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教案的细致评估,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节奏与接受能力,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言类儿歌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言类儿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习中增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意识。
2、培养学生物尽其用,不浪费粮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品质。
教材分析
重点: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反思自己对待粮食的态度,从中培养“爱惜粮食,从我做起”的情操。
难点:培养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示班会主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春天,自强自立,奋勇向前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但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的身边却滋生出一种阻碍我们前进的不良现象,请看图片:(课件出示学生饭堂学生浪费食物的图片)老师:这种浪费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学们的身上,甚至整个社会浪费粮食的现象都很严重。看到这被遗弃的盘中餐,你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谈体会。(预设:学生1:同学们这样浪费粮食太可惜了。学生2:这种现象不应该发生在我们身边。学生3:把粮食这样随随便便就扔掉,太浪费了。)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我们每天浪费一粒米,一年的经济损失将达到上百万,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口将节约粮食64800公斤,可救灾民64800人,可供180个农民一年的口粮,多么惊人的数目啊!今天我们开展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主要是让大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全体同学都能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本次班会的主持人同学和同学。
两位主持人上场,宣布:《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展开班会活动
主持人甲: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但仍然不能丢掉这种美德。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经历过那饥肠辘辘的年代,也没有真切的体味过从播种到收获的艰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在田里劳作的吧。
播放课件:课件内容(农民伯伯春播、选种、浸种、耙地、保水、施肥、除草……烈日炎炎,汗水浸湿了衣背,太阳晒黑了皮肤,他们全然不顾,依然劳作不已。)
主持人乙:看到了农民伯伯辛勤劳作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预设:
学生1:我想到了一首古诗《悯农》,我想和大家一起背一背。学生齐背:《悯农》。
学生2:烈日炎炎,我在家里吹着空调,喝着饮料,而农民伯伯却顶着烈日辛勤劳作,他们太辛苦了!
学生3:对,我们应该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学生4:看到农民伯伯那么辛苦的在田间劳作,我想对同学们说:“粮食是汗水换来的,请同学们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学生5:粮食确实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以前我们浪费了许多粮食,太不应该了,太对不起农民伯伯了。
学生6:我知道了爱惜粮食就是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表现。
主持人甲:大家说得真好,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真可谓是“粒粒皆辛苦”呀。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就是丢弃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历史上有很多德高望众的人,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告诫我们要爱惜粮食。现在,有请同学为大家讲一讲伟大领袖毛主席勤俭节约的事例,让我们在聆听中互勉互励吧。
学生讲毛泽东勤俭节约的事例:
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毛泽东的女儿有一次上学吃窝窝头时,只把里面的枣掏出来吃,其余的都扔掉。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他的女儿。从此,毛泽东的女儿再也不浪费食物了。
主持人乙:毛主席勤俭节约的言行,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费粮食的现象在我们身边也越来越多。接着,请欣赏小品《饭堂》。
(表演小品《饭堂》:台上出现若干学生,分别为a、c、d--围在卖饭窗口。a怀中抱五个馒头,被b无意中碰掉一个,旁者想拾,a用脚一踢,雪白的馒头如皮球一般在地上滚动起来。c买了一碗菜,端着看了看说:“我不爱吃豆腐、粉条。”说着把满碗菜泼了个净光。其中有同学批评他们浪费食物的不良行为。)
主持人甲:这几位同学的表演很精彩,也让我们受到了要爱惜粮食的教育。我想采访一下我们班上的同学,你们以前有没有浪费过粮食呢?以后会怎么做?(现场采访)
通过刚才的采访,我知道我们班上的同学以前也有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不过大家都表示以后改正,我听了很高兴!现在,大家一起来齐读几句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来警戒自己吧。
(课件出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伯儒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每一食,便念稼樯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吴兢)
主持人乙: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么办呢?可以任选一题,进行分组讨论,时间2分钟。
(课件出示:1、晚上家里吃饭时,妈妈给你盛了满满的一碗饭,你吃不了该怎么办?2、妈妈今天中午给你带的饭菜你不爱吃,应该怎么办?
