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写作文有助于我们在思考中形成独立的见解,增强自我认知能力,作文的语言风格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口语化的,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家乡美食作文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乡美食作文篇1
“来来来,香脆的麻花”、“冰凉粉、豆腐脑啊!”老家的清晨,常常被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吆喝声在黎明中唤醒。兴平,紧邻西安,是我的故乡,也是爷爷出生和工作的地方。
三年级以前,每次寒暑假,我都会回到那里住一段时间。一起度假的还有二伯家的堂姐。几乎每天晚上,我们都会争吵一件事。“明早我去!”“不行,你都去了好几次了!”每次吵得不可开交时,奶奶都会出来打圆场:“明早还是妹妹去吧,姐姐后天再去,哈!”此时,我就像中了大奖一样在床上手舞足蹈。爷爷也会走过来,帮我们盖好被子:“好好睡觉,明天起早点哈!”
我们争吵的这么厉害,只为一件事:我们都很喜欢吃镜糕,爷爷为了满足我们,几乎每天都去买。我和堂姐也都想陪爷爷一起去,但是电动车太小,只能承载一大一小。
说起那镜糕,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它外表白里透红,中间夹有软糯饱满的红枣与红豆,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腻、满嘴清香,再配上特有的杏仁油茶,一份早餐,便能体会到人间的酸甜苦辣咸。
买镜糕的路程也是一天快乐的开始。爷爷早早的将他的“小电驴”停在门前等候我们。洗漱好后,我欢快的窜上车后座,爷爷发动车子,奶奶往往是不停的叮嘱我们:“骑慢点哈!”
爷爷好像认识很多很多的人,一路上和他们打着招呼。小城不大,一会就到了镜糕最好最有名的北巷了。这条巷子里,有卖胡辣汤的张叔,也有卖肉夹馍和凉皮的李婶。8点的样子,去北塔寺的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
镜糕铺前已经排了不少人了。老板远远的看到爷爷,就大声的打招呼:“王大爷,带孙女来买镜糕了。”爷爷笑着应了声,招了招手示意老板赶紧忙,我们则继续排着队。
前面的队伍越来越短,我也越来越高兴。终于轮到我们了,我接过盛满镜糕的盒子,道了声谢谢便拉着爷爷往家赶。一路上,镜糕盒子被我捂得紧紧的,生怕热气跑了出来
听爷爷讲,今年特殊情况,现在的巷子里只有几家店了,有些铺子已经搬走了。但那镜糕铺前的欢声笑语仍是让我记忆犹新。
家乡美食作文篇2
我的家乡临海古镇有一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美食炒麻糍。
在老家的街头巷尾,炒麻糍却是一种人人皆知的食物。炒好的麻糍上面洒了一大把配料,香气扑鼻。配料之王鸡蛋更是让它变得金灿灿的,为每一块麻糍戴上了皇冠。这么诱人的麻糍怎么能不让人们馋涎欲滴呢?
作为小吃货的我,当然要看看厨师大神们是怎么做出如此美味的炒麻糍的。厨师们首先拿出了几件炒麻糍神器平底锅、菜刀、饭铲。他们把一整块16k书本大小的麻糍“抛”到了平底锅里,同时将各种美味的配菜也一起下了锅,然后一手拿饭铲一手操起一把菜刀,迅速地翻炒起来。“麻糍那么重,厨师们炒起来不累吗?”我正纳闷着,却看见厨师们手起刀落,把麻糍切成一个个小方块,接着熟练地翻炒起来。我非常好奇,为什么他们不切好再下锅呢?只见锅里的一块块麻糍又粘在一起了,厨师们又再一次边切麻糍边炒起来,切和炒两个动作的切换干脆利落,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炒麻糍就做好了。那一块块麻糍上裹满了散发着清香的配菜,与糯米的米香融合在一起,再加上麻糍粘稠的口感,让每一位顾客都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没有娴熟的工艺,自然做不出好吃的炒麻糍,制作炒麻糍的厨师们是应该得到感谢的。
炒麻糍不仅色香味俱全,还带着家乡的味道,因此,回上海时我们总要带一些麻糍。“请你们比一比谁做的好。”这不,家里就开展了一场“炒麻糍比赛”,作为评委的我滔滔不绝地评论起来:“爸爸的那碗需要改进,奶奶的还不错”一通评论后我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炒麻糍非常美味,还寄托着我浓浓的思乡之情。如果炒麻糍在我的美食榜上是第二,那就没有其它菜敢称第一了。欢迎您来临海品尝炒麻糍哦!
家乡美食作文篇3
口酥是泉港的特色美食,在泉港可谓家户喻晓,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炸口酥,口酥又香又脆,尤其是刚出锅的那一种,金黄金黄的,上面还冒着油星子呐!光是说就让人垂涎三尺更别提咬下去入口酥松,颊齿留香……听到这里你是否已经爱上咱泉港的口酥了呢?那就听我来给你介绍一下美味的口酥是怎么来的吧!
