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教师的备课工具,也是学生了解课程结构和目标的重要参考,创新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下是写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关纸的游戏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1
活动超市
活动由来
最近常听班上幼儿说××超市怎样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我发现孩子们对超市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班开展了“超市”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担当“收银台”充满了好奇,刚好中班游戏室里有超市设备,因此我们就结合这两点开设了超市游戏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观察的细致性和敏锐性,以及在同伴面前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
预期目标
1、初步了解超市的食品,及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及表现力。
3、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
4、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表演。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超市的食品,及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结合带幼儿去超市,丰富幼儿有超市的知识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第一次游戏
一、情景激趣引题
老师今天想去买一些好吃的东西,但不知道要去哪里买?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谈话丰富知识:
(1)这是什么地方?
(2)超市出售哪些食品?
(3)超市里面都有谁?
(4)营业员与顾客间会说些什么呢?
(5)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三、初次分组游戏:
1、提醒角色分工与游戏规则:
(1)每个小组一部分小朋友当顾客,一部分小朋友当收银员、售货员、计量师、顾客。
(2)每一个小组开一家超市,挂好超市牌,安排好桌椅材料。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随机指导
3、玩好角色呼唤,再玩一次。
四、集中交流评价
1、交流汇报:刚才玩什么?怎么玩?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
第二次游戏
活动目标
1、 了解超市里工作人员的工作。
2、 会大胆表演各个人物,服务于他人。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对超市工作人员及其特征有较全面认识,有扮演角色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旧知提出要求:
上一次玩超市游戏,小朋友知道了超市有收银员、售货员、计量师、顾客等工作人员。懂得他们的工作内容,玩得很高兴。今天我们继续玩超市游戏,不过,玩的时候要注意
1、顾客和售货员对话时,语言要讲清楚,要注意礼貌。
2、顾客去超市可以坐什么车呀?去玩超市肚子饿了可以到哪里吃点心?
3、今天玩游戏的同时,可以玩公公共汽车、的士车游戏和小吃店游戏,玩坐车、吃点心要注意什么?(让座、关心病人)
二、分组游戏、随机指导
幼儿分成6组,3组玩超市游戏3组分别玩的士车、公共汽车、小吃店的游戏,一轮过后相交换,教师随机介入指导,重视语言表达的示范引领和及时评价、纠正可玩3—4次。
三、集中交流、评价激励
1、交流汇报:今天玩什么角色最高兴,为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去超市买东西要知道程序。
第三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人员的工作职责。
2、增强各游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已玩过几次超市游戏积累一定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反思旧知,提出要求:
上次活动,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交往的语言也丰富了,但是,有的小朋友进入超市是没有先去买东西,有的没到售货员那边问价钱,这是不对的,今天玩超市游戏,顾客一定要按程序,同时,跟售货员一定要友好合作,有礼貌对话,售货员要热情接待顾客。
三、分组活动,随机指导
1、幼儿分6个小组,自由结合,自主协商角色分工,开展游戏
2、幼儿中顾客按程序到超市买东西,售货员热情接待
3、教师随机介入角色进行指导,重在程序和语言、态度指导
四、交换角色,再次活动(可活动3—4次)
五、集中交流、评价小结
1、交流:今天顾客按什么程序到超市买东西?
2、评价:请顾客说说最喜欢哪位售货员和收银员,为什么?喜欢他(她)什么?今天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3、小结:今天游戏开展得很好,小朋友熟悉了上超市的程序,还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但是还不敢大胆想象,材料没有创新。
行点评,以让幼儿在下次游戏中有所进步。
第四次游戏
活动目标
学习使用秤、钱等。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1、 幼儿回忆并讨论上次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师小结)。
2、 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台示范一遍,师在旁边指导。
3、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4、 幼儿游戏,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 结束
师幼共同点评,并针对本次游戏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讲评,以待下次游戏中改进。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2
幼儿扮演角色游戏《捉大个子》活动规则、过程
活动内容:《捉大个子》
活动目标:让幼儿充分利用自己的手指进行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扮演角色。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小小手》
1、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手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2、问师:“小朋友一只手有几个手头啊?(幼儿回答)请仔细观察,看看五个手指头长的一样吗?”(请幼儿答)
3、师问“那个小朋友最勇敢,能告诉老师手指头有什么不同了?”(幼儿回答)
4、老师帮小朋友给手指头起个名字,最小最矮的叫“小不点”胖胖的叫“大胖子高高大大的叫“大个子…”
5、小朋友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大个子”不仅长得高,它还很淘气哦!有时候它会躲起来,今天老师带你们捉捉这个“大个子”的游戏好吗?
