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详细编写能够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学生更愿意参与讨论,优秀教案的多样化设计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反义词,认识“矮、瘦”等六个生字,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2、能背诵26个英文字母,培养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大写字母的学习。
〖课前准备
拼音大小字母卡片。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课文上的词:
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读一读,做做小老师。
3、出示生字:
矮 瘦 暗 丑 闲 旧
⑴ 请小老师上台领读。
⑵ 请小老师说说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吗?(如:“瘦、丑”是翘舌音)
4、师生合作读:
师读“高”生读“矮”。
5、男女同学合作读。
6、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
7、扩展运用:
⑴ 你能说说其他反义词吗?
⑵ 说句练习,如长颈鹿高,猴子矮。
小结:在平时生活中,从人们的说话中可以认识许多字。
二、我会读
1、过河游戏。板画:小河
教师提出过河要求:
读出这个词语就是等于能踩着这块石头过河。
出示词语:
打水 打伞 打电话 打鱼 打球 打个问号
2、自己练读,同桌互读。
3、齐读。
4、指名过河,同桌两人接力过河。
5、评出最佳合作奖。
6、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语里都有一个“打”)
7、请同学给每个词语中的“打”换个字。
三、读读背背
1、谈话激趣。
2、出示26个字母(小写)。你认识它们吗?
3、请学生读。
4、告诉学生这些拼音字母每一个都有一个读音一样的大写字母:
小写字母旁边出现对应的大写字母:
⑴ 自由读。
⑵ 指名读。
⑶ 同桌互读。
⑷ 男女生比赛读。
5、认识大写字母:
⑴ 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⑵ 看一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⑶ 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
6、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唱唱字母歌。
7、背诵比赛。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方法:换偏旁,变新字识记;相同偏旁的字归类识记;
2、同音字辨析运用。
3、学习查字典方法。
4、学习歇后语,感受祖国语言的精妙。
5、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好习惯。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具:
课件、课本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识记生字方法:换偏旁,变新字识记;相同偏旁的字归类识记;
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语文园地五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课本63页,你们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吗?
二、趣味识字(第一次先学后教)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读一读,做做小老师。
出示生字:饭能饱茶泡轻鞭炮
3、请小老师上台领读。
4、请小老师说说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吗?
5、男女同学合作读
6、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特点吗?
(左边的偏旁代表这字义,右边的跟字音有关,韵母都是ao)
你还发现了什么?这三句像一个字谜,谜底都是“包”字。
小结:在平时生活中,从人们的说话中可以认识许多字。
四、我的发现(第二次“先学后教”)
1、自读,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你的发现。
3、小结:相同偏旁的字是一排。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提手字旁的字大多和手动作有关;足字旁的字大多和脚动作有关。
五、当堂训练:背诵《趣味识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同音字辨析运用。
2、学习查字典方法。
3、学习歇后语,感受祖国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五的内容。
二、选一选,填一填(第一次“先学后教”)
1、读一读,看一看;这两组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清——青在——再
2、请学生读,观察,再说出来。
3、选一选,再填一填。同桌互相检查。
三、查字典(第二次“先学后教”)
1、查页码:比一比谁最快?
2、查字方法:
小组活动:学生自查字典,问询查到字的方法,交流归纳查字典快捷的两种方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3、学习查字典的两种方法,分小组为单位练习,互帮互学。
4、比赛:查字典,我第一。
四、日积月累:(第三次“先学后教”)
1、自读歇后语,你发现了什么?
(歇后语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2、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语境运用练习。
4、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五、当堂训练:1、背诵歇后语。2、查字典训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好习惯,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来读一个有趣的故事——《狐狸和乌鸦》。
二、自读故事(第一次“先学后教”)
1、读一读,自己没有读清楚的地方多读一遍。
2、标出自然段。观察图:图上画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二、感悟故事:(第二次“先学后教”)
1、思考:狐狸一共和乌鸦说了几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2、小组讨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为什么?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为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三、拓展训练:课后找写小动物智慧的故事读一读,回到班上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
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
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
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
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 母校(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
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
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
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熟悉。
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上的首尾呼应,反复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会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
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整体出示第一小节,老师范读
2、我“熟悉”(变色)的是什么?
(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3、加上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熟悉的仅仅是这些吗?
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所以是如此的熟悉。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
4、还是因为熟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
(“没变”放大)
啊,阔别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
(1)师:没变的是拱门的样子,读!没变的还有记忆中那欢呼声,那油漆香,那留恋情,读!