先用面粉加温水加适量的油拌成面团,切成一小块用圆形的木棍擀成一张张均匀的'薄皮,皮如果不薄,嫩那炸出来就会硬邦邦的,咬下去准会咬掉两颗大门牙,包陷一般有花生和芝麻两种口味,芝麻馅的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包馅是很有讲究的,如果你给它塞个大饱,炸的时候它就会咧开嘴笑漏出里面的馅连一锅的油都“污染”了,只能给它喂“七分饱”,接下来就是给它捏花边了,这可是最难的至今我还没学会,捏花边需要两只手配和的很好才可以,一只手要平稳的端着,另一只手把口酥两端捏紧,不然调皮的馅儿会偷偷溜出来。做完这道工序就可以下锅炸了,一个个捏成之后,分批放入油锅炸熟,即成又酥又脆又香又甜的口酥。口酥呈月牙状,熟之后一个个漂在油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做口酥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这时的口酥不仅酥脆可口更是泉港人有关家乡的美好记忆。
听我介绍了这么多,想一尝为快吗?那么请到我的家乡泉港来……
家乡美食作文篇4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终于来临了。这可是个团圆、美满的节日,外婆准备了许许多多丰盛的美食,其中,有许多是我的最爱。
饭菜还没上齐,我早已在餐桌前等候多时了,望着这可口的饭菜,我更加迫不及待了。忽然,我那双锐利的眼睛,锁定了目标,我的最爱——土豆丝。那细细的、薄薄的土豆丝在灯光的照耀下,像金子般,闪闪发亮,油也显得透亮纯洁,金黄的色彩,薄薄的丝,好看的配菜,真让人胃口大增!我灵敏的鼻子凑近土豆丝,仔仔细细地闻了闻,我被这香喷喷的气味给带到了美食天堂,我的四周似乎香飘四溢,我早已垂涎欲滴。终于开饭了,我连忙拿起筷子,迅速夹起土豆丝,我连忙拿起筷子,迅速夹起土豆丝,直往嘴里塞,那香甜可口的美味,在我的舌尖久久回味。我曾经在百科全说中看到过土豆十分有营养,是天然的美容佳品,能减肥,能吃出好的性格,能调整虚弱的体质……我吃时更加带劲了!土豆丝美味又有营养,而清蒸排骨也是我的最爱呢!我的眼睛发着“绿光”,找到了下一个目标——清蒸排骨。排骨虽然不像红烧肉那样色彩鲜艳,但却十分朴素,清淡的汤汁中漂着一些绿油油的葱、蒜等配料,看上去就很美味。一块块白白净净的'排骨似乎在汤汁中悠然自得地泡澡呢!闻上去香喷喷的,我急不可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块,我连忙夹入嘴中,鲜嫩的排骨在嘴中不停地咀嚼着,入口即化,实在太好吃了。听说,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人来说,可以有十全大补汤的效果。“是药三分毒”,而排骨可以补钙,增强体质,蒸排骨又比较健康。食疗总是比药疗好,还美味可口,不用受罪,肝脏和肾脏得到了保护。
我的家乡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有许多色、香、味、美俱全的美食,想到这,我的口水就流三尺长了。
家乡美食作文篇5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门水产极多,别说鱼、虾、蟹了,贝类都有好多种。蛎蚜、花蛤、蚬子,特别是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倘若去市场上瞧一瞧,卖水产的摊子里肯定都有卖。
我常把文蛤和花蛤混为一谈,其实文蛤的味道要比花蛤更鲜。文蛤的壳比花蛤的更尖锐一点,铰合处更突出,要是把文蛤的两瓣壳分开,放远一点看类似两个小三角形,但底边更为圆润些。文蛤壳的颜色以赭石色为主,并不花里胡哨,花纹也似乎没有规律可循,有的像年轮一圈一圈展开,有的像起伏极大的波浪线,放在阳光下还有点像猫眼石的纹路。
母亲爱吃文蛤,常买。我们家的吃法挺简便的,先将买回的文蛤用小的刀子将壳分开,洗净用料酒炖着吃。文蛤肉虽小,但吃起来肥肥嫩嫩的,还不腻。特别是它的鲜味,像是海水浓缩的海盐的鲜香。
吃完肉,我常常将文蛤壳在桌上一个一个叠起来,玩叠叠乐。小时候去吃酒席,凡酒席上有炒文蛤,我们小孩就坐在一起,等着吃剩下的文蛤壳,把各自得到的垒在一起比谁叠得高。
家里买回的文蛤都会放在一个装满水的脸盆里,母亲说让文蛤先把肚子里的沙石吐出来。我就经常趴在边上看文蛤“吐舌头”,一趴就是半天,要是一个不小心,还会被文蛤喷出的水滴溅到脸上。对我来说,文蛤带来的乐趣可不仅来自口福,更来自这样的游戏。
家乡美食作文篇6
我的家乡在梅州,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色味俱全的客家美食。我最喜欢的风味食品还是我们梅州的盐焗鸡了。
盐焗鸡是久负盛名的客家菜肴,它皮软肉嫩,香浓美味,并具有温补功能,从古至今均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
想要自己动手做盐焗鸡,必需得准备齐全制作原料有:拥有毫无赘肉又蓄满力量身体的三黄鸡一只(不宜选择饲料鸡,否则吃起来鸡味不浓)、已经结束植物生涯的沙姜一小块以及香菜两棵。
准备好食材后,便可一步一步地做了:首先将沙姜洗净并刮去外皮,剁成细末,香菜去头,洗净沥水待用;其次把三黄鸡洗净去内脏,斩去头、脖子同鸡脚,用厨房纸吸干水分;再用准备好的沙姜涂抹全身,腌制五分钟;接着,用厨房纸包住三黄鸡,要比所有的严实加起来还要严实;随后,在瓦煲底部撒入粗海盐,放进包好的鸡,继续倒入粗海盐包裹它—三百六十度环绕全体;最后,盖上盖子,开小火煮上六十分钟左右后,盐焗鸡大功告成!
