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写什么类型的观后感,我们都需要按照格式和要求来进行描写的,值得我们写观后感的影片一定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定要认真对待哦,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教父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小教父观后感篇1
很久以前就看了《教父》的书,书写的很好,有着一种意大利式优雅的冷酷,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it'sallbusniss。抱着一种抗拒的状态,一直没有看电影,今天终于把电影看了。
真的很久没有可拿到这样的好片了,比起《教父》里面马龙白兰度(本身也是一名教父的教子)和阿尔帕诺西(就是《女人香》里的.瞎子大叔)的演技,真是没的说,马龙白兰度威名已久,片中因为角色的限定其实发挥的不多,却是阿尔帕诺西演的麦克非常出彩,特别是老教父被枪击到麦克从西西里半岛回到美国的一端,阿尔帕诺西所表现出来的麦克的成长真的是非常经典,比如麦克去医院看望他父亲发现没人看守的处理方式,比如麦克商量杀死索拉索时坐在椅子上的动作,比如...表情、动作再配上时代背景和悠沉的音乐,把新教父成长的果断以及杀阀表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让人回味的是片中充满铺垫又意味深长的突发事件的断层:教父被枪击;麦克在西西里的妻子被炸死;老教父的死;特别是新老两袋教父在花园里谈心的那一段,平淡的言语中定人生死,老教父经验丰富、充满智慧...
电影中,当麦克杀死了姐姐的丈夫,而她的妻子问他是不是这样干了以后,麦克静静的回答没有,当他的妻子出去拿酒,几位手下像亲吻老教父一样亲吻他的手背,并敬畏的称呼他---全片的最后一句台词:"柯里昂阁下"的时候,换换关上的房门好像一幕戏剧的尘埃落定,也是新的一幕的开启。
?教父》,果然是无法逾越的经典。
小教父观后感篇2
在巨大的財富背後,都隱藏著罪惡。
讀完《教父》,我有了很多感觸。很佩服作者馬里奧?普佐的寫作能力,他能熟練地駕馭故事情節,將人類性格中的罪惡一點點的展現給讀者。《教父》簡直就是20世紀的巨作,一部現實主義的佳作。每一部分都值得細細地品味、仔細地思考。
普佐在小說的設計上有獨特的風格,不管是小說結構還是故事情節。在小說結構上,小說是分成好幾小部分組成的,像播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地述說著故事。小說在開頭寫了殯儀館老闆勃納瑟拉、歌星方檀、麵包師傅納佐林在面對難以解決的困難時都不約而同的找“老頭子”考里昂尋求幫助,小說以此開始講述美國黑幫中的一個家族的故事。小說的多個部分是以人物傳記的方式描述人物、敘述故事,將不同的人物巧妙地串聯在一起。在小說故事情節上,作者游刃與故事的敘述,安排了各種人物的出場,整個故事充滿了懸疑感,故事的格調非常忐忑,從第一章到最後一章,多數幾章的故事發展總是高潮澎湃,故事發展到最後歸於平靜。讀者在讀此書時容易置身與故事當中,感歎故事的精彩。
小說中的各個人物形象都是刻畫得非常明顯。“教父”考里昂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第一章中作者描寫了三個性格迥異的小考里昂:大兒子桑兒性格衝動而且心狠手辣,二兒子弗烈德里克性格本分、忠誠、倔強,么兒子邁克爾性格沉著冷靜。邁克爾的性格像“老頭子”的性格,“教父”打算精心栽培他的小兒子,但是邁克爾卻不拘一格,有時和他唱反調。養子黑根是這個家族不可或缺的一員,他被老頭子新任為參謀,雖然他的血統不是西西里血統而且在很多問題處理上出錯,但他忠誠于考里昂家族。老頭子通過其獨特的“幫助政策”拉攏了大批的人,使他們為其打拼了一片考里昂自己的“和平世界”。與這些男人相對是女人形象的描寫。康妮是教父的女兒,她是家族中最被寵愛的人,她有著一段悲慘的婚姻,丈夫卡羅經常虐待她,而她卻時常忍氣吞聲,她在維持這個家庭的時候默默的忍受這種生活;凱是邁克爾的妻子,她是個善良知性的女人,她不願邁克爾因他家族捲入黑社會中,她始終堅信邁克爾不會對她撒謊,但到最後她發現自己受騙了,她開始為邁克爾的罪祈禱;阿波羅妮婭是邁克爾在西西里的妻子,她美麗善良,是西西里一個傳統的姑娘,她給邁克爾帶去快樂,而她的生命如此短暫卻是很絢爛。
小教父观后感篇3
生活如此美丽——唐·维托·柯里昂留在人世的最后一句话。我们该如何评价教父的一生?
