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冰花》电影观后感8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观后感是一件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思考能力的事情,优秀的观后感,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鲁冰花》电影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鲁冰花》电影观后感8篇

《鲁冰花》电影观后感篇1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这首童谣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会唱,我本以为《鲁冰花》这部电影讲述的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没想到他的背后却是一个不幸的悲惨故事。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贫困的乡村少年从小失去了母亲。家庭十分贫寒却有着超强的美术天份。在他的世界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他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了一幅又一幅无与伦比的图画。他总在想念母亲的时候和姐姐一起唱:“啊~啊~夜夜想起妈妈的话……”终于,他的美术天份被带着全新教学观点和方法从城市来到这个小乡村教学的美术老师郭云天发现并看重。就在郭老师准备把古阿明的画拿去参赛时却受到了嫌贫爱富唯利是图的校领导的阻扰。

伤心的郭老师把画笔画纸留给阿明并带着阿明的画离开了。有着肝病的阿明坐在鸟语花香的小河边画着他酷爱的图画却永远的离开了。然而不久之后郭老师带着阿明的画在国外参加世界比赛得了一等奖。阿明的父亲悲痛万分,把他的画和奖状一起烧给了远在天国的阿明……

相信每一个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泪流满面,为阿明深感惋惜。我痛恨剧中的校领导唯利是图,我敬重富有爱心,敢于坚持真理的郭老师,我替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阿明感到惋惜。想想阿明,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珍惜自己的时间来好好学习呢?将来我也要像郭老师那样做个正直无私的人。

《鲁冰花》电影观后感篇2

看过电影鲁冰花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是古阿明和郭云天,其中郭云天无疑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作为一个美术老师,郭云天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个热爱艺术并懂得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人,作为老师,他仍然带有这种艺术家的气质,而这却让他与世俗显得格格不入,在我看来,这样的追求完美不与世俗妥协的老师永远只能是少数,这样的老师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电影开头,郭云天从大城市台北调任到这样一个落后的乡村担任美术老师,至于从大城市调任到这样一个偏僻乡村的原因,这应该和电影后来郭云天离开水城小学是一样的——无法容忍世俗对于艺术的曲解,对于古阿明的作品得不到大多人认同的无奈之举。

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一生,尤其是小时候,能够遇到郭云天这样一个理解孩子、理解艺术,并懂得尊重孩子天分和艺术创作规律的老师实在是一件幸事。

古阿明是幸运的,又是悲惨的。

他是幸运的,因为他终于遇到了一位理解孩子、理解艺术的老师,他终于能够不用重复去年的悲剧,在郭云天的支持下,他终于可以进入美术班。在美术班里,他就像一条鱼重新游回水里一样自在,在这里,古阿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天赋和属于孩子的想象力,在这里,古阿明得到了认同和鼓励,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因为有郭云天这样一个理解艺术的老师在这里。

如果,郭云天不来水城小学,那么古阿明是不是依然会被人忽视?从这里看,古阿明是悲惨的,一旦郭云天不在或者不能给他应有的庇护,那么还会有谁去关注他呢?

