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工具,在教案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下面是写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剪树叶的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剪树叶的教案篇1
一、说课内容
关于活动内容天气凉了,落叶飘飞,跟孩子们一起看落叶、捡落叶、玩落叶,是很有乐趣的事。《小树叶,飘啊飘》勾勒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这首儿歌结构符合幼儿的语言特点,易于小班幼儿接受、理解、记忆,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愿望、学习兴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鸣。
关于活动目标我希望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帮助孩子感知理解儿歌,学会念儿歌,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并初步尝试仿编儿歌。
关于活动设计活动设计过程遵循逐层深入的原则,步骤大致为:欣赏感知儿歌→理解学习儿歌→体验表演儿歌→尝试仿编儿歌。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每个环节的设置都希望孩子的能力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具体流程是:
1、欣赏感知儿歌教师扮演大树妈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完整欣赏作品,重点让孩子感知“飘、头顶、肩膀、膝盖”。
2、理解学习儿歌小班孩子记忆主要以无意记忆、机械记忆为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为此我利用直观的图谱,帮助孩子理解学习儿歌,也为孩子进行仿编活动打好基础。
3、体验表演儿歌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幼儿正处在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而表演游戏正符合幼儿期语言表达特点,孩子们拿着小树叶,扮演树叶宝宝,在游戏中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4、尝试仿编儿歌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展开思维,充分发挥想象,从词句的`变换来加深游戏的玩法,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二、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初步尝仿编儿歌。
三、活动准备
1、平时带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树叶飘落。
2、儿歌《小树叶,飘啊飘》自制图谱,落叶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欣赏感知儿歌
(1)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小树叶飘落,初步理解“飘”。
教师:小树叶怎么了?小树叶是怎样掉到地上的?
(2)教师边朗诵儿歌,边做动作,幼儿完整欣赏。
教师:小树叶飘到了什么地方?
2、理解学习儿歌
(1)教师利用图谱引导幼儿理解儿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谱,鼓励看好自己长得是什么样。
3、角色表演游戏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幼儿每人手持一片小树叶扮演树叶宝宝,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让幼儿体验儿歌中的乐趣。
4、尝试仿编儿歌
(1)幼儿讨论,“小树叶除了飘到头顶上、肩膀上、膝盖上,还能飘到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
(2)将幼儿仿编的儿歌用图谱展示,鼓励幼儿大胆念自己仿编的儿歌。
延伸活动:带孩子到户外,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小树叶还会飘落在哪里?启发幼儿进一步创编。
剪树叶的教案篇2
教学理念:
我选择树叶拓印画作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树叶拓印画本来是小学的学习内容,但我觉得对于学习任务繁忙的高中生来说,树叶是最容易找到的材料了,然后用一点点颜色或彩色铅笔就能绘制出色彩斑斓的图案。使学生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所具有立体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运用蜡笔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形象,掌握拓印的方法,体会拓印带来的乐趣和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课前准备
先拣了些树叶,做一些实验,边印边琢磨。比如:银杏的叶子印出来像蝴蝶,桃树的叶子印出来添两笔就变成了小鱼,杨树叶子组合起来可以做葡萄架,下面添只小猫就是一幅很完整的画了,大一点的杨树叶子可以印成白菜等等。通过实验,心里也有了底,上课时就有较大的把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
学生活跃了起来,相互说着魔术的神奇。
师:那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学生安静下来,注意力集中了。
师:看,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师出示一片树叶)现在老师要把这片树叶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生1:红色的`。
生2:树叶变黄了,我想让它还是绿色。生3:我想让树叶上有各种颜色。
教室里笑了起来,说:“哪儿有彩色的树叶“
师:当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行。
教师拿出大部分同学选择的绿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树叶放在纸下,用蜡笔拓印。师:瞧,一片新的绿叶变出来了。
生1:真漂亮,老师,我也想变。有的学生禁不住用蜡笔在纸上画开了。生:我怎么变不出来?师:大家想知道怎样变吗?生:想。
教师将纸挪开,呈现纸下的树叶。生:原来老师是印的,我也会了。师:大家可以试一试。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拓印。(教室伴随音乐)
结果:有的同学拓印成功,纹理清晰,有的却没有出现纹理。师:让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2.请拓印好的学生演示拓印过程。
生:把树叶反面向上放好,盖上纸,用手按好后,再用蜡笔平涂。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学,并找自己失败的原因。生1:我的树叶是正面朝上了。生2:我一涂,树叶、纸动了。??