26岁之前,逃难到美国,过最普通的生活,失业几乎让他们一家食不果腹。于是,他和两个新朋友抢劫了卡车司机。然后被小混混敲诈,出于对自己抢劫成果的捍卫——毕竟这笔钱是他一家几口的口粮——柯里昂杀了小混混。于是,26岁以后,他有了忠实的部下,取代了一个小混混。但他毕竟不是普通的小混混,他总是怜悯和公正,有求必应,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但他其实也拥有着普通混混所没有的狠辣和智慧,因为他够狠辣,也够智慧,所以他反而愿意讲道理,也能够讲道理。当一个人总是能够用讲道理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王者。蝼蚁没有资格讲道理。
若世界艰难险阻,必定会胜者为王。于是,柯里昂在那个总是困难重重的世界,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王国,他是国王,他被尊称为教父,他成为了唐·柯里昂。这样的王,这样的教父在那个世界有很多,普通人叫他们黑手党。光一个纽约,这样的顶级帮派就有五个,小角色不计其数。
教父用他的智慧和能力,为自己的家庭创造了富裕体面的生活。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质疑,教父究竟追求什么?刚开始,我不明白,他为什么拒绝生意——他是黑帮啊,黑帮有原则吗?他26岁可以为了七百块钱杀了那个小混混。他60多岁了,为什么拒绝利润丰厚的生意?他的解释,是会失去政客朋友的支持。但其他家族认为没有人会对钱说不,包括政客!
我不明白,柯里昂怎么想的。
后来柯里昂遇刺,大儿子桑尼与对手们血腥开战,小儿子因刺杀流亡西西里,大儿子毙命高速路口。
柯里昂枪伤未愈,紧急召开五大家族共同会议,号召回到和平,并妥协为生意提供庇护。所有人都知道,柯里昂一定会复仇,但当初的拒绝和现在的妥协,究竟何为啊?两个大家族失去了儿子,问题回到了原点。如此的徒劳,他的逻辑在哪儿?其他家族说,这是生意!生意而已。唐·柯里昂怎么会不知道这是生意!他只不过拒绝做这门生意!
直到迈克尔·柯里昂顺利回家,接替父亲,直到唐·柯里昂选择隐退。直到体会到唐·柯里昂对于小儿子的卷入的痛心,直到他们连黑根也完全洗白。唐·柯里昂不同于其他几大家族的逻辑终于理顺了。
唐·柯里昂要的是子子孙孙都干干净净的做人,过干干净净的生活。他希望他们做医生、律师、议员、州长……所以,他不愿意做一个短视之徒,去挣什么一年几百万美金。他要的不是钱,他要的是给后世一个安稳干净的营生——他知道,这世界总是艰难的,人永远会遇到困难;他知道,钱是有力量的,很多事用钱可以解决。但他更希望,他的子孙们可以安乐的享受生活,不用背负恐惧和罪责。他要他们受良好的教育,拥有正式的职业,过平和安稳的生活。他的父亲被黑社会杀死,他被黑社会追杀,流亡美国。他自己也成了黑社会。他不信任法律,因为他兜里有一大堆法官、政客。但他其实相信时代,因为他知道连他兜里的法官政客也有底线——他们不会为放行。
唐·柯里昂看到了底线,所以他知道,好的时代终将到来,黑社会的时代终将过去。他本希望黑社会时代终结在他这里。但时代的惯性没有那么容易刹住。他的儿子,成了他的继任者。
迈克尔·柯里昂,退役军人,战斗英雄,从未参与家族事业。唐·柯里昂发自内心的心疼自己的小儿子,重走自己的路,成为唐,失去了成为干净的体面的普通人的机会。
迈克尔,深深的理解自己的父亲的追求。所以当他们清算了家族产业,把纽约的资产整合,未来的产业布局放在了拉斯维加斯。
唐·维托·柯里昂,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心脏病发,拉着小儿子的手,留下那句“生活如此美丽”与世长辞。迈克尔清洗了五大家族,清洗了家族叛徒,连妹夫也没放过。他处理了纽约产业,全面进军拉斯维加斯,清理了绊脚石,扫清了障碍。忠诚的部下成了纽约的新唐,而真正的唐·迈克尔·柯里昂,会在拉斯维加斯成为一个做正牌生意的商人。他的后代们会成为干净的好人,过体面的生活。他的后代会生活在新时代里。
?教父》讲了什么?黑帮时代的崛起与没落吗?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底层生活者的困难与艰辛?——对于个体来说,生活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困难总会出现。教父确实在控诉那样的世界。但即便到了半个世纪以后的现在,我们还是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教父阐述了一个亘久不变的主题——对家庭的爱和责任,对孩子的爱和期待。
父亲,总是愿意以一己之力为孩子扛起天空,哪怕他力量有限,也一定会让孩子们站到自己的肩膀上。
