿越丧尸车厢时,石宇对那个流浪汉伸出的援手,其实他完全能够丢下这个人减轻负担,但他仍冒着巨大的危险救出了流浪汉,人性的光辉在这一刻闪耀。而且在影片中,石宇在直到丧尸爆发前期,都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死人脸,在他性格转变后,脸上的表情也多了起来。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
与石宇正好相反,中年胖男人的那个主角则是表现了人性的另一种发展。这个主角在一开始时还对小女孩秀安一副和蔼慈善的面孔,然而随着丧尸的爆发,他人性中恶的一面也开始表现出来,比如逼迫列车长抛下其他乘客继续前往釜山,诬陷死里逃生的石宇等人被丧尸感染等,而当列车到达釜山站后,他人性中恶的一面彻底爆发,为了活下来不择手段,先后将乘务长、棒球情侣少年和列车长等人推向丧尸的深渊,彻底沦为一个冷血的野兽。说实话,在极端环境中,这种人极有可能是唯一生存下来的,但天到轮回,报应不爽,这个人还是没有活到最后一刻,为自己的不择手段付出了代价。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拍的相当不错,虽然也有些瑕疵,比如直升飞机上掉下来的丧尸还能急速运动、棒球少年那耐久度惊人的木质球棒等等,但仍不妨碍它成为比较优秀的丧尸电影之一,我相信在这部影片大获成功之后,亚洲的丧尸电影也会迎来一次大的发展。
韩国电影蚀观后感篇2
如果要拍一部从蟑螂的视角出发的电影,大概会很像《寄生虫》。当然,前提是每只蟑螂有自己的螂生、个性、家庭,还有与彼此沟通的方式。片中某个角色匍匐爬行时的样子,真的就如我遇过的蟑螂那样,在我打开灯的那瞬间,爬行的它乍然而止,好像在等待我动静,以便思考下一步策略,顺便祈祷我没发现它。
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今年获得坎城金棕榈大奖的《寄生虫》,描述贫穷的金家四人住在破烂的半地下室屋子,环境杂乱、父母失业,与一双儿女只能靠些零工维生。一天,儿子基佑的朋友要出国,将一位有钱的家教学生,转给基佑指导,让他获得进入富有人家大门的机会,认识朴家有钱的一家四口……
?寄生虫》有许多充满黑色幽默的恶趣味,这贫穷的一家四口如蟑螂般顽强讨生存,善于计划与操弄,电影有一大部分由于金家人的计谋,搞得像《瞒天过海》系列那种劫盗片一样,非常有趣。但后面的发展,实在是每一步都出乎意料之外,剧情越来越疯狂也越来越紧张。更厉害的是,导演融合黑色幽默与绝望感,拍出一幕幕荒.唐的情节,但这些离谱夸张的情况放在社会状况的脉络下看竟很贴近现实。在爆笑背后,颇令人伤感。
阶级的符号、象征与意味,在许多小地方不断出现。连用个wi-fi都得像寄生虫到处找宿主的金家,他们的穷儿女知道面对有钱雇主最好取英文名,明白在上流社会怎么混比较显得「高级」。有钱亲戚去世留下装饰用的石头,对穷人根本没屁用,最后石头的「用途」是个残酷对照,真正反映了「这(造景石头)是什么,能吃吗?」一般的愤世。
穷男与富千金的家教关系,刚开始看起来像是男生利用优势占女生便宜,但看到后面会理解穷男终究是个寄生虫,被富千金拿来满足自己的想像。两个人家窗户看出去的景象大异其趣,穷人窗户紧邻大街,一片丑陋的灰,政府除虫人员在街上喷药,只要开着窗,药就自然喷进家里了,金家父亲还说这样可以免费除虫,但真正要被除的虫的根本是他与家人呐;有钱人家的窗外则是一片绿地,甚至基佑刚按完朴家门铃,大门微微打开时,虽还看不到其他东西,却已经见着几丛绿意,生气盎然。
朴家女主人第一次出现时,全身穿着优雅的白色衣着,那种白不是穷人穿得了的白,穷人的生活型态没法让那纯洁的白色衣物维持超过一分钟,总会弄脏些什么。但更残酷的阶级代表物,是味道,这是穷人怎么假装怎么遮掩都弄不掉的,而朴家人对穷人味过敏。