游戏规则:
①首先请小朋友把五个手指头放在一起(请幼儿仔细看)。
②用另一只手握住五个手指头,露出五个指头尖(请幼儿观察)。
③再仔细看看“大个子”躲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来把它捉住?
游戏(-)
1、请一名幼儿上台表演,老师捉幼儿的手指,找“大个子”(老师捉错一次,在捉对一次)。
2、在请一名幼儿上台表演;让幼儿来捉老师的“大个子”(幼儿如果捉错了,告诉幼儿“大个子”站队站错了,交换了位置,所以你就没找到“大个子”)。
游戏(二)
1、二个人一组互捉“大个子”。
2、自由捉;让幼儿都一起捉捉老师的“大个子”,幼儿在自由的互找“大个子”
游戏(三)
分组找:分成男女两组比赛找(幼儿面对面站着,找对“大个子”的幼儿奖励一个小红花,看看那组小红花得的最多就是红旗队)。
结束语;
小朋友们今天的游戏有趣吗?你们玩的开心,愉快吗?回家以后,我们也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玩一玩今天的游戏好吗?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听懂游戏规则,学会轮流快速地按顺序说出1——7的数字名称,提高反应的敏捷性。
2、巩固发清易混淆的字音:“鸡、西、七、三、散”等。
3、能仿照儿歌句式更换新的词语,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小鸡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景。
1、教师边念儿歌边演示课件,使幼儿基本了解游戏儿歌的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儿歌。
提问:妈妈买了几只鸡?
给小鸡起了什么名字?
后来7只鸡怎样了?
我说“我的小鸡在哪里?”,大家一起说什么?
然后再告诉他们的名字(学一学小鸡的动作)。
全体幼儿一起念儿歌,注意幼儿的发音,帮助幼儿发准每一个字音。
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我给小鸡起名字”。
二、交代游戏规则。
1、扮演取名字的幼儿,必须清楚大声地按顺序说出小鸡的`名字。
2、扮演小鸡的幼儿,必须记住自己的数字名字,以及前后的顺序。
3、当儿歌念到“在这里”后,小鸡就不能走动,必须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轮流快速地用“叽叽叽,我是小几”的句式说话,并按数序排横队。
三、教师引导幼儿游戏。教师扮演取名字的角色,引导幼儿开展“我给小鸡起名字”的游戏活动。大家一起念儿歌,教师随着儿歌,边数边按顺序指着坐在位子上的幼儿,被指到的幼儿马上站起来学小鸡的动作,并记住自己的名字。当儿歌念到“来啦来啦在这里”时,小鸡们按1——7的顺序,边说“叽叽叽,我是小几”,边面向大家排成一横排。
四、幼儿自主游戏。
1、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取名字的角色进行游戏。
2、幼儿戴上小鸡胸饰,8人一组进行游戏。幼儿可轮换扮演取名字的角色。
五、创编玩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仿照儿歌句式更换新的词语(其他动物),进行游戏。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明确角色职责,懂得按职责扮演肯德基里相关人员的角色。
2、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3、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肯德基促销宣传单、厨师帽子,汉堡,鸡腿,薯条,各种果汁饮品瓶子、咖啡、番茄酱等,布置游戏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提出存在问题。
师:“上一次我们玩了肯德基的游戏,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过在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服务员不懂得跟顾客交流,不够热情、主动;有的顾客不懂得文明用餐,不会自觉排队……今天,我们继续玩肯德基的游戏,希望小朋友注意这些问题。”
二、介绍新增角色,帮助幼儿明确各角色的分工。
师:“肯德基里工作人员的分工是很明确的,他们有专门的炸鸡腿、炸薯条等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工作时要用到什么工具?要注意什么问题?”