唐·柯里昂,让他的家庭脱离了贫穷,迈克尔让他的家庭脱离了恐惧罪孽。唐·柯里昂的妻子每天去教堂祷告,她要为丈夫洗清罪孽。迈克尔·柯里昂的妻子在某一天也成了忠实的教民,每天去教堂祷告,她也要为丈夫洗清罪孽。背负鲜血和罪恶的两个男人,为的不过是子子孙孙的干净体面。
他们希望他们的子孙,不再需要贿赂、不再需要为了糊口去经营赌博业、不再需要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而血拼火并、不再需要担心自己的家人会被人突然寻仇、也不再需要为了某种利益就杀人越货。
他们经历了一切恐怖,所以才格外珍惜和平。和平往往是用鲜血换来的。尤其是,迈克尔还是一名有军功的军人。
所以,《教父》告诉我们:美好的生活极其珍贵、和平极其珍贵、干净而和谐的社会环境极其珍贵。这些珍贵都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去守护。
?金刚经》有一句话: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得福德多。很多我们平时看似没有价值东西,有时候才算是真正的福德。比如说国家和平、比如说社会和谐、比如说父母都在,家人都健康、比如说小孩不学坏,食物很安全、比如说有工作干,有朋友聊、比如说有书看,有花赏。很多这些无形的东西,我们很少去关注,很少把它当做福德,我们关注着挣钱,关注着换房子换车、换季衣服、奢侈品包包、高级化妆品,我们把那些当做了福德。佛深深的理解人性,他知道我们怎么想的,所以他告诉我们,看起来是福德不一定是真正福德。
?金刚经》太过高深,我并不能真正理解,并不能对经文做出注解。但当我读完教父之后,分析了教父之后,我发现教父理解福德的意义。
无论时代和国家一不一样,有些东西是相通的。教父肯于牺牲自己而换取来的东西,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对于家庭的爱和责任。他寄希望于一个和平法制的未来,并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他理解真正的福德不在眼前。
我们所拥有的现在,是教父当时梦寐以求的未来。所以,守护我们现有的和平,珍惜我们已有的生活,努力创造更美丽的生活。
小教父观后感篇4
?教父》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电影,发行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
作者马里奥·普佐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且是长期生活在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心脏——纽约的美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美军中服役。复员后,先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文艺创作,后来又在社会调查学院专门研究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他的第一部小说《明争暗斗》被认为是描写战后被占领的德国的最佳小说;他的第二部小说《幸运的香客》被《纽约时报》称之为"小经典作品".《教父》是作者的第三部小说。这部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美国,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和赞扬。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霍尔·伯登在《星期六评论报》上对这部小说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评价。他是这样写的:
"马里奥·普佐的新小说是一种对准顽固堡垒猛烈攻击的攻城锤,其主旨在于振聋发聩。这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家史,记录的是一个家庭不惜用枪、用斧、用绞刑具、用攻心战来实现自己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的独霸控制的详细过程……