郭云天是一位好老师,这在于他能够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并挖掘属于他们身上的天性和想象力,而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只重视教学和灌输,而不懂开发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力。所以,在美术班里,古阿明和林志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古阿明很快完成一副天狗吐月亮的绘画时,林志鸿却趴在桌子上发呆,不知道如何开始绘画,而这仅仅是因为郭云天没有提出题目,林志鸿就不知道如何绘画,由此可见,电影在此是想借此对比,鞭打传统灌输教育对孩子们天性和想象力的扼杀,而幸运的是此时还有郭云天这样一位理解孩子的老师,不幸的是郭云天这样的老师在这里只有一位,而且还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为了教育孩子,作为老师,我们必然要与学生的家长交流沟通。而在这一方面,郭云天无疑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在郭云天去古阿明家家访的时候,古阿明正和姐姐、爸爸给茶树捉虫,当古阿明父亲拿起一个碗给郭云天倒了一碗茶时,郭云天接过这碗茶,没有犹豫,端起就大喝起来,没有一丝嫌弃这茶这碗会不会脏的问题,作为一个从台北来的年轻人,郭云天身上这种对人尊重的品质无疑会拉近自己和家长的距离,当他知道古阿明有一个理想,要画出自己家乡的美景让全世界都知道,却没钱买八色画笔和足够大的纸张时,郭云天就自己为他购买了八色画笔和纸张,可见,郭云天作为一个老师是多么尊重、理解和爱护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个优秀的却得不到大环境认同的老师,郭云天时时都在和那些扼杀孩子天性的所谓“教育”作斗争,他为古阿明不能代表四年级去参加比赛而和学校老师们争吵甚至打起架,当他看到学生演讲时那做作的手势和假大空的腔调时,他愤然离场,他反对教育里对于孩子天性的束缚的东西,不能容忍教育里那些扼杀孩子天性和想象力的成分,作为这样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艺术家老师,郭云天注定是要孤独的,是得不到大多人理解的,这也正是他最后出走水城小学的一个原因。

古阿明是悲惨的,没钱治病,少年夭折,他都还来不及再看一眼自己获得世界大奖的作品,就这样凄惨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郭云天也是悲剧的,作为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老师,却处处得不到周围的认同,一如既往的孤独不得志。

在此,我不想谈那些势力者在古阿明获奖后是如何地赞扬古阿明,我只想说:如果我们周围有一位郭云天,请我们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不要再让他感到孤独!如果我们周围有一个古阿明,请我们多给他一些帮助和鼓励,不要再让他这么年少就夭折!

总之,我们不想再看到郭云天和古阿明这样的悲剧发生。

《鲁冰花》电影观后感篇3

电影《鲁冰花》像一首凄美伤感而深沉的诗,讲述了一个凄美的乡村故事。

春天,鲁冰花盛开的时候,郭云天由大城市调到水城乡小学担任美术教师。水城乡山水秀丽但贫富悬殊。云天发现班上的学生古阿明是个绘画小天才。阿明家境贫穷,调皮捣蛋,学业不好,但对色彩和周围事物有极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云天走访了阿明的家庭,知道他自幼丧母,父亲是个朴实的茶农,姐姐茶妹身肩母职,善体人意。云天关怀他们,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云天受校长之托,主持美术选手训练班,准备选出优秀者代表学校外出比赛。他极力培养阿明,阿明也是表现最杰出的选手。其他老师却认为乡长的儿子林志鸿才是最有资格的代表,他们抵制云天的做法。经过投票,阿明落选了。云天被迫悄然离开水城乡,带走了阿明画的茶虫。阿明因老师离去而伤心,后因营养不良,感染上肝病而夭折。葬后不久,传来阿明画的茶虫获世界儿童画的金牌首奖。记者争相来水城乡采访,大家都说阿明是天才早逝。茶妹心想,在阿明生前,只有郭云天老师说他是天才,现在都说他是天才也没用了,因为阿明永远不能作画了。

在电影里面,鲁冰花用来象征母爱,它开满乡间田野,点染农村景致,而在花叶凋零后被视为农村的花肥。有一次,阿明在茶田里面看到一株鲁冰花,以为是杂草,想把他拔除掉。他的年幼却懂事的姐姐阻止了他。姐姐告诉阿明,鲁冰花春天开花,芬芳满株,等到缤纷凋谢,散落的花叶虽然混入尘泥,却是在悄无声息地呵护和滋养着茶树。母亲谢世得早,阿明已经不记得妈妈的模样,总是在一个个夜晚,缠着姐姐讲妈妈的事,对着天上的夜星充满期盼和遐想。“天上的星星会唱歌,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化作春泥更护花,并不起眼的鲁冰花,却正如同世间最真挚的爱——母爱一样无私和伟大。

