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信息的整合与应用,很多时候,读后感能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玩月亮走月亮读后感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玩月亮走月亮读后感篇1
看过《月亮和六便士》后,我一直笃信作者毛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伟大的心里学家。尽管在此之前,同时在此之后,我并没有看过有关毛姆的简介,我的这份笃信我是很坚定的。这本书对人的心里的细节描写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心里的分析,让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现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还没有得到平静,甚至是连语言这个我最为熟悉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说了。尽管这本书给我带来这么强大的震撼,以至于我都不能好好的说话,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认为查尔斯。思里特克兰德寻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新的灵魂。对这句话,感触颇深。一直以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告诉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以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才华,我便可以一鸣惊人,成为万众瞩目、名留史册的人物。可是当我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亲身经历与感受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事迹与存在,“我”看着他抛弃妻子,看着他又如何伤害对自己最真的朋友,这样一个未被社会传统价值观的人为何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
通过作者不断的记述并且引起潜意识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人,他在成长中必须要做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他们抛弃以前的生活基础,被人们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及社会道德败坏的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些时候,早就已经忘却了社会道德对他们的审判,他们心中有的只是一个新的灵魂。但是这个新的灵魂在他们刚抛弃以前生活基础的时候,还没有成行,还不足以让这个新的灵魂发挥到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地步。于是他们需要继续磨练,需要在社会里面辗转,寻找一处真正适合他们新灵魂居住的地方。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价值。
玩月亮走月亮读后感篇2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姆赛特·毛姆的经典之作,书名取自毛姆另一部作品《人性的枷锁》的一篇评论,评论写道“主人公菲利普像所有年轻人一样,终日仰望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毛姆觉得这个说法挺有意思,就用作了本书书名。
本书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位证券经纪人,拥有温柔的妻子、乖巧的儿女和成功的事业。但是人到中年之后,内心中对曾经的绘画梦想的追求越发强烈。他极度渴望成为一个画家,就像被魔鬼附身一般。于是他决然地放弃已经拥有的平淡幸福的生活,抛妻弃子去巴黎追求绘画的理想。在异国他乡,他不仅肉体上承受着贫穷和饥寒,而且为了寻找不同寻常的绘画手法,在精神上亦承受着痛苦折磨。在生活中他性格冷漠、偏执自私,然而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拥有极大的热情,完全追寻自我,坚持自己独特的作画风格。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离开了文明的世界,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在这个宁静又质朴的小岛上他和当地的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震惊后世的不朽之作。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书中几个人物的故事印象深刻。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而脆弱。
一、施特略夫——尊严和爱情的较量。
施特略夫是书中一个令人唏嘘的`人物。他说过:“我爱她远远超过爱我自己,我觉得,在爱情的事情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施特略夫是一个人人都期待拥有的好朋友、热心肠的大好人。但是对待妻子这样一个他意外得到的美丽尤物,他却卑微到尘埃。他对于妻子过分地讨好,甚至使他散发出低贱的气质。然而他的妻子最终还是背叛了他,在施特略夫的懦弱性格的对照下,斯特里克兰德的霸道和原始的雄性气质的呈现,征服了这个外表文明,内心原始的女人。