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普佐的表现技巧颇见功力:在他的笔下,一个原本令人感到义愤的情节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冲动,一切杀戮,一切粗鄙的两性关系,都同他所刻画的人物所处的情境协调一致。但同时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气质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实可信。《教父》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是揭露阴险的犯罪集团的权威性的小说。"普佐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成功之作,主要是因为他熟悉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的秘密,也熟悉各种各样人物的生活隐秘。对美国社会的本质,他洞见症结,因而最有发言权。
无论是在美国国内或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有不少人在考虑这样的问题:美国社会究竟怎么样?它是不是理想社会?这部小说继承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这类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作者忠于艺术规律,既不抽象地肯定,也不概括否定,而只是客观的把美国社会最隐秘的本质赤裸裸地揭示了出来。作品是通过引人入胜的场面和扣人心弦的章节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剥开富丽堂皇、令人眼花缭乱的遮羞布,人们不难看到:这里绝不是无忧无虑的人间天堂,而是地地道道的尔虞我诈的冒险家的乐园;这里处处布满了陷阱、明枪、暗箭;这里是人人自危;这里,除了表面文章以外,骨子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自由、平等和博爱".
?教父》是个美式故事,是那种大亨的发迹史。十二岁的维托·安杜里尼亲眼目睹了父亲死于家族间的世仇争端。就像许多在他之前和之后的移民,他发现原来的国家再也无法容身。几乎一无所有的他被送到纽约,在这里受洗,接受了美国人的新身份,改名维托·考里昂。他在一家杂货店做保安,娶了一个和他一样的西西里新移民姑娘,也算成了个家。社区里一个臭名昭著的勒索者害得他丢了工作,为了养家糊口,维托加入了一个团伙,专事抢劫运送丝绸衣服的卡车。那个勒索者又想来分一杯羹,于是维托毫不留情并有预谋地干掉了他。
这为他在附近一带确立了名声。维托成为一个城市独行侠。他并没有像勒索者那样作恶。他第一次作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行动,是从一个爱财如命、穷凶极恶的房东手里救下一名寡妇和她的狗。那是个穷女人,就要被赶出自己的公寓,却没有任何途径向通常意义上的权威求助。事实上,如果她不自愿搬走,来驱赶她的人将会是警察。她来到维托家里寻求帮助,于是他帮她摆平了一切:房租和原来一样,那条吵闹的狗也可以留下。考里昂作为独行侠的角色开始变得富有传奇色彩,这在几年以后,也就是在他女儿的婚礼上显而易见。唐·考里昂给我们的最初的印象,是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匪徒。小说里的三个主角,每人都有不同的私人麻烦,都来找考里昂帮忙,而考里昂也将用各种令人震惊的有效手段来解决麻烦。他的哲学——表面上基于友谊和地区交易,就像乡村医生出门行医,换回鸡肉和一些新鲜农产品一样——具有一种美国式的吸引力。
唐·考里昂解决麻烦的能力暗示他已不仅仅是教父,实际上他简直就是神。他的儿子迈克尔评价他:"他把事事都当成自己的事,就像神一样。他清楚每一片从麻雀尾巴上掉下来的羽毛,并知道它究竟是怎样掉下来的。"当然,我们知道考里昂家族的所作所为并非是为人称道的。我们知道像他们那样的一个系统无法从根本上代替法律和法庭。只需看看唐的家乡就能证实这一点。考里昂童年离开之时,那个村庄已经被黑手党带来的暴力、危险和仇杀所折磨。黑手党在那里成为"第二政府,远比罗马的那个政府强悍".维托·考里昂在美国延续的伎俩,正是逼迫他离开西西里的那一套。
作者以艺术家的手法让我们看到的,不是美国社会生活中漂浮于表面的璀璨夺目的现象,而是隐匿于深层的阴森恐怖的本质活本质的某些方面:以维持社会治安为己任的警官、警察;以维护法律尊严为己任的法官、律师,以及身为合法民意代表的议员;以"公正、客观"自诩的报刊编辑、记者,尽管有时在同自己或自己的集团无关的问题上也能信誓旦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因为他们大都暗中隶属于各个地下势力集团,所以背地里却干着同自己的公开指责大相径庭的见不得人的勾当。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就社会组织关系来说,美国人大都有双重身份:一种是公开的社会成员身份,例如警官、警察、法官、律师、议员、报刊编辑、记者,以及演员、店主、工会头目等等,办起事来"公事公办、铁面无私",各人按照自己对社会的贡献领取合法报酬,这一面实在无可指责;另一种是秘密的集团成员身份,他们暗中分属于各个地下势力集团,各人又必须以公开的身份、合法的形式,为自己所属的地下势力集团效忠,从而定期获得额外的报酬,这一面是绝对"保密"的,甚至对自己的妻子儿女也是要守口如瓶的。对美国社会的本质进行如此入木三分的剖析,是美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