3.质疑,体验纹理。
师:树叶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纹理呢?大家摸一摸树叶的两面,有什么感觉?
专心
爱心
用心1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师:大家真聪明,树叶反面有许多纹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们在拓印时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纹理,而正面没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就拓印不出花纹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
许多物品有美丽的纹理,都可以拓印出来。电脑课件展示,让学生拓展思维。
师:大家觉得美吗?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来拓印?
教师将物品按小组分发,让学生摸,体验纹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师:下面大家可以选择你想拓印的物品,开始拓印吧。4.鼓励创造,体现个性。
师:在刚上课时,有同学想要彩色树叶,现在动手试试,看看谁能作业变得更漂亮.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表扬,感染全体学生不断创新.结果:有的学生将树叶拓印成一朵盛开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树叶,有的将硬币印成五环??师:大家除了用蜡笔拓印还可以用什么拓印也能让花纹展现出来呢?生1:我今天没有带蜡笔,用铅笔侧着涂也可以印出花纹.生2:老师,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把东西直接盖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纹.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做法.
(三).总结
师:这节课玩得高兴吗?生:高兴.师:今天我们的方法叫拓印.(板书课题:拓印)师:你们觉得拓印有趣吗?生:有趣.(补充课题:有趣的拓印)师:大家下课后还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纹理的物品,把它变成美丽的画。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让师生共同受益.
一、“趣”贯穿于教学始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学业繁忙的高中生,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在本课活动之初,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引起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变魔术”,有效的把学生兴趣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通过“变魔术”,把学生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生带着兴趣去发现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拓印的喜悦,让学生在趣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去创造,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活动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拓印,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发现问题,通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这样比教师讲更有效。另外在感受实物纹理特征时,也是由学生动手摸,比较后说出来的,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实物纹理所具有的立体感、浮雕感
三、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拓印
专心
爱心
用心2
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正确拓印方法以后,我再提出:“除了用蜡笔还可以用什么拓印呢?”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拓印不止能用蜡笔,还能用铅笔、橡皮泥??让学生单一的蜡笔拓印形式,得到更宽的发展,让学生更能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
另外本课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一个成功之处,电脑课件对自然、生活中有美丽纹理事物的展现,弥补了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能去室外感知的缺憾,拓展了学生思维,让他们了解自然之美,美就在身边。音乐的引入,在创作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听觉信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专心
爱心用心3
剪树叶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对绘画的热情很高,在这个时候教授他们新的,好玩的绘画技巧,我相信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秋天到了,马路上,公园里都有很多的落叶,树叶粘贴画让幼儿开始关注落叶,把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用到我们的学习当中来,把废牙刷、雪糕棒这些废旧物品运用到学习中来,变废为宝,让我们的孩子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
活动目标:
1、学习喷刷画,激发幼儿对喷刷活动的兴趣。
2、体验喷刷作品的艺术美。
3、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习喷刷画活动难点:学习喷刷画
活动准备:
1、画纸、废旧牙刷、雪糕棒、颜料、抹布、树叶、画笔
2、范画两张(树叶贴画《小金鱼》、喷刷画《小金鱼》)
3、已进行过树叶粘贴活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喷刷画工具,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牙刷,雪糕棒,树叶等绘画工具,让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东西,它们来帮老师做事的,小朋友猜一猜它们来帮老师做什么事呢?
幼儿举手回答。
2、出示喷刷画《小金鱼》
a师:现在老师揭晓谜底了,老师用这些东西画了一幅很漂亮的画(边说边出示画)。
b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喷刷画。
c师:小朋友说一说这幅画和你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画出来的?老师刚刚出示的那些工具又帮了老师什么忙呢?
d幼儿互相讨论
3、出示树叶粘贴画《小金鱼》
引导幼儿欣赏两幅画不同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绘制方式有什么不同?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它们分别是怎么画的呢?
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
4、教师小结:两幅作品都运用了树叶剪贴,内容都是小金鱼,但其中一幅的背景采用了喷刷方式,而原来树叶剪贴的地方把树叶取出就只留下了白色图案。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好玩的画法来画出可爱的小金鱼吧?
