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在编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教案的提前准备让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展开教学课程,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竹的美术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竹的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玻璃版画作品及其制作的过程,感受玻璃版画丰富的造型美和色彩美,初步了解其制作方法的多样化。
2、认识制作玻璃版画的工具材料,初步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3、喜欢玻璃版画,对制作玻璃版画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版画作品。
2、玻璃板,宣纸(大于玻璃板,数量多于幼儿人数),各色颜料,小勺。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版画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1)教师:画上画了什么?像什么?你见过这样的画吗?你知道这样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2)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己对玻璃版面的初步认识和感受,并告诉幼儿这就是玻璃版画。
2、出示玻璃版画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
(1)教师:你认识这些工具和材料吗? (玻璃板、颜料、小勺、宣纸)猜猜看,用这些工具和材料怎样画出玻璃版画来?
(2)教师示范最基本的制作玻璃版画的方法:用小勺挖上自己喜欢的各色颜料,放在玻璃板上,然后用宣纸(白手帕)盖存有颜料的玻璃板上,印出好看的'手帕。
(3)教师:你知道在印手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用宣纸盖在玻璃板上不要移动,并来回抹平,揭开宣纸的时候要按住玻璃板,轻轻地将宣纸揭开)
3、鼓励幼儿大胆喾试制作简单的玻璃版画。
要点提示:
①活动中所需的工具材料不要太多,主要让幼儿感受宣纸和玻璃板结合后印出作品的过程,并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即可。如可用语言提示: “轻轻地抹一抹,慢慢地揭开来。”
②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更换印制的内容,例如印花布、印围巾等。
4、交流制作玻璃版画的体验,相互学习好的方法。
教师:你的手帕上有什么好看的颜色?你在印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怎么印才能把手帕印得清楚好看?
日常活动:
欣赏幼儿第一次制作的玻璃版画,交流在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区角活动:
在活动区角中为幼儿提供玻璃版画材料,让幼儿继续学习制作玻璃版画。
竹的美术教案篇2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事事都是父母包办,动手能了较差,而且浪费的习惯很严重,从小就不知道节约,为此我设计了《变废为宝》这一活动。我是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为中心,通过不同的废旧物品,启发幼儿想象、组合、尝试、体验创新设计的乐趣。教材本身内容来源于生活,激发幼儿多留意、关注并观察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本活动由一次性纸杯、鸡蛋壳、牙膏盒,铅笔削等废旧物品变成艺术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大胆改良,使孩子感受到废旧物品的用途和组合创新。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观察能力、组合创新能力相互渗透和培养。同时让孩子养成节约、不浪费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孩子们在玩中做,在做中思,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思维想象力。
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孩子们常见的几种物品,比如:鸡蛋壳、铅笔削;在孩子制作的程序上我也选择了简单的剪、贴、画的'方法,这样孩子容易掌握,易于完成作品。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自己改造废旧物品。
3.使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尝试创造新奇的艺术品。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牙膏盒、饼干盒、药盒等纸盒(大小不一)、一次性纸杯(用过的)、鸡蛋壳、铅笔削。
2.剪刀、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水粉颜料。
3.一些废旧物品做的玩具、装饰画:娃娃(一次性纸杯做的)彩虹图(鸡蛋壳做的)跳舞的姑娘图(铅笔削做的),各种汽车(各种纸盒做的),高跷(易拉罐做的)、飞盘(毛线和硬纸板做的)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变废为宝的作品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作品,请幼儿细心观察,注意作品的做法和材料。
2.讨论作品
师:(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作品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3)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么做的?
3.讲解制作方法
(1)一一出示作品,将步骤演示一遍,让幼儿边看边说。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不一样的作品。
(3)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幼儿由单一向多面发散思维,说出我们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看谁说得多。
4.幼儿操作
请幼儿做一次小小设计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动手制作。比比谁的作品最别致。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通过画、剪、粘贴、包装等组合创新出新颖独特的玩具和物品。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指导,发现有不同做法的孩子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以便孩子完成作品。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选择简单易做的材料完成作品,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的认真,学的开心。
5.作品展示
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习交流、分享心得。
活动延伸: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的精神,让幼儿学会废物利用,让幼儿在生活中收集一些平凡的废旧物变成生活中有用的物品,成为一个勤学善思、心灵巧手的好孩子。
小百科:宝,汉语常用字,读作bǎo,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珍贵的东西。
竹的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被遮挡住的地方是看不见的,并且有前面和后面的区别,能在集体面前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2、能够画出两种水果的遮挡关系
3、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4、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果和梨的模板若干、相关的课件ppt一套。
2、课前将模板藏于作业纸下。
活动过程:
一、从游戏导入,引出水果
二、观看ppt,理解遮挡的部分看不见
1、看照片1,讨论出挡住的部分是看不见的
2、看照片2,从众多的水果中找出前与后,进一步理解遮挡部分是看不见得
3、观看示范绘画,了解绘画方法
4、讲解错误图画,强调绘画要求
三、小朋友尝试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点评作业
五、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在看、听、说、尝等多种感官形式的驱动下进行学习。
水果是小朋友熟悉并且喜欢的食物,水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颜色、形状和味道等也多种多样。让幼儿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认识水果,整个活动很受幼儿的欢迎。但是同时,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活动的秩序也存在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在这个活动的进行中,我也出现了这个问题。
另外,这个活动让幼儿猜猜果肉的颜色、味道,让幼儿尝尝水果,这些环节都要保育老师的密切配合,活动中教师应出示一个水果,请幼儿介绍完之后,让他们对果肉进行猜测,之后就该切开水果看看里面的果肉,然后尝尝味道。但是考虑到幼儿尝水果和教学环节相交叉的形式可能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很难控制教学活动的纪律。因此请了一位幼儿上来尝,之后告诉幼儿什么味道,幼儿猜对了吗?整个活动介绍结束后再请幼儿集体尝不同的水果。但是这个环节可能和刚才的猜味道环节又衔接不够连贯,难以调动幼儿的回忆。
所以觉得这个活动要上下来容易,但是要上好还要考虑很多的环节连贯性。
竹的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面具,学习面具的制作方法。
2.能综合运用剪、粘贴、挖洞等技能制作面具。
3.体验制作面具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教学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具,学习制作面具的方法.