传统英式「楼上、楼下」(upstairs downstairs)的阶级分野,在这变成地上、地下。能在见得到阳光的地面上生活,是一种特权,朴家女主人也提到她好多年都没搭过地铁了。地球上的人口(或宜居土地稀有度)越来越发展成穷人得住地下室、搭地铁、在蟑螂最多的地方生活,把上面的空间留给富人。
不过,朴家人虽有点势利眼,但他们并不残酷坏心,只是因生活舒适,让他们软化到有些傻气天真、讲出白目的话也不自知;而金家虽可怜,但有时候也做得太过分。总之整部片里没人有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导演让观众的同情心吊在钢索上,增加道德问题的复杂度,以及凸显真正的问题是体制,是系统,不是个人。每个个人只是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尽量求生罢了。
贫富差距小的时候,社会不同阶层是有机会共存互利的,大家都过得下去,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此时仇富是不智的,因为上层如果赚得多,下层可以一起雨露均沾;但当差距越大,各阶层的平衡越来越脆弱,下层到底会敬佩上层的本事、还是蔑视上层的特权?有时是只是一念之差。当蔑视与愤怒的情绪太强的时候,阶层的恐怖平衡就会裂解,高低阶层彼此虽然需要对方,但不再有尊重、不再把对方当人看,只想强取豪夺以求生存,敌意越来越大,寄生虫只能不断啃噬到连宿主都活不下去,而寄生虫之间更是要弱弱相残。
人太苦的时候实在难有人性,在做垂死挣扎时,只有动物本能是真的,任何所谓人性与恻隐之心都是奢侈、甚至会害自己失去生存机会。看看电影,想想现实,会发现这种寄生虫的比喻,与我们的现实差距并没有想像中大,至少,就算现实世界的穷人还没到「寄生」的地步,但处境已经与蟑螂距离不大了。
导演高明之处,在于他并非大张旗鼓地把议题塞进你脑袋里,也不像《我是布莱克》那样不断以各种生活惨况激发观众的同情心,奉俊昊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吸引你走进去,让你好奇、让你渴望,等你深陷其中,你已经进入漩涡里面、边哭边笑边不自觉地去思考它隐含的意味与思考。这点其实有些类似导演乔丹·皮尔今年新作品《我们》,但《我们》的隐喻纷杂,背后逻辑也有多处说不通,相较之下《寄生虫》的各式比喻是更细腻而高明的。
?寄生虫》的场景设计很用心,大部分故事发生在朴家大宅,是个极简风格宅邸,非常开阔,却又有很多角落可以藏秘密;一场暴雨让金家人冲回家的路上,则带着观众看见所谓「半地下室」住宅所在的社区,是如何让人的生存成为如蟑螂一般的型态。剧情设计埋着许多伏笔,闪烁的灯、台式古早味蛋糕店、富有人家儿子的心理状况,都成为前后呼应的线索。有些画面在独具慧眼的荒谬组合之中透出特别的心境,例如一幕滂沱大雨水管破裂马桶喷屎,却有个角色坐在马桶盖上压着一堆屎尿水一边冷静抽烟,那种认命荒谬好笑又让人难过,因为该角的淡定让观众明白,这肯定不是他人生面临过最屎尿横流、最狼狈的处境。
?寄生虫》很接近我心目中的完美电影——我指的是,它在技术、剧本与演出方面都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但也绝对能让大多数主流观众喜欢,就算是个平日工作与家庭都忙碌、只想轻松看电影享受娱乐的人,我都能放心推荐。其实,介绍各式电影这么多年,深感推荐某些佳片很不容易,因为我也曾经没日没夜加班过、也全职照顾过两个年纪差不到一岁半的娃娃,我了解不是所有观众都有余裕,能在难得的休息时间欣赏题材较为严肃、沉闷、痛苦的片。我站在推荐电影的角度,常为许多好片扼腕,但也能站在观众的角度理解,有时真的只想放松一下、不想被闷到,而《寄生虫》让我完全不需要有挣扎,可以非常放心地叫大家都去看吧,真的精彩!
