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大家欣赏完一场影片后,应该有很多感触,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从观后感的文字也是能够看出一个人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的,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战马>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观后感篇1
走出影院,我还沉浸在电影《战马》的剧情中,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它本非战马。它只是英格兰德文郡一户农家的牲口。它是一匹好马,有矫健的身姿,自由的天性,它和小主人阿尔伯特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不久,战争爆发了,战火逐渐波及这个小镇,它应征入伍,从此流转战场,成为一匹战马。第一场战役,它的军官不幸阵亡,它沦落到德军手里。在那里它和一匹大黑马成为了好朋友。它们曾暂时远离战火,住进一个小女孩家里,得到悉心照顾。但不久又重新被拉回军营,去拉辎重,在险恶的战火中颠沛流离。大黑马最终倒下,再也没有起来,战马痛苦欲绝,在战火中不停地狂奔冲突,最终被防线铁丝紧紧缠住,困在其中奄奄一息。夜幕下,硝烟渐散,战场难得片刻宁静,两边的士兵都发现了它。他们放下了枪,试探着向对方领地接近,最终通力合作,解救了战马。不是经过武力而是抛硬币决定,战马归属了英军。战争最终结束了,奇迹发生,它竟然与参了军的阿尔伯特重逢。他们回到了自我的农场。
战马身陷铁丝网的一幕令我难以忘怀。马本是力量、自由与美的化身,然而战争却一点点地将它拖入泥潭几乎毁灭,实在令人痛心!马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农场的生活尽管贫穷,但和平宁静,无论是人是马还是作物,自有大自然在安排每个生命的生长。然而战火却无情地剥夺了生命的权利,眼看战马难逃厄运,幸而交战的双方同时作出了停火的决定。当两边的士兵默契地解救战马时,我的内心被触动了,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幕!没有炮火,没有枪声,硝烟散去,雾霭如纱轻柔地覆盖在受伤的大地上,人的本性自然流露——听从内心的召唤,爱惜生命。既然马的生命能唤醒良知,那么人呢?
影片中战马与阿尔伯特之间的情谊带给我们无限的温馨!他们是同伴,他们更是亲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没有因为战争让彼此分开而淡忘。他们最终能重逢,必须是承诺给了他们坚定的信念,他们曾约定要回到农场。这种超越寻常的情谊,让我想起课文《老人与海鸥》,更让我坚信人与动物之间那份心灵的默契,因为我们都是自然之子。
感激《战马》,它带给我人性本善、友情至上的感动!让我感觉世界真的很完美!
观后感篇2
寒假增加了我许多的课余时间,因此使得我有时间去观看了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
?战马》是一部十分经典的影视作品,背景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故事随着一批小马的出生而开始啦,而后小马被主人公一名男孩的父亲已三十块金币的高价买回了家,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耕地的小马,为了证明给所有人小马可以的男孩开始和命运抗争,并和小马在一个雨天把遍布石头的荒地开垦了出来,赢得了众人的认可和赞许,从此他们一起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但是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会因此而改变,一战爆发后,为了还清债务父亲卖掉了小马,小马从此成为了一匹战马,但是好景不长再一次战斗中,小马被德军俘获了,幸好有一对德国士兵兄弟的搭救才幸免于难,但是为了弟弟哥哥决定带弟弟当逃兵,不幸被枪毙了,小马被一位法国小姑娘收养了,后来被德军强征走了,去牵拉大炮,为了拯救同伴,小马挺生而出,自己去拉大炮,而此时主人在一次战斗中因为毒气弹而失明了,此时一名善良的德国胖士兵私自放走了小马。
小马误入了因战争造成的无人区,而且被铁丝网绊住了为此,双方士兵停火了并且合力就出了受伤了的小马,并以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牵走小马,这部片子反映了人性闪光点
故事的结局也是美好的,小马和主人安全的回到了家中,在夕阳下和家人见面了而在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多少孩子没有回来,有多少孩子失去了父亲,有多少妻子失去了深爱自己的丈夫,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留给我们的创伤是巨大的。
观后感篇3
?战马》,一部奥斯卡六项提名的片子,以一匹名为乔伊的马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匹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重新交织在一齐。
剧中的乔伊这匹马,头顶有一块白色的胎记,棕色的马鬃,穿着四只白色的“袜子”,样貌比起剧中的另一只小黑马,它真是稍逊一筹。可当电影结束我发现,我错了,这匹马是最美丽的!