施特略夫无疑是善良的,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并不是一味的宽容和放下尊严就是爱。尊严在这里并不能和爱情成反比,不是低到尘埃里面爱情就能开出花朵,在寻找爱情的道路上,我们应当了解自己,保持尊严。
二、斯特里克兰德太太——爱情和理想的较量。
“如果他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你,你是可以宽恕他的,但是如果他是为了理想离开你,你就不能了对不对?因为你认为前者是对手,可是和后者较量起来就无能为力了”。这是文中的“我”对斯特里克兰德太太解析其丈夫离家出走的原因,一针见血、丝毫不给对方留情面,这甚至是对爱情的一种赤裸的羞辱——是的我爱你,但是我更爱我自己。
通常人们讨论的都是爱情和面包的较量,一面是心灵所向,另一面又是生存必须。但是或许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二者之外还有更加强大、不能令人拒绝的选择,那就是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种更加抽象、存在更多不确定性的东西,它让人充满好奇,想要去征服。在这些人看来,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爱情没有了还可以再追求,但是如果失去了追寻内心那份执着的勇气,将永远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而成了“不得不”成为的人。
三、斯特里克兰德——理想和现实的较量。
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寻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那个拥有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和简朴的生活的小岛。与我国诗人陶渊明类似,他们的志向都是隐居山林,寄情山水。陶公不喜现实浑浊之风,于是归田园居;斯特里克兰德不愿受生活的束缚,只想用画笔表达自己。但是陶公并没有将与山水为伴的生活坚持一生,当朝廷再次向他递出请帖,他放弃了自在随性的生活,而投入纷扰繁琐的现实之中,那是因为在陶公心中心系天下的想法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斯特里克兰德最终在这个美丽迷人的小岛上,用一场平庸而又窘迫的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现实给斯特里克兰德最后的无情抽打。
其实不论是小说还是生活,理想和现实从来都不能割裂。理想升华于现实,然而又必须归于现实。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是平淡舒适的生活,这本身不值得羞愧。因为可耻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做了违心的选择还心虚地为自己辩护。如果不愿放弃心中的不甘,不愿折服于这枯燥乏味的生活,那么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满地的六便士,只有他抬起头才看得见月亮”,用高晓松的歌词来说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玩月亮走月亮读后感篇3
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在不惑之年,抛弃事业和家庭,追求内心绘画的梦想,最后在一座孤岛——塔希提岛,找到了归宿,创作了诸多惊世杰作,也完成了对月亮的追逐。
对于主人公离经叛道、抛妻弃子的行为我不予置评,因为生活在世俗中,牵绊太多;但他遵从内心、抛弃名利、追逐梦想的勇气让我非常震撼。当然主人公近乎疯狂的追求理想的方式并不适合我们大多数人,但他给了我们选择另一种生活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求得内心安宁,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你对社会、对个人的要求。”
在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我以为作者想告诉我们应该仰头看看月亮,而不是低头捡六便士。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太偏颇了,作者深谙人性的复杂矛盾,多少惺惺作态包含在真挚中,多少卑鄙躲藏在高尚里。
人生而不同,我们无权评判他人生活的意义。月亮是诗和远方,六便士是充满物质的俗世。你不能说世间无数温馨安逸的生活模式就是错的,也不能说满怀勇气探索追求梦想的步伐是错的。月亮或是六便士,并不必然对立,也没有正确答案。
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天性就是事事都要先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说生活安稳最重要,别人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才是成功,别人说父母没实现的愿望你来实现才是孝顺,别人说一切都应该为了孩子……因为总是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总是随波逐流,无视了内心的想法。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也不是别人的外篇。生活的意义,应该由你自己去探索寻找。
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请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别人。
玩月亮走月亮读后感篇4
