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优质6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应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教案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也应与教学进度相协调,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优质6篇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我们家的猫》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①了解作者笔下猫的特点;②学习本课7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屏息凝视、无忧无虑、变化多端、淘气、尽职、古怪、”等词语。

操作目标:①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②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③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思维能力;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2、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四、课时:第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八张姿态各异的猫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喜欢)是啊,猫是那么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笔下的宠物儿,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这不,我们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我们家的猫(板书:我们家的猫)。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认识的字。(学生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师:刚才我们把课文读了一遍,那么你们说说老舍爷爷写了几只猫?

生1:两只,一只大猫,一只小猫。

生2:一只猫。

师:到底写几只呢?别急!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哪为同学具体说一说?

生: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四段第一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

师:说的真棒,你真认真,还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是的,课文的1、2、3自然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自然段是写它小的时候。那么,作者是怎样写他家的猫呢?

(三)自读课文,品味内容。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呢?请大家快速地读读课文,完成下面填空,并说说你是怎么读懂的?(大屏幕展示)

这是一只( )的猫。

(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说。)

(生可能填:古怪,老实,贪玩,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胆小,勇猛,淘气等词。)

(师随机指导理解)

(1)“屏息凝视”(意思是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猫的尽职?猫怎样屏息凝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视”的情形。

(学生无法准确描述时,课件播放一段《猫捉老鼠》的片段)

然后引导学生说:“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只见它瞪大眼睛,连呼吸也不敢,….”生活中遇到过“屏息凝视”的情况吗?学生联系过去的生活经验运用“屏息凝视”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回答)

师小结:瞧,为了抓住老鼠,猫是多么尽职啊。

(2)“尽职”在文中指什么?(指猫等老鼠)。文中只写了大花猫等待老鼠,却没有写捉老鼠的时候。为什么?是不是作者忘了写?

(大花猫在等待老鼠出洞时,大花猫就非常尽职;当老鼠出现时,大花猫一定更尽职,所以不必再介绍)。

师小结:是啊,有了这么尽职的猫,再狡猾的老鼠也插翅难飞。

(学生填写“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可能需要指导,应启发学生抓住第二自然段“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让学生懂得,那些句子都是在写猫高兴时的特点。

学生填写“淘气”时,可能出现把小猫撞疼了也不哭,说成是勇敢的猫。应指导学生说说“勇敢”是指在遇到什么情况时才能说。)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从文中找出这么多描写猫的性格特点的词语。

(1) 现在请你们把这些特点归类,哪些词语写小猫、哪些词语写大猫?

(2) 那么描写大猫的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写作顺序,重新排列这些特点。看谁排得。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胆小)(勇敢)

(师根据板书相机引导理解“古怪”)

师: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组间讨论。

(前后自相矛盾)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师:把这么多自相矛盾的特点集中在一只猫身上,难怪作者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的作用可以渗透讲解----总起句)

师:大花猫性格古怪,小的时候又很淘气,面对这样一只古怪而又淘气的猫,老舍爷爷一定感到很头疼吧?

生:不会,他非常喜欢他家的这只猫。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是啊,古怪也好,淘气也罢,在老舍爷爷眼里都非常可爱。把你喜欢的(文中最能表现作者爱猫之情)的句子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喜爱之情,同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①“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从这个字读出什么味来?

②这个句子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爷爷,谁来演猫?

(学生表演)

师: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温柔可亲啊,似乎是一个孩子在向大人撒娇。真棒!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猫的身体接触到老舍爷爷的腿时,老舍爷爷讨厌他吗?请小组之间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师:是啊老舍爷爷所感到的不是猫碰了他,撞了他,而像一位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他,可见老舍爷爷对猫是多么喜爱啊!其实只要我们对动物充满爱心,人和动物是可以和睦相处。谁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把老舍爷爷的爱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我们也一起读一读吧。

师:谁还有不同的看法(或找到不同的句子分别指导)

(2)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比一比,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课件出示)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一个个脚印。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把脚印比作小梅花,多美啊,尽管是猫踩脏了稿子,但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朵朵小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直说“踩几个脚印”其厌烦之意一目了然。)

师指导朗读:你能把这两组句子不同的感情读出来吗?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找学生朗读)

(3)读一读,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

▲说它很老实▲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小组间讨论,发言。

教师明确:同学们说的真好,第一句是通俗的说法,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娓娓讲述自己的宝贝

师: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等。但是作者却写得如此具体生动,如此惹人喜爱,这更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自愿结组,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或作者热爱生活,观察仔细等等)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老舍爷爷的爱猫之情。

(引导学生想一想猫的叫声“长短不同,丰富多腔,粗细各异。”使作者觉得自己是在欣赏什么?)(乐曲,体会爱猫之情)

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找同学朗读)

(4)老舍爷爷家的猫性格这么古怪,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那些性格?