二、教师讲解示范,幼儿观察。
1、选择合适的树叶做小金鱼的身体、尾巴、鱼鳍、大眼睛等,也可以用剪刀剪除来。
师:小朋友们见过小金鱼吗?小金鱼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总结:圆圆的脑袋,大大的、漂亮的尾巴,鼓鼓的.眼睛……
2、在树叶后涂上胶水固定在相应的画纸上。(注:胶水不能多涂)
3、运用红、黄、蓝几种颜色搭配,在纸上喷刷背景。
喷刷方式:可以先喷红色,用一把牙刷蘸少量的红色,然后牙刷和雪糕棒相互摩擦,红色均匀地喷洒在纸上;再用同样的方法喷洒黄色或蓝色,但必须等画上的颜色干了以后再进行。(注:换颜色时也必须换牙刷和雪糕棒。喷刷颜色的顺序可任意)4、轻轻撕下树叶,在眼睛的位置涂上颜色。
三、幼儿自行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要提醒幼儿注意喷洒颜色的力度,要均匀喷洒,不要洒到其他小朋友的画纸上。
四、幼儿自评作品
1、让一到二名幼儿到集体面前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如:我是用了三种树叶拼成了小金鱼,用剪刀剪出了小金鱼的眼睛和鱼鳍,我把它们用胶水固定好,用牙刷和小棍子先喷洒了红色,再喷洒了黄色,最后喷洒了蓝色。最后我把树叶撕下来,画上眼珠。我的作品就完成了,我觉得我的小金鱼真好看。)
2、让幼儿给听课的老师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师:小朋友现在拿着自己的小金鱼去给后面的老师介绍一下吧?问问我们的老师小金鱼可不可爱。
活动延伸:
师:我们今天用树叶拼了小金鱼,小朋友回到家以后还可以用树叶拼其他的小动物,用老师教你们的方法喷上漂亮的颜色,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拼得最多,最像。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剪树叶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综述
秋天到了,到处是飘落的秋叶。红的,黄的,黄中带绿的,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孩子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孩子们喜欢树叶,每次在校园散步或者户外活动时,他们总是会捡起树叶热烈地讨论、想象、发现、思索。生活中,孩子们会对一棵草,一片掉下来的树叶感兴趣,充满着好奇心。在这落叶飘飘的季节里,我们小班组正进行着《落叶飘飘》这活动。本次活动正好围绕着小朋友们捡来的树叶,让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来进行想象,欣赏并理解诗歌。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跟着诗歌做动作。
2..替换诗歌中的`个别词语,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教具准备
落叶视频,收集的落叶。
设计流程
欣赏落叶场景——观察落叶——诗歌欣赏——创编诗歌
活动设计:
一、欣赏落叶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2.请幼儿观察树叶宝宝是怎么离开树叶妈妈的?
3.请幼儿上来表演树叶宝宝飘下来的样子。
二、观察落叶的样子
1.教室出示落叶图片让幼儿说说树叶的颜色形状。
2.师:落叶像什么?
三、感受诗歌意境
师:诗歌里的树叶像什么?
四、尝试仿编
1.师:树叶还像什么?
2.师幼合作进行仿编。
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根据最近的天气和周围的黄静直接导入。
在第二环节的观察中,可以通过提问来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的重点。如问:树叶像什么,树叶是怎么飞下来的?
对幼儿大胆的想象进行鼓励,让幼儿积极参与。
剪树叶的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树叶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孩子对于飘落的树叶也比较的感兴趣,随着深秋季节的到来,小树叶也由绿变黄,一个个好象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日里翩翩起舞。一阵秋风吹来,树叶随风起舞,飘然而下。中班《会跳舞的树叶》活动对幼儿来说,蕴藏着树木自然生长、四季更迭交替等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索、思索、尝试的一个。该活动内容符合季节特征,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让孩子在与小树叶亲密接触后,通过身体的语言以及优美动听的歌声来表体验和表现秋天的落叶飘飘,随风飘动的景象。让幼儿体会到秋天的意境美和秋风拂面树叶落的特点。
活动目标
1、感受巴赫《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学唱歌曲《跳舞的树叶》。
2、乐于用形体动作表现树叶随风飞舞的姿态,体验与同伴飞舞的喜悦。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倾听乐曲,熟悉旋律。
1、谈论对音乐的感觉
师:小朋友,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舞动身体。
师:(1)你觉得小树叶在做什么呢?
(2)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小树叶随风摆动的样子吧。
二、聆听歌词。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跳舞的树叶》
师:有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叫做《跳舞的.树叶》,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中的树叶是怎么跳舞的吧!
2、幼儿跟唱熟悉歌曲。
师:你听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树叶跳了哪些舞?
3、教师边弹琴边唱,幼儿跟唱。
三、肢体探索,表现歌曲。
1、探索树叶随风舞动的姿态。
师:(1)如果你是一片树叶,你会怎么在空中舞蹈?