看过电影之后,我和家长们的心都被深深地打动了。在那样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古阿明家中的条件又是那样的清苦,他的姐姐同样年幼,却硬是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的重任,我们生活在不知道比他们优越多少倍的环境中,却还总是无休止地抱怨,总觉得这不好那不好,一再地要求更多。看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之后,我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美好,并且感觉到深深地内疚。

其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云天和古阿明这对师生了,古阿明是幸运的,又是悲惨的。

理解艺术的老师,他终于能够不用重复去年的悲剧,在郭云天的支持下,他终于可以进入美术班。在美术班里,他就像一条鱼重新游回水里一样自在,在这里,古阿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天赋和属于孩子的想象力,在这里,古阿明得到了认同和鼓励,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因为有郭云天这样一个理解艺术的老师在这里。

如果,郭云天不来水城小学,那么古阿明是不是依然会被人忽视?从这里看,古阿明是悲惨的,一旦郭云天不在或者不能给他应有的庇护,那么还会有谁去关注他呢?就像古茶妹在古阿明的葬礼上说道:“在阿明生前只有郭老师一个人说他是天才,但现在你们都说他是天才,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阿明已经不可能再作画了”。

郭云天是一位好老师,这在于他能够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并挖掘属于他们身上的天性和想象力,而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只重视教学和灌输,而不懂开发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力。所以,在美术班里,古阿明和林志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古阿明很快完成一副天狗吐月亮的绘画时,林志鸿却趴在桌子上发呆,不知道如何开始绘画,而这仅仅是因为郭云天没有提出题目,林志鸿就不知道如何绘画,由此可见,电影在此是想借此对比,鞭打传统灌输教育对孩子们天性和想象力的扼杀,而幸运的是此时还有郭云天这样一位理解孩子的老师,不幸的是郭云天这样的老师在这里只有一位,而且还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

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地去争取,勾心斗角,后来就演变出了行贿

还有一点,影片中讲述的村庄中,老师们的行为品行都非常低下,在校长的选举中,仅仅是因为某位老师有一件西服或外套,就成了最佳候选人。村庄中人们的文化素质低下,也与当时的政府的管理不到位密不可分。虽然说电影讲述的事情跟现在相隔甚远,但是这种情况在现在是否已经消失了呢?答案当然是不。现在的农村生活依旧清苦,仍然有像电影中讲述的古家因为生活贫困,就只让家中唯一的男孩子阿明去读书这样的事情。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看完以后,打架都不禁深思良久。

电影中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既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这样优越,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衣食住行一切无忧,我们要做的只是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长大之后努力的建设祖国,为国效劳!

《鲁冰花》电影观后感篇4

星期二,刘老师给我们看了电影——《鲁冰花》。

影片主要描述了少年绘画天才、神童古阿明不幸和短暂的一生。

古阿明出生在水城乡一个贫困农家,他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妈妈,是靠爸爸种茶叶生活的。他很顽皮,有一次,他踢球把学校的玻璃踢破了,怕老师处罚,就用辣椒擦屁股,这样“以毒攻毒”,老师打起来就不痛了,可没想到新来的美术老师竟然没打他。

学校来了个美术专家——郭老师,因此,学校开了一个美术班,要参加的去报名,古阿明、林志鸿等人报了名。有一次,古阿明画了一幅画,画的是茶虫,在别人看来那画是那么可怕,在郭老师眼里却是那么优秀。还有一次,他画了一个蓝色的太阳,老师问他:“这是什么?”古阿明说:“太阳啊!”老师好奇地问:“太阳怎样是蓝色的呢?”他说:“因为蓝色的太阳不热,爸爸在茶园里干活就清爽多了,就不会中暑了。”古阿明很想念妈妈,他要画一幅妈妈的画像,画了很久,可怎样都画不出来。老师问他:“怎样画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画出来?”古阿明悲哀地说:“我想不起来妈妈的样貌了。”之后,古阿明生病了,没钱医治,所以没等治好就出院了。古阿明出院后还是坚持画画,学校要从各班选取一名学生参加县里的美术比赛,郭老师准备选古阿明,可校长他们要林志鸿去,因为林志鸿爸爸是乡长,很多人巴结他。在各种打击下,古阿明去世了。之后,郭老师把他的画拿到国外参加比赛,得了世界第一。