韩国电影蚀观后感篇3
有人想要享受美好生活,就要有人付出鲜血。
影片中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画面柔和而温馨,就算在破败的小房子里,也充满了家人相互依托的温情。在那栋梦幻般的别墅里,生活更是如天堂般的美景。但是阶级、金钱、谎言和贪婪,掀开了这一些背后丑陋的面纱,为了争夺仅有的美好,人们相互杀戮。
每一分资本来到世间都带有淋漓的鲜血,伟大的帝国都是无数的奴役和压榨建立起来的。我们是在追求少数人享受的美好而富裕的生活,但很少有人关心多数人都在为此付出代价。
大屋的主人朴先生一家代表着站在人类社会最顶端的人群,他们的祖先具有优秀的基因和非常好的运气,肉食者经过了资本原始而野蛮的掠夺过程之后,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后人们,单纯而善良的享受上流阶级的生活,男主人努力、认真而高效的工作,漂亮的女主人在家倾尽一切照顾着孩子,如此简单的幸福生活,而是绝大多数人努力几辈子都努力不到的。他们把实践每一个人都想象成美好的,因为他们就是如此的活着。
有人说影片中富人的形象过于简单,但其实就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衷。幸福、美满而富裕的家庭,就是如此的简单,因为他们从小就学习如何这般生活。全世界捐献比例最高的国家,都是欧洲的小国,他们的生活真的是很单纯。
英国诗人菲利普拉进曾经说过,你的父母毁了你,他们本意并非如此,但他们确这样做了,他们把自己的缺点基因遗传给你,又给你加了一些别的。宋康昊饰演的基泽一家,如同老鼠一般生活在半地下室里,虽然贫穷但是温馨,就算被人在窗户面前撒尿,也不敢吭声,怯懦让他们不敢面对外面的真实世界。儿子基宇多次大学落榜,在多数人看来是不够努力,其实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基因不好。甚至在学习方面基因好,他考上名牌大学,也无法跟家境优渥的人同起跑线的竞争。
我对韩国的情况不甚了解,但08年我在北京,当时四环望京的新房价格大概在7000—8500,白领平均工资在5000左右,如果想要购置一套80平米的房子,装修加首付,父母至少要拿出20—30万的所谓老底儿。虽然在今天看来非常的便宜,但是在当时,那个价格也是让很多年轻人被迫离开北京,他们未必比其他人差,但是他们的父母拿不出首付和装修款。让他们无法在北京继续谋生,因为看不到前途。今天望京的房价大概在5—6万左右,也就是当年六七十万的房子,今天要将近500万,外加整个国家最好的医疗、最好的教育、最好的人文环境,十年前只是差了二十万而已,但很多很多家庭是拿不出这个钱的。阶级的不可跨越性,除了少数当年拿高薪能自负房贷的,多数穷人最终还是要滚回穷人的地方。
最后为什么要出现鲜血?穷人为了争夺生存空前,相互厮杀甚至不值一提,值得注意的是,当朴先生像宋康昊饰演基泽要车钥匙的,老实的基泽先是把车钥匙丢给了他,但是当他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的女儿快要死了,朴先生没有先要救自己快要死的女儿,而是不惜一切代价拯救自己仅仅是昏迷的儿子,让那个老实人最终崩溃了。他掀起了革命,杀死了富人,但确什么也得不到,不但成为了通缉犯,还依然只能像老鼠一般的活着。
因为他人美好生活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血泪。就比如某些国家,为了奔向小康,做了很多愚蠢的尝试,导致大饥荒、大清洗甚至大灾难,限制生育,打掉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婴儿,只为跑步像美好的明天前进。如苏联的宣传语所说,要吃到鸡蛋,就要打碎蛋壳,千万人被当做蛋壳打碎。愚蠢!但依然奔跑着。用自己可能出生的骨肉、害死他人的父母,换取明天一台小汽车和更大一点的房子,一个他们眼中的伟大国家,他们是认为快乐的、值得的,不然他们领悟了,就一无所有了。欧美国家享受香甜的空气,把工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当然发展中国家需要投资和工作,但必然造成无法挽回的污染和疾病率的上升。为了美好的明天,必须有人付出代价。
?寄生虫》这部影片,优秀之处在于,它像一部寓言故事,就如康定斯基所说,人类的最高领悟在于艺术家和先知看到了什么。就想那副荒唐的神作《农神食子》图。导演奉俊昊用艺术家的手法,把一个简单的故事,映射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图景。
韩国电影蚀观后感篇4
从昨天下午开始,就沉浸在奥斯卡2020最佳电影《寄生虫》之中。
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无论是故事,还是电影技术,堪称一流。阶层的矛盾,人性的复杂,围绕剧情的展开,节奏拿捏恰到好处,冲突在平静安宁美好中爆发突转,看似失序,却又暗含逻辑,让人惊异震撼。结尾处男主的笑,荒诞至极。人生到底该不该有计划?男主父亲领悟到自己最终的归宿,独自面对自身的恶,在地下室以自我救赎的方式一点点偿还。或许,人生还是要回复到本源:善与恶,爱与希望。
富人代表朴社长之死冤吗?令人遗憾,但又在情理之中。皆因他捏住鼻子的举动暴露出的不屑,如同点燃金司机内心久已发酵的仇恨之火。金司机的杀人与朴社长被杀,皆因为韩国社会贫富鸿沟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阻。这不是个人的悲剧,这是社会的悲剧。
朴社长之妻,单纯善良,但仅仅于此。事实上,只能说她不坏。男主母亲道出真理,不是因为善良而有钱,而是因为有钱才善良。我如果有钱,我也会很善良,超级善良。自始至终,朴社长妻子并未察觉她聘来的家庭教师、司机与管家这些人的诡异之处,她甚至根本无法想象他们竟然是一家人,哪怕处处都是蛛丝马迹。当然,作为富人,养尊处优,更没能想到地下室住着一个隐身人。而正是这个隐身人,把所有的秘密揭开,把所有的矛盾激化
不太明白为什么电影名叫寄生虫。或许,是讽刺和谴责那些不劳而获、却充满仇富心理的人。固然,贫富差异是一个社会问题,与其说是社会问题之因,不如说是社会问题之果。而阶层的固化、阶层的矛盾,又进一步导致阶层冲突。从人性的角度看,是阶层差异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导致沟通和理解的困难。在阶层对比造成的巨大落差面前,人性失衡了,从而铤而走险,从而酿成悲剧。这或许就是电影的潜在意蕴?