(2)回复“没”字,那“变”的又是什么?(自己、伙伴、心情……)
师:因为毕竟“阔别”母校已有十多年了。读读这两句,抓住句子中的感叹号。能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情
(3)师点评:随机板书:惊喜、激动
5、小结:一看到拱门就激起了作者的惊喜、激动之情,把情和景交织在一块儿写,就是“情景交融”。(贴出)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一下那份惊喜与激动之情。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师:作者走进大门,读读第二小节,联系上下文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小节?
2、生答:过渡节
3、这是从大门到操场的过渡,这过渡节篇幅很短,但作者却是一步一景写得很细致。引读:甬道是——石砌的,花园是——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石阶——宽宽的,操场是——宽阔的。
4、小结:因为作者饱含深情,所以看得是如此用心。
5、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来到宽阔的操场,自己读读这一节,看到哪些景,又激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2)小结:作者写景采用“依次描写”的方法,先写操场地面,再写操场四周,最后写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接着继续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道
指名读句子: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这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3)什么“情”呀?板书:五年的喜怒哀乐
(4)放新武宁的一组镜头,配合音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你呢,你呢……
(5)眼前掠过的一幕幕,让作者记忆的闸门一触即开,就像作者一样,齐读上句。那操场是特别的——,那花木是美丽的——,那教学大楼或许和当年有了少许变化,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可以说,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
(三)学习课文5——8小节。
过渡:正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在操场上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又勾起了作者的什么回忆?(指名一人回答)
1、指名读第5小节,看到——;第7小节,回忆到——
师:作者看到此情感觉到什么?
2、(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
3、感受眼前的情景与我们当年的情景有何相似呢?再读读5——7小节,找一找。
小结:相似之处——体育比赛;场上比赛的人们差不多;都在为集体努力、奋斗。
4、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笑什么呢?(学习第6小节)联系文章感受“笑”的含义。(“被绊住的男孩”笑他的稚气与可爱;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是如此的亲切。)
5、师小结:操场上看到跳长绳的一幕,使作者联想起了自己在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那是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一段回忆,所以作者抓住重点写得写得尤为具体。
6、这相似的何止是眼前的一幕,正如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回读: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四)学习课文9——11小节。
1、并且这些情感在再一次回到拱门时达到了____,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上心头。板书:千种情思
2、引读
他赞美母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他感激母校——在您的怀抱,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更留恋母校——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3、你体会到了千种情思了吗?跟着音乐自己读读。请男女生各一名读。
4、千种情思凝聚到一点,赞美母校、感激母校、留恋母校,那都是因为——
“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
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年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与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
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所以一看到拱门——
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所以漫步在操场——
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所以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
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熟悉,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第1、11小节。
五、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己在校门和操场上看到的,回忆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
(贴板书: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六、情感升华
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己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
板书设计:
母校(甜蜜)
(景)(情)
校门惊喜、激动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4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光点( )凝望( )惊奇( )封闭( )聚集(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六)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1、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
2、学习第二段
3、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4、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5、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7、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8、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9、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10、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1、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2、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七)学习第三段
1、过渡: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五、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5
㈠、导入
语文园地是小朋友学习语文的乐园,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走进去,去玩一玩、学一学吧。
㈡、我的发现:运用反义词认字
1、投影出示“我的发现”及六组反义词。谁来读题的要求?
2、小朋友来比比看,谁的眼睛尖、脑子灵,你小声地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出示词语:高、胖、明、忙、美、新,跟老师对对口令,行吗?
4、可是,小朋友认识这几个词的反义词吗?赶快认识它们吧。
5、我们来跟反义词一起玩吧。领学生做找朋友游戏。
6、我还想到一种玩法:我能用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说话,比如:“小林的个子很高,小松的个子很矮”,你能这样做吗?
7、小结:真能干,我们又认识了一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你喜欢用这种方法识字吗?
8、补充其它的反义词:“真”、“笑”、“早”、“香”、“远”、“饱”、“厚”
㈢、我的发现:读由“打”字带出的词语感知:“打”有多个意思
1、出示词语“打”,做一个动作表示它的意思。
2、“打”字是个喜欢交朋友的字,瞧,它的朋友真不少,一下子就来了这么多。
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带有“打”字的词语。
⑵、再来做一做词语中“打”字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3、在这些词语中,“打”字可以换成一个另外的什么词?
4、“打”字还可以跟那些词语做朋友呢?