它有坚强的意志。乔伊是一批适合战斗的马,而对于耕地是一窍不通。但命运是残忍的,乔伊若不耕地,它就要被卖掉,并且主人家将面临破产,但这是乔伊的主人所不能容忍的。最终,一个下雨天,在主人家的孩子的努力下,乔伊做到了,虽然有受伤,但它没有退缩,它只明白耕地才会保住自我保住主人。这种任劳任怨不畏艰难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的,所以,此刻的乔伊是最美丽的。
它美在心灵。乔伊和剧中的黑马可谓命运多舛,它们都是因为战争被军队征用走到了一齐,它们在战争中相互竞赛又相互照应,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在英国手上就是尊贵坐骑,而到德国人手上就只能用来作苦力。当英国人战败,两匹马被德国人俘虏,该死的德国法西斯,竟然用马来拉大炮。当马累趴下了,不能负重时,德国人就直接枪杀它,太残忍了!死去了一匹马,意味着又有一匹马要来顶替它。司令员看准了那俊美强壮,但此时已经受伤的黑马已无力去承担这艰苦的劳动,面临它的仅有被枪杀。而此刻的乔伊站了出来,顶替了黑马也保全了黑马的生命。这是一种马与马之间的友情,同时也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淡漠,此刻的乔伊是最美丽的。
英德开战了,战争本是人类的较量,马是无辜的,当乔伊的挚友——黑马因战争死去,乔伊独自在战场上飞奔,此刻它仅有一个愿望:回家。它不惜被铁丝网一层层的缠绕,直到最终被无情的铁丝网紧紧的裹着无法动弹,当英德两国派出战士解救它时它依然想爬起来继续前进。乔伊渴望和平,渴望家人在一齐生活。结局是完美的,夕阳下乔伊和主人的剪影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回到了开始的地方,“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此刻的乔伊是最美丽的。
观后感篇4
不玩炫丽的3d场面,没有逼真的视觉冲击,残酷而不恶,唯美但不虚,大导演斯皮尔伯格这部前年上映的大片,在马年仍然让我百看不厌。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但导演却把这躲不开血腥杀戮的题材拍成了唯美动人的史诗,用一匹叫“乔伊”的军马极富传奇色彩的历程反映出战争中的人性与温情。在此片的两个多小时中,血腥场面往往的是通过全景航拍和诗意化的音画结合来规避。相比其他血肉横飞的战争片,这种叙述风格虽柔情却丝毫不减感染力,这样的温婉在观众看来一定是最有力的反战。
战争向来是无奈的,在它的残酷面前,贫富贵贱有时荡然无存。斯皮尔伯格用诚意且公平的视角来审视这场战争:个人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丑陋的战争,不得不去杀戮同类,但是只要有可能,人依然能控制自己,在自己能决定的范围内尽量的柔和、理解和保护,这才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这匹代表着真善美的军马,给了正在被战争磨灭的善良一个机会,激发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当失去了同伴伤心欲绝的它狂奔在荆棘密布枪林弹雨的战壕之间,当它歇斯底里地嘶鸣着哀嚎着却最终跌倒在人类的战场上,还好,有那两个抛却了家国之恨愿意冒着性命之忧合作营救它的敌对国军人。他们为各种阵营而战,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却有着对美好与善意共同的追求,那是电影中最动人的一幕。
影片着墨最多的不是宏大的战争场景,而是小人物的众生相,都由一匹马串联,群相尽显。无论是嚣张跋扈的公子哥,正直勇敢的年轻军官,胆小畏缩的少年士兵,亦或是隐忍慈祥的年迈老人。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个角色都带着他们各自饱满立体的人格,还原了一个本就不该用是非对错来评判的真实世界。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当被毒气熏了双目的主人公与面目全非的乔伊相聚在人潮涌动的军营,饱经战乱之苦的他们终于找回了彼此。
两个半小时,不喜欢的人或许会觉得它太冗长、缓慢、老套,但我却从中感觉到了一份真诚。在所有圆熟的技巧,唯美的画面,以及略显程式化的人物塑造之上,我可以感受到创作者澎湃的激情,电影《战马》对战争的谴责和生命的赞美无比真诚。