(2)除了刚才已经做过的动作,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树叶的随风飞舞?
2、在歌曲伴奏下完整表现树叶飞舞的姿态。
四、离开活动室:
1、树叶宝宝们,外面还有许多的小树叶想和我们一起跳舞,我们一起到外面随着秋风跳舞去吧!
2、幼儿随歌曲边跳边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蕴含着树木自然生长等的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一个活动。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
剪树叶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2、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
3、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在平时散步时已认识多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2、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画纸、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树叶,知道它们有大有小,形状不一,可以组成多种图形。
教师:“前几天呀,我们一起在幼儿园拣了好多小树叶,那你们来看一看这些叶子像什么呢?”(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哎呀!我们小朋友的眼睛真亮!原来这些小树叶呀,它们状都是不一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长的,短的。
2出示范画。
1)诶!很神奇的!今天呀刘老师把这些小树叶来变一变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2)出示“金鱼”。
教师:“看!刘老师呀把小树叶放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呀?(小金鱼)那我们来看看小金鱼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再来看看它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叶子变出来的?(圆圆的'叶子)
那它的尾巴又是什么样子的叶子变出来的呢?(有点像花的叶子变出来的)
教师:“别着急,刘老师这里还有呢!(出示孔雀)看看这像什么呀?(幼儿欣赏)
3)小结:原来呀,每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变出不同的图形。
3、绍树叶粘贴的方法。
教师:“那小朋友,你们也想来把这些小树叶变一变魔术吗?(想)
那你想变什么呢?轻轻地跟你边上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讨论,教师可以问几个小朋友)
教师:“好,那么接下来呀,我们要把小树叶来变魔术了。你呀可以先请出小树叶,在你的画纸上摆一摆,拼一拼,如果没有你需要的形状怎么办呢?(幼儿:可以用剪刀剪)
对了,你可以用剪刀在树叶上剪出你需要的形状。
“我们在摆的时候要先想好它的位置,不要挤在一块儿,这样才好看!图形拼好后,再一片片地在树叶的背后均匀地抹上浆糊,贴在画纸上,再用手轻轻压一压。
4、幼儿进行树叶贴画。
教师先巡视一遍,然后再个别给予指导,重点帮助幼儿正确地构图布局。
先变好的小朋友可以用蜡笔来打扮一下你的图形。
5、幼儿作品欣赏。
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画贴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跟你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喜欢它?
教师可以挑出几幅好的画稍作讲评。“这几幅画呀,构图较好,画面很满,添加的装饰不多,但是却很像。”
剪树叶的教案篇7
设计思路:
随着的开展,我们进入到了“秋天的树”的小。孩子们在捡落叶等活动中初步感受到了秋叶的飘落,但是孩子们对树叶的关注程度还不够深入,因此我选择了“树叶”这篇散文,散文里:小蚂蚁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渡船等生动的情景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本次活动让孩子在感受和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尝试仿编,鼓励他们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诗歌的内容;第二环节通过课件,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第三环节引发幼儿想象,并根据诗歌进行仿编。
活动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树叶展开想象,尝试仿编诗歌。
2、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落叶纷飞的美。
活动准备:
课件、其他小动物的图片、黑板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讲述——感受秋天季节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1、美丽的秋天到了,看看大树妈妈的叶宝宝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图一)树叶变黄了,纷纷飘落下来。
是啊!我们看到幼儿园里很多树上的叶宝宝被风儿一吹,也飘落下来了。
提问:猜猜小树叶会飘到哪里?
2、(出示图二)小树叶飘呀飘,飘到了很远的地方,看看被谁捡到了?当作了什么?
3、(出示图三)谁也捡到了一片树叶,它是怎么想的?
4、(出示图四)还有谁也捡到了树叶?猜猜它们会把树叶当作什么?
二、散文欣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原来,小树叶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和动物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这真是太美了。老师把小树叶和动物做朋友的事编成了一首诗。
1、教师朗诵散文。
仔细听,小动物们看见了小树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幼儿学念散文。
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们也来学学小动物的本领吧。
三、仿编散文——根据树叶展开想象,尝试仿编诗歌
猜猜还会有谁捡到树叶?会把树叶当什么呢?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幼儿说出与众不同的情景。
2)教师把幼儿想像的内容仿编到散文中。
例如(xxx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xxx。)
师根据孩子的仿编内容及时以简笔画形式呈现在黑板上。
剪树叶的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