这一盘菜端出来,散发出来的香味顿时弥漫着整个厨房,久久不愿散去。先仔细端详这盘菜—通身金黄的盐焗鸡,加上深绿色的香菜点缀,让人看上去就食欲大开。再尝尝它的味道,哇,又咸又脆的鸡肉吃进嘴里,又嫩又滑,别有一番风味,吃了第一口,就想吃第二口,根本停不下来—真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啊!
这么美味的盐焗鸡,背后必定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盐焗鸡是客家人南迁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将其宰杀,放入盐包中,好随身携带。到搬迁地后,这些原料可以缓解食物的匮乏,又可以滋润身子。相传,有位客家妇女将盐焗鸡给体弱多病的孩子食用,没想到孩子吃后身体逐渐恢复,并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状元。从此,这道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运用智慧制作的菜肴,家喻户晓,成为每位客家妇女的拿手好菜。
听了我详细的介绍,你是否被我勾起食欲,立马爱上了这咸香可口,别有风味的盐焗鸡呢?那就快来我美丽的家乡客都梅州品尝吧,热情好客的客家人欢迎您!
家乡美食作文篇7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各个不同,也有着各个不同的俗意,但是在我们的老家那最常见的习俗便是打麻糍。
一到过年,就家家动手,热热闹闹地打起来。年三十打麻糍成为不成文的乡规,似乎不打麻糍就不像过年,乡里人家里有专打麻糍的石卯和粗大的麻糍棒槌。于是,奶奶便带着我一起去老家参加了打麻糍的队列。
刚一到那,外婆便把那在水中泡了足足两天的糯米拿了出来,在给它洗了个冷水澡之后,便又将它放入蒸笼里给它做了个桑拿后,它便已全新的面容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此时的糯米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硬邦邦的样子了,那软耷耷的样子仿佛就是做过桑拿后的人舒服的样子,一粒粒糯米也因为吸收了水份而变得饱满,闻起来还有一阵淡淡的米香。之后便到最重要的步骤,也是做麻糍的高潮——打麻糍,先将全部的糯米都倒进石卯中,之后,便由两位强壮的青年来打麻糍,一个打一个翻,轮流交换,砰,砰,砰坚定有力的打米声传入了耳略,人们也随着打米声点燃了那颗对新年家人团聚的欣喜和激动。但你别看那青年这么有力气的样子就小看了这个环节,其实单单是那个麻糍棒槌就有好几十斤的重量呢!更别说糯米黏乎乎的,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很快当敲的人累了的时候,便跟翻的人交换,使得不会那么劳累。渐渐的那一颗颗的糯米在麻糍棒槌的关照下渐渐又变了样子,很快一个纯白色的大面团便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如果不是亲眼见,我绝对不会相信,这竟是由众多颗糯米组合而成的。终于,到了最后的一个环节了,众多的妇女一齐围绕在面团前,轻轻扯出一小块来,放入自己所喜爱的料浆之后,再将小团对折,轻轻扯下,揉成一个圆球样而压成圆瓶形,麻糍的样子就做好了,而圆圆的样子就象征了那团团圆圆的俗意,在蒸笼底部撒上一层面粉,防止麻糍黏牢后,再将其蒸好,便分发给每一个妇女,她们便将其带回家中,一齐与家人分享新年团圆的喜悦欢乐气氛。
麻糍不仅香脆美味,使人留连忘返,而更无法让人忘记的便是与家人一起吃时团圆那温馨与美好。
家乡美食作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 家乡红薯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