和古阿明相比,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我们吃得好,穿得好,学校又不歧视人。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对得起爸爸妈妈和老师。

这部电影令人感动,人生是宝贵的,只要活在世上就要努力争取并发挥特长。

《鲁冰花》电影观后感篇5

今天下午,我看了《鲁冰花》这部电影。

首先,我看到一位名叫古阿明的小男孩和他的姐姐茶妹在采茶叶,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家很穷,所以要他们打工去挣钱。阿明和茶妹采完茶叶,去老板那里领过钱,便欢欢喜喜地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看到了一位叔叔正在河边写生。阿明天生就喜欢画画,所以就停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那位叔叔见阿明看得那么入神,便把那张画送给了他。阿明还要他在上面签个名。叔叔跟他开了个玩笑:在上面签了“傻瓜”两个字。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经地笑了起来。

后来,那位叔叔去了阿明的学校当了美术老师。阿明知道他姓“郭”,便叫他“郭老师”。郭老师觉得阿明很有画画的天赋,而且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让他参加了绘画兴趣班。阿明可高兴啦!

可是,过不多久,阿明生病了,但他家里很穷,没有钱付医疗费。而且他的梦想——参加绘画比赛也落空了。阿明又伤心又气愤,一气之下把自己以前的所有作品撕碎了。

最后,阿明还是死了。他死后,郭老师把他画的作品《茶虫》

寄到美国参加了国际儿童绘画比赛,结果得了世界第一,成为了一个天才儿童,但每一个人都非常伤心。

我看到这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我真希望阿明和茶妹就生活在我们身边,那样我们一定会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的!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不要太死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向力。

《鲁冰花》电影观后感篇6

微风轻吹,凉风习习,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学校安排了一部电影“鲁冰花”让我们欣赏。看着营幕上古阿明的父亲泪流满面,将教师送来的奖状和古阿明生前所画的画一齐烧给在天堂的他,那熊熊的烈火,让我感到十分的难过,古阿明不明白自我的做品得奖就死了。

古阿明住在一个偏僻的乡下,爸爸是一个茶农,姐姐每一天要帮大家煮饭,家里环境不好,可是他们过得很欢乐。古阿明很喜欢画画,他在家里的墙上贴满了自我的画做。有一次,他为了画狗,还把它绑起来让它没办法动,直到他画完才把它放走。学校的校长为了训练孩子们的画画本事,就从台北请来一位很棒的画画教师,这位教师发现古阿明的画画天份,还买蜡笔送他,鼓励他画画,并且推荐他去参加比赛。可是,其他教师都坚持,选有钱有势的乡长儿子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教师只好失望的带着古阿明的“茶虫”画回台北。教师把这幅画送去参加世界画画比赛,令人兴奋的是,居然得了第一名。消息传来,乡民们都引以为傲。但这时候的古阿明却因为肝不好,小小年纪就已经离开了人世。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当这段音乐再度响起,影片结束,我的心充满感动与悲伤。感动古阿明能遇到一位懂得欣赏他画画的

《鲁冰花》电影观后感篇7

“孩子的世界,除了吃和玩,就是想像”,影片中郭云天老师的话在我脑海中反复回荡,它让我想起了去年我和孩子的一次谈话:儿子开学后的第一篇日记《马拉湾一日游》写得十分好,可往后的日记却没有超越这一篇的,我问儿子原因,儿子说:“妈妈,因为第一篇是我亲身经历的,所以写起来十分简单,而其他的,我没有亲身经历,所以不明白怎样写才好。”儿子的话让我无言以对,因为生活中我除了能照顾好儿子的吃穿外,其他的我还能做什么?影片中古阿明和姐姐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怀抱,我好羡慕他们啊,同时又感到我们的孩子是多么可怜,他们眼中的大自然可能就是头顶的一方蓝天,人工栽种的一片草坪······但是连这些,他们也许也没有时间欣赏,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课本、作业、资料,还有课外辅导班,虽然风景还在,可我们的孩子有时间吗?我们的孩子太累了······

?鲁冰花》的结局是悲惨的,古阿明死了,留给人们无尽的伤痛,可这更是一种讽刺!影片用古阿明的死来揭示教育体制的缺憾:所有有思想的东西注定没有生存的土壤!