鼓励幼儿讨论炸鸡腿、炸薯条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用到什么工具?要注意什么问题?(如:卫生、安全等问题)
三、引导幼儿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并提出本次活动要求。
本次活动的要求:
1、要互相帮助,使用礼貌用语,友好交往。
2、肯德基的服务员要大方、主动,大胆地欢迎客人,努力满足顾客需要。
四、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以“顾客”“服务员”等身份参与游戏,观察游戏进展情况,及时帮助。
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促进角色间的交流合作。如在游戏中给幼儿出“难题”,启发幼儿思考解决,如:我想点两人套餐,吃里面的汉堡,可是我不喜欢喝可乐,怎么办?重点观察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五、游戏结束,组织幼儿评价游戏、整理场地。
1、通过讲评与讨论式,引导幼儿对自己或别人在扮演角色的情况给予评价,并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全面总结幼儿游戏情况,肯定幼儿的优点,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3、组织幼儿收拾玩具,整理场地。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5
一、活动目的
1、在感受表演游戏《三只熊》的基础上,使幼儿知道表演的名称,表演中的角色及内容。
2、引起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二、准备
1、场景布置:熊的家。
2、教师活动前排好表演。
三、活动过程
(一)、交代课题名称,引起幼儿看表演的兴趣。
指:"今天,要请小朋友看一个表演,名字叫《三只熊》,看看表演中有谁?"
(二)、幼儿观看表演,知道主要内容,激发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1、表演第一遍。
(1)、刚才表演叫什么名字?
(2)、这个表演中有些谁?
(3)、小姑娘这样好不好?
2、表演率二遍。
(1)、为什么三只熊生气了?
(2)、小姑娘这样做,熊有没有同意?
(3)、请小朋友想办法,小姑娘怎么做熊就不会生气了?(在门口等,敲门……)
3、表演第三遍。
(1)、三只熊为什么会抓小姑娘的?
(2)、这个表演中的三只熊、小姑娘都是谁演的?
(3)、你们想不想也来表演 ?
4、表演第四遍。
教师表演,请四名想表演的幼儿分别扮演大、中、小熊及小姑娘,跟着老师尝试着表演。
(三)、讲评。
今天,我们看了老师表演 的《三只熊》的故事,知道小姑娘改正缺点向熊道歉,熊就不抓她了。下次我们再来看好吗?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潜力,感受“代替”的重要作用。
2、养成遇事动脑思考,灵活应变的思维品质。
[活动准备]
磁带,小铁桶、皮球、盒子、书本等若干;投影仪
[活动过程]
1、谈话:宝贝们,这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放音乐《郊游》师幼一起做律动进活动室。
2、郊游时捡到一个小铁桶,谈话:咦,这是什么呀?是用来干什么的?(装油漆的)噢,原先是人们用完油漆后剩下的,那你们想一想,我们能够用这个小桶做什么呢?(当水桶、板凳、垃圾桶、鱼缸等)让幼儿自由想象发言,教师小结。
3、谈话: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好方法,对了,刚才我听说开心班的小朋友在郊游时也遇到了几个难题,不如我们先去帮一帮他们吧?
出示图片
(1)郊游时捡到了很多柴火,把它们分成两堆,但是只有一根绳子,想把绳子分成两段,但是没带刀子,怎样把绳子割成两段呢(用瓦片、玻璃片、砖头等)
(2)有了柴火,饭一会就做好了,但是又遇到新的难题了:没有筷子,怎样吃面条呢?(竹签,树枝等)
(3)吃完饭了,搭个帐篷休息一会儿吧,困难又来了:没有锤子,怎样钉钉子呢?(让幼儿仔细观察,多动脑,发挥想象,多想办法。)
4、刚才我们帮了开心班的小朋友,他们可高兴了,还说谢谢你们呢,你们高兴吗?走,我们之后去郊游吧。听音乐,做律动继续去郊游。
5,音乐止,问:孩子们,你们累吗?休息一会吧?但是没有板凳怎样办呢?找个东西来代替它吧?让幼儿自己在活动室找东西代替。
6、交谈:你用什么代替了板凳?
7、孩子们,休息好了,我们之后去玩吧,出活动室,结束。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
★ 纸的发明教案7篇
★ 纸的研究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