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践活动融入教案,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教师提前规划教案能够快速调整教学进度,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10的减法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10的减法教案篇1
设计说明
10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的加减法是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操作,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如复习中的儿歌,巩固练习中的找朋友等活动。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2.探索交流,合作学习。
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层次分明,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学习等形式,找到10的减法算式。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推等思维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与人分享的合作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10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好朋友,现在和我们的好朋友来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儿歌:(课件出示)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五五凑成一双手。
师:10的儿歌真有趣啊!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1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10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在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创设生动有趣、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乐于学习、乐于探究,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课件出示点子图一:9个○,1个●。
(1)引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体会10个圆点被分成了两部分,并说出10的组成。
鼓励学生说出10可以分成1和9,或者9和1。
(2)根据1和9与9和1都可以组成10,你能写出哪两道加法算式?
(1+9=109+1=10)
追问:你能写出哪两道减法算式?
(10-1=910-9=1)
(3)提问:如果没有图,怎样想这些算式的得数呢?把你的想法和你们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想法)
(4)学生汇报想法:9和1组成10,所以9+1=10;因为9+1=10,所以1+9=10;因为10可以分成9和1,所以10-9=1,10-1=9……
2.课件出示点子图二:8个○,2个●。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利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你能快速写出10的加减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根据10的组成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板书:8+2=102+8=1010-2=810-8=2)
3.课件出示点子图三:7个○,3个●。
鼓励学生根据点子图写出10的加减法算式。然后指名板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数学10的减法教案篇2
1、教学目标
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多数学生:也能够自主解决本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铺垫 导入新课
聪明屋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___.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___.
46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个一.
28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个??
口算
10+7= 18-10=
12-2= 3+10=
8+10= 14-4=
10-10= 10+5=
活动2【讲授】互动新授
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出示48页例8画面。提问小朋友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共有多少本呢你打算怎么解决
30 + 2 = 32
三个十 二个一 三个十和二个??
师:2+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2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32.
生:2因为30+2=32, 所以2+30=32
师:如果老师:拿走2本,还剩几本你打算怎么解决
师:如果老师:拿走3包,还剩几本你打算怎么解决
同桌讨论交流、并汇报想法 。
活动3【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
(1) 学生:看图后列出1个加法的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2) 根据图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比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54-4= 65-5=
95-5= 69-60=
37-7= 34-30=
2+70= 26-6=
77-7= 28-20=
6+70= 89-60=
做一做第2题烤玉米游戏。
熊妈妈正在野外烤宝宝们最喜欢的玉米呢,熊宝宝可爱吃玉米了,但是熊妈妈要求熊宝宝们开动脑筋,找出结果和玉米前数字相同的算式,才能吃到玉米,这可难倒了熊宝宝们。小朋友们,你能帮助它们吗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再这节课中的收获。
数学10的减法教案篇3
一、揭示本课内容——练习八
师:这几天,我们连续学了很多内容,这节课我们要对学过的这些内容进行复习,老师要来了解了解大家学得怎么样?是不是全掌握了。
有信心表现的最好吗?
二、复习练习
1、摘葫芦
第1题,学生看图,说图意。
独立列式计算:7+3=10 3+7=10
10-7=3 10-3=7
2、游戏:蜜蜂采蜜——第2题
老师把算式卡课前分发给小朋友,再把“花朵”的答案卡也分发给小朋友。
让“花朵”们排好队,“小蜜蜂”开始采蜜喽!
其余同学做裁判。
3、开小火车
先独立完成第3题,再开小火车,报答案。
比一比谁做得对。
4、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
5、扩展练习。
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如7,说,有谁比我大?
学生就拿出比7大的数字卡,举起来说,我是8,我比你大。
6、想想做做。
先把前面的算式算出得数,再想□里可以填几。
7、第6题——小兔采蘑菇
师述故事,创设情境。
星期天,天气真好,小兔来到野外采蘑菇。哇!你瞧,那儿一共有几只蘑菇呀?
小兔采呀采,一会儿,它采下了2只蘑菇,现在还有几只?
——学生回答,口头列式,并计算。
可以让小朋友接着说下去:小兔采呀采,一会儿,它采下了4只蘑菇,现在还有几只?
8、复习带大括号的问号的题。——第7题
示图后,分别让学生:
⑴、仔细看图:图上有什么,大括号下面是什么?
⑵、说说图意:主要是把要求什么说出来。
⑶、列式计算。
⑷、比较小结:怎么判断用加法做还是用减法做?
9、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生列式计算,交流为什么这样做?
10、想想做做。
和同桌说说,你能想到什么,再集体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
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表现的更加好!
表扬并奖励表现好的同学。
数学10的减法教案篇4
设计说明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究。在实际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具有一定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素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1.结合情境进行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两名同学在书店购买图书的全过程,引入小数的加减法。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
上课伊始,通过情境的创设,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当学生在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决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算法。在学生的汇报中追问:“怎样才能保证相同的数位对齐呢?”学生马上就会说出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自然是水到渠成,并且印象深刻。由于有了之前对整数加减法的认识和探究中适时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实现了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71页图。
师:星期天,小丽和小林相约到书店买书。小林买了一本词典,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和一本《童话选》。
师: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情操。在小丽和小林买书的情境中,还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根据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小丽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两本书的价钱:《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2)列式:6.45+4.29。
(3)比较这道题和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呢?请同学们按照课堂活动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学生汇报。
生1: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一样的,要保证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在列竖式计算时,百分位上的5要和9对齐,十分位上的4要和2对齐,个位上的6要和4对齐,计算结果是10.74元。
生2: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在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实际上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有道理,能够通过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类推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的确是这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一定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
3.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再提出一个减法问题。
预设
生:《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独立列式解决这道题。
(3)学生汇报。
生1:我列的算式是6.45-4.29=2.16(元)。
生2:计算小数减法时,相同数位相减,不够减的时候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4)教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升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特点。
数学10的减法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物体的变化学习列减法算式。
2、在掌握7的组成的基础上,理解互换规律。
3、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根据物体的变化学习列减法算式,理解互换规律。
教学难点: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准备活动
1、希沃白板课件
2、列减法算式操作
3、7的减法算式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学习列减法算式。
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朋友小猫,老师为小猫准备了好吃的,你们看看老师准备了什么?
师:一共是几条鱼?小猫肚子饿了,吃掉一条小鱼,还剩几条鱼?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变化列减法算式。
7—1=6 7—2=5 7—3=4 7—4=3 7—5=2 7—6=1
师:小朋友都非常棒,今天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学习了7的减法,7的减法里藏着一个小秘密,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秘密?
二、学习7的减法里的互补规律和互换规律。
1、引导幼儿在7的分合式理解递增和递减是互补关系
2、出示7的减法分合式和算式,引导幼儿理解在=号的左右交换位置总数不变的秘密。
师:在减法算式里面在=号的左和右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今天这个故事里面发现了很多的秘密,接下来小猴子也给你们准备了考考你们的小秘密,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三、幼儿操作,巩固根据物体的变化列出减法算式。
1、幼儿根据老师准备的图片进行操作,列出减法算式。
2、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并说说理由。
师:你们太棒了,小猴子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小猴子说:想让你们到它的果园里,帮它和小花猫摘过冬的粮食,你们愿意吗?小猴子看到你们肚子饿了,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苹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结束部分
1、出示苹果图片里的算式让幼儿说出结果。
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小猴子的果园里摘水果好不好?
数学10的减法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