难点:能运用剪、粘贴、挖洞等技能制作面具.
教学准备
1.面具范例(黑人、小丑、小猪)
2.彩色卡纸.固体胶.皱纹纸、棉花、吸管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猜他是谁”
指导要点:请三名幼儿上台,老师要给他们施魔法,请小朋友猜猜它们变成了谁?
2.认识面具
提问:1.某某幼儿是怎么么变成黑人/小猪/小丑的
2.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面具,我们什么时候会戴面具
小结:我们表演节目时,游戏时会面具,戴面具可以使我们的表演更精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面具,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发现
1.欣赏观察几种面具,发现其特点
指导语:它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么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部位都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2.探讨材料的用途
指导语:今天老师准备了彩色卡纸、皱纹纸、吸管、羽毛、棉花等材料,小朋友们想想你准备怎么运用这些材料呢?
小结:皱纹纸可以搓成小球或绳子,还可以折剪出花形来制作我们的面具
3.制作方法介绍(边示范边讲解)
首先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卡纸剪出脸型,然后用挖洞的方法剪出眼睛、嘴巴,再制作装饰其他部分.
三.创作表现
1.分发材料.提出常规要求
2.幼儿创作,教师辅导
四.欣赏评议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创意
2.所有幼儿带上自己的面具大家一起欣赏,说说谁的面具最漂亮,为什么?
五.教学结束
师幼共同整理物品,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1. 幼儿对面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制作出漂亮的面具,少部分幼儿不能理解到挖洞的方法,需要经常练习。
2. 孩子对面具非常感兴趣,能体验到制作面具的快乐。
小百科:面具,指遮盖全部或部分脸并有眼睛开孔的覆盖物,通常作为舞会、狂欢节或类似的节日、戏剧等的伪装 起遮挡保护作用的外罩。面具文化也通常被称为傩文化。
竹的美术教案篇5
帆船运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帆船运动员的勇敢,激发对帆船运动的兴趣。
2.了解帆船的外形特征,尝试用线描表现运动的帆船。
3.能选择自我喜欢的色彩装饰帆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了解有关帆船比赛的知识。
2.材料准备
①教师用材料:挂图“帆船运动”;帆船运动的视频片段、示范画纸1张、欢快的背景音乐。
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7~8页;记号笔、油画棒、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帆船比赛的视频,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帆船比赛的已有经验,激发活动兴趣。
指导语:画面上有什么?是什么运动?帆船比赛运动在哪里进行?帆船上有些什么东西?运动员是怎样拉动帆船进行运动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挂图“帆船运动”,观察帆船的外形特征。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观察帆船的外形,并用图形归纳船身、船帆的形状。
指导语:今日大海上有微微的风浪,帆船运动员乘着他们漂亮的帆船出海啦!船身和船帆像什么形状?帆船有哪些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形状,像什么?帆船在运动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鼓励幼儿尝试用图形组合的方式表现帆船。
指导要点:请幼儿在示范纸上绘画出帆船,注意提醒幼儿表现出帆船的'细节,如:杆、绳子等。
3.欣赏《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7页“艺术角”中的幼儿作品,发现帆船的不一样表现方法。
指导语:小画家装饰帆船用了哪些方法,你最喜欢哪艘帆船,为什么?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8页,引导幼儿在创意墙中进行创作。
指导语:小朋友们,把自我的小伙伴当成帆船运动员,站在帆船上拉动漂亮的船帆在大海里航行吧!
2.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提醒幼儿先画帆船,再画出海浪,然后装饰帆船,最终添画出背景丰富画面。
3.教师巡回指导,并对画面布局,帆船装饰的方法进行重点指导。
四、欣赏评议
1.幼儿自由欣赏同伴作品,并找出“最有创意的帆船”、“最漂亮的帆船”。
2.教师从画面中帆船的线条和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我的绘画材料;随着音乐做帆船运动的动作。
竹的美术教案5篇相关文章:
★ 美术披萨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