3、当你发现有的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正要倒掉时,你该怎么办?)
讨论后,推选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节约粮食的好方法:1、吃饭前自己能吃多少饭就盛多少饭,如果觉得一碗饭吃不了,就先拨出去一部分。2、吃饭时不挑食,把自己盛的.饭吃完,不要剩饭,不要把饭粒掉到桌子上。3、如果看到有的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倒掉时,我们要及时地进行制止和劝阻。)
主持人甲: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儿歌《白米饭》和《爱惜粮食》,从中受到“爱惜粮食”的熏陶吧。
(课件出示《白米饭》:白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我们吃饭要爱惜,浪费一粒不就当。《爱惜粮食》:小朋友,告诉你,我的名字叫粮食。一日三餐我为主,食用可以长身体。农民种田真辛苦,风吹日晒忙四季。一粒粮食一滴汗,粮食掉了真可惜。中国人口十多亿,粮食实在不富裕。不要小看一粒米,积少成多了不起。爱惜粮食品德好,小朋友们要记牢,要记牢!)
主持乙: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用汗水换来的,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应该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做到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下面请班长同学宣读《节约粮食倡议书》。
(课件出示:《节约粮食倡议书》: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有多少人因饥饿正在死亡的边缘徘徊,还有多少父母正在为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同学们,为了让贫苦家庭早日远离饥饿,让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为此,班委会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从细微处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班级”的带头人,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吧!)
三、总结主题班会
主持甲:下面有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进行本次班会的总结。
老师:同学们,老师现在很高兴,因为我们师生共同经历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真正体会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爱惜粮食”的意义,更学会了如何去节约粮食。相信每位同学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
主持人合:同学们,请珍惜粮食吧!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做一名爱惜粮食的小卫士!本次班会到此结束!
语言类儿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打年糕的主要过程,尝试动手参与打年糕,感受过年的传统习俗。
2、学念童谣,体验民间过年欢乐祥和的气氛。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打年糕的视频及图片,年糕的成品,和附近能打年糕的.家庭联系。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讨论交流。
你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吗?
他们是怎么“打年糕”的?
用木桶把米蒸熟→用石杵捣→用木棍擀→用线切割→晾在竹片上
人们为什么在正月里要打年糕?(过年的习俗,讨个好彩头,寓意年年高)
2、观察年糕成品。
你吃过手工制作的年糕吗?
还有哪些不同的年糕?(机器制作的)
年糕可以怎么吃?
3、学习朗诵童谣《吃年糕》。
了解了手工制作年糕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学学童谣吧。
4、参观年糕制作。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能制作年糕的家庭,请幼儿亲自观看年糕的制作。
幼儿参与用石杵捣米粉。
尝一尝刚做好的年糕。
附:童谣
吃年糕
摇啊摇,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请我吃年糕。
糖蘸蘸,少吃块,
酱油蘸蘸吃半块。
语言类儿歌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参与相应情境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友好相处的快乐。
2、结合儿歌内容,认识有关的字,丰富词汇。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每人别上胸饰扮演松鼠或小鸟,教师扮演松鼠妈妈。
2、准备好头饰和斧子道具,配班教师扮演小熊。
3、挂图一副。
4、活动室布置成森林场景(其中有几棵立体大树),幼儿席地坐地上。
活动过程:
一、进入儿歌描绘的情景,引起幼儿兴起:
1、小朋友们,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小熊扛着斧子入场,边走边唱:我是一只小熊造房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造的很漂亮。
3、提问:谁来了?他想干什么?你猜它用什么造房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
4、通过情景对话熟悉儿歌内容:
小熊:(自言自语)小熊要盖房上山来砍树!好,就砍这一棵。
松鼠妈妈:不行,不行!
小熊:(指另一棵树)那我就砍那一棵。
松鼠妈妈:也不行,也不行!
小熊:(指幼儿坐着的那棵大树)那我就砍这一棵。
松鼠妈妈:呀!它要砍大树!
