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下册语文教案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建议关注课堂的时间管理,以游戏化学习为核心的教案,使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加有趣,写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下册语文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下册语文教案6篇

小学下册语文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三、课程资源准备与开发: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一)猜猜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1、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

(2)他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

(3)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

(4)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嫦娥

(5)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6)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女娲

2、小结:这些神话故事和人物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奇)是的,神话故事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莫过于神奇,因为这些神话故事是我们的老祖先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里面充满神奇的想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个神话故事。

(二)揭示课题

1、齐读,说说主人公是谁?正音。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夸父是怎样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章。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

2、检查字词。

追赶手杖虞渊伏身渭河咕嘟咕嘟霎时间瀚海颓然抛出长眠金光普照枝叶茂密鲜果累累追求光明奋勇前行

(形式:小老师带读、齐读)

3、能不能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连起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这个神话主要写了夸父()太阳,()虞渊,夸父倒下变成(),他的手杖变成了(),目的是()。(指几名学生说)

(四)品读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详细地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追?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波浪线划出句子。

2、交流:

课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⑴指名读。

⑵引读:

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⑶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我看到了一个()的夸父。(追求光明)(板书)

4〕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生齐读:“我不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怎样追?

过渡:是呀,在字里行间,我们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动了,更被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让我们再次随着这些神奇的语言文字走进故事2~4节。

1、四人小组默读2~4节,边读边讨论夸父追日的`神奇在哪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并写上批注。

2、交流句子一:

课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跑步速度快)

⑵从哪里体会到?(抓“一眨眼”“像风似的奔跑”体会夸父速度快)

提示:爸爸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来计算,两千里得开多少小时?(10小时)整整要开10小时,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这份感受读出来吧。

?3〕创设情境:夸父,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这么急?

预设:因为太阳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为夸父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个目标:

课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生齐读)

4、不知不觉中,一个“神”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夸父还“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⑵抓关键词“霎时间”体会夸父喝水的速度之快。给“霎时间”换个词:一眨眼、一瞬间、一刹那、转眼间……

⑶夸父喝水不仅速度快,而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感受夸父喝的水多。)

⑷指导朗读,表现出夸父喝水快,量多。(指几名学生读)

⑸尽管如此,可夸父还是没有止住口渴,因为他实在是——(太渴了!)

?6〕出示: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

?7〕从哪个词看出他真的是很渴很渴?

?8〕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夸父那种口渴难忍的感受。

5、是呀,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但他有没有准备放弃追日?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支撑着他。

课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生齐读)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的夸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夸父还“神”哪里:

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塞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⑴指名读,夸父遗憾什么?(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此时,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一抛,还抛出了鲜美的桃子。)

⑶引导:同学们,传说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个首领,这个部落特别奇怪。一年中只有两个月,天上是有太阳,其余的十个月,人们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阳留住。你说,这一抛,夸父还想抛出什么?(根据生回答板书:希望、光明……)

⑷指名读。

⑸想象他当时倒下时的情景,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山崩地裂、地动山摇……)是呀,大地和山河在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连太阳也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送给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让我们带着满心的敬意读读夸父的最后一瞬间。(齐读)

⑹读着读着,你又看到了一个()的夸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7〕小结:追求光明、坚持不懈、无私奉献……这就是夸父精神。

结果

1、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学生续读)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树林时,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呢?(佩服夸父的决心及毅力、还有做事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永远秉持着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难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这则神话故事出自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经》,想看看这本书中是如何写这个故事的吗?

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以晋代诗人陶渊明称赞夸父的古诗(齐读):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3、总结,引导课外阅读

“功竟在身后”,是呀,同学们,精彩神奇的神话故事,带给我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则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一个发人深省的深刻道理,或许还是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即将下课,老师送给大家一份小小的礼物,这份礼物或许并不值钱,但是如果你能好好运用的话,将会是无价之宝。

课件出示:中国神话、希腊神话、欧洲神话、阿拉伯神话等书的封面。

小学下册语文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练习归纳段意。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cai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1、今天,陈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朋友,瞧,它们是谁呢?(老师贴图片,老师相机板书陶罐和铁罐。)你们可别小看这两只罐子,他们还会说话呢?听,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2、学生表演。铁罐:你敢碰我吗?(铁罐两手叉腰,准备碰陶罐)陶罐:不敢。(陶罐一边摇手,一边后退)

3、(老师分开陶罐和铁罐)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

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谁来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3、学生发言。

4、师小结。(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5、谁来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铁罐凭什么来奚落陶罐?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认真读1—9自然段,分别把铁罐和陶罐说的话画记下来,并用心地读一读。