抛开社会问题不谈。人性的出口在哪里?影片最后,借摩斯密码这一隐喻,告诫人们:人生复杂如谜,唯有坚持和等待。生活总还是有希望,值得去计划,值得去努力。
补记:
好电影如同一个巨大的谜面,值得投入地猜想和解读。
看完电影后,久久无法自拔,反复刷知乎,看评论,有几点共识。
1、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而且是集电影拍摄、叙事结构、主题为一体的好电影。电影中有荒诞、有幽默、有轻喜剧、有惊悚、有推理、有社会批判看一部顶十几部。
2、关于主题:不仅仅是揭示贫富差距,而是人性在社会结构中的处境,以及如何自处。很多知友说这是一部类型片,每一个角色都是符号,是,也却不尽然。否则剧情最后为什么导演赋予了基宇的想象和计划?这个ending够有意味,够精彩。我之前只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还是浅薄了,要知道从现实层面看,基宇的梦想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梦想不能实现就不能有梦想了吗?万一实现了呢?所以,我依然认为这个结尾很光明,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光明,我更愿意相信,导演对人性是抱有希望的,无论如何,人总还是要有计划,要有念想,哪怕最终无法实现。
3、石头的隐喻。有人说它代表欲望,然也。欲望成就人,也差点杀了人。好在,最后基宇已经放下了那块黏在心里的石头,这是好事。在大起大落之后,一切回到原点。只是,逝去的人永远去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着。基宇恢复意识后的那阵莫名其妙的笑,荒诞意味太浓了。对,就是荒诞。如果要用一个词表达电影的核心精髓,我更愿意用荒诞,而非原名。
4、关于寄生虫的隐喻。知乎里说得很多了。穷人寄生于富人,富人寄生于资本,资本寄生于?这一部分我不敢想,也不善于想。回头细想影片里几次出现的蟑螂,以及电影中无与伦比的空间语言,突然让我萌生出人类均是虫子的想法。我们都是寄生虫,寄生于模糊的宇宙法则,寄生于社会上那只看不见的手,寄生于生命复杂难解的神秘。人如蝼蚁,相比宏阔的宇宙空间,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何不如《曹风蜉蝣》中的那只虫子,采采衣服麻衣如雪,让短暂的生命肆意绽放,因而无怨无悔,坦然赴死?
5、最后想表达的是,除了人生态度和对社会的思考,从艺术表达方面,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导演丰俊昊的叙事手法确实高明,以小见大,意涵深厚,却又举重若轻,精巧大气。但除了佩服,又不知从何学起。唯有加强自身的修养,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这也算是观影一得吧。
又记:
电影海报颇具意味。
很感兴趣每个人物眼睛为何要被遮住?有的白,有的黑,对比之中又有共性,皆是盲点,皆成盲区。因为阶层不同,因为角色各异,人和人之间造成巨大的隔阂。无缘由想起了巴别塔的故事。也因此,理解和对话是何等艰难。就如同观影后的感受,角度不同,感受各异,但好在,多少可以表达,可以沟通,可以交流。
韩国电影蚀观后感篇5
?7号房的礼物》是一部韩国电影,或许大家会以为这是什么感情电影,但这却是一部让人笑让人哭的亲情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个智障爸爸和女儿以及监狱伙伴的感人故事,这看完之后让我久久不能平复我的情绪。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后感:
人的好坏之分不能一槌定音。影片中,智障爸爸李龙九为了帮女儿艺胜买一个美少女书包,而不幸被冤入狱,在狱室里认识了几位狱友。一开始,狱友都以为他是诱拐奸杀未成年少女的坏蛋,便对他拳打脚踢。倘若不是李龙九是被冤枉的,我倒觉得这几个狱友还有几分良心。之后有一次,善良天真的李龙九不计平日之仇,为其中一个狱友挡了伤,狱友在调查后不再相信龙九是这样一个禽兽不如的人。慢慢地,狱友们都想尽一切办法,把艺胜偷偷带进狱房,让龙九能够和女儿相见。这样的举动无疑让我很感动!