齐声:不行不行!不能砍,不能砍!
小熊:这棵不能砍,那棵也不让,为什么?
(小鸟,小松鼠――告诉小熊,小熊不能砍树的道理。如:大树是我们的家等)
小熊:我不砍树了,可我住哪里呢?
松鼠妈妈:小鸟小松鼠们,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熊想想办法,好吗?(小鸟小松鼠互相商量合适的'办法,并告诉小熊。)
松鼠妈妈:小熊,朋友们给你提了这么多建议,你认为住在哪儿最合适?(小熊对松鼠妈妈耳语)
松鼠妈妈:小熊让我暂时保密,等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二、学习儿歌《小熊砍树》
1、引导幼儿思考?还有那些生活在树上的朋友会阻止小熊的砍树行为,为什么?
2、出示挂图:提问:小熊住在哪里?它和谁住在一起?它住在树洞里舒服吗?
3、让幼儿欣赏儿歌,了解儿歌的名称(出示儿歌名称)
4、教师借助图片,文字完整的朗诵儿歌,认识相关字。
5、带领幼儿分角色学念儿歌(其中幼儿念小鸟,松鼠的诗句,教师念小熊的诗句。)
6、我们又多了一个好朋友真开心!我们一起来跳一个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庆祝一下好吗?
活动反思: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形式之一,它尽管几句简短的诗句,却表达了十分深奥的道理。就像这首诗文一样,以角色的形式来表现出爱护树木的道理,环保意识在幼儿心中已是初步形成了。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环保”这个词却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汇,怎样才能把它融入到幼儿心中呢,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含义呢。这首诗文的内容就给了幼儿答案。直接形象思维模式,在这首诗文中淋淋尽致的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运用不同的教育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感受诗文的意境,懂得诗文表述的道理。
语言类儿歌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教育幼儿应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 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 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4、 大胆说出自己对爱惜粮食的理解。
5、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对古诗《锄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够背诵古诗。
活动准备
配套的教学用书,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米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2、教师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7页,仔细观察。
师:快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
3、教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
4、.教育总结幼儿回答,教育幼儿吃饭时应坐端正,不撒饭。
5、教师朗读古诗《锄禾》,幼儿跟读。
师: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6、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
7、活动结束。教师再次强调要珍惜粮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讲解时不够生动,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饭时的表现举例来说明怎样吃饭才是正确的课会更生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课程要结束时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百科: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语言类儿歌教案篇5
活动名称:
铃儿响叮当(儿歌)
活动目标:
1、尝试分辨出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铃声,知道其用途,初步发挥幼儿合理的想像能力。
2、欣赏并初步学习儿歌"铃儿响叮当"。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铃声)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倾听铃声,导入活动1、媒体展示(闹钟),引起兴趣。
2、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它可能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
二、想想讲讲,经验交流1、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铃声?它有什么用呢?(提示:会告诉我们什么?)2、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3、讨论:如果没有这些铃声行不行?为什么?
三、欣赏儿歌,学习朗诵1、师示范朗诵儿歌。
问:你听到儿歌中有哪些铃声?