㈣、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字母表
1、出示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这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2、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这又是什么呢?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6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体会雷棣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雷棣内心的情感。
难点: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小黑板等。
学具:查找有关维和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课件,导入课题
1.播放战争中的画面。
(学生说——)
师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它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使许多家庭妻离子散,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爱好和平、企盼世界和平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我们来学习发生在一个企盼和平的中国小男孩儿的故事,相信你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2.板书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师:看到这课题大家肯定会想这孩子是指谁?
围绕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师: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为了世界和平雷棣做了哪些事?┉┉)板书重要的问题
3.很好。老师一直都很欣赏你们这种有疑而问的精神。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浏览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三、解疑、学习第一部分
1.“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板书:生前的理想。
怎么朗读?用什么语气读?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妈妈此时的心情。(如悲痛欲绝等。)个别读、齐读。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他对我说:“孩子,登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板书:家人的希望(或雷棣的希望)(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
这句话是爸爸临上飞机对我说的,用什么成语概括?应该有什么语气读。
全班齐读。
4.什么是蓝盔?有关维和部队资料,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找,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
(各小组汇报)
5.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四、观看插图、启发想象
1.爸爸牺牲了,望着爸爸的遗像,他会怎么想呢?(挂出插图)
2.指名说。
3.刚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五、再读课文,解学生疑(大略了解课文第二段)
1.师: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找一找,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并概括一下,?)
板书:(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2.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六、拓展延伸,深化
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交错叙述了几件事。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雷棣成长经历的哪些事,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标出来。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什么?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妈妈?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父亲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
(4)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
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
四、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说说最后一段的中心句。“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竟”什么意思?
读一读。
五、深化
1.齐读课题: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2.学了课文,说说你对企盼的理解。能不能换成盼望?为什么?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七、概括中心思想
八、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九、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引导同学探究、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同学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2、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3、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4、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同学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5、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法查字典。
【课前准备】
1、收集在课外书上认识的字,准备在展示会上交流。
2、准备过“六一”节的照片。
3、生字卡片,小黑板,新华字典,庆祝“六一”的录像。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出示三组字。自身读一读这些字,仔细观察、比较,看看谁能发现这三组字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三组字的规律:
第一组:“减一笔”
第二组:“加一笔”
第三组:“加两笔”。
3、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注意:
“厂”翘舌,后鼻音
“申”翘舌,前鼻音
“甲”是三声“jiǎ”。
4、教师示范:同学试着创编儿歌,识记生字。例如:
师:“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生:“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日”字中间有一竖,申申申。
字形魔术:给“口”字加两画,能变化成……。
5、练习给生字组词。
6、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日积月累〗
1、我会读:
⑴出示词语小黑板,自读词语。
⑵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⑶自由选词说一句话。
⑷齐读词语。
2、我会连:
⑴出示三组字和其拼音,自身练习读字。
⑵指名认读,并连线。
⑶同桌互读,男女分组读。
3、读读背背:
⑴小黑板出示诗歌,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⑵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祖国南北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
⑶自由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怎么过“六一”儿童节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引导积极讨论
要求:勇敢发表自身的看法,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1、创设情境一:
⑴播放录像,情境引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活动的录像)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跟大伙交流交流。
以“我是优秀解说员”的方式进行。把过“六一”节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分享快乐。其他同学对他的解说做出评价。评价要求:态度大方,语句完整,语言清楚明白。如达到要求,评为“优秀解说员”。
2、创设情境二:
⑴播放本校今年“六一”活动的录像或投影片,向同学介绍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引导同学说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⑵说说自身准备怎样过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六一”节,让大家顾问顾问,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再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第三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读题,明确要求:
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题意。
2、展示课外认识的字,与大家交流:
⑴实物投影显示,当场点读给大家听。
⑵做“摘苹果”游戏:
出示小黑板,同学“摘苹果”认读汉字,并说说是从哪里知道的。
⑶“识字角”展示自身打印或剪贴出来的在课外认识的字,与同学交流。
⑷用认识的'字组词说话。
二、比比谁最快
1、实物演示,激发兴趣:
⑴介绍字典。
⑵按顺序背熟汉字拼音字母表,注意对应的大小写字母,为音序查字做好准备。
⑶引导同学一步一步学习音序查字法。
⑷同学试查,先慢后快。
2、老师总结音序查字法,提出注意事项:
⑴看清要查的音节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在字典的《音节表》里查到这个大写字母。
⑵在查到的大写字母下面找到音节,再看它右边标的页数。这个数字就是这个音节在字典里的页数。翻到指定的页码,查到音节以后,再按四声的顺序,找到所查字的音节,就查到要查的字了。
3、竞赛查字典:
⑴看谁先从字典里找到这几页:20、187、206、395。
⑵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宽、溪、往、解、准、楼。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