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认真写好教案,教案应包含明确的时间安排,帮助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折纸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折纸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学折纸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孩子们从温馨的家庭走进快乐地幼儿园,快到一学年了。他们逐渐适应在幼儿园里吃饭、睡觉、喝水,渐渐自然地把自己的高兴和不高兴的事情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我和小猪》是一个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中将吃饭、睡觉、喝水等用“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咚咕咚”等象声词加以表现,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他们进行阅读、理解,并在愉快的体验中学说简单的词、句。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对画面作有序的观察,愿意边看边说宝宝和小猪睡觉、吃饭、喝水的相关内容,初步萌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2、学说故事中的象声词“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咚咕咚”,体验模仿表演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能在观察理解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表述。
教学准备:
1、课件
2、小图书人手一本
3、一杯温水
教学过程
一、以“小猪”形象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小猪”形象,引导幼儿与小猪问好。
2、“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喜欢小猪?”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
3、教师小结:我也很喜欢小猪,因为小猪长得非常可爱。
4、幻灯片一:“有个小男孩叫鲁尼,他和小猪一样可爱,你知道哪个是鲁尼?”鲁尼和小猪那些地方长得比较像?(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的形象)
二、分页观察画面,分享阅读经验。
(一)幻灯片二
1、提问:鲁尼和小猪在干什么?说说睡觉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学说:呼噜呼噜)
2、师幼一起模仿小猪和鲁尼睡觉的样子。
3、在表演中说出句子:“困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呼噜呼噜,睡觉。”
(二)幻灯片三
1、他们又在做什么?请幼儿模仿小猪和鲁尼吃饭的样子。(学说:啊呜啊呜)2、在表演中练习句子:“饿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啊呜啊呜,吃饭。”
(三)幻灯片四
1、过渡:小朋友你们渴了的.时候会做什么?我讲了这么多有点渴了,我要喝水了,你们仔细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2、师:看鲁尼和小猪正在喝水呢!我们一起来学喝水的样子。(学说:咕咚咕咚)
3、在模仿中练习句子:“渴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咕咚咕咚,喝水。”
(四)幻灯片五
1、教师以设疑问的口吻说:“小猪和鲁尼怎么啦?生气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
2、在模仿中学说句子:“生气的时候我像小猪一样,撅嘴。”
(五)幻灯片六
1、引导幼儿观察小猪和鲁尼在做什么?
2、小猪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鲁尼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高兴的样子,并随机请幼儿上来表演,并帮助幼儿用:“高兴的时候我可不像小猪了,我……”的句式表达出来。
三、亲子阅读,加深故事的理解。
1、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家长,家长抱着孩子。
2、提醒家长尽量让幼儿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
3、一边看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四、学学小猪。
1、胖乎乎的小猪真可爱,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猪吧。
2、幼儿边唱边模仿小猪。与可爱、亲切的小猪打招呼,消除了幼儿上课的紧张情绪。并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为下面的学说句子作了铺垫。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讲述,让幼儿学会观察图片。
在边表演边学说中练习句型,让幼儿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换种方式呈现,让幼儿感觉到一种新鲜,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学说句型。
句型的变化,又激起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
亲子阅读,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音乐中再次感受小猪的可爱,让阅读延续
学折纸教案篇3
一、活动简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特地举办端午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3、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活动,感受节日的氛围,明确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
三、活动内容
1、手工龙舟制作
2、包粽子环节
3、赛龙舟环节
四、活动准备:
1、端午节相关书本、彩绘、视频:《快乐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3、节目互动环节设计:
①“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②“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③“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并让孩子们就端午节的活动,发表见解。
④“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⑤“小朋友们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孩子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4、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香包、五彩绳、彩蛋
①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②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③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5、赛龙舟活动,赛龙舟是屈原投湖自杀的时,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赛龙舟比赛,并根据最后的结果颁发参与奖品,可以是香囊、菜单、五彩绳等等。
学折纸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示折小青蛙。
2、练习边边对称折叠、反复折叠等折纸技能。
3、培养幼儿的折纸兴趣,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折纸小青蛙一个,小青蛙折纸图示一张。
2、白色长方形图画纸、油画棒、胶棒等每人1份。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小青蛙折纸成品,引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有一种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终于醒来了,它是谁呢?(让幼儿猜想)听,它在唱歌呢(播放青蛙的叫声),它是谁呀?(让幼儿一起说出小青蛙的名称,同时教师出示折纸小青蛙)
二、鼓励幼儿探索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1、提问: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我们怎样把一张纸变成一把可爱的小青蛙呢?