2、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3、幼儿跟老师一起表演儿歌。
语言类儿歌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2、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i、设计意图(一)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
(二)儿歌《哈哈镜》来源于中班主题"图形宝宝"中科学活动《哈哈镜》,幼儿对哈哈镜很感兴趣,给幼儿上一节关于哈哈镜的语言活动来加强幼儿对哈哈镜的认识了解。
(三)中班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可以按照儿歌的结构来替换新词,让幼儿有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生动、更有趣。
ii、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儿歌《哈哈镜》班级:中班课题领域:语言授课人:xx
一、活动目标
(一)情感目标:在看看、想想、做做的过程中,理解儿歌的内容,观察并感受哈哈镜所带来的变化。
(二)技能目标: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
(三)认知目标: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哈哈镜,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各一个;
(二)知识准备:幼儿在科学活动《哈哈镜》中已看到小猪照镜子的变化,知道哈哈镜的神奇。
三、活动过程(一)预备活动:手指游戏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小儿歌做动作)
?环节小目标】 整理幼儿情绪,提醒幼儿此时的注意力应该集中,让幼儿安静并尽快的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集体活动1、教师带幼儿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当魔术师吹泡泡,泡泡泡泡变大了(幼儿手拉手成大圈),泡泡泡泡变小了(幼儿手拉手成小圈),泡泡泡泡变高了(幼儿手拉手举高),泡泡泡泡变低了(幼儿手拉手放低)。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初步体验大——小、长——短。
2、出示各种卡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贝,它也会变魔术(出示哈哈镜)。它邀请了小老鼠、大象,还有小花、大树。看看哈哈镜将它们变成了什么样?(将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卡片放在哈哈镜前面)。
幼儿:小老鼠变大了,大象变小了,小花变高了,大树变矮了。
小结:哈哈镜将小的变大,大的变小,高的变矮,矮的变高了。
环节小目标:让幼儿自己观察哈哈镜给各种卡片带来的变化,提前感知儿歌内容。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师:小动物、小花、大树看到自己的变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幼儿认真倾听)。
环节小目标:教幼儿正面感知儿歌内容。
4、幼儿学习儿歌
(1)幼儿随教师一起学会儿歌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首儿歌?(想)现在老师念一句,请你们跟着念一句。(然后教师念一句,幼儿跟念一句)
(2)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用不同的体态动作表现出小老鼠、大象、小花、大树的变化。(引导幼儿从小、大、长、短的状态来做动作)环节小目标:
a、让幼儿亲自感受儿歌内容;
b、用动作来表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
5、幼儿集体完整地念儿歌(要求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整齐的念出来)环节小目标:检查幼儿对儿歌的掌握程度
(三)扩展活动,引导幼儿仿编儿歌师:神奇的哈哈镜真有趣,大的能变小,小的能变大,高的能变矮,矮的能变高,还会将谁变了呢?变成什么样了?(出示小兔、狮子、小草、房子卡片)幼儿:小兔变大了,狮子变小了,小草变高了,房子变矮了。
师:那我们将这些动物放进儿歌里来念一念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哈哈镜/真奇妙/大家快来照一照/小兔照照变大了/狮子照照变小了/小草照照变高了/房子照照变矮了。)环节小目标:a、进一步理解反义词:大――小,长――短;b、尝试依据儿歌的结构替换新词仿编儿歌
(四)结束活动:游戏"我也变"师:现在我也请每个小朋友排队来照一照哈哈镜,看看哈哈镜将你们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排队一个一个的照哈哈镜,要求幼儿不要插队,不要拥挤)(五)活动延伸1、在语言区角里投放一些大小、高矮、胖瘦的事物卡片,也将哈哈镜放在里面,同时在墙上附上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事物卡片来仿编更多的儿歌,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2、让幼儿认识凹面镜及凸面镜,探索哈哈镜的镜面凹凸的不同给事物带来的异样变化。
活动反思:
在科学发现室里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易让幼儿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变化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同时还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更重要的是有很大的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它来仿编儿歌,可以将想象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相经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幼儿学习得更主动,有更趣,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初步进行试上后发现,其实这首儿歌还是蛮简单的,加上有趣的课件辅助,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难度上没有什么层次性,所以第二次试上时我有所调整,将仿编的部分加了上去,前面学习儿歌的部分也加快了节奏,最后在上完展示课后,发现还有很多部分需要调整,比如说后面的游戏环节其实可以放到开始部分作为导入,仿编部分可以问幼儿哪些小动物想把自己变大呢?这样更有重点有目的性,在学习儿歌的部分图标突然拿掉有些突兀,可以有个过渡,拿掉一半另一半用符号代替,这样也可以为后面的创编做铺垫。
以上有自己的感悟,同时也有同事和领导们的建议,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收获了很多,无论从目标还是过程再到提问乃至语气语调,对于这些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再次感谢为我提出宝贵意见的同事和领导们,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去的不断地进步!