人们在公开社会受到了委屈,往往得不到正义的保护。原因是:人们在公开社会受到了委屈,根据不合理的法律条文,总是显得"活该";而徇私舞弊者总是可以利用法律的灵活性来歪曲本来就不合理的法律,而形式上仍是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是在秉公办事,结果也就总是显得"应该".因此,人们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去,为了预防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的悲楚,也都纷纷投靠地下势力集团,要求必要时为他们伸张正义,为此他们甘愿定期预交"保护费".地下势力集团买通有关当局,有恃无恐地进行各种非法活动——走私、贩毒、摆赌场、开妓院等。通过这些活动,积聚了大量财富之后又可暗中串通公开的政治上的权贵势力,或者把他们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国家要害部门。这样,上面有了强大的保护伞,再加上他们所掌握的舆论工具的附和,他们不但可以为所欲为,而且能够无往而不胜。他们都有严密的组织;有核心领导班子,有单线联系的内部系统,也有层层外围组织;有自己的法律顾问,也有自己的"军队",还有自己的情报网。一旦自己人受到了侵害、欺压、委屈,能谈判的就谈判解决,无法谈判的就采取破坏以至暗杀手段解决。甚至议员选举,最佳演员的选举,尽管表面上冠冕堂皇,无懈可击,但大都操纵在地下势力集团的手中。他们一插手,就可以出冷门,出乎意料地使某些人堂堂正正的当选。
这部小说通过对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之间真刀真枪的"战争"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表层下面的最隐蔽的本质。"教父"维托·考里昂是纽约五大地下势力集团之一的头头。以他为首的考里昂地下势力集团主要经营的事从欧洲走私进口橄榄油、开设赌场等等。他的势力遍及美国东西南北各地,在政府各个要害部门也都有他的人。他神通广大,渴求保护和支持的人们虔诚地尊称他为"教父".他对下面也有求必应,说话算数,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敬畏。随便什么事,只要他暗地或公开一插手就会按照他的意志发展变化。他是美国社会真正叱咤风云的人物。"教父"他们坚信:在公开的社会要求正义是痴心妄想,只有在黑帮内部才有正义可言。这是熟谙美国社会和一切资本主义社会的底蕴的人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所发出的肺腑之言。这既是小说中人物的看法,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必然有人不相信社会能给他们提供什么保护,他们不甘心把自己的命运拱手交给那些达官贵人,任其摆布,任其捉弄。那些人有什么能耐?只不过他们能够纠集一撮人为他们捧场,使他们当选之后当官而已。"教父"他们之所以不愿进入公开的'大社会,就是因为他们不甘心任人宰割。他们决心在地下世界利用一切手段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使自己成为强者,然后再"改邪归正".这样,他们一进入弱肉强食的公开的大社会,就可以以强者的姿态出现,这也是一切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上层实权人物带规律性的相同的发展道路。哪一个大财团或亿万富翁不是从营私舞弊、投机倒把起家的?中国有句古话说:"一将成名万骨枯。"看了这部小说,我们也有理由说:一人发财万骨哭。因此,作者在小说第一章正文的前面摘引了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在巨大的财富背后,都隐藏着罪恶。这句名言引用到这部小说的前面,实在贴切极了,真是画龙点睛之妙笔,点破主题之警句。
"教父"是美国社会的灵魂,是美国社会的精神之父,他和他的精神影响是这部小说的主角,也是美国社会的主角。