生:我非常佩服猫的勇猛,它“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生:小猫很有趣,路还走不好,玩起来可是“没完没了”,“撞疼了也不哭”,活像个顽皮的小男孩。

生:我特别喜欢小花猫的天真、淘气,你看它“抱着花枝打秋千”,玩得多开心!

师:一只猫,老舍先生用如此富有深情的句子把它描述得栩栩如生。这一切都来自于老舍先生对于猫真挚的感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饱含深情的文章吧!

师引读:

师:说它老实吧,……什么事也不过问。

生:可是,……它也不肯回来。

师:说他贪玩吧,……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生:可是,……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五)扩展延伸,培养能力。

老舍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真是惹人喜爱,今天语文小博士又给大家带来礼物,看看哪组能赢得到这顶博士帽呢?(出示课件)

(1)第一自然段先写大花猫老实,再写贪玩,最后写尽职,这个顺序能条换吗?

(2)为什么不先写小花猫,而是先写大花猫?

(3)这篇课文原来题目是《猫》,后来为什么改成《我们家的猫》?

同学们,小组合作展开丰富的想象吧!(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愿同学们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七、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猫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胆小)(勇敢)

喜 爱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篇2

设计理念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

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4、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柳永

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阅读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附: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风景画 潮来之状

风俗画 演习之威 正面描写

弄潮之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之盛 侧面烘托

【教学总结】

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认5个一类生字,3个二类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名人幽默,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幽默和识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幽默。

基础知识:

生字:

需:(上下,雨,6)

1.需要:(1)应该有或必须有,(2)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2.需用的东西:军需。

组词:需要、需用、需求、需索。区分:须要:一定要。

铅:(左右,金,5)金属元素,铅字铅印铅笔铅粉铅球

废:(半包围,广,5)1.不再使用,不再继续,半途而废,2.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废话。

篓:(上下,竹、9)纸篓、鱼篓、竹篓

意思:盛东西的器具,用竹、荆条等编成。

误:(左右,言,7)(1)错误:误解,(2)耽误:误点,(3)使受损害:误人子弟,(4)不是故意,误伤。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2.学习一类生字,认识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了两篇名人的文章,你对名人的幽默有什么样的印象呢?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两篇和名人有关的幽默。

二、学习生字,扫清障碍。

三、巩固练习:1.给生字进行扩词。2.听写练习。

四、作业:写生字,组2个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文人的'幽默所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生字卡片。2.扩词练习。

二、教学新课,学习《特殊需要》

1.自由练习读,你认为什么地方最幽默,说一说。

2.指生读。了解爱因斯坦和秘书的一次对话,表现了科学家的智慧和幽默。

3.读幽默。体会幽默所在之处。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5.体会这种语言形式简洁夸张,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三、课外延伸。请同学讲讲你所知道的名人幽默故事。

四、作业设计:小练笔:自己试着改写一则幽默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处理书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写出几个带有“娄”的字:篓、蒌、数、屡

二、游戏:18猜

(一)方法:

1.由甲同学心里想一位名人,大家猜。

2.这位名人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在世的,也可以是去世的。

3.把所想的名人悄悄地告诉给同学乙,证明所想名人是谁。

4.小组其他同学提问题,可以问18次,或者小组同学自定次数。

5.小组同学如果没有猜对,学生甲获,反之为败。

游戏规则:

一次一个同学只许问一个问题,学生甲只能回答“是”或“否”。

(二)请一组同学做一遍游戏。

(三)小组内同学进行游戏。

三、作业设计:

回家后同爸爸、妈妈一起玩18猜的游戏。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篇4

【题目】

?父亲的菜园》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难点: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

课件

【学案】

一 、自读导航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勾画出生字词语,将生字注上拼音,小组长检查,全班订正。齐读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疑问,小组收集整理问题。

二、合作交流,点拨释疑

1、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父亲为什么要在荒坡上开垦菜园?家人的态度如何?父亲的态度又是怎样?

3、现在,父亲的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4、精读文本

父亲的菜园由一块荒凉的坡地变成了一块碧绿的翡翠,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后来呢?(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在书本上批注,然后分小组汇报。)

5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找一找,画一画,同桌交流,从这些词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推荐课外阅读《愚公移山》。

【导案】

一、编制学案、课前预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勾画出生字词语,将生字注上拼音,小组长检查,全班订正。齐读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疑问,小组收集整理问题。

二、合作交流,点拨释疑

1、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

(因为新修公路是我家失去菜园,而普通农家能吃的菜只有新鲜的蔬菜,没有新鲜蔬菜就只剩下饭,如何下咽?就等于婴儿断了奶。)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把没有蔬菜的农家比作断了奶的婴儿,这个比喻句说明新鲜蔬菜对于农家生活来说是多么重要。)