语言类儿歌教案篇7
活动设计思路
民族的才是永远的。中国文化是悠久而深厚的,既有像四大发明这样的文化遗产,也有像中国武术这样的精神遗产。然而近年来,国外的各种动画片充斥着我国的文化市场,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张口说的都是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的,举手投足的都是奥特曼、蝙蝠侠嘿嘿哈哈的动作。这引发了我的思考,难道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就不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文化?我觉得我们老师可以抓住各种契机对孩子进行中国文化的教育。
一天午后,用完午餐的孩子们照例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这几天播放的是李誉卿小朋友带来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我发现孩子们在看过这个片子后,都特别喜欢狄青,一边模仿他的武打动作一边还说我是狄青、我是黄飞鸿、大鹏展翅、降龙十八掌等等,随后的几天里,大家纷纷从家中带来了动画片《花木兰》、《宝莲灯》等中国的片。这次,孩子们对中国的武功特别感兴趣,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我结合这次孩子们对中国功夫的兴趣以及我园的早期阅读特色教育,节选了《中国功夫》的歌词,设计了这节阅读活动《中国功夫》,并在前期进行了相应的收集材料、环境创设、知识积累的准备。
附:
中国功夫
卧似一张弓,
站似一棵松,
不动不摇坐如钟,
走路一阵风。
棍扫一大片,
枪批一条线,
身轻好似云中雁,
我们豪气冲云天。
教案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
2、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能够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3、在已有基础上,尝试配合音乐的节奏来念。
语言类儿歌教案篇8
设计思路
小班是幼儿口头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简短而又朗朗上口的儿歌正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最好载体。选择这个内容就是觉得这首儿歌的动作性很强,符合小班幼儿爱动的特点,很适合小班的孩子学习。而且,这个内容还有很强的情境性,可以利用游戏把幼儿带到儿歌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中,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儿歌,从而带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诗歌的优美,学习用语言和动作表现闪烁的小星、舞蹈的浪花和歌唱的小鸟,体会快乐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述“我要飞到x x x,变成x x x x”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1.诗歌课件。
2.蓝天、海洋、森林场景。
3.教师教具:一对翅膀。
活动过程
1.出示礼物,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一个神秘的礼物,看看是什么?
幼:一对翅膀。
师:这是一对天使的翅膀,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只要碰到你,你就能飞了(老师用翅膀碰每一位小朋友)。现在,你们都能飞了,让我们一起飞翔吧!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张开手臂,开始飞翔,由原来站在教室门口的一路纵队,转一圈飞到多媒体前停下。
评析:利用送礼物的方式,很快就把孩子带入了儿歌的情境,为儿歌的学习营造了气氛,也为整个活动奠定了游戏的基调,激发了幼儿的尝试欲望,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利用游戏,学习儿歌。
(1)学习诗歌每句话的前半部分。
①师:(带着小朋友一起飞)边飞边提问:如果我能飞,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哪里呀?(出示课件。)
幼:蓝天上。
师:(带领幼儿边飞边说)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蓝天上(两遍)。
②师:看,我们又飞到哪里啦?(出示课件。)
幼:大海上。
师:带领幼儿边飞边说: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大海上(两遍)。
③师:我们飞过大海又来到哪里啦?(出示课件。)
幼:森林里。
师:带领幼儿边飞边说: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森林里(两遍)。
师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飞到了蓝天上,飞到了大海上,飞到了森林里,请小朋友再飞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坐好吧!
评析:小班孩子特别爱玩游戏。在游戏中,我紧扣诗歌中的句子,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情境中,飞飞、玩玩、说说,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诗歌中每一句的前半句,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思想。
(2)学习诗歌每句话的后半部分。
①师:小朋友,你要飞到蓝天上,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我要变成月亮。
幼:我要变成飞船。
师:我们来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他变成谁了?(出示小星星的局部图。)
师:猜猜变成什么了?