2、铁罐对陶罐说了些哪些话?(cai相机出示句子)

3、从铁罐讲的这些话来看,可以知道铁罐性格为人怎么样?(铁罐傲慢、无礼、狂妄、不友好等)

4、铁罐如此傲慢无理,气势汹汹,陶罐生气了吗?他是怎么回答铁罐的,把陶罐说的话读一读。

5、从陶罐讲的这些话来看,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为人呢?(陶罐谦虚有礼、对人和善、友好、不自卑)

6、是呀,陶罐和铁罐的态度和性格截然不同。下面老师请同学们邀请自己最要好的伙伴进行分角色朗读,分别要把铁罐傲慢、无理、气势汹汹,陶罐谦虚有理,和善友好的语气读出来,在读好的基础上还可以配上动作来表演。

7、自由练习。

8、指名上台戴头饰表演。

9、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10、同学们表演的真棒,真是惟妙惟肖。

1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陶罐被铁罐碰成了碎片了吗?(没有)那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快速朗读10—17自然段。

学习10—17自然段。

1、陶罐是什么样子?(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板书:永久)。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高兴、惊讶)为什么人们这么惊讶和高兴呢?(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从哪可以看出他们很惊讶、高兴?找出人们说的话,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读。

4、陶罐听到人们赞美他,他是怎么说的?

5、如果此时铁罐在旁边,他听到陶罐说的这番话,他会怎么想,会怎么说呢?

6、可铁罐听的到吗?铁罐到哪去了呢?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

7、什么是氧化?老师出示一根生锈的铁钉加以说明。(铁的表面遇到氧,慢慢地生锈,生锈的这一层就会脱落,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8、假若很多年前,你就是国王御厨中的勺子、叉子、刀或者是御瓶,听到陶罐和铁罐在争吵,你会怎么样劝说铁罐呢?

9、同学们说得很有说服力,真是棒极了。请大家想一想,原来我们学过哪些课文,也说明了不要骄傲要取长补短的道理的?(《骄傲的孔雀》、《美丽的公鸡》、《骆驼和羊》等)

10、那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像铁罐这样的人吗?你又会对他怎么说呢?我们身边有像陶罐这样的人吗?请你说说看。

11、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老师希望有像铁罐这样的同学可要改正缺点,不要骄傲,不要讥笑别人,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板书:

铁罐陶罐

骄傲自大谦虚不懦弱

氧化永久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小学下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这首古诗中畔、蝶、莺的字音和写法。

2、能够通过千朵万朵,满,压等词语体会到黄四娘家的花很多很美丽。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春天吗?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也很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生机勃勃,喜欢那春意盎然的景象,还写了很多赞美春天的诗歌。我们学过哪些赞美春天的古诗呢?请把你知道的背给大家听。(《春晓》、《惠崇春江晓景》、《咏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一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杜甫,人称诗圣,他的诗多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而写这首诗时,杜甫刚结束了他十载长安、四年流徙的生活,在四川成都西郊外亲手建立的草堂内安身。草堂是在朋友和亲戚的资助下建成的:表弟给他送来建筑费;朋友送来桃树秧、绵竹等……草堂是经过诗人三个月的经营在暮春时节落成的。在这草堂,诗人暂时离开了动荡不安的大世界,他经历了许多年的饥寒,如今暂得休息,自然间的一切生物,都引起他的关注和羡慕,成为他描摹和歌咏的对象。表现出难得的安然自得的情感。齐读课题。

指导认识畔字。学生注意畔的读音,它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右边是半。

畔是什么意思,江畔呢?

二、学习古诗

(一)初读

1、一会我们来个赛诗会。要求:响亮、正确、有节奏。想为本组争光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指导朗读:读古诗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你看第一行的蹊,第二行的低,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韵的,所以我们在初读时,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

2、进行赛诗会。

3、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了哪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

(板书:花、蝶、莺)

4、蝶和莺的写法。

蝶,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虫字旁要写得稍微小一点,虫子旁的提要写在撇的上边,右边这部分稍微大一点。

莺是上中下结构,它的宝盖是冖要能托起草字头,黄莺是一种鸟类,所以冖下边是一个鸟字。

(二)自读,想象、感悟。

1、诗人是怎样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的?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把你想象到的景象跟同学说一说。

2、提示: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是个简单的好办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试着学一学,理解词语的意思,想想诗句的意思。

那好,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刚才学习的效果。

(三)理解——读 ,说想象到的景象。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提问: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花铺满了小路)那谁家的小路被花铺满了?你是怎样理解压枝低的?(花把枝条都压弯了),那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你们觉得这里的花怎么样呀?板书:多 你能通过朗读体现花多的特点吗?