整个小说出现的人物将近一百个,着重刻画的有二十多个,大都是美国那个社会里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们既是美国社会的产儿,又是美国社会的缔造者,也就是说,没有美国社会,就没有他们;没有他们,美国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美国社会了。除了主角以外,特别应该提一下的是"教父"的小儿子迈克尔的妻子凯·亚当姆斯。她心地善良,大学毕业后就去当老师,想当个奉公守法的公民,但是她同迈克尔结合了。她只知道迈克尔作为普通人是可爱的,却不知道他作为考里昂集团的成员是可怕的。等她知道迈克尔杀人不眨眼并对她撒谎的时候,她愤然离开了他。但是,当她认识到迈克尔杀人都是"情有可原"、"不得已而为之"之后,她又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迈克尔的身边。她天天祷告,祈求上帝保佑迈克尔的灵魂。凯·亚当姆斯的性格同她的遭遇是耐人寻味的,发人深省的。在美国那样的社会,即使有决心当好人,也难以出污泥而不染,也难以独善其身,除非是真正的彻底的革命者。
作者最后让凯愤然离开迈克尔,不久又让她欣然回到迈克尔身边,这绝不是一般爱情纠纷的喜剧结局,这个突兀奇特的结局有其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极其复杂而深刻的文艺理论问题:作家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应该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个别人物抑或整个社会?具体一点来说,处于黑暗的旧社会,作家应该引导读者痛恨个别坏人抑或整个社会结构?处于光明的新社会,作家应该引导读者膜拜个别英雄人物抑或整个社会?
?教父》这部小说的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尽管描写的全是坏蛋,但作者曲尽妙笔,竟然能让读者不痛恨个别坏蛋,而痛恨整个龌龊的社会结构。教父及其继承人——他的小儿子迈克尔本来都是坏透了的坏蛋,但是却并不显得令人痛恨,因为他们杀人时整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出来的,因为他们杀的也都是更坏的人。他们同那些在幕后"坐地分赃"的政客比较起来,在"坏"的程度上,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想一想吧:明明写的都是坏蛋,而且还把坏蛋的坏写的淋漓尽致、绘声绘色,但又能设法不让读者去痛恨坏蛋,而是痛恨那个产生坏蛋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整个社会结构。这谈何容易!这需要多么高超的艺术技巧。凯能够原谅迈克尔,读者也会原谅迈克尔。要不迈克尔的灵魂从罪恶的渊薮中拯救出来,天真的凯同无知的老太婆一样,也只能乞灵于上帝。
小教父观后感篇5
这两天闲来无事就把《教父》看了一遍,可能作为一个不够成熟的人,我无法太过于深刻的理解这部电影,但是它给我的那种在心理上的那种冲击是震撼我的心灵的。
影片开始的时候向我们展示了唐.柯里昂家族的那种强势,维托.柯里昂坐在办公桌后面听取手下的汇报,筹划进行一个又一个维护家族利益的暗杀计划;剧中柯里昂家族由于拒绝了毒枭大亨索拉索的联合建议而遭到了谋杀,但是所幸未死;而柯里昂家族也由此开始进入到了衰弱阶段,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争端。而作为家族中唯一不愿意接触家族“生意”的小儿子麦克,在经历了父亲被刺、哥哥被人扫射而死、妻子被自己相信的人炸死......一系列家族变动之后,最终挺身而出。在柯里昂家族风雨飘摇之时,他被一步步逼入绝境,逐渐成为了和他父亲一样的在眨眼之间让别人身家难保、也可以在挥手之间使他们化干戈为玉帛。“我准备向他提出一个他不能拒绝的条件。”这就是教父的谈判技巧,他们是穿着西装的侩子手,影片最后的时刻描绘了麦克在教堂这一庄严的地方进行宣誓而另一方面却又在组织一场场的谋杀,给予我的那种感触和对比特别的深。
影片中的教父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在为自己的家族而不断努力。
小教父观后感篇6