狱友都是什么黑社会老大、诈骗犯、赌博等,他们在社会中做了很多让人痛恨的事,几乎是人都会认为他们就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永远也不能被原谅。可是,在他们进入监狱理解劳教之后,我们就可能不能用之前的想法去断定他们是坏人了。人都会改变,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走错了方向而认定他们会这样一向走下去,总会有一天,在经历一些事之后他们会觉悟,从而回到正轨上来。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做什么重大决定的时候要有凭有据。龙九事件中死亡的女孩正好是警察局局长的女儿。或许是因为痛失爱女,心灵找不到慰藉,也找不到一个让自我理解事实的理由,所以就算他明白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智障的龙九会奸杀他的女儿,他也用尽一切办法去让龙九承认这个罪名。其中就是威胁龙九如果他不认则让艺胜遭受和他女儿同样的遭遇。这无疑是龙九的死穴,龙九为了女儿,他不得不承认了这个罪名。这样的举动,让我觉得寒心、愤怒,作为一个警察局局长,这样公私不分明,根本不依据真凭实据来判案!正是因为这样的自私,让一个好人白白断送了性命!
韩国电影蚀观后感篇6
看完影片“寄生虫”已接近零点,本该马上入睡的我竟然异常清醒,久久不能平静,一边不由自主的让那些精彩片段脑中闪现,一边五味杂陈的思考。
好久没有遇到这么棒的影片,即使去年全球瞩目的“复仇者联盟”也不曾带给我如此激动和复杂的心情,奥斯卡的四项大奖实至名归,必须承认,韩国电影又一次走在中国电影前面,而且领先的距离很远很远。
“寄生虫”获奖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正面报道我都无视,唯一影响我的是某论坛里的一句话:“片子确实挺不错”,帖子同时发布了影片下载地址,百度网盘的慢速,2小时,耐心的等待。看着完成进度一点点增加,我打开海报,想象着剧情。
下载完成已经是晚上9点多,迫不及待的观看,焦急的心情和影片缓慢的开头对抗着,个性鲜明的小人物一家人陆续出现,我也渐渐进入了自己的角色。爸爸、妈妈、一双儿女,应该是个幸福美满家庭,却辛苦的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地下室。费劲心力寻找着可连通的wifi,靠叠披萨盒卑微的生存。唯一的一扇明亮小窗,看到的不是美丽风景,而是醉酒汉的酒后杰作。也许是穷怕了,一家人“团结一致”向共同目标“努力”着,他们为走出地下室机关算尽不择手段,纯粹的机会主义者,他们也很幸运,用心的创造和抓住每一个机会。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从儿子替做家教,引出“艺术心理学兼修”的女儿,到女儿精彩的操作实现了爸爸的完美切入,更为精彩的是利用水蜜桃干掉妈妈的对手,然后更自然的通过一张名片收官整个布局,全年四人的默契让我看出了兴奋,期待着接下来的故事。
如果说前面的布局是开胃菜,那后面的多个冲突则是美味可口的主菜和甜点,第一个冲突是当四个人快乐的放肆的享受着大屋带来的幸福,一个人的出现打碎了美丽的花瓶,富有的梦醒了。我在和朋友聊各自的观后感时,特别谈到这个片段的出其不意,转折点的精彩,让人性再次得到暴露,并且非常彻底。看过影片的很多人都会说这家人的贪婪,尤其是当他们看似实现梦想时的原形毕露,这就是人,他们没有错,四位演员的演技都非常棒,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第二个冲突是party,雨后阳光,庭院草坪,人们吃着喝着玩乐着,没多久,导演再次点燃战场,杀红眼的人们疯狂起来,但这还不是最精彩的结尾......。
韩国电影蚀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 婷电影观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