观后感篇5
在风光静谧的德文郡田园里,一匹名叫“乔伊”的小马驹诞生在这里——这就是影片《战马》的开端。
影片讲述的是在1914年,在集市上主人公阿尔伯特的爸爸以30基尼天价将幼驹乔伊“收入囊中。阿尔伯特与乔伊尽情嬉戏,与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长,地主登门拜访声称如果乔伊不能犁地就要将其立刻带走。父亲泰德只好赌上全部家当。于是,在阿尔伯特的强迫下,最终灵性的乔伊领会到了主人的苦衷并将一片遍地石块的荒地开垦了出来。
为了还债,泰德辛苦耕作。最终辛苦换来了收成,可是一场大雨毁了一切。与此同时德军袭来,亲被迫将马变卖给了军官,换来了30基尼。阿尔伯特也只能含泪将它送上了前途未卜的战场。战争激烈,乔伊在这段颠沛流离的过程中换了许多主人。从英国上尉,法国老农和孙女,再到德国骑兵……他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更看尽了人间冷暖和战争带来的创伤。
导演始终以马的视角出发,让马的经历夹裹着人物的境遇一起向前发展。我们看到了一匹不知疲倦而又勇敢坚毅的战马,也看到了人类对非人种的恻隐与怜悯之心。影片中有几段高潮对马眼珠做了夸张的特写,马眼里影射出的世界既夸张又真实。战火浮华,却身不由己,温情与惨烈夹杂着流进了我的心窝。
最让人潸然泪下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承诺。阿尔伯特对乔伊说“我们一定会再相遇的”,军官对阿尔伯特的承诺,德军兄弟之间肝胆相照的承诺,爷爷对孙女的承诺,还有英德两军之间的承诺,最后有一阿尔伯特对马儿失而复得的承诺。整部电影似乎在和我们玩一个真情兜圈的游戏,但这样的处理细碎却不做作,细化但有不断强化,感动似乎一触即发!
我想,现在哪还会有这样人与动物之间深深的眷恋?有太多纯真的感情,从古到今,就在战争和时间里慢慢被冲刷,直至被扔进了岁月的垃圾桶。
在颇为沉重的电影却也穿插了不少有趣的情节。那只频频出现的鹅在看见地主来时总是“毫不留情”地啄他屁股。当乔伊在无人区被铁丝困住时,英德各一名士兵冒着生命危险走出战壕,帮它脱困。那一刻,在生命的尊严面前,战争变得毫无意义。在德军对他的同伴喊:“我还需要一把钳子!”战壕后立刻认出了五六把来,落入水坑中,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感动不已。
战争结束了,一切都告一段落,马与男孩又回到了家乡。但故事还没有结束——曾经收留过乔伊的农民以100基尼拍下了乔伊,阿尔伯特是有多不舍?!就连乔伊眼里也是隐隐地泛着泪光。但最后善良的老人还是将马尔让给了阿尔伯特,“它是属于你的,这也是我孙女想要的结果。”夕阳里投下老人的背影,善良的人性再一次得到了渲染。
片尾怀旧的环境让战马的灵性和坎坷的经历有了恢弘的沧桑感。曾经,它在乱世中奔驰而过,曾经,它是一匹佳马。不过,那也是曾经了。
观后感篇6
?战马》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继《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打造的“战争史诗三部曲”终结篇。该片在本届奥斯卡大获好评,荣获最佳影片、最佳摄影、最佳混音、最佳音效编辑、最佳音乐、最佳艺术指导6项提名,虽然最后颗粒无收,输了奖项,但却赢得口碑。
影片根据英国作家迈克尔·莫尔普戈1982年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有关忠诚、勇气与坚强的史诗传奇,通过战马几任不同的主人,揭示了战争带来的伤痛、烽火交织的`无情,体现了斯皮尔伯格一贯的反战主题。该片由众多欧洲实力派演员演出,其中包括国内观众熟悉喜爱的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神探夏洛克》中酷到爆的夏福,由于历史背景的要求,在本片中看起来老土帽了)、汤姆·希德勒斯顿(《雷神》中饰洛基),杰瑞米·艾文(斯皮尔伯格亲点的新星)、艾米丽·沃森(两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技派)等英国著名演员主演,不过这些完全都是绿叶,真正的影片主角是脚穿“四双白袜",脑门印有白色十字印记的骏马————“乔伊”。影片通过“乔伊”串起了“艾伯特”一家、英国骑兵军官、德国士兵两兄弟、法国的爷孙俩、另一德国老士兵、,战场上为解救被战壕铁丝缠绕的奄奄一息的乔伊而携手的英德两名士兵等众多人物形象,展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芒和各种复杂情感。