?教父》是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1969年出版的有关家族黑帮史的经典之作。描述了在1945至1955年间,五大黑帮势力集团之一的意大利移民科利昂家族一家,在困境中生存、在逆境中挣扎、在顺境中力图重生,不惜用枪、用斧、用绞刑具、用攻心战,最终实现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独霸控制的完整家族史。这部长篇小说采用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不加任何空洞的伦理说教,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着重刻画20多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尤其对美国黑社会新老两代教父—维托·科利昂和迈克尔·科利昂—父子的个性心理肖像刻画,独具匠心,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开创了家族黑帮具有史诗气魄作品的先河。此书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美国,70年代初被拍成电影,发行世界各国,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和赞扬仁。本文结合《教父》的具体内容,阐述马里奥·普佐是如何以宏大的叙事结构为艺术形式载体,以成长历程、人性剖析和人际交往等为主要线索,对维托·科利昂和迈克尔.科利昂新老两代教父在动机、理想、信念、能力、气质和性格以及自我意识等个性特征进行多侧面描述的,使之成为描写美国黑帮的经典之作。
一、通过成长经历刻画教父的个性心理特征
马里奥·普佐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在社会调查学院接受的熏陶,使他的小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教父》中,他通过叙述的写作手法,从人的社会化过程出发,以科利昂父子在家族兴起过程中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详细讲述出两代教父如何在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个普通人转化成为一个具有黑帮老大个性的历史渊源。
?教父》中的维托·科利昂的父亲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农民,由于参加械斗而死于黑手党的枪口之下。年仅12岁的维托为报父仇,袭击了当地黑手党首领唐·乔奇,为逃避黑手党斩草除根的追杀,在母亲的掩护下,只身逃亡到正处于移民大潮中的美国,在穷人居住区“地域的厨房”的一家杂货店当小伙计,18岁娶妻生子,在曼哈顿的一栋经济公寓里过着安分守己的生活。可是不久,他的自由便被黑社会所干预,穷人区的地头蛇抢走了他在杂货店的工作,并不断勒索“保护费”,迫使他奋起反抗,干掉地头蛇,被朋友们公推为首领,穷人区的摊贩和商店纷纷向他交钱寻求保护,他的公司也很快成为全美进口意大利橄榄油销售额最大的公司。1920年美国实行禁酒令,维托和不少当时居住在纽约的意大利移民一样,为生活所逼而挺而走险,非法酿造和贩运私酒,由此步人黑道,并逐渐形成要拒绝成为大人物手中的玩偶,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成为所谓的大人物的人生信条,坚信在公开的社会要求正义是痴心妄想,只有在黑帮内部才有正义可言。为了在美国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他从欧洲进口橄榄油、开设赌场,不断扩展地盘,势力遍及美国各地,在政府各个要害部门也都有保护人,由于他神通广大,不受任何力量束缚手脚,只要他公开或秘密插手的事就会按照其意志发展变化,渴求保护和支持的人们都虔诚地尊称他为“教父”。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浪潮席卷美国时,科利昂已从一个为安分守己的普通商人变成了纽约五大黑帮势力集团黑手党首领之一。通过对维托·科利昂创业史的叙述,对其为保护家族而形成的不屈不挠精神、追求金钱、权力与地位的动机、称王称霸的理想信念、坚强的性格和神通广大的能力等个性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
