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撰写应当与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理解情况相匹配,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我们需要在教案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防骗的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防骗的教案篇1
活动时间:20xx年6月21日
活动地点:各班活动室、大操场
活动对象:小、中班幼儿
活动目标:
暑期即将来临,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及幼儿的安全警觉性,增强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中班年级组于6月21日开展了“防骗防拐”安全教育的系列活动。
活动过程:
系列活动一:“防拐防骗”安全演练
1、年级组发动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专门请平时不怎么来接送幼儿的家长来幼儿园充当“骗子”,利用诱人的美食,新颖的玩具去“诱拐”孩子们。
小结: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经不起诱惑,乖乖地跟着“骗子”走,这说明部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比较淡薄的。
2、老师们利用照片和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活动的过程,然后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各班再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拐防骗的教育活动,如:“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了怎么办”、“出门旅游或逛超市时与大人走散了怎么办”、“路上有陌生人跟着你怎么办”、及“怎样拨打报警电话”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方案。
系列活动二:举行“防拐防骗”家长座谈会
活动结束后,班级老师与所有的幼儿家长进行了交流和总结。通过这次的演练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知道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家长们更要提高警惕防范,在大忙季节更要关注孩子,让孩子随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入园时要将孩子送到班级老师的手里才能离园,家长委托别人接孩子,不仅要带好接送卡,还要事先给班级教师打电话预先告知。
反思:
这次“防拐防骗”的安全系列活动,不管是对教师、家长还是对幼儿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更起到了警醒和呼吁的作用。安全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共同努力,在引导孩子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教师及家长也应提高防范意识,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幼儿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防骗的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安全是我们所有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节课是为了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设计的。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克服独自在家时的害怕心理,了解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安全事项,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拐骗技巧,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初步运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看图讲述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故事《当你单独在家时……》;情景表演的准备;音乐磁带《开汽车》
活动过程
1、随着《开汽车》的音乐旋律,带领孩子们乘坐接送车到扎西家做客。利用乘车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情绪,并且复习乘车的安全知识。
2、情景表演。我们刚来到扎西家门口,发现扎西正被一个歹徒抓走,我们急忙救下了扎西,把歹徒吓跑了。
3、进扎西家坐下,向扎西了解刚才发生的事情的经过(扎西是被拐骗的)。
4、围绕扎西的事情,向孩子们提出问题:
(1)当你单独在家时,感觉怎么样?在做些什么事情呢?
(2)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会怎么办?
5、给幼儿讲故事《当你单独在家时……》。
6、围绕故事的内容与孩子们展开讨论:
(1)乐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感觉怎么样?晨晨是怎样帮助她的?你们还有其他办法吗?
(2)有人打电话过来了,晨晨又是怎样帮助她的?还可以怎样做呢?
(3)有人来敲门了,晨晨又是怎样帮助她的?还有其他办法吗?
(4)除了上面的安全事项,我们还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呢?请幼儿自由讨论。
引导孩子们克服独自在家时的害怕心理,了解独自在家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安全事项,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拐骗技巧,学会保护自己。鼓励幼儿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7、引导幼儿看图片讲述课件里的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渗透、巩固所学的安全知识。
8、玩游戏:大灰狼和小兔子。让幼儿通过实践的游戏活动,在玩中学,更好地掌握住所学的安全知识。
9、结束活动:带领孩子们乘车回幼儿园。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针对幼儿的安全设计的一堂教学活动,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情景表演来开展。通过表演,讲解,游戏等活动孩子们了解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安全事项,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拐骗技巧,学会保护自己。也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看图讲述故事内容,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整堂课下来也有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幼儿,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用考虑到课堂中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时间或新的生成,相关的资料尽量准备充分,因为有些幼儿的思维远远超过老师的意料之外。
防骗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重点: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
2、请一位幼儿园不认识的老师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巧克力、果冻。
活动过程:
一.安全演练
1、教师扮羊妈妈,告诉幼儿要出去找好吃的,请幼儿在家等妈妈回来,如果有陌生人来,不要离开家。请一个陌生的老师扮老狼来引诱幼儿。
2、集体讨论:
(1):妈妈出门前怎么说的?
(2):老狼来了是怎么说的,宝宝又是怎么做的.?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玩,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要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三.情境一:
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拿出玩具给她玩。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呢?应该怎么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老师提醒:
(1)你认识她吗?
(2)如果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动延伸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防骗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防盗防骗防抢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2、学习一些关于失窃、受骗、遭抢后的应急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事例组织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由发言,陈述所搜集到的被盗、被诈骗或者被敲诈的事例。
2.呈现主题。
二、新课探讨
(一)小心谨慎防盗窃
1、小组讨论课本2页——3页,想一想,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盗窃事件的发生?怎样预防盗窃事件的发生?
2、教师小结防盗小支招
(1).平时身上只备少量零花钱,大笔现金应及时的存入银行,不要放在身上或宿舍内过夜。
(2). 外出时,要把门锁上,晚上在家也要把门反锁起来。
(3). 宿舍无人时要及时关好门窗,夜间睡觉不要敞开大门,防止不法分子溜门盗窃。
(4)养成随手关门、上锁、开门先看猫眼等健康生活方式,知道有情况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识。
3、物品被盗后我们应该:
(1)、上报学校老师(2)、报警(3)、汲取教训
(二)心中中有术防诈骗
1、小组讨论课本4页,想一想,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诈骗事件的发生?怎样预防诈骗事件的发生?