2、青蛙的`折纸图示,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小青蛙制作步骤。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能看懂几步,你觉得哪一步有困难。
(请一名幼儿看图示示范折叠,根据幼儿的折叠情况,让幼儿共同探讨有困难的步骤)
3、幼儿看图示折青蛙。
幼儿折纸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待幼儿折成功后,引导幼儿给小青蛙添上眼睛。
4、请幼儿欣赏自己及同伴做好的小青蛙,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你觉得自己的小青蛙可爱不可爱?还有谁的小青蛙也很可爱?
5、游戏《看看谁的小青蛙跳得远》。
学折纸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练习持物控球走。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皮球人手一个、竹竿(50cm长)人手一根、小椅子2把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
价值分析:听音乐做律动,教学身体各部位。
今天天气真好啊,我们一起教学教学身体吧。
(幼儿听音乐————健康歌做律动)
二、探索练习
价值分析:在说说玩玩中,练习持物控球走。
1、幼儿探索:
提问:今天老师请来了小竹球和竹竿宝宝,每个人拿1根竹竿和1个竹球,试一试可以怎么玩?(幼儿探索玩法,教师巡回观察。)
提问:你是怎么玩的?(个别幼儿介绍玩法)
指导语:手拿小竹竿,对准小竹球,慢慢慢慢往前赶。
2、集体练习
3、我们一起来赶小猪吧,看谁能又稳又快地把小猪送到家。
小结:原来在赶小猪的时候,我们不能让竹竿左右晃动,不然的话小猪会逃跑的。
三、放松运动
价值分析:让幼儿在剧烈的运动中渐渐的放松身体。
指导语:我们让小皮球休息下,甩甩手,抖一抖,我们都是好朋友。
(放音乐做轻柔动作,放松身体)
学折纸教案篇6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鱼游)
多媒体教学软件(封面、鱼在水里游、黑色、小图片鱼等)
幼儿已在画纸上用各色油画棒涂好一层底色,用黑色作幕布。
活动目标
鼓励幼儿独立地画出各种各样的鱼,大胆添画背景。
学习用钢钉刮蜡作画,感受钢钉画的乐趣。
活动过程
1、随音乐作鱼游动作入场。(教师扮演鱼妈妈,幼儿扮演鱼宝宝)
师:宝宝们,跟着妈妈到大海里去游泳吧!(听着音乐入场)
累了,休息一会儿吧!
看,海里有些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言)
除了这些,海里还有些什么呀?
鱼儿们在海里玩得正开心(鲨鱼音乐)不好,谁来了?
在这危险的时候,乌贼不慌不忙地喷墨,把周围的海水都染黑了,大鲨鱼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游走了。
2、鱼儿们躲到哪里去了呢,请小朋友来找一找。
(幼儿说,教师按鼠标)
3、示范。
小朋友看(幼儿用纸)黑黑的水里还躲着许多的鱼,它们躲在哪儿呢,请小朋友动手找一找,怎么找呢?
(出示钢钉)这是钢钉,我先想好在这儿画一条热带鱼,用钢钉在这儿刮蜡作画。比一比谁找得鱼和别人的鱼不一样,鱼找到后,可以添画上背景。
4、幼儿作画。
5、讲评。根据幼儿作画的内容及时给予肯定。
6、鱼妈妈带领鱼宝宝们游到别处去玩。
学折纸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用儿歌导入,引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学折纸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