马里奥·普佐笔下的迈克尔·科利昂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具有维托所特有的于沉静中显示出来的力量和智慧,生来就有一种办起事来使人不得不折服的本领,迈克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度是父亲内定的家族继承人。但是,迈克尔的职业理想是跻身于美国合法的上流社会,不想成为父亲那种靠不择手段,强取豪夺生存的黑社会首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违抗父命志愿加人了海军陆战队,当上了上尉,并立功受奖。因负重伤从前线退下疗养,伤愈后不同任何人商量又进了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镇的达特茅斯学院,与大学结识的美国女朋友凯依过着置身于家族之外的自由生活。但当父亲遭枪击受重伤,兄长桑尼被人当街乱枪扫死,新婚妻子阿波萝妮娅被炸死,面对亲人接二连三地在黑社会火拼中伤亡,使他醒悟到黑社会中生存的残酷,不论是谁,不管在哪,都不可能有绝对的安全,只有主动出击,才能保全家族和自己,于是在整个家族最危难的关头,毅然放弃了在合法社会出人头地的信念,开始策划执行复仇计划。他单枪匹马除去了谋杀父亲的黑帮头目索洛佐和警察局长;亲手勒死了出卖桑尼的妹夫卡洛;一枪击毙了法勃利齐奥的性命,成为家族的继承人,迈克尔进行着复仇的同时,面对接管家族后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他经常回忆起父亲的青年时代,不由得深深感到了创业的艰辛,于是不断拓展家族的势力,通过与吉尔参议员勾心斗角的明争暗斗,终于又控制住了一家大饭店,并开展了赌博生意通过对迈克尔·科利昂如何从一个对上流社会充满憧憬的大学生,成为新一代黑帮教父的成长经历,将其为报家仇与黑社会斗争的动机、信念以及比父辈更雄心勃勃、精明强干、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完整真实地表现出来。
小教父观后感篇7
读完《教父》一书,我好像彻底知道了什么叫生存哲学。用此书的译者周汉林的话说:“《教父》通过生动的故事所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所有的政治家、政论家和一切新闻报道合起来所揭示的还要多,我们从这里所能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所有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以及报刊杂志那里所能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本书,对译者来说,之所以值得一译,对读者来说,之所以值得一读,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教父经常会说,“我总是跟人讲道理”。跟你讲道理你听不进去,对不起我只好干掉你。教父把现实表现的更加鲜明、更加震撼人心。现实的残酷在于:你不掠夺别人,别人就掠夺你;你不去杀人,别人就会杀你。其实这就是人类的历史,这是永恒的东西,任何时候都不会变。虽然这是偏激之言,但从古至今,却总能说明好多问题。尤其是西西里人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这样的现实在西西里人身上被夸大了,这造就了西西里人的特性:隐忍、沉默、不威胁、贪婪、残忍。所以老教父才会说出那句让我很感动的话:“我一辈子谨小慎微,为了保护我的家庭,女人和孩子可以粗心,可男人不行”。
现实是残酷的,它要求人们残忍、无情。但如果片子所描写的黑帮分子是一群手拿冲锋枪呲牙咧嘴无情扫射的土匪你会喜欢吗?(这样的黑帮片一点也不少),显然不会。在沉默、冷酷、无情的背后,在残酷的现实的背景下,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亲人的深厚的情感和他们隐忍一切来保护家庭的责任感。有两个场景最能表现这一点:一个是第二代教父由于叛徒出卖而遭到联邦委员会质询后回到家里和他的母亲的那一段对话(教父第二部);第二个是在第三部里凯带着他的儿子来请求他同意让儿子去学音乐时的对话,迈克咬着牙说:“ispend all my life to protect myfamily!”.还有一个场景是我最感动的:就是第一部的最后,老教父和新教父在花园里的那一段对话。在那一刻,老教父已经不是一个黑帮老大,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甚至因为无端让迈克卷入家族的纷争而向儿子道歉,它像任何一个父亲一样对自己的儿子说,他曾经希望他将来能当个州长或者总统。
掩卷沉思,美国并不是我们梦想的天堂,我国也只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复杂远远超出了安于现实的人的想象,当本不晦涩难懂的真实被某些人掩盖而变得鲜为人知。人活在社会上,总要有一些手段。我们把各种手段累加起来,便组成了政治,然后我们就可以知己知彼,于其共生共荣了。
小教父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