“儿童本来有的是纯真,往往因为大人的教导限制了他们的天份”,“每个小孩都有各式各样的优点”,这两句也是影片中郭云天老师的话,虽然此刻的教育也一向在提倡“赏识教育”,然而真正做到“赏识”的,恐怕是凤毛麟角!

有一次看电视,一位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博士生说:“我在国内的时候,学习一般,可我到了国外以后,我的学习十分优秀,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知识点十分简单,所以学起来既有乐趣,又异常简单,更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课余生活就是玩儿,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没有作业!以前听过一次关于教育的.讲座,那位教授说,我们的教育体制落后西方国家几十年,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鲁冰花》电影观后感篇8

听着古阿明和姐姐古茶妹唱着这首歌,同寝室的姐妹们都不禁哭了。

他们是失去妈妈的孩子,家里很穷,但是他们很懂事,他们天真,他们有自己的梦想,他们用他们独有的灵性,用不全的色彩绘出了他们美好而又不太真实的梦,阿明说:姐,总有一天我要绘出跟这一模一样的画......生活没有让他们变得绝望,他们有一颗闪着金子般光芒的心。

整个电影的画面都非常纯净,天水相接,蓝蓝的天,蓝蓝的水,还有茶树的绿,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那么干净,衬托了善良的人们,郭云天老师的笑脸是多么阳光多么可亲,同时也显得那个功利的乡长的嘴脸是多么丑陋,那些呆板的老师是多么腐朽。

“有钱人家的小孩什么都好” 这句话久久回旋在空气里,他被埋没了,人们夺去了他参赛的机会,疾病夺取了他的生命,可是他的梦想在继续

只是小小的天才远去了,这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奖章显得既悲哀有讽刺,那些世俗的人们是否问一问他们的良心在哪?“在阿明生前,只有郭云天老师说他是天才,现在都说他是天才也没用了,因为阿明永远不能作画了。”茶妹的话是那样哀怨,我们在惋惜的同时深深觉得世道的黑暗,奖章是冲破世俗观念的利剑,只可惜最后也化为灰烬,燃烧的火带走了阿明的梦,飘啊飘啊,但愿他能在另一个世界见到他的妈妈......

电影从滚滚离去的湖水拉开序幕,似乎有着逝者如斯的感觉,叙说一个悲凉的故事,他们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就像他们外出不得不划船一样,他们与外界有条无法跨越的河。

鲁冰花是一种长在茶树下的花,死后肥沃了土地,让茶树开得更加茂盛。 是闽南语路边花的意思,作者为了艺术性改成了鲁冰花。鲁冰花是一种植物,山地的茶农在种植茶叶,特别是台湾特有的高山云雾茶时,需要在茶山周边、甚至是茶叶植株的附近就辅助的种上“鲁冰花”这种植物,原因是这种植物据说可以帮助茶叶健康生长,并且可以让具有芳香甜美的作用。在电影里面,鲁冰花用来象征母爱,它开满乡间田野,就像妈妈的爱一样虽然短暂,却无法忘怀。

《鲁冰花》电影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电影她观后感精选8篇

科技电影的观后感8篇

观看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8篇

父爱的电影观后感8篇

电影代观后感参考8篇

电影《我们》观后感8篇

诗电影观后感参考8篇

诗电影观后感优质8篇

真爱电影感观后感8篇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8篇

《鲁冰花》电影观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