2、教师讲解诈骗后自我解救方法:
(1).沉着冷静。注意观察犯罪分子的人数、交谈内容,从中摸清犯罪分子作案的意图。在摸清对方的意图后,要想方设法,在适当的时候,寻找借口逃跑如上厕所、装病。不要与犯罪分子当面顶撞,以免受皮肉之苦。
(2).一旦被软禁,要装作很顺从的样子来麻痹对方,使犯罪分子放松警惕。一有机会就接近窗户、天窗、通气孔等通向外界的地方,想办法向邻居、路人呼救,或者写纸条、扔东西。纸条内容大概是“我被坏人关在××地方,请报警”,这不仅使自己免遭不幸,而且使犯罪分子很快落网。
(3).如果已被人贩子卖掉,要冷静,想办法拖延时间,可以说身体不适,或用温柔的语言哄骗对方。抓住机会向你能够接触到的人求救,如向清洁工人求助。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大声呼救。见到警察、机关单位等要想办法靠近并求助。
(4).打110电话求助。不论是哪个电话,都可打110,电话打通后,要讲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便警察及时查找。逃出来后,要迅速找到当地公安局派出所、妇联等机关组织报警、寻求帮助。
(三)小心行事防敲诈
1、小组讨论课本5页,想一想,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敲诈事件的发生?怎样预防敲诈事件的发生?
2、教师总结:
现在有许多不良少年总是利用小学生胆小势弱的特点,向小学生敲诈财物。对此,小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防敲诈:放学后,与同学结伴而行,尽早回家;书包里放些零钱以备遭遇歹徒时,用之保护自身安全;一旦被歹徒纠缠,要冷静与其周旋,并设法向路人或报警求救;及时向老师报告,由警方依法惩治恶少。
三、小结:
1、学生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希望这节课能引起同学们对防盗防骗防敲诈的重视,也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一些基本的自我解救方法。愿同学们开心地学习,平安地生活。
《防盗、防骗、防敲诈》教学反思
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上周,我执教了《防盗、防骗、防敲诈》一课,本课从防盗防骗和防敲诈三方面来说,通过行窃方式、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及各种案例分析,同时学生还分享了其切身体验的心得体会,提醒同学们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从猜谜语:天下无贼——防盗、花言巧语——防骗等来进入主题,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讲一讲身边的被盗、被骗、被敲诈事情。紧接着就进入本节课的新课探讨,从防盗防骗和防敲诈三方面来说,每个环节都是学生先小组讨论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盗窃、诈骗、敲诈事件的发生,怎样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教师再小结自救办法,最后教师在课件播放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同时学生还分享了其切身体验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防范意识,养成了好习惯。能够做到预防为先,在遇到侵害时能够有应急的处理办法。
防骗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独自玩耍或独自在家时不跟陌生人走,不给陌生人开门。
2、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不跟陌生人走》。
2、事先让幼儿理解“陌生人”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认识陌生人。
1.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陌生人吗?
小结:陌生人就是我们不认识的人,陌生人不一定都是坏人,也有好的陌生人,当我们遇到陌生人时,跟我们说话或吃东西是,不管她是好的或是坏的,我们都要有礼貌的拒绝。
2.老师这里有两个小朋友叫丽丽和齐齐,她们也遇到了陌生人,看看她们是怎么办?
二、看录像《不跟陌生人走》。
1、教师:丽丽一个人在家,外面响起了敲门声,这一次,丽丽没有直接开门,而是从猫眼里往外看,门口站着一个陌生的阿姨,来人急匆匆地说:“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爸爸叫我带你去玩,你快跟我去医院吧!”丽丽正想开门,但他一想说:“谢谢阿姨,我还是先打个电话给妈妈吧!”
2、教师:丽丽独自在家时,听见了敲门声,他去开门了吗?他是怎样做的?他是怎么说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小结:当我们小朋友独自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时,我们不能给他开门,应该有礼貌的拒绝陌生人。
三、看幻灯(一)《不跟陌生人走》。
1、教师:丽丽一个人在楼下玩,一个陌生人走过来对他说:“小妹妹,这包糖送给你吧!你想吃冰淇淋吗?我带你去买,走,跟我走吧!”
2、教师:丽丽能跟这个人走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告诉丽丽应该怎么办。那你们觉得丽丽应该对陌生人说什么?谁来告诉丽丽该怎么办?
小结:陌生人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吃,不管她是好意还是恶意,我们都要有礼貌的拒绝陌生人的东西。
四、看幻灯(二)《不跟陌生人走》。
1、教师:奇奇在公园里和妈妈走散了,急得哭了起来,一个陌生人走上前说:“小弟弟,我带你找妈妈吧!”
2、教师:奇奇能跟这个陌生人走吗?
3、教师:请你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如果你碰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找谁帮忙?
怎样区别公园的工作人员?(可以找公园的工作人员帮忙,或是找警察叔叔帮忙)
五、师幼共同小结。
1.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有没有遇到陌生人?你是怎么做的?
2.小结:有时,爸爸妈妈因为有事而让你们独自玩或是独自在家,小朋友如果碰到陌生人和自己说话、给自己好吃的东西,邀请自己玩时,不管陌生人说什么,都不能跟陌生人走。
活动延伸:
幼儿讲一些相关的故事,让幼儿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提高自我保护的主动性。
防骗的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