第四部分(第十八章—第二十二章)小说中主人公在罗马结识了画家施特略夫。
施特略夫非常重感情,但是在他那很容易就被打动的感情里面却寒有某种愚蠢的东西,让你接受了他好心肠的帮助却丝毫没有感激之情。他不断受人伤害,可是他的性格又是那么善良,从来不肯怀恨人;即便挨了毒蛇咬,也不懂得吸取经验教训,只要疼痛一过,又会心存怜悯地把蛇揣在怀里。
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好人。他极力肯定并向其他人推荐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作,不管思特里克兰德是否领情;得知妻子和朋友背叛自己,他伤心难过却还是要默默祝福,自己净身出户。
可就是这样善良的一个人,总给人一种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感觉。他每天为不同的人奔波忙碌着。他发放爱心、提供帮助,可又好像没人领情的样子。他的生活好像是披着滑稽剧外衣的一出悲剧。他一个人在舞台上惟妙惟肖地表演着,而台下,空无一人。
面对妻子的背叛他说:“我爱她大大超过爱自己。在我看来,爱情一旦掺杂了自负,原因只能有一个,即你实际上还是最爱自己。”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有什么资格对别人善良。那什么是善良呢?善良并非为别人而活,不是牺牲自己去换取别人的幸福,而是想办法让大家过得更好。善良也是一种大智慧。施特略夫的善良,太过愚蠢和卑微。好人的世界会是一片祥和,而老好人的`世界则会是哀鸿遍野。放弃底线,模糊边界,不是真正的善良,而为了满足自己的拯救情结,到头来遍体鳞伤、满目疮痍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最亲最近的人。
玩月亮走月亮读后感篇5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看《月亮与六便士》,第一遍是骂克兰德这个渣男----他可真是渣得不能再渣了!抛弃妻儿不说,朋友施特略夫和妻子勃朗什把重病垂死的他接到家中、象父母一样照顾,病好后,勃朗什跟她走了!同居三个月,勃朗什自杀死亡,而他只是冷漠的说:因为她精神不健全,总是逼着她沿着一条她自己也知道必然通向毁灭的路上滑下去。
愤愤地要把书合上时,作家毛姆用带着消毒水味的手术刀,把人性解剖开来,吸引着往下读:
“男人的灵魂在宇宙的最遥远的地方邀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尽管也有很少数男人把爱情当作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这些人是一种可怜的生物。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身边这样的恋爱故事真的是不少。
看了第一遍,有个很大的疑问?他为什么永远不缺优秀朋友、年轻女人,为什么创作激情永不枯竭,为什么临死让爱塔烧掉自己的杰作?
接着看第二遍、第三遍......,看着看着,艺术大师的人生之谜一点一点地解开了---------
“思特里克兰德的精神一直脱离了他的躯体到处漫游,到处寻找寄宿,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呢。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如果责备他没有这些感情,就象责备老虎凶暴残忍一样荒谬。”
有几人能做到这点呢?
“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正在宇宙的一片混乱中找到了一个新的图案,正在笨拙地把它描摹下来,因为力不从心,心灵非常痛苦。这种热望无时或止地刺激着他,叫他奔向一个他自己也不清楚的目标,燃烧着他心灵的激情发泄完毕以后,他对自己画出来的东西就再也不关心了。他象是森林里的一头野兽,在一阵猛烈追猎后躺在那里休息。”
“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真正的杰作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就是这样鲜为人知的,难怪爱塔遵照克兰德的遗愿烧掉作品。难怪作家毛姆发出了这样的共鸣:“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书的酬报。”
克兰德对画画的执着追求、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吸引着有思想的医生、作家、画家,他们成为了朋友;同时,漂亮的年轻女人勃朗什、爱塔,被他的从不报怨、从不沮丧、从不服输所征服,全然不顾他的无礼、贫穷甚至讥笑!心甘情愿地为他冒险,和他一起颠沛流离!
再读着读着,觉得书中的人物和情景在我周围随处可见、而自己以前并没留意:
比如:克兰德妻子贬低克兰德,并不是真心的想贬低,只是“好象由她自己说出他最大的缺点就可以保护他不受她朋友们的挖苦以的。”。
我们经常听到朋友们贬低亲近的人,大多都是情着这样的心态。
再如:“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不喜欢的事,做与不做,最大的不同就是“灵魂宁静”。
书中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太多了!何时掀开,都象是在和知己倾吐心声,谈一会儿都会心旷神怡!
“好的作品让人颤抖、让人回味、让人悲观,悲观过后才能变得通透。”《月亮与六便士》,给我打开了看世界的另一扇窗户,从这里望去,可以看见“激情”-------传递着心灵财富的天使,正在专注地发掘和引导普通人潜在的才能!不幸的是,四周都有它的天敌-----物欲!是天敌消灭天使、还是天使消灭天敌?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这里。
玩月亮走月亮读后感推荐5篇相关文章:
★ 射月亮读后感6篇
★ 甜月亮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