(指导朗读:孩子们,当杜甫一个人来到江边,看到这繁华盛开的景象之时,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呀?(高兴的,喜悦的,赞叹的)是呀,那你就应该带着这种感觉去读呀!)

3、诗人不仅抓住了能表现春天的景物——花,来描写春天, 并且写出了花多的特点。你们看简单的一个满,千朵万朵,压就能够让我们浮想联翩,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呀! 让我不由得感慨!(出示:花真多呀,你看,那一树树花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花除了多,还有什么特点呢?你想象到了什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吗?花真———你看,—————!

(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气味,数量,姿态等进行自由表达,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指导。)

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是啊,花真多,花真美啊!不仅引来了诗人,还引来了蝴蝶在花中翩翩起舞,黄莺自在地歌唱。

诗句中是怎样形容蝴蝶和黄莺的呢?谁来读一读。

2、提问: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蝴蝶、黄莺、小蜜蜂、诗人)。

3、流连戏蝶时时舞,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读)

4、提问:恰恰啼什么意思?(正好传来一声声的啼叫)

多么惬意,多么动听的歌声呀,该怎么读,指名读。

5、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四娘家那迷人的春景吧!我看到了你们的眼神,感受到了你们的那份赞叹,谁愿意把你的那份感受,那份赞叹之情读出来。(指名有感情朗读。)

6、齐读。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让我们拿起书来,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那美丽的春景吧!

三、背诵

1、我们能有感情地朗读了,但能把它背诵出来吗?给几分钟试一试。

2、指名背诵

四、小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杜甫的这首描写春天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起来背诵。

2、作者抓住了春天的景物:花、莺、蝶来写;并且写出来他们的特点:多、流连、自在。你们认为杜甫想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杜甫的写作方法,来描绘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3、我们还学习了三个生字:畔、莺、蝶。记住了吗?

板书:

江畔独步寻花:

静 花 多

蝶 舞

动 莺 啼

小学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快乐读书吧”安排了四幅插图,目的是让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好回忆自己上学前读了哪些书,和谁读的,这些书让自己学到了什么,对自己有哪些帮助。让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爱读书,读好书,享受阅读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学会选择性地读书。感受读书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进入一年级的学习已经一个多星期了,在这一个星期里,你有哪些收获呢?指名说。

二、讲授新课。

1、出示第一单元生字卡片,你们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

2、指名读,开火车读、比赛读,师评价。

3、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些字宝宝你是从哪里认识的呢?

4、全班汇报交流。

5、同样方法汇报会背的课文,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讲读书,感受乐趣。

1、同学们,刚才我们会认的字,会背的课文,都是从语文书上学到的,你还从哪些地方学会了认字,学会了背诵?

2、分小组汇报交流。

3、全班交流,师作鼓励性评价,并奖励!

4、课件出示《读书真快乐》四幅图,看看分别画了什么?

5、学生汇报,看看自己和谁读过书,读了哪些书,读书有哪些好处等。

6、小组推选“故事达人”“绘画达人”“背古诗达人”等。

7、小达人上台展示才艺,生注意倾听。

8、全班汇报交流才艺展示情况,师给予奖励。(全班同享读书的快乐)

四、总结拓展。

小朋友们,我们班的达人真不少,他们之所以成为达人,是因为他们喜欢看书。看书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感受到很多快乐,希望我们也能像台上这些小达人一样,去书中寻找童年的乐趣吧!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读书真快乐”,孩子们踊跃参加了活动。

让每一个孩子畅游书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浓浓的书海中汲取营养,这是我们一年级孩子的读书目标。我们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帮孩子培养阅读兴趣,把他们带入“悦读”的殿堂,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并爱上语文!

小学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理解杜甫此诗的风格了解诗人闲居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关键词分析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二.评讲诗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释“群鸥”。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2.此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3.赏析“皆”字。“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释“缘”。因为。

2.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3.体味作者的情感。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1.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三、课堂小结

1.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 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2.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四、作业布置

1赏析“皆”字。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五、板书设计

客至

首联:草堂环境清幽,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颔联:由外转内,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颈联: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 着意描画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

小学下册语文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小学下册语文教案6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6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6篇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篇

9语文下册工作计划通用6篇

2024年数学下册教案通用6篇

9语文下册工作计划参考6篇

9语文下册工作计划6篇

9语文下册工作计划精选6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优质6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6篇

小学下册语文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1152