稍微对电影有些认识的影迷们应该都知道,其实利用动物角色来煽情是最有效也最难做到的,动物往往是电影中最难掌控的角色,曾经影片《忠犬八公》做到了,如今斯皮尔伯格的《战马》也做到了。 恰恰《战马》中大量设定的煽情情节也最被一部分观众们诟病太过矫情,但是我要说,如果所有想煽情的影片,所有想煽好情的导演,包括所有想诠释煽情的演员都能做到《战马》这样方式的煽情,真正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动并酣畅淋漓地大哭一场,我心甘情愿地被导演“玩弄感情”于股掌之上,接受导演们一次又一次地煽情。可惜,很多时候并不都如此,我不崇洋媚外,也不妄自菲薄,同样煽情描写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的冲刺奥斯卡大片(大家都懂得),过于一味地痛诉对方的罪孽来彰显自己的光辉并不是一个绝佳高明的手段,想得到世人的赞同与理解,文艺与意识上我们在对日战争的问题上或许真的可以转变一下思路。
英式的风情,英式的演员,影片活脱脱一部英式的美国大片,片尾的怀旧情节,“艾伯特”故乡的大树、绚丽的晚霞则有向旷世史诗巨片《乱世佳人》致敬的味道。充满童心的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穿插了许多有趣的环节,比如那只频频出现的鹅,德军的丢钳子,平和了战争残酷的事实,但不论是美国南北战争,还是一战,战争都象把双刃剑,摧残着交战双方人民的心灵与肉体。赢百姓苦,亡亦百姓苦。
观后感篇7
最近几天,我杨圣豪看了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电影叫《战马》,现在我就说说我对《战马》的影评吧。
我先来说一下《战马》的主要内容吧:有一个人他为他的儿子用30基尼买了一匹小马,后来他把这匹马用30基尼卖给了英国军,等他儿子十八岁的时候也去投军了,(英国只有18岁才能投军的)后来那匹马奇迹般得活了下来……
我首先对马的小主人(那个人的儿子)表示深深的敬意,因为他不惜丢了性命,不管妈妈的反对也要跟他的马在一起,这说明小主人跟他的马感情很深很强。
在小主人训练他的时候,十分耐心不怕失败,经过几番周折后把性格暴烈的小马驯服了,并发誓要跟小马相依为命。
还有就是小马跟别的马的不同之处。小马全身色泽发亮,头上有一块雪白色菱形印记,四个小腿部分都是白色,身体高大,速度比跑车还快,在需要好几只强壮的马一个月才能耕完的岩石地上20天就耕完了。在许多连人都无法活着通过的地方活了下来并在战场上与小主人相遇。
这部电影总体的中星表现得很明确,都是围绕着小马的,小马在这场战争中换了4个主人,每个主人都十分善良,厌烦战争但其中有三个惨遭杀害,第一个在一场突袭战上阵亡了,第二第三个都被当成因为厌倦战争当逃兵而被枪毙击杀了,第四个幸存了下来,在最后一场仗的时候,英国人和德国人都体现出了友好的一面,两个国家在危险无人救出了小马并让小马平安无事地回到了他主人身边去。可见小吗的生命力如此顽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变成了一匹传奇般的战马。
这里小主人的爸爸也功不可莫,在被欠下了一大笔债务;几次耕种失败;被众人嘲笑的打击和妻子的反对下,依然支持小主人训练小马。那是因为小主人的爸爸年轻时是一位出色的骑兵队长,获得过许许多多的奖,但他却在战争中摔断了腿,再也不能骑马了,现在他在小主人身上发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小主人跟他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骑兵,把他的荣耀继承下去,一辈子都要好好骑马。
以上就是我杨圣豪看《战马》的影评、感受。
<战马>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里.观后感7篇
★ 讲座观后感7篇
★ 电视观后感7篇
★ 白痴观后感7篇
★ 7观后感5篇
★ 强军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