幼:变成小星星了。(展示课件,图4。)
师:小星星在干什么呀?
幼:闪闪发光。
师:你会学小星星闪闪发光吗?
个别幼儿表演小星星闪闪发光。
师:你们想变成一颗小星星吗?让我们一起来变成小星星吧。
幼:(边表演边完整说儿歌第一句)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蓝天上,变成一颗小星星,闪闪发光。
②师:刚才,我们还飞到了大海上。到了大海上你要变成什么呢?
幼:变成一条小鱼。
幼:变成一条船。
师: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他变成什么了?(放出课件的音频“哗啦啦”的声音。)
师:猜猜变成什么啦?
幼:小浪花。(展示课件,图5。)
师:小浪花在干什么呀?
幼:在翻滚。
师:我们一起来学浪花翻滚吧。
幼儿一起表演浪花翻滚。
师:我们表演的样子多像小浪花在跳舞呀,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词来表达呢?
幼:翩翩起舞。
师:让我们和小浪花一起翩翩起舞吧!
幼儿表演和小浪花一起翩翩起舞。
幼:(边表演边完整说儿歌第二句)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大海上,变成一朵小浪花,翩翩起舞。
③师:最后,我们飞到了森林里,你要变成什么呢?
幼:变成大老虎。
幼:变成小白兔。
师:我们来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他变成什么了?(出示小鸟影子的课件)猜猜它是什么?
幼:小鸟(展示课件,图6。)
师:他猜得对吗?我们来问问小鸟?
幼儿上前指课件小鸟,小鸟说答对了,然后唱起歌来。
师:小朋友答对了,小鸟真开心,它在干什么呀?
幼:快乐歌唱。
师:你会学鸟快乐歌唱的样子吗?
幼儿表演小鸟快乐歌唱的样子。
师:你们想变成一只小鸟吗?让我们一起来变成小鸟吧?
幼:(完整说儿歌第三句)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森林里,变成一只小鸟儿,快乐歌唱。
评析:幼儿借助多媒体课件,在猜一猜、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的过程中,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愉快的情景下体验了语言活动的乐趣。
(3)完整欣赏儿歌:
①师:我们听的、说的就是一首完整的儿歌。让我们听背景音乐,欣赏儿歌吧。
②师幼共同看课件说儿歌(两遍)。
评析:因为前面都是分段学习,所以这里有必要让孩子完整欣赏一遍,给孩子一个儿歌的完整概念。然后进行看课件师幼同说。说的时候,老师可以说轻点或用一点手势提醒,重要的词要留给孩子们说。这样孩子更容易学会,也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学习。
3.布置场景,角色表演:
师生共同布置“蓝天”、“大海”、“森林”三个场景,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表演儿歌。(播放舒缓音乐。)
评析:让幼儿参与布置场景,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度,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4.自由想象,开展仿编。
师:如果你能飞,你想飞到哪里去?变成什么呢?(3—4名幼儿。)
幼儿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评析:发散幼儿思维.让幼儿大胆表达。
5.扮演天使,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做一名快乐的小天使,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吧!(播放舒缓音乐。)
评析:首尾呼应,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1.教材选择生活化。诗歌描述的内容,孩子们要有生活经验,才能充分理解,有话可以说。本诗歌无论是场景,还是诗歌中涉及到的事物,幼儿都比较熟悉。
2.教学方式游戏化。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是小班孩子最显著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开心,学得快乐,本节课做到了学习与游戏的有机结合。
3.教学过程层次化。在教学过程中,先学每句诗歌的前半句,后学诗歌的后半句,逐步深入,孩子很容易接受,达到了教学目的。
附儿歌:如果我能飞
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蓝天上,变成一颗小星星,闪闪发光。
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大海上,变成一朵小浪花,翩翩起舞。
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森林里,变成一只小鸟儿,快乐歌唱。
语言类儿歌教案8篇相关文章:
★ 儿歌教案6篇
★ 中班儿歌教案7篇
★ 语言类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