2、父亲为什么要在荒坡上开垦菜园?家人的态度如何?父亲的态度又是怎样?(因为在我们这里要找一块地当菜园是相当困难的。山坡上尽是石块,而父亲要去开垦,全家人感到很惊讶,认为父亲是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父亲的态度很坚定。(坚毅)

3、现在,父亲的菜园是什么样子的?(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的黑亮,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前在荒凉的山坡上。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

4、精读文本

父亲的菜园由一块荒凉的坡地变成了一块碧绿的'翡翠,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后来呢?(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在书本上批注,然后分小组汇报。)

①父亲每天就直到才,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开垦荒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垒石挑土)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还四处拾粪,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豌豆肥田、拾粪肥田)

5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找一找,画一画,同桌交流,从这些词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四、课外延伸。

推荐课外阅读《愚公移山》。

板书设计:

28父亲的菜园

荒凉的坡地 → 精心伺候 → 碧绿的翡翠

↓ ↑ 勤劳执??

开荒垦地 拾粪肥地 不畏艰辛

↓ ↑ 坚持不懈

垒石填土 → 豌豆肥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

1、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说说本课的阅读要求。然后按照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和批注,要把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画出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并把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说明,父亲是在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园的情况下决定开垦新的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讲了四点:

(1)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

(2)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石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些可怖的岩石。

(3)当菜园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的时候,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去肥土。

(4)四处拾粪,伺候这块菜园。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中体会到父亲勤劳、坚韧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来体会,然后说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梳理。

(1)决定开荒。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开垦荒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垒上石块。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种上豌豆。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豌豆肥田。父亲说:‘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节俭、对土地的热爱)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上跳,向前跳。

2.感受与老师、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欢快的背景音乐。

2.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树)若干,小虫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

1.模仿小动物走路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学小动物走路吧!(小狗、小猫、小鸭、小兔子等等)

2.一起来学小麻??

幼儿扮小麻雀,教师扮麻雀妈妈,听音乐模仿小麻雀动作:四散飞、跳一跳、吃虫、喝水等。

游戏“小麻雀捉虫”。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爬上“树”,当听到捉虫的信号时就跳下来,“飞”出去捉虫。

师:宝贝,现在你来当小麻雀,找一棵大树来当做你的家。不过,你在听到捉虫信号的时候,一定要飞出去捉虫子,要不然你会饿肚子的。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次练习。动作指导:两脚并拢,稍蹲,轻轻跳下来。

3.请个别幼儿示范轻轻跳的`方法。

游戏:

1、游戏:小麻雀做客

引导幼儿去同伴的“家”做客,鼓励幼儿尝试从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动作指导:要跳得又轻又稳。)

2.游戏“大花猫来了”。

小麻雀从“树”上跳下来,四散飞,找食吃;听到“大花猫”的叫声,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师:我们要轻轻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大花猫”听见。好吗?

师:孩子门,你们已经学会了从树上往下条的本领,现在可以自己到地上找东西吃了,要轻轻地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小动物们听见,看到小动物来了,要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3.放松活动:捉小虫。

教师撒小虫,幼儿四散在地上捉虫,捉完虫,四散地跟着教师飞回教室。提示语:“一只小麻雀也没被动物捉去,本领真大。狗走了,我们又可以去找吃的东西了。看,那儿有什么?……吃饱了吗?该回家了。让我们把虫带回家去吧!”

课后反思:

小班孩子喜欢各种动物,用动物作为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根据孩子们爱模仿的特点,本节课用麻雀妈妈这一角色带领小麻雀们学习本领,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

小百科:麻雀是雀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除树麻雀外,雌雄均异色。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篇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共54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30人,班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平均分。占全县第xx名。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仍然有个别学生纪律差、学习差、书写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上进心,对语文科不感兴趣。

二、本学期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三十二篇课文,八个语文学习园地,要求学生掌握200个生字和若干新词,进行八次作文训练,多次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本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握200个生字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诚守信的好品质。教学的难点是会20篇精读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基本结构,八次作文训练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设想。

1、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自觉性。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3、加强学生听、读、写等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达到成绩不断上升。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教学1——4课,完成课后作业。

第2周:教学5——8课,完成第1次作文训练。

第3周:教学9——12课,完成课后作业。

第4周:教学13——14课,小结学月的教学内容

第5周:教学15——19课,完成第二次作文训练。

第6周:教学20——23课,完成课后作业。

第7周:教学24——26课,完成第三次作文训练。

第8周:教学27——29课,进行第四次作文训练。

第9周:教学30——32课,进行第五次作文训练。

第10周:教学第八个语文园地,进行第六次作文。

第11周——期末,进入期末全面复习,进行7、8次作文训练。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优质6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优秀6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7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精选6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教案通用6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优质8篇

小学英语四年级教案8